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社会保障
icon
搜索文档
广西2025年退休人员养老金调整方案出台
广西日报· 2025-07-26 09:51
养老金调整方案 - 广西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自2025年1月1日起调整,总体调整水平为2024年月人均基本养老金的2% [1] - 调整方案采用"定额调整、挂钩调整、适当倾斜"相结合的办法 [1] - 定额调整部分为每人每月增加29元 [1] - 挂钩调整分为两部分:与缴费年限挂钩部分每满一年每人每月增加0.5元,与养老金水平挂钩部分按2024年12月应发基本养老金水平的0.65%增加 [1] 特殊群体倾斜政策 - 高龄退休人员倾斜:70周岁以上每人每月增加2元,每增长1周岁再增加2元,80周岁以上每增长1周岁额外增加1元 [2] - 艰苦边远地区退休人员每人每月增加2元 [2] - 企业退休的军队转业干部月应发基本养老金未达广西2025年企业退休人员平均水平的,不足部分予以补足 [2] 实施时间与范围 - 调整方案惠及2024年12月31日前已办理退休手续并领取养老金的人员,包括2024年12月核定并从2025年1月起发放的人员 [1] - 调整增加的基本养老金将在2025年7月31日前发放到位 [1]
保民生、促消费,财政政策有力度有温度
人民日报· 2025-07-26 06:02
财政收支情况 - 上半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1.56万亿元,同比下降0.3%,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8个百分点 [3] -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4.13万亿元,同比增长3.4% [3] - 税收收入9.29万亿元,同比下降1.2%,但月度税收收入连续3个月同比保持增长 [3] - 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本级收入增长1.6%,31个省份中27个实现增长 [3] 财政支出重点领域 - 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已下达9.29万亿元,占年初预算的89.8%,进度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 [3] - 全国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一般和专项债券2.6万亿元 [3] - 下达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预算6583亿元,发行特别国债5000亿元用于补充四大行核心一级资本 [4] - 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9.2%,中央财政下达就业补助资金667.4亿元 [5] - 中央财政下达困难群众救助补助资金1566.8亿元 [6] 专项债券管理 - 上半年发行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16万亿元,同比增长45% [7] - 专项债券投向领域拓宽至22个行业,上半年用作项目资本金1917亿元,同比增长16% [7] - 2万亿元置换债券已发行1.8万亿元,占全年额度90%,已使用1.44万亿元 [7] 国债发行情况 - 上半年共发行国债7.88万亿元,同比增长35.28% [9] - 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5550亿元,进度同比加快18个百分点 [9] - 计划三季度发行一般国债46期次,超长期特别国债11期次,合计57期次 [9] 消费品以旧换新 - 第三批69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下达,累计带动相关商品销售额超1.6万亿元 [10] -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家电、文化办公用品、通信器材、家具零售额同比分别增长30.7%、25.4%、24.1%、22.9% [10] - 乘用车零售量增长10.8%,支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5% [10]
8000亿元“两重”建设项目清单全部下达 “两重”建设再提速
中国青年报· 2025-07-08 09:13
"两重"建设加速推进 - 2024年国家分三批安排7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1465个"两重"建设项目 [1] - 2025年第三批"两重"建设项目已安排超3000亿元支持资金,今年8000亿元项目清单全部下达完毕 [2] - "两重"建设涵盖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重大交通基础设施、重大水利工程、高标准农田等领域 [3] "硬投资"项目进展 - 宁夏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工程全线贯通,形成153千米长、最宽38千米的固沙锁边"绿链" [1] - 崇太长江隧道盾构独头掘进突破6000米,预计7月中下旬突破7000米,建成后高铁可350公里时速穿越长江 [3][4] - 沪渝蓉高铁通泰扬特大桥跨引江河斜拉桥成功合龙,为沪宁段首个合龙的斜拉桥 [4] - 1-5月全国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6%,增速比全部投资高1.9个百分点 [6] "软建设"创新举措 - 优化长江沿线铁路投融资模式,建立健全城市地下管网运行维护管理机制 [3] - 深圳探索"医育结合、国企引领、托幼一体"等多元化托育服务供给模式 [7] - 常州推广"源厂站网河一体化"管理模式提升污水收集处理效能 [8] - 成都建立地下管网"1+9"政策体系,芜湖与三峡集团创新央地合作模式 [8] 综合效益与影响 - "两重"建设通过"软硬结合"实现综合效益最大化,既补短板又推动体制机制改革 [9] - 1-5月计划总投资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6.5%,拉动全部投资增长3.6个百分点 [6] - 基础设施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34.5%,大项目投资发挥"压舱石"作用 [6]
日本“单身税”来袭!中国网友瑟瑟发抖!
搜狐财经· 2025-06-30 17:21
日本"儿童未来战略"政策 - 日本政府计划从2026年起通过医疗保险附加费形式征收"支援金",每人每月负担250至450日元,2027年增至350至550日元,2028年达450至700日元 [3] - 以年收入400万日元工薪族为例,2028年全年需缴纳7800日元(约388元人民币)[3] - 每个孩子从出生至18岁可获得约352万日元(约17.5万元人民币)生活补助,比现行政策增加146万日元(约7.3万元人民币)[3] 日本人口现状 - 2024年日本新生儿数量跌破70万,出生率降至1.2以下,创历史新低 [5] - 少子化导致劳动力短缺和企业招工难,制约经济发展 [5] - 老年人口增多使养老金、医疗等社会保障支出大幅增加,财政压力加剧 [5] 中国人口现状 - 2023年末中国人口14.0967亿人,比上年减少208万人,自然增长率为-0.15‰ [5] - 2023年中国60岁及以上人口2.8亿人,占总人口19.8% [5] - 2023年中国出生人口902万人,较上年减少58万人 [5] 中国单身人口情况 - 2022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超2.4亿,其中独居人口超7700万 [6] - 中国孩子从出生到18岁家庭平均支出约48万元,大城市更高 [6] 中国生育支持政策 - 全面实施二孩、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延长产假、陪产假,提供生育津贴补贴 [7] - 截至2022年底全国共有托育服务机构约7.5万家,提供托位数约350万个 [7] - 推进"双减"政策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和家庭教育支出 [7]
7月,这些新规将影响你我生活
天天基金网· 2025-06-30 11:29
网络身份认证 - 国家网络身份认证公共服务平台将于7月15日起施行 以法定身份证件信息为基础 提供网号、网证、网络身份应用标识等呈现方式 [1] - 鼓励主管部门、重点行业、互联网平台按照自愿原则推广应用网号、网证 [1] 劳动能力鉴定 - 《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7月1日起施行 规范工伤职工及因病致残人员鉴定流程 [3] - 优化便民服务 减少不必要材料 鉴定结论送达时限从20日压缩至15日 [3] 个体工商户转型 - 7月15日起个体工商户可通过变更登记方式转型为企业 保留成立时间、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关键信息 [5] - 新规降低个体工商户转企成本 便利转型升级 [5] 纳税信用管理 - 7月1日起社保费和非税收入纳入全国统一信用评价体系 [7] - 优化信用评价指标 允许符合条件的经营主体通过纠正失信行为等方式修复信用 [7] 卫生用品标准 - 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新国标7月1日实施 明确涵盖经期用品、排泄物用品等类别 [9] - 新增pH值、荧光增白剂残留量等理化指标 调整微生物污染和毒理学安全要求 [9] 信用报告费用 - 7月1日起企业信用报告查询费从20元降至9元 个人信用报告查询费从2元降至1元 [11] 住房公积金调整 - 厦门7月1日起调整公积金缴存基数 上限32346元 下限2265元 [18] - 月缴存额上限7764元 下限226元 执行期至2026年6月30日 [18] 失业保险金标准 - 上海7月1日起调整失业保险金 第1-12个月标准提高50元至2305元/月 [17] - 第13-24个月标准1844元/月 延长领取标准1650元/月 [17]
四川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
四川日报· 2025-06-29 08:55
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延续实施 -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财政厅、四川省税务局联合印发通知,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包括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技能提升补贴、一次性扩岗补助三方面内容 [1] - 政策执行期限为1月1日至12月31日,参保单位、职工和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可通过多种渠道了解政策规定及申领渠道 [2]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 向符合条件的参保企业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返还资金,大型企业按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按60%返还 [1] - 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中小微企业实施 [1] 技能提升补贴 - 参加失业保险1年以上的企业在职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每人每年可申领1次技能提升补贴 [1] - 补贴标准为初级(五级)1000元、中级(四级)1500元、高级(三级)2000元 [1] - 取得四川省公布的"15+ N"重点产业链急需紧缺职业(工种)中级(四级)及以上等级证书的,可增加享受2次补贴,补贴标准提高至中级(四级)2000元、高级(三级)2500元 [1] 一次性扩岗补助 - 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享受对象由参保企业扩大至参保企业和社会组织(社会团体、基金会和社会服务机构) [2] - 补助标准为1500元/人 [2]
擘画新时代新征程民生建设新蓝图
人民日报· 2025-06-10 07:39
民生政策方向 - 新时代民生需求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特点,要求政策在兜底保障基础上拓展功能,注重公平、均衡、普惠、可及 [2] - 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需强化宏观政策民生导向,推动资金"投资于人"以形成经济与民生良性循环 [2] - 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分化趋势,需优化社会政策体系,扩大"一老一小"服务供给,协调公共服务与人口分布 [3] - 科技革命带动就业形态多样化和公共服务数字化,需应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提升民生政策包容性 [3] 民生建设原则 - **公平原则**:推动社保覆盖面扩大,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保险制度,加强低收入群体兜底帮扶 [4] - **均衡原则**:以县域为单元推进公共服务城乡一体化,支持艰苦边远地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 [4] - **普惠原则**:调动政府、市场力量扩大教育、医疗、"一老一小"服务供给,保障质量与可负担性 [4] - **可及原则**:以社区为重点发展步行可及的生活服务,完善便民设施,提升包容性服务 [5] 民生问题解决路径 - **急难问题**:及时纳入社会救助范围,精准落实困难群体社保代缴政策,确保医疗不断档 [7] - **就医难题**: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基层服务能力,缓解"舍近求远"矛盾 [7] - **教育焦虑**:实施基础教育扩优计划,新建改扩建1000所以上优质高中,提高高校本科招生规模 [7] - **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行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保障农业转移人口与户籍人口同等权利 [8]
四川就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惠民政策措施征求意见 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享受对象扩至参保社会组织
四川日报· 2025-05-28 15:56
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 - 参保企业上年度足额缴纳失业保险费满12个月且未裁员或裁员率不高于5.5%的可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1][2] - 30人及以下的参保企业裁员率不高于参保职工总数20%的可申请失业保险稳岗返还 [1][2] - 大型企业按2024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 中小微企业按60%返还 [2] - 社会团体、基金会、社会服务机构、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以单位形式参保的个体工商户参照中小微企业实施 [2] 技能提升补贴政策 - 参加失业保险12个月以上的企业在职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取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可申请补贴 [1][2] - 补贴标准为初级(五级)1000元、中级(四级)1500元、高级(三级)2000元 每人每年享受1次 [1][2] - 同一职业(工种)同一等级只能申请并享受1次 不得和职业培训补贴重复享受 [2] - 已持有同一职业(工种)高等级证书或享受相应补贴的 不再享受低等级证书补贴 [2] 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 - 四川拟将一次性扩岗补助政策享受对象由参保企业扩大至参保社会组织(含社会团体、基金会和民办非企业单位) [2]
我市举办工伤预防系列宣传活动
长江日报· 2025-05-20 15:04
活动概述 - 武汉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联合多部门举办"稳定就业,工伤预防,为'汉'护航"系列宣传活动暨武汉工伤预防主题展 [1][3] - 活动旨在通过多元化宣传形式筑牢工伤预防防线、守护劳动者的安全与健康 [3] - 省人社厅及市卫健委、应急管理局等7家工伤预防联席会议成员单位受邀参加 [3] 活动内容 - 主题展区设置六大互动板块:宣传科普区、VR体验区、急救技能培训区、互动游戏区、防护用品展示区、合影打卡区 [2] - VR体验区让市民身临其境感受高空作业、火灾逃生等场景 [2][4] - 防护用品展示区展出安全帽、防护手套、安全警示服装等多种防护装备 [2] - 互动游戏区引入宇树机器人,开展转盘答题、机器人问答等创意游戏 [2] - 急救技能培训区专家演示心肺复苏、AED使用、创伤包扎等急救方法 [2] 社会参与 - "965"产业从业人员代表上台宣读《平安倡议书》,呼吁全社会共同守护安全底线 [2] - 市民通过活动学习工伤预防知识,掌握急救技能 [2] 活动意义 - 工伤预防是安全生产的基石和城市高质量发展的保障 [2] - 推进工伤预防需要企业主体责任、部门协同联动、社会广泛参与的合力 [2]
北京:推动企业年金扩面发展,完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
央视网· 2025-05-07 15:04
就业服务提升行动 - 加强企业吸纳就业政策支持,落实财政支持、税收优惠、社会保障、就业补贴等政策,研究出台支持平台经济吸纳就业指导意见[2] - 健全创业服务体系,实施创业带动就业三年行动计划,发挥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作用,组织第八届"创业北京"创业创新大赛[2] - 推动公共就业服务提质增效,推进"15分钟就业服务圈"建设,全年组织直播带岗不少于200场,线上线下招聘活动不少于2000场[3] - 加强重点企业用工服务保障,实行"一企一策"用工保障,构建全周期用工保障体系[4] 助企暖企护航行动 - 推动企业年金扩面发展,依托人才年金试点、企业年金联盟助力企业留住人才[5] - 适度降低企业用工成本,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6] - 提升社保经办服务便捷性,实现社保经办"前台一体申报、后台并联处理、信息集成共享"机制,深化社保经办大厅智能化办事水平[7] 人才保障创新行动 - 促进人力资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与先进制造业等新质生产力深度融合发展[6] - 打造"全链式"人力资源服务模式,深化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网上办、掌上办、跨省办、就近办"[7] - 发挥"三项人才服务目录"作用,将国际职业资格认可目录增加到160项,建立《北京高水平技能人才专业评价目录》[7] - 推动职称评审改革,增设低空技术等新兴领域职称评审专业,向更多用人主体下放职称评审权[8] - 开展"技能服务包"支持行动,推行"岗位需求+技能培训+技能评价+就业服务"四位一体的"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8] - 加强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升级国际博士后引进计划,加大外籍博士后招收力度[9] 检查监管规范行动 - 健全劳动关系协商协调机制,全市共建成150家和谐劳动关系工作站[10] - 完善劳动人事争议多元调解机制,加快调解仲裁工作数智化建设,扩大争议速裁范围[10] - 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实现监管"无处不在,无事不扰",落实轻微违法不予行政处罚清单[11] 人社服务升级行动 - 全面提升人社服务效能,拓展12333"热线+办事"服务功能,扩大"网上办""掌上办"业务范围[13] - 加强人社政策解读,发挥"北京人社政策直通车""北京人社直播间"等宣传品牌优势[14] 区域创新协作行动 - 提升区域社保经办服务协同水平,完善京津冀三地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专区服务内容[15] - 构建互融互通的人才发展生态,探索开展京津冀联合职称评审,举办京津冀博士后与科研人才招收暨项目洽谈活动[15] - 深化区域和谐劳动关系高质量发展改革创新试点,建立京津冀区域和谐劳动关系评价指标体系[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