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谣言

搜索文档
为赚流量利用AI工具编造涉企谣言,一男子被拘!
齐鲁晚报· 2025-09-11 14:58
事件概述 - 合肥公安查处一起利用网络平台故意散布食品企业不实信息案件 涉事男子为获取平台流量佣金使用AI工具编造虚假内容 已被依法行政拘留 [1][3][4] 涉事企业影响 - 某著名食品股份有限公司遭遇多个网络平台集中出现200余篇虚假负面文章 内容涉及"二氧化硫残留"和"霉变"等指控 导致大量消费者产生误解 [3] - 虚假信息对企业信誉和品牌形象造成直接损害 对社会公共秩序构成威胁 [1][3] 违法行为细节 - 犯罪嫌疑人陈某(29岁)注册多个平台账号 利用AI工具编造生成虚假热点文章 内容高度雷同 [3] - 违法行为动机为获取平台流量佣金 通过恶意攻击知名食品企业博取关注度 [3] 案件处理结果 - 公安机关依法立案并开展调查 经核实确认所有指控内容均为虚假信息 [3] - 公安机关强调网络不是法外之地 企业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 将坚决查处损害企业信誉和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 [4]
摆拍造谣“中国籍女子嫁到外国贫民窟求助回国” 两人被行政处罚
央视新闻· 2025-09-07 13:48
经查,杨某江(男,22岁)伙同其女友陈某心(女,25岁)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以直播带货、牟取 利益,共同策划、拍摄了以上虚假视频并发布在短视频平台,迅速引起大量网民热议,误导公众产生错 误认识,扰乱公共秩序。目前,公安机关依法对杨某江、陈某心分别处以行政处罚。 网警提醒:互联网并非法外之地,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对自身言行负责。公安机关将 持续加大打击网络谣言力度,守护清朗网络空间。 (总台央视记者 张岗) 近期,有网民在网上发布有关"中国籍女子嫁到外国贫民窟求助回国"的视频,称"中国籍女子嫁到外国 贫民窟被丈夫扣留护照无法回国,中国博主与该女子偶遇后,该女子希望博主解救其回国",并在与网 友互动时,持续误导网民这是真实发生的情况,引发大量网民关注、讨论。 ...
【8点见】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
央视网· 2025-09-07 08:08
央视网消息:每天8点,央视网为您梳理24小时内发生在咱们身边的大小事儿。 ·我国成功发射遥感四十号03组卫星。 ·十四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易会满接受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我国科学家向全球发出合作倡议,共同防御小行星守护地球家园。 ·一跨1768米!国内最大跨度跨海大桥首个主塔顺利封顶。 ·渤海中部海域一货船与一渔船相撞,国务院安委办派出工作组指导救援处置。 ·莫迪回应特朗普称印度倒向中国:印美关系积极。 ·特朗普将美国防部更名为"战争部",彻底更名需国会批准。 ·美政府被曝讨论军事打击委内瑞拉境内贩毒组织举措,包括实施跨境袭击。 ·数百韩国人在美韩企工厂被捕,韩外长:必要时将赴美协商。 ·英副首相漏税辞职迫斯塔默内阁洗牌,新兴在野党步步紧逼。 ·可提前15分钟气象预警!低空经济安全保障获得新突破。 ·2025年全球百强创新集群排名,中国上榜集群数量连续三年世界第一。 ·公安机关公布3起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50.6%!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创8个月以来新高。 ·哈工大军训学生在野外住帐篷?该校新生:体验项目不过几分钟,但有真人CS和夜间拉练等硬核环节。 ·江西宜丰县石市镇被曝存养殖 ...
公安机关公布涉警情、公共政策等领域网络谣言8起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8-28 10:29
央视网消息:公安部组织全国公安机关持续开展打击整治网络谣言工作,及时发现查处借热点舆情 事件进行造谣传谣线索,重拳打击传播虚假警情、编造公共政策等违法犯罪活动。今日,公安部公布8 起典型案例。 案例一:刘某粉编造传播"河南叶县一醉汉持椅殴打男童"网络谣言案 近日,河南公安网安部门查明,刘某粉(女,62岁)为发布文章牟利,使用AI工具捏造内容为"河 南平顶山叶县街头突发惊魂一幕,一名8岁男童骑车途经某火锅店时被一醉酒男子拿塑料凳击中头部, 颅内大量出血,紧急送医后被判定需立即开颅手术,伤人者徐某已被警方依法刑拘"的虚假警情,在某 社交平台发布,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引发当地居民对治安状况的担忧,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二:周某编造传播"多名蒙面匪徒抢劫珠宝店"网络谣言案 近日,湖北公安网安部门查明,周某(男,40岁)为博取关注、吸粉引流,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内 容为"武汉光谷步行街六福珠宝遭遇多名蒙面匪徒抢劫!"的虚假警情,误导大量网民关注和讨论,引发 当地居民对治安状况的担忧,扰乱社会公共秩序。 案例三:郭某恒编造传播"内蒙古乌兰察布酒店有顾客被砸死"网络谣言案 近日,内蒙古公安网安部门查明,郭某恒(男,23 ...
公安机关公布涉灾情、险情等领域网络谣言10起典型案例
央视网· 2025-08-27 11:01
网络谣言案例特征 - 公安机关公布10起涉灾情险情网络谣言典型案例 [1] - 案例涉及四川泸定桥塌方、河南夏邑洪涝、广西来宾内涝、广西隆林山体滑坡、温州平阳暴雨山洪、山东菏泽龙卷风、景德镇地震、宁波涵洞淹车、兰州化工爆炸及昌乐化工厂爆炸等虚假信息 [2][3][4][5][6][7][8][9][10][11][12] 谣言传播动机与手段 - 多数案例为吸粉引流或博取关注而编造谣言 [2][3][4][5][6][7][9][11][12] - 使用AI工具生成虚假内容(如广西来宾内涝谣言)或移花接木拼接视频(如泸定桥塌方谣言) [2][4][12] - 部分谣言包含具体伤亡数据(如山东菏泽龙卷风称5死83伤、昌乐化工厂爆炸称7死4伤) [6][12] 传播平台与影响 - 谣言主要通过短视频平台(如某短视频平台)和社交平台传播 [2][3][4][5][6][7][8][9][10][11][12] - 所有案例均造成误导大量网民讨论、引发居民恐慌及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的后果 [2][3][4][5][6][7][8][9][10][11][12] - 涉案人员年龄跨度从23岁至59岁,覆盖多地域群体 [2][3][4][5][6][7][8][9][10][11][12] 执法行动与警示 - 所有涉案人员均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12] - 公安机关强调互联网非法外之地,发布信息需遵守法律法规 [12]
被指故意调低客舱温度卖毛毯,春秋航空回应
新浪科技· 2025-08-26 11:08
公司声明与事件背景 - 公司发布声明否认故意调低客舱温度以售卖毛毯 称网络信息为不实关联 [1] - 公司解释冷凝水汽现象为夏季客舱内潮湿空气与空调干冷空气相遇形成的正常物理反应 起飞后很快消失 [1] - 公司已于2023年8月在相关媒体进行辟谣 并通过官方途径向旅客科普该现象 [1] 乘客反馈与争议内容 - 部分乘客吐槽机舱温度过低 空调大开犹如冷库 需购买毛毯防寒 [3] - 毛毯需扫码购买 价格为15元一条 航班不提供免费毛毯 [3] - 乘客质疑机舱温度被故意调低以引导购买毛毯 [3] 公司法律行动与运营规范 - 公司已对相关网络谣言全面取证 敦促媒体及用户删除不实内容 [1] - 公司将依法采取诉讼等法律途径追究恶意造谣传谣主体的法律责任 [1] - 公司强调严格按照客舱要求设定温度 确保客舱温度保持在舒适范围内 [1]
乌鲁木齐山区雪崩10人被困生死成谜?谣言!
央视网· 2025-08-22 13:12
网络谣言事件 - 网络平台出现新疆乌鲁木齐山区雪崩及10人被困的虚假信息引发公众关注 [1] - 乌鲁木齐市应急管理局核实确认该信息为谣言 [1] - 网信部门强调互联网非法外之地并将依法处理编造传播虚假信息的行为 [4]
李泽钜否认出售香港深水湾道79号物业
36氪· 2025-08-05 10:18
物业出售传闻 - 李嘉诚家族否认出售香港深水湾道79号老宅 称相关报道全属虚构且无事实根据 [1] - 长江实业集团主席李泽钜通过企业事务部明确表示从未打算出售该物业 [1] - 网上消息被指存在捏造、不符情理、不合逻辑及讹骗之嫌 呼吁勿轻信谣言 [1] 企业回应与风险警示 - 家族强调社交媒体频繁出现不实消息 可能涉及诈骗陷阱 [1] - 主动辟谣以防止公众因误信虚假信息招致损失 [1] - 回应通过官方渠道发布 凸显企业对传闻的严肃态度 [1]
多地遭遇强降雨 官方提示警惕四类谣言
央视网· 2025-08-05 07:11
防汛救灾网络安全提示 - 公安部发布四类需警惕的谣言:夸大灾情、假冒政府人员索要信息、冒充公益组织诱导转账、传播带病毒文件 [1] - 夸大灾情类谣言包括散布水库溃坝等不实信息制造恐慌 [1] - 假冒政府人员类谣言以"转移安置""发放补贴"为由索要个人信息 [1] - 冒充公益组织类谣言通过短信或链接诱导转账至私人账户 [1] - 病毒传播类谣言以"灾情实时地图""自救指南"等名义传播恶意文件 [1] - 警方提醒网民筑牢网络安全防线不造谣传谣 [1]
警方通报:黄某忠发布涉释永信虚假“警情通报”被刑拘
央视网· 2025-08-01 09:39
经查,白某某(男,29岁)、陈某某(男,18岁)2人为博取关注、吸引眼球,通过互联网平台传播虚 假"警情通报",造成谣言传播扩散,扰乱公共秩序。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白某某、陈某某刑事拘 留。 近日,网上接连出现3起发布虚假"警情通报"的恶性造谣传谣案件,公安机关网安部门高度重视,依法 予以严厉打击: 1、白某某、陈某发布虚假"警情通报",传播"昆明驾车撞人案131人死亡"谣言案 央视网消息:据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公众号消息,"警情通报"是公安机关权威信息发布的重要载 体,"蓝底白字"代表着官方信息的公信力。发布虚假"警情通报",炮制恶性网络谣言,捏造耸人听闻的 细节,误导公众认知,不仅消费了网民情绪,更损害了政府公信力,甚至引发公众恐慌,其行为严重扰 乱社会秩序。 2、邵某豪发布虚假"警情通报",传播"杭州自来水接入粪水"谣言案 经查,网民邵某豪为博取关注、吸引眼球,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该虚假"警情通报",造成谣言传播扩散, 扰乱公共秩序。目前,公安机关已依法对邵某豪刑事拘留。 3、黄某忠发布传播涉释永信虚假"警情通报"案 经查,黄某忠(男、39岁)为博取关注、吸引眼球,在互联网平台发布该虚假"警情通报",造成谣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