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远程医疗
icon
搜索文档
带动投资超万亿元!“数”览“东数西算”规模化效应显现、绿色化水平提升
央视网· 2025-09-20 13:01
央视网消息:记者9月20日从国家数据局了解到,我国"东数西算"工程实施以来,规模化效应不断显现。"东数西算"工程带动社会投资已超过 万亿元。 在8个枢纽节点中,5个位于西部,实现了东部业务向西部风光水电丰富的区域迁移。带动甘肃庆阳、内蒙古乌兰察布等算力新城不断崛起。 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网络研究部总工程师赵晓芳介绍,在"东数西算"工程实施之前,我国的算力80%分布在东部,而对应比例的能源分 布在西部。算力消耗的是能源,"东数西算"把能源基础设施的布局和算力基础设施的布局结合起来,来支撑算力持续供给、良性发展,同时为 西部发展带来全新的产业和机遇。 创新技术 提高"东数西算"绿电使用占比 "东数西算"工程在"十四五"期间全面启动。目前,已形成8个枢纽节点和10个数据中心集群,覆盖东、中、西部14个省份,带动社会投资超过 万亿元。为全国提供了约八成的智算算力,促进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行业加快发展。 在全国首个绿色算电协同发展试点省份青海,这片百亩光伏产生的绿色电力,"点对点"供给就近的数据中心,直接转化为绿色算力。 中国联通三江源国家大数据基地运营维护负责人李洪麒介绍,这种绿电直供的新模式和过去比, ...
服务器通过“泡澡”来降温?“东数西算”节能黑科技太酷了
央视新闻· 2025-09-20 09:38
工程规模与投资 - 工程带动社会投资已超过1万亿元 [1][2] - 工程已形成8个枢纽节点和10个数据中心集群,覆盖东中西部14个省份 [2] - 8个枢纽节点中有5个位于西部,实现东部业务向西部能源丰富区域迁移 [2] 算力供给与行业促进 - 工程为全国提供了约80%的智能计算算力 [2] - 算力供给促进了人工智能、智能制造、远程医疗等行业加快发展 [2] - 工程实施前,国家80%的算力分布在东部,而对应比例的能源分布在西部 [2] 绿色化与能效提升 - 内蒙古等地的部分新建数据中心绿电使用占比超过85% [4] - 青海绿电直供新模式使数据中心能耗下降超过20% [4] - 贵州贵安数据中心集群利用“新风墙”技术,每栋楼每年可减少工业用电超过700万度 [4] - 安徽芜湖数据中心集群应用液冷技术,为数据中心节能30% [4] 未来发展方向 - 未来将重点围绕绿色化、集约化、普惠化深入实施工程,加快全国一体化算力网建设 [5] - “十四五”期间初步完成算力基础设施和算电协同布局,“十五五”将是算力大发展阶段 [5] - 将推进算力调度“一盘棋”,实现资源的科学布局、动态调配、按需使用 [5]
DocGo (DCGO)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9-03 23:22
公司概况 * DocGo (DCGO) 是一家大型移动医疗和医疗运输服务提供商 在美国30个州和英国开展业务 英国团队有约600名成员 服务伦敦、曼彻斯特和纽卡斯尔的患者[4] * 公司预计今年将完成75万次患者转运 为15万名患者提供上门医疗服务 并远程监控5万名患者 总计服务约100万名患者[4][5] * 公司拥有5,000名一线临床医生和1,000辆车辆 通过其技术平台进行高效部署[5] 核心业务与商业模式 * **医疗运输业务**:为医院系统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 包括软件平台和实际运输服务 其软件与Epic系统集成 允许医院直接从患者图表中调度车辆并查看预计到达时间[10][11][12] * **独特的技术整合**:公司垂直整合了软件开发和运输服务执行 这与仅提供软件的平台相比构成了强大的竞争优势和护城河[14][15] * **上门医疗业务(移动健康)**:派遣执业护士(LPN)到患者家中 通过技术平台将读数同步传输给远程的医生(MDs, NPs, PAs) 形成高效的混合服务模式[6] * **政府与人口健康项目**:专注于提供长期的、基于人口健康的项目(如社区疫苗接种)而非紧急响应项目 并将后者作为单独收入报告 以提供更清晰的财务透明度[48][50][51] 增长与财务表现 * **医疗运输业务**预计年增长率为15% 增长模式是阶梯式的(因赢得大型医院系统合同)而非线性的[36][37] * **移动健康业务**增长迅猛 预计上门访问量将增长100%以上 整个移动健康部门收入预计年增长50%[37][38] * 上半年上门服务的患者数量已超过去年全年总和[37] * 公司收入构成:医疗运输业务今年收入将超过2亿美元(从约5000万美元快速增长而来) 移动健康业务今年收入约为5000万美元[70][71] * 合同期限:医疗运输业务与医院系统的合同通常为3至5年 客户粘性高[27][28] 市场扩张与销售周期 * 采用“登陆扩张”策略进入新市场 例如以德克萨斯州达拉斯-沃斯堡地区的Methodist医院作为关键客户进入该市场[18][20] * 销售周期通常为6至18个月 但由于医院系统渴望整体解决方案 周期正在缩短[21][23] * 近期成功案例:在纽约 onboarding了一家大型医院系统 并在5周内完成了与Epic系统的集成[32] 行业趋势与机遇 * **价值基于护理**:公司通过上门服务收集患者的社会健康决定因素(如家庭环境安全隐患) 未来目标是成为承担基于价值的风险护理的领先提供商[64][65][67] * **巨大的市场潜力**:健康计划提供了近100万名需要上门护理的患者名单 公司正在建设基础设施来满足此需求[42] * **政策影响**:新的立法和管理条例更关注初级预防保健(G代码) 这与公司的服务方向一致 但医疗补助注册人数的变化(如纽约预计减少60万人)可能促使健康计划更高效地管理剩余成员[74][75] 风险与挑战 * **政府合同**:政府采购过程存在不确定性 例如提案请求(RFP)的回复延迟 部分原因是预算不确定性和政府更迭[53][54] * 公司将选择性参与政府项目 并计划将紧急响应等非经常性收入分开报告[49][51] 其他重要信息 * 公司提供超过40种不同的护理间隙关闭服务 包括糖尿病视网膜检查、骨密度扫描、疫苗接种和年度健康访问[42] * 公司的净推荐值(NPS)极高 患者满意度高[66] * 业务存在季节性:医疗运输业务无明显季节性 但上门医疗业务在年底前后更为活跃 因为健康计划急于在年底前关闭护理间隙以提升质量评分[29]
2025年7月读书课:《2049下:未来的1万天》
虎嗅· 2025-08-14 19:59
未来医疗个性化与AI化 - 定制化医疗成为大势所趋 治疗方案与用药因个体差异而不同[2] - 可穿戴设备普及实现24小时连续监测生理指标 实时监测价值超越年度体检[2] - 个人健康基线从统一标准转向专属基线 25年内可能出现个性化"3D药丸机"[2] 医疗数据系统建设 - 中国人口基数庞大 医疗数据收集已走在世界前列[2] - 未来25年有望建成全球领先全民医疗信息大数据库[2] - 全民基因测序库将加速创新药特定化研发 推动生命科学弯道超车[2] AI医生与远程医疗 - AI医生提供24小时在线服务 瞬间调阅完整病历并记录每次交流[3] - AI医生处理初步诊断后由人类医生最终决策 大幅提升效率[3] - 远程医疗弥合城乡医疗资源差距 使高质量服务触手可及[3] 医疗人才培养变革 - 现有医生培养体系存在"过度教育"问题 博士毕业后仍需多年训练[3] - 建议分层培养大量"医疗助理" 培训周期大幅缩短[3] - 医疗助理与AI医生协同处理常规问题 减少对完整学制依赖[3] 技术应用场景拓展 - 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实现全天候生理指标记录[2] - 个人数字医疗档案包含每日体测、干预记录和用药史[2] - 脱敏医疗数据上传云端并向研究人员开放[2]
韩过去十年医疗设备专利申请激增42%
商务部网站· 2025-08-14 01:55
医疗器械专利申请增长 - 韩国去年医疗器械领域专利申请量达13282件 较2015年的9336件增长42% [1] - 该增速是同期所有技术领域专利申请量12%增幅的3.5倍 [1] 专利申请类型分布 - 生物识别设备专利申请量最高 达17514件 占比14.6% [1] - 手术治疗设备占比14.0% 医疗信息设备占比13.7% 医疗用品占比11.9% [1] - 医疗信息设备申请量增速最快 年均增长21.9% [1] 医疗信息设备细分领域 - 基于人工智能的非面对面医疗系统等远程医疗相关专利占比达92.6% [1] 申请人类型分布 - 中小企业申请量占比31.7% 达37925件 [1] - 个人申请量占比19.7% 达23554件 [1] - 外商企业申请量占比19.6% 达23375件 [1] - 大学及研究机构申请量占比19.1% 达22806件 [1] 主要申请机构 - 三星电子专利申请量最多 [1] - 延世大学 高丽大学 Osstem Implant紧随其后 [1]
互联网医院怎么选,互联网医院搭建
搜狐财经· 2025-08-11 17:11
互联网医院定义与核心功能 - 互联网医院依托实体医院专业资源 通过互联网平台延伸医疗服务边界 提供在线复诊 常规咨询 智能问药 药品配送等一站式服务 [3] - 患者无需亲自前往医院即可完成复诊 咨询 购药 支付及药物配送全流程 显著提升就医便捷性和效率 [3] 服务特点与优势 - 便捷性:打破时间空间限制 患者可随时随地通过手机或电脑访问平台 特别便利慢性病患者 复诊患者及行动不便人群 [3] - 高效性:通过互联网技术快速完成复诊 咨询 购药流程 避免传统就医长时间等待 同时优化医疗资源配置 [3] - 专业性:依托实体医院专业医疗团队和诊疗技术 通过图文 视频等方式保证线上服务专业性和准确性 [3] - 连续性管理:不仅关注单次诊疗需求 更注重长期健康管理 通过随访 慢病管理功能提供个性化治疗方案和健康指导 [3] 应用场景与限制 - 主要适用于常见病 慢性病复诊和常规咨询 如糖尿病 高血压等需长期用药管理的疾病 [4] - 目前不能接待首诊患者 且无法为需要面对面检查或特殊设备检查的疾病提供线上服务 [4] 未来展望 - 人工智能 大数据技术应用将提升服务智能化水平 提供更精准 个性化医疗服务 [5] - 远程医疗技术完善将拓展服务范围 覆盖更多偏远地区和基层医疗机构 实现医疗资源均衡分配和可及性提升 [5] - 互联网医院有望成为医疗服务体系重要组成部分 构建更高效 便捷 公平的医疗环境 [5]
最新发布!新一代手持眼底相机
思宇MedTech· 2025-08-10 21:10
产品发布与定位 - 2025年8月 Optomed USA 在美国正式发布新一代便携式非散瞳眼底相机 Optomed Lumo 该设备获得FDA批准 面向初级医疗与远程健康场景设计 [1] - 设备定位非眼科核心场景 聚焦基层医疗和系统性健康需求 面向全科医生、社区护士、糖尿病健康管理者等非眼科专业人员 [3] - 产品设计以非专业可用为前提 提供可直接部署、快速学习、实时成像的眼底检查工具 [3] 技术特点与能力 - 设备具备三重核心能力:非散瞳高质量成像(无需扩瞳药物即可获得清晰视网膜图像)、双形态模式部署(支持手持与桌面两种使用形态)、无线DICOM集成与程序化工作流(支持与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无缝对接) [10] - 系统设计强调便携性、集成性与易用性的平衡 具备可操作、可互通、可复制的基层落地特征 [7] - 配备高分辨率图像传感器 支持眼底疾病(如青光眼、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 并可作为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管理的监测手段 [9] 行业意义与市场背景 - 设备代表眼底成像从可获取走向可部署、从诊断工具走向监测节点的阶段转移 预示着眼底相机加速向基层医疗、慢病管理与远程筛查场景渗透 [1][13] - 美国市场2025年糖尿病患者数突破3700万 其中超过三分之一存在视网膜病变风险 但眼底筛查在基层医疗体系中的渗透率仍远低于其他生命体征指标 [11] - 视网膜影像作为早筛与慢病管理手段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但受限于眼科资源分布不均和设备操作门槛高的问题 [11] 远程医疗与数据应用 - 设备通过云连接与远程诊断接口 支持基层护士采图上传、远程眼科专家判读反馈 实现操作与解读分离的双端模型 [11] - 设计充分考虑现代远程医疗与慢病管理需求 支持远程阅片、图像归档与筛查流程标准化 形成拍-存-传-判读一体化闭环 [10] - 视网膜图像价值在基层公卫、移动筛查、AI辅助诊断等新兴领域释放 从专业诊断工具逐步转变为初级风险筛查入口 [5][13] 公司背景与战略 - Optomed是一家总部位于芬兰奥卢的医疗技术公司 专注于便携式眼底成像解决方案的研发、制造与全球推广 [14] - 公司产品线涵盖手持眼底相机、AI辅助诊断平台与整合型视网膜影像工作站 解决方案覆盖全球60多个国家 [14] - 公司坚持为非眼科医生赋能的理念 在设备设计上突出便携性、操作直观性与数据系统兼容性 [14]
HIMS业绩点评:减肥神药不再短缺,诺和诺德与之割席,股价行至拐点
贝塔投资智库· 2025-08-07 12:00
公司概况 - Hims& Hers Health(HIMS.US)是一家成立于2017年的美国远程医疗平台公司,核心业务为提供线上个性化医疗服务 [1] - 主要营收来源包括远程医疗咨询与个性化治疗、处方药与自有产品销售、订阅制与零售渠道结合 [1][2] - 公司利用AI(如MedMatch系统)分析用户数据,提升治疗方案精准度和用户体验 [1] - 近年凭借减肥相关的口服药物、GLP-1类注射药物(如司美格鲁肽)崭露头角 [1][2] 业务模式 - 远程医疗咨询与个性化治疗:用户通过官网或APP填写健康问卷后,远程咨询持牌医生获得诊断和处方 [1] - 处方药与自有产品销售:提供仿制药和品牌药物,同时推出自有品牌健康产品,覆盖性功能障碍、脱发治疗、女性健康、心理健康等领域 [1] - 订阅制与零售渠道结合:采用订阅模式提升用户粘性,同时通过CVS、Walgreens等数万个零售门店销售产品 [2] - 复合GLP-1药物价格从每月199美元起,远低于Wegovy和Zepbound的1000+美元的月价格 [2] 二季度业绩 - 二季度营收5.448亿美元,低于5.517亿美元的市场预期,同比增长73%,环比下降7% [3] - 调整后每股收益0.17美元(预期0.15美元),调整后EBITDA达8220万美元(去年同期3930万美元) [3] - 毛利率为76%,低于去年同期的81% [3] - 经营活动现金流出为1,91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流入5,360万美元;自由现金流为-6940万美元,去年同期为4760万美元 [3] - 订阅用户规模243.9万,同比增速31%,环比净增7.3万人,均为有记录以来最低 [3] - 每名订阅用户每月在线收入为74美元/人,同比增长29.8%,但环比首次下降 [4] 业务表现 - 在线减重业务收入约1.90亿美元,比上一季度下降约4000万美元 [7] - 性健康业务的订户数量有所下降,该业务销售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的仿制药 [7] - 约70%的订阅用户选择了涵盖减重、脱发、性健康及心理健康的多专科个性化治疗方案 [12] 未来展望 - 预计三季度收入在5.7-5.9亿美元之间,市场普遍预期为5.84亿美元;EBITDA预计6000-7000万美元,低于7710万美元的市场预期 [8] - 维持全年收入指引在23-24亿美元之间,调整后EBITDA为2.95-3.35亿美元 [8] - 预计全年减重业务贡献约7.25亿美元收入,性健康业务将在2026年复苏 [8] - 收购欧洲远程医疗公司ZAVA,进入英国、德国、爱尔兰和法国市场 [8] 监管与合作 - FDA宣布解决了司美格鲁肽的短缺问题,对依赖短缺条款生产仿制版本司美格鲁肽的业务模式构成冲击 [9][10] - 诺和诺德终止与Hims & Hers的合作,不再为其提供FDA批准的减肥药Wegovy [11] - 公司被指控存在重大虚假和/或误导性陈述,涉及欺骗性促销和销售非法仿冒Wegovy [17] 未来应对策略 - 重点推广非注射类减肥解决方案,包括复方口服药物如安非他酮/纳曲酮和二甲双胍/西格列汀等组合 [12] - 提供利拉鲁肽(Liraglutide)注射剂的仿制药版本,定价远低于品牌药 [12] - 拓展新增长点,包括激素健康、实验室检测和寿命延长等领域 [12] 估值与市场表现 - 截至8/6日,HIMS股价为$51,对应市值125.5亿美元,当前PS为6.18x,forward PE 91.74x [14] - 估值水平远高于同业远程医疗平台和一般生物科技公司,反映市场对其未来成长给予较高溢价 [14] - 美国银行分析师Allen Lutz重申卖出评级和28美元的目标价,目标价表明较当前水平有约45%的下行潜力 [13] 舆情与内部交易 - 公司高管在业绩前的7月-8月初频繁股票卖出,近3个月内部人士只有卖出行为,并无买入 [17]
LifeMD (LFMD) Q2 Revenue Rises 23%
The Motley Fool· 2025-08-06 12:38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GAAP收入6220万美元 同比增长23%但低于市场共识410万美元 [1] - GAAP每股收益亏损006美元 低于分析师预期00517美元 [1] - 调整后EBITDA达710万美元 同比增长223% [2] - 运营现金流超过800万美元 期末现金余额3620万美元且已全额偿还高级债务 [8] 业务板块表现 - 远程医疗收入4860万美元 同比增长30% 占整体收入主导地位 [2][5] - 远程医疗调整后EBITDA 340万美元 同比激增580% [2][6] - WorkSimpli软件收入微增3% 但主动订阅用户下降6% 战略转向高价值客户 [7] - 总活跃远程医疗订阅用户达297万 同比增长16% [5] 战略发展举措 - 推出全国性行为健康服务 提供同步和异步心理健康护理 [11] - 通过收购扩展虚拟女性健康项目 包含VIP礼宾服务和保险支持选项 [11] - 与LillyDirect和NovoCare建立减肥药物合作 帮助患者获取Wegovy和Zepbound等品牌疗法 [13] - 升级LifeMD+会员计划 整合远程医疗、药房、实验室和健康服务 [11] 运营指标变化 - 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90%下降至88% 主要由于收入结构变化 [8][12] - 销售和营销费用增加 但一般行政支出同比缩减 [12] - GAAP净亏损从770万美元改善至290万美元 [12] 未来业绩指引 - 下调全年收入指引至25-255亿美元 远程医疗收入指引降至195-2亿美元 [15] - 全年调整后EBITDA预期调整为2700-2900万美元 [15] - 第三季度收入预期6100-6300万美元 其中远程医疗贡献4800-5000万美元 [16] - 新推出的垂直领域和药物合作在年内不会带来重大一次性收入贡献 [16]
American Well (AMWL) Q2 Revenue Up 13%
The Motley Fool· 2025-08-06 09:46
核心财务表现 - 第二季度GAAP收入达7090万美元 超出分析师预期740万美元[1] - 调整后EBITDA亏损收窄至470万美元 较去年同期3500万美元改善866%[1][2][6] - GAAP毛利率创纪录达到561%[1][6] - 每股亏损124美元 较预期亏损177美元有所改善[2] 收入结构转型 - 软件订阅收入成为主要收入驱动 第二季度达4040万美元 较第一季度3220万美元增长256%[5] - 订阅收入预计2025年将占总收入近60%[11] - 公司战略重心转向高利润率的软件订阅业务模式[4][5] 战略合作与客户拓展 - 新增重要客户佛罗里达蓝十字蓝盾保险公司[7] - 获得国防卫生局(DHA)合同延期 覆盖960万军事医疗系统成员[7] - 政府合同成为年度最大收入组成部分[8] 运营指标变化 - 总访问量下降至120万次 较第一季度130万次减少77%[8] - 公司计划剥离精神科护理业务 导致全年收入指引下调至245-250亿美元[1][9] 未来业绩指引 - 2025年调整后EBITDA亏损预期收窄至5000-4500万美元[9] - 第三季度收入预计5300-5600万美元 EBITDA亏损可能环比扩大[9] - 预计2026年实现运营现金流转正[10] 业务模式优势 - Converge软件平台支持远程医疗访问、患者调度和护理协调[3] - 核心竞争力体现在技术扩展能力、医疗系统互操作性和法规合规性[4] - 通过降低低利润率临床业务依赖实现盈利改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