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理性

搜索文档
从价格驱动到价值重构:消费理性时代下,酒企如何打造新增长曲线?
搜狐财经· 2025-07-29 17:57
消费市场趋势 - 消费市场从刺激复苏转向理性修复,白酒等可选型消费面临消费意愿减弱与支出能力趋紧的双重压力 [1] - 食品饮料类消费占比提升至29.8%,但白酒类支出占餐饮支出比例持续收缩,一线与核心二线城市年轻消费者更倾向低度化、个性化、高性价比产品 [1] - 理性消费特征表现为不追求品牌符号炫耀价值,更重视性价比、口感体验和消费透明度 [1] 行业结构重塑 - 白酒行业经历深层次结构重构,体现在价格带差异、品牌发展路径、渠道模式和区域战略转型 [2] - 价格带结构从"金字塔式"转向"沙漏型",高端(800元以上)固守核心圈层,次高端(300-800元)竞争白热化,大众酒(100-300元)成为重构主战场,低端酒(30-100元)区域品牌崛起 [3] - 100元以内价格带的"极致性价比光瓶酒"成为区域酒企战略布局高地 [3] 高端价格带分析 - 高端白酒依赖存量客户维护与价格驱动,新增消费者拓展乏力,高净值客户边际消费能力见顶 [4] - 频繁涨价透支品牌信任,消费者出现"价值疲劳",渠道端动销瓶颈显现 [4] - 高端品牌需从"象征价值"向"真实体验"回归,通过文化再造、圈层私域、低度酒新品连接年轻群体 [4] 次高端价格带挑战 - 次高端面临"双向挤压",向上难突破高端溢价,向下受百元光瓶酒侵蚀宴席份额 [5] - 多数次高端品牌缺乏清晰产品锚点和情感诉求,定位模糊 [5] - 需重塑品牌价值与产品功能,解决"夹心层困境" [5] 大众与低端价格带机会 - 大众与低端价格带成为"价值洼地",区域酒企迎来结构性机会 [6] - 渠道模式从"重度压货、高周转"转向"场景适配、通路整合" [6] - 流通渠道碎片化、团购渠道政采弱化、宴席渠道县乡下沉、私域社群成为品牌直接连接新阵地 [7] 酒企战略调整 - 增长模式需从价格驱动转向价值驱动,构建"性价比驱动型增长模型" [8] - 提升"被看见的价值",通过平价产品×情绪链接×文化外延构建高感知价值体系 [9] - 产品需具备可转述故事(地理溯源、非遗工艺)和文化记忆点(品牌IP、情绪标签) [10] 口感与渠道策略 - 口感成为白酒连接用户核心接口,通过"三分钟口感体验"和"一桌一评"品鉴机制建立心智锚定 [11][12] - 样板终端深耕策略以"微网格"替代大铺货,推行"动销三宝"(标准陈列+试饮助销+用户社群) [14][15] - 构建宴席圈层、私域圈层联动机制,强化用户真实连接 [15] 品牌信任体系 - 信任感来自讲真实(原产地+工艺+口感)、讲透彻(可传播的产品价值)、讲源头(溯源可视化)、讲客户价值 [15] - 通过"认知转化三问法"强化消费者决策链路 [15] 阶梯价格体系与渠道演化 - 布局"阶梯价格体系":38元引流体验、78元场景替代、98元宴席竞争、198+元商务礼赠 [18][19] - 渠道演化模型分试点期(产品验证)、样板期(渠道培训)、放量期(区域铺开)、控价期(维护体系价值) [20][21] 区域市场运营 - 构建"五感系统":品感(口感锚定)、话感(产品故事)、政感(区域背书)、情感(情绪共鸣)、体验感(用户触点) [22][23] - 聚焦意见领袖、团购顾问、忠实客户三类关键人群,建立培育机制 [24] 行业未来展望 - 战略性拐点需完成从"资源驱动"到"客户价值驱动"的转变,强调去泡沫、重结构、重信任 [26] - 成功企业需穿透消费行为底层逻辑、重建品牌信任、精细化运营、布局长期价值 [26] - 增长逻辑需结合价格梯度、渠道节奏、市场感知系统,构建用户信任的"复利系统" [25][27]
长虹美菱(000521):双轮驱动,效率优化
长江证券· 2025-07-06 10:32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给予长虹美菱“买入”评级,首次评级 [10][12][149] 报告的核心观点 - 规模上行业结构性机会涌现,内销消费谨慎、电商红利和冰箱结构升级以及外销新兴市场白电渗透率较低,使公司空调业务借助电商和性价比提升市场份额,冰箱通过结构升级提升均价和质价比打开利润弹性,外销通过早期布局和深耕新兴市场提升份额;盈利上公司通过管理和运营改善持续降费提效 [3][10][149]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公司:底蕴深厚积累,多元发展创新 - 公司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家电企业,1983 年转产电冰箱,四十多年发展成多元化家电企业 [22] - 第一阶段(1983 - 2008)美菱电器时期,2005 年与长虹重组后快速发展,营收从 2005 年 20.22 亿元增到 2008 年 48.14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33.53%,归母净利润从 2005 年 666 万元涨到 2008 年 2738 万元,复合年增长率 60.20% [24] - 第二阶段(2009 至今)长虹美菱时期,2009 年收购长虹空调和中山长虹,空调成主要增长动力,2015 年收购长虹日电拓展业务,营收从 2009 年 63.24 亿元增长到 2024 年 286.01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10.58%,归母净利润从 2009 年 3.01 亿元到 2024 年 6.99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 5.78% [28] - 2024 年公司小家电及厨卫收入占比 5.22%,冰箱 33.43%,空调 53.87%,近五年内销收入占比保持 60%以上,海外业务占比从 2016 年 23%提升到 2024 年 36% [29] - 公司实际控制人为绵阳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是国有控股企业 [31] 内销:顺应需求趋势,挖潜结构机会 空调:消费理性推动市场变革,电商崛起助力公司发展 - 居民消费信心指数低位,消费理性延续,家电行业受影响,空调线上线下中低端价位品牌销售额份额上升,2024 年线上渠道小米、TCL 和华凌品牌销售额份额较 2020 年分别提升 10.50、1.27 和 6.49 个百分点 [36] - 长虹空调线上线下份额处于第三梯队,但 2020 年来市占率稳中有升 [43] 电商下沉渠道扩张,性价比优势抢占市场 - 电商渠道减少线下投入,长虹美菱借助与京东合作,2019 年签署 GSKA 战略合作协议,2024 年与京东五星电器达成全面战略合作,目标未来三年销售规模倍增 [49] - 线上增加 2100 元以下低端空调投放,线下以 2100 - 3500 元中端空调为主力,覆盖不同消费层次和区域 [50] - 长虹空调性价比高,以京东 1.5 匹空调为例,国补后到手价 1699 元,性能参数与其他品牌相当 [64] 深度绑定小米代工,空调收入稳步增长 - 长虹美菱是小米主要空调代工企业,小米空调线上销量端份额从 2020 年 1.4%到 2024 年 13.8%,为公司空调业务提供稳定收入支持 [65] 冰箱:行业整体结构升级,性价比品牌机会涌现 - 冰箱行业结构升级,线下市场高端冰箱占比增加,十字四门冰箱销售量占比从 2021 年 23.4%提升到 2024 年 37.6%,均价从 7266 元提升至 8405 元 [67] - 美菱冰箱高端占比增加,2022 - 2024 年十字四门冰箱线下、线上销量占比分别提升 13.83 和 8.63 个百分点,2022 年来冰箱均价提升幅度高于行业整体 [73] 核心技术赋能,提升盈利空间 - 美菱冰箱技术优势明显,2024 年推出第三代“M 鲜生系列”冰箱,抗菌率 99.99%,可实现 0.1 度精确控温,采用置顶恒温鲜冻技术 [79] - “M 鲜生”系列冰箱为爆款产品,获世界纪录协会权威认证,2024 年冰箱产品均价上升,美菱品牌十字四门冰箱均价低于行业整体 [79][80] 外销:深耕新兴市场,拓展自牌增量 出口增速提升,聚焦新兴市场 - 近年来中国白电外销增速优秀,2024 年拉美、大洋洲、亚洲其他和东南亚地区美元口径空调出口额增速分别为 46%、34%、15%、和 31%,冰箱出口额增速分别为 51%、8%、14%和 7% [87] - 海外新兴市场空调和冰箱渗透率低,预计未来冰箱渗透率有望提升,外销量将快速增长 [87] - 中国白电凭借产品质量、性价比、研发能力和产业链优势,在全球市场地位重要 [93] - 长虹美菱海外业务主要分布在新兴市场和增量市场,产品外销份额不断提升,2024 年空调外销量份额为 4.5%,冰箱外销量份额为 6.6% [110][111] 借助电商快速出海,塑造自主品牌形象 - 长虹在海外电商供应链与物流本土化、定制化电商专供、多平台布局上有优势,提升物流效率和客户体验,提高市场接受度,扩大全球市场触达率 [112][115][117] - 长虹通过跨境电商建立并提升海外品牌形象,CHiQ 品牌覆盖全球 40 多个国家,进驻 30 多个电商平台,取得畅销成绩,未来长虹美菱海外毛利率提升空间大 [122] 内生效率改善:深化整改,降费增效 公司双管齐下,提升整体效率 - 长虹集团 2014 年起改革取得阶段性成绩,长虹美菱通过管理端和运营端整改,盈利水平大幅提升 [126] 管理端:激励员工,提升人效 - 管理端以“KPI 管工资”为原则,使管理层薪酬、利润分享和职位提升与绩效挂钩,严格执行绩效管理,长虹美菱人均创收和人均创利明显提升 [128][130] 运营端:平台改革,降低费用 - 长虹母公司平台化转型,营销端整合营销团队,建立智慧交易平台,美菱与智易家关联金额上升,销售费用率下降 [135] - 物流端长虹民生平台改革,长虹美菱存货周转率提升 [139] - 采购端推进采购供应链体系变革,长虹美菱市场支持费和管理费率下降 [142] 投资建议: 优化促成长,前景更可期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8.06、9.18 和 10.53 亿元,对应公司 PE 分别为 9.21、8.09 和 7.05 倍,给予“买入”评级 [10][149]
蜜雪冰城创港股IPO新纪录背后
吴晓波频道· 2025-02-26 23:43
港股新消费企业IPO热潮 - 2024年以来港股消费企业扎堆IPO,恒生指数涨幅达18.58%,香港消费ETF基金大涨29.41% [1][3] - 蜜雪冰城港股公开发售认购资金1.77万亿港元,融资认购倍数5125倍创纪录 [5] - 部分个股表现亮眼:老铺黄金市值增长659.28%,毛戈平增长38.02%,小菜园增长10.35% [5] 港股IPO优势分析 - A股IPO收紧:2024年仅100家企业上市同比降68.05%,437家终止审核 [13][14] - 港股政策宽松:无行业限制,内地企业获国务院5项措施支持 [18][19] - 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如郑州为蜜雪冰城开通上市绿色通道 [20] 市场流动性对比 - 港股日均成交额1318亿港元,A股单日成交达2万亿约为港股8倍 [28][29] - 流动性不足案例:布鲁可上市后日成交额不足3000万元,茶百道仅348.5万元 [32] - 私募退出需求驱动:投资周期5-8年,头部企业需趁高估值退出 [23][24] 行业长期表现与趋势 - 港股消费龙头历史涨幅显著:安踏体育1824.35%,李宁786.51% [26] - 新消费三阶段演变:2012-2018野蛮生长,2019-2022泡沫出清,2023后理性复苏 [45][46][47] - 未来方向:AI技术赋能(动态定价)和出海本地化2.0(椰枣茶饮等) [49] 专家观点补充 - 餐饮行业上市计划多为延续性动作,受政策与资本周期双重驱动 [33][34] - 港股匹配新消费需求:兼顾科技叙事与美元基金退出,提升供应链议价能力 [43][51] - 竞争门槛提高:价格战加速出清,投资聚焦硬科技与中餐出海 [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