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财政预算
icon
搜索文档
深度专题 | 财政注能 强振经济——2025财政预算深度分析
申万宏源宏观· 2025-03-11 23:23
经济运行中的梗阻 - 内需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下降至1997年以来新低,2024年最终消费贡献率仅44.5%,为2007年以来最低(剔除2020年)[2][6] - 外需依赖加剧,2024年净出口对GDP增长贡献率达30.3%,创1997年以来新高[2][6] - 房地产贷款呈现三阶段特征:疫前高增(2015-2019年新增25.7万亿)、疫中降速(2020-2022年新增8.4万亿)、疫后收缩(2023-2024年净减少3600亿),房贷利率与销售脱钩[2][7] - 财政收入面临双重压力:土地出让收入2021-2024年下降41.6%,高税负行业(前五大贡献77.4%税收)增速放缓[8][9] 财政纾解路径 - 2025年名义GDP增速假设下调至4.9%(2024年为7.4%),税收目标科学性提升[3][15] - 财政四本账支出增速预计达8.7%,五年来首次超越名义GDP增速,收支缺口占GDP比例从6.5%提升至8.8%[3][17][18] - 政府性基金收入预测随房地产回暖或接近0.1%增速目标[3][16] - 财政机制创新采取"前瞻部署+弹性空间"策略,预留政策储备工具[4][19] 传导链重塑与消费驱动 - 基建投资收益率持续为负(水利环境等三大行业2014-2015年起转负),倒逼财政转向消费驱动[4][21] - 耐用品以旧换新政策效果显著,2024年9-12月限额以上商品零售同比增速较1-8月提高1.6个百分点,2025年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4][22] - 服务消费存在1993元人均缺口,预算草案侧重支持健康、养老、托幼等服务消费[4][23] - 政府对居民经常性转移占GDP比例6.9%(2022年),低于美欧日韩(15.9%-22.8%),2025年预算强化民生保障[5][24] 财政收支结构 - 税收行业集中度高:前五大行业(制造业、批发零售等)贡献77.4%税收,但增速与PPI、房地产等挂钩[9][10] - 政府性基金支出完成度2022-2024年持续低于100%(79%-90.5%),显著低于2015-2021年水平[11] - 基建投资占GDP比重17.7%(含国企),显著高于美欧日韩(政府投资占比2.2%-5.2%)[20]
宏观|国民经济和财政预算报告亮点聚焦
中信证券研究· 2025-03-10 08:23
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 今年计划重视新兴产业培育和供求关系调节,重点化解石油化工、钢铁、光伏、新能源汽车、锂电池等领域的结构性矛盾 [2] - 新质生产力培育重心转向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量子科技等前沿产业,对已有规模的新能源、半导体等产业更强调优化结构 [2] - 物价目标提出"改善供求关系,使价格总水平处在合理区间",以解决产业结构性矛盾导致的偏低物价环境 [2] 扩内需政策 - 促消费政策资金从1500亿元提高到3000亿元,支持品类扩容,并推出育儿补贴和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等措施,预计拉动社零增长0.23-0.4个百分点 [3] - 制造业投资政策资金从1500亿元提高到7000亿元,"两重"投资从7000亿元提高到8000亿元 [3] - 专项债金额从3.9万亿元提高到4.4万亿元,土地和地产相关专项债发行占比达22.9% [3] 财政预算 - 广义财政预算支出同比增速为9.3%,较2024年提高6.6个百分点,支出扩张规模达35799亿元 [4] - 政府性基金支出预算同比增长23.1%,面向实体经济的支出同比增长18.1% [4] - 消费税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高奢品、烟和汽车等征管可控度高的品类有望先行先试 [4] 外贸形势 - 1-2月出口增速低于预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下滑明显,半导体产业链对出口拉动作用较大 [5] - 进口增速下滑主要因国内制造业景气回暖和2月对美国反制加征关税 [5] - 美国第二轮10%关税于3月4日落地,可能进一步拖累出口 [5]
潘功胜、吴清,明天出席经济主题记者会!
券商中国· 2025-03-05 13:59
文章核心观点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将邀请多部门负责人就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答记者问,市场有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发声及多重利好消息 [1][2] 分组1 - 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记者会将于2025年3月6日下午3时在梅地亚中心新闻发布厅举行 [1] - 参会人员有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郑栅洁、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商务部部长王文涛、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吴清 [1] - 记者会主题为发展改革、财政预算、商务、金融证券等相关问题 [1] 分组2 - 李强发声更大力度促进楼市股市健康发展 [2] - 市场有重磅赛道迎来多重利好、部分股票大涨超40%市值破千亿等消息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