私募股权基金

搜索文档
北京SKP确认出售 博裕基金将取得最高45%的股权
经济观察报· 2025-05-06 22:57
交易概述 - 博裕基金关联方拟收购北京SKP部分股权 交易后间接持股42%-45% [1] - 交易前Radiance公司和华联集团分别持股60%和40% [1] - 交易后Radiance公司仍保留控制权 持股比例降至42%-45% [1] - 北京SKP运营管理结构在交易后保持不变 [1] 收购方信息 - 博裕基金成立于2021年3月30日 总部位于新加坡 [2] - 博裕基金最终控制人为Boyu Group LLC [2] - 博裕投资为另类资产管理公司 拥有综合协同平台 [2] 标的公司信息 - Radiance公司成立于2011年9月14日 总部位于新加坡 [3] - 北京SKP成立于2006年3月28日 总部位于北京 [3] - 2024年北京SKP在北京市场份额10-15% 西安15-20% 成都10-15% 武汉0-5% [3]
两会 | 北京证监局局长贾文勤:对配合造假者加大追责力度,完善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
券商中国· 2025-03-05 23:12
资本市场相关建议 - 全国人大代表贾文勤提出六份资本市场相关建议,涉及打击财务造假、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治理互联网非法金融活动、完善诉讼制度和推动S基金市场发展等 [1] 打击第三方配合财务造假 - 建议增加对第三方配合造假的追责依据,修订《证券法》和出台《上市公司监督管理条例》,明确行政法律责任并赋予证券监管部门执法权 [2] - 完善协同处置机制,加强金融监管部门协作,优化银行流水电子化查询和反洗钱协查手段 [2] - 通过司法解释和典型案例明确民事和刑事责任认定标准,强化行政司法协同 [2] 修订《证券投资基金法》 - 建议将私募股权基金统一纳入《证券投资基金法》适用范围,健全私募基金监管规范 [3] - 适当拓宽公募基金投资范围,允许直接投资特定非上市公司股权,推动公募REITs发展 [3] - 优化基金份额持有人大会运作规则,建立公募基金流动性支持机制,调整基金上市退市规则 [3] 完善特别代表人诉讼制度 - 当前已落地康美药业案和泽达易盛案,美尚生态案和金通灵案正在审理中 [4] - 建议简化启动程序,健全普通代表人诉讼激励机制,支持投保机构提起特别代表人诉讼 [5] - 扩大启动主体范围,健全与破产程序的衔接机制,明确投保机构参与破产重整的职责 [5] 便利投保机构提起代位诉讼 - 建议出台司法解释,明确被告范围和管辖法院,缓交案件受理费 [6] - 强化股东函件约束力,拓宽投保机构调查取证渠道 [6] 推动S基金市场发展 - S基金可作为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基金的退出途径,但目前处于起步阶段 [7] - 建议支持国有资本和保险资金参与S基金市场,优化区域性股权市场交易平台功能 [7] - 研究优化税收政策,给予符合条件的S基金税收优惠 [7] 强化互联网非法金融活动治理 - 建议制定金融信息内容治理标准,实施分级分类管理 [8] - 完善监管协作机制,集中处置非法荐股和金融中介账号,清理违规信息 [8] - 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提升非法金融活动识别能力 [8]
蜜雪冰城创港股IPO新纪录背后
吴晓波频道· 2025-02-26 23:43
港股新消费企业IPO热潮 - 2024年以来港股消费企业扎堆IPO,恒生指数涨幅达18.58%,香港消费ETF基金大涨29.41% [1][3] - 蜜雪冰城港股公开发售认购资金1.77万亿港元,融资认购倍数5125倍创纪录 [5] - 部分个股表现亮眼:老铺黄金市值增长659.28%,毛戈平增长38.02%,小菜园增长10.35% [5] 港股IPO优势分析 - A股IPO收紧:2024年仅100家企业上市同比降68.05%,437家终止审核 [13][14] - 港股政策宽松:无行业限制,内地企业获国务院5项措施支持 [18][19] -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如郑州为蜜雪冰城开通上市绿色通道 [20] 市场流动性对比 - 港股日均成交额1318亿港元,A股单日成交达2万亿约为港股8倍 [28][29] - 流动性不足案例:布鲁可上市后日成交额不足3000万元,茶百道仅348.5万元 [32] - 私募退出需求驱动:投资周期5-8年,头部企业需趁高估值退出 [23][24] 行业长期表现与趋势 - 港股消费龙头历史涨幅显著:安踏体育1824.35%,李宁786.51% [26] - 新消费三阶段演变:2012-2018野蛮生长,2019-2022泡沫出清,2023后理性复苏 [45][46][47] - 未来方向:AI技术赋能(动态定价)和出海本地化2.0(椰枣茶饮等) [49] 专家观点补充 - 餐饮行业上市计划多为延续性动作,受政策与资本周期双重驱动 [33][34] - 港股匹配新消费需求:兼顾科技叙事与美元基金退出,提升供应链议价能力 [43][51] - 竞争门槛提高:价格战加速出清,投资聚焦硬科技与中餐出海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