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ysical AI

搜索文档
MP Materials (MP) Update / Briefing Transcript
2025-07-10 21:30
纪要涉及的公司和行业 - **公司**:MP Materials - **行业**:稀土材料及磁体制造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1. **合作意义重大** - **观点**:MP Materials与美国国防部的公私合作是变革性时刻,对公司和美国意义重大,有助于恢复美国稀土供应链,保障经济和国家安全 [4][5][6] - **论据**:近期事件凸显恢复供应链紧迫性,公司长期致力于此工作,此次合作是对国家需求的回应,且得到各界支持 2. **合作结构及内容** - **国防部投资与战略资本** - **观点**:国防部以可转换优先股形式向MP投资4亿美元,转换价格为每股30.03美元,无现金股息,有7%年度实物清算偏好;还将获得10年期认股权证,行权价30.03美元,转换后持股达15%;提供1.5亿美元12年期贷款用于重稀土分离能力扩张,利率为10年期国债利率加100个基点 [7][8][9] - **论据**:协议明确规定了各项投资和贷款的具体条款和条件 - **NDPR价格地板承诺** - **观点**:国防部承诺确保MP的NDPR产品(精矿、氧化物和金属)达到每公斤110美元的价格地板,若市场价格低于此,将按季度支付差价;新磁体工厂达到目标产能后,国防部将获得超过110美元部分的30%收益;协议为期10年,从第四季度开始 [9][10][13] - **论据**:价格地板协议旨在应对非市场力量,保障国内稀土磁体供应链的建立,为公司提供经济保障和激励 - **10x磁体制造扩张** - **观点**:MP将建设10x新工厂,与独立工厂扩建后目标年产能达1万吨,满足美国国防和商业需求;国防部对10x工厂产品有100%承购承诺,采用成本加成定价,年EBITDA保证为1.4亿美元,2026年起每年递增2%;EBITDA超过1.4亿美元至1.7亿美元部分,国防部获3亿美元,超过1.7亿美元部分双方平分;协议从10x工厂投产开始,为期10年 [11][16][17] - **论据**:该扩张计划有助于加速美国稀土供应链独立,为公司带来现金流确定性和规模经济,提升全球市场竞争力 3. **公司发展前景** - **观点**:通过合作,MP有多种由美国政府支持的合同现金流,未来十年有保障;公司保留对NDPR定价的重大敞口,有望受益于市场上涨;材料和磁体业务将推动公司长期增长,预计调整后EBITDA超6.5亿美元,有进一步提升空间 [19][20][21] - **论据**:基于协议的各项条款和公司业务发展规划,以及市场对稀土磁体的需求增长趋势 4. **合作的多赢效果** - **观点**:此次合作对MP股东、美国政府和纳税人是三赢局面,加速美国稀土供应链整合,保障国家安全和经济利益,促进公私利益一致,强化MP作为国家冠军企业的地位 [22][23] - **论据**:合作解决了美国稀土供应链的重大脆弱性,保护了下游产业的数万亿美元企业价值,通过共享收益和绩效期望实现了责任和合作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1. **业务管理与运营** - 公司仍专注于尽快提升第二阶段产能,满足市场对NDPR产品的需求,价格地板协议不改变业务管理方式 [54] - 公司认为健康的中国以外磁体市场正在形成,有望满足内外市场需求 [55] 2. **回收与第三方进料** - 垂直整合使公司具备采矿、精炼、制造磁体以及回收和接收第三方进料的能力,形成良性循环,有助于构建更广泛的供应链 [56] - 公司作为西方世界唯一的精炼商,是第三方进料的理想选择,将与国防部合作采购重稀土进料 [57][58][59] 3. **股东与市场关系** - 交易后公司不再向中国市场销售产品,但上海股东的持股情况由其自行决定 [63][64] 4. **资本支出与矿山规划** - 独立工厂投资约3.5亿美元,包括基础能力建设,后续产能扩张资本强度将降低,具体资本支出指导待财报电话会议公布 [66][67] - 现有矿山计划在近30年内可满足6000吨NDPR氧化物生产,公司将继续优化矿山计划,考虑回收和第三方进料因素 [69][70] 5. **市场拓展与客户服务** - 公司工程团队将随着业务扩张而增长,预计服务多种客户,包括物理AI等领域 [74][76] - 公司将继续与国防部合作,同时作为股东驱动型公司,将为股东最大化价值,考虑并购等机会 [80][81][82] 6. **交易对公司性质的影响** - 国防部是重要经济利益相关者,但为被动投资者,公司将保持机会主义的上市公司性质,在资本分配和运营决策上有自主权 [84]
1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Stock to Buy Before It Soars to $10 Trillion, According to a Wall Street Analyst (Hint: Not Apple)
The Motley Fool· 2025-07-10 15:21
分析师预测与市场表现 - I/O Fund首席科技分析师Beth Kindig准确预测英伟达市值将在5年内超越苹果 实际仅用3年达成[1] - 英伟达股价在中国初创公司DeepSeek推出低成本大模型后下跌时 Kindig精准判断为买入机会 此后股价上涨28%至历史新高[2] - Kindig最大胆预测为2030年英伟达将成为10万亿美元市值公司 较当前3.9万亿美元有156%上涨空间 隐含年化回报率19%[3] 市场地位与技术优势 - 英伟达占据数据中心GPU市场90%份额 主导AI网络设备领域[5] - Forrester Research指出英伟达设定全球AI基础设施标准 其GPU为现代AI必要组件[6] - 公司产品组合涵盖GPU CPU 互连技术及以太网 InfiniBand网络平台 新增谷歌和Meta为生成式AI网络客户[6] 行业增长前景 - Grand View Research预计数据中心GPU市场至2033年将保持36%年增长率[7] - Morningstar预测生成式AI网络市场至2028年将维持34%年增速 支撑公司未来多年30%以上收入增长[7] 物理AI领域布局 - 通过数据中心GPU 网络平台 Omniverse仿真引擎和嵌入式处理器 构建物理AI全栈解决方案[10] - CUDA平台提供代码库 应用框架和预训练模型 加速机器人及汽车软件开发 形成垂直整合优势[11] - 分析师认为CUDA软件平台构建的"护城河"使公司近乎垄断超级计算机建设领域[12] 财务表现与估值 - 第一季度收入同比增长69%至440亿美元 非GAAP每股收益增长33%至0.81美元 受中国芯片出口限制影响增速[13] - 华尔街预计至2027年1月财年调整后收益年增41% 当前50倍前瞻市盈率处于合理区间 过去六季度盈利平均超预期5%[14]
Ondas (ONDS) 2025 Investor Day Transcript
2025-07-10 02:00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无人机、国防与安全、人工智能 - **公司**:Ondus Holdings及其旗下的Ondus Autonomous Systems(OAS)、Aerobotics、American Robotics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转型与市场定位 - **核心观点**:公司从技术开发向成长型运营转变,定位为全球领先的国防和安全公司 [12][14][159] - **论据**:系统在实际部署中得到验证,市场需求增长,财务状况改善,拥有成熟的技术平台和广泛的客户群体 技术平台优势 - **核心观点**:拥有IronDrone Raider和Optimus等核心平台,具备全栈物理AI能力,提供高可靠性和自主性 [16][31][36] - **论据**:平台已在军事和公共安全领域部署,具备模块化、可升级和嵌入式AI等特点,拥有多年自主飞行运营经验 市场机会与增长潜力 - **核心观点**:市场需求大,公司有机会在无人机和反无人机市场取得领先地位 [89][91] - **论据**:无人机在盒子市场预计从2025年的15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超35亿美元,反无人机市场预计从目前的约30亿美元增长到2030年的超100亿美元 财务状况与前景 - **核心观点**:财务状况良好,具备盈利能力和增长潜力 [13][14][130] - **论据**:预计2025年营收2500万美元,2026年至少翻倍至4000万美元,2026下半年实现正EBITDA,2030年OAS营收达1.4 - 1.5亿美元 战略并购与扩张 - **核心观点**:通过战略并购加速增长,提升市场竞争力 [135][154] - **论据**:已建立并购团队,有超300个潜在收购目标,目标是到2026年实现1亿美元的年营收,2030年达3亿美元以上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监管政策利好**:特朗普政府发布的行政命令为无人机行业提供了监管清晰度,促进了无人机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大规模应用 [28] - **合作伙伴关系**:与Detroit Manufacturing Systems、Mistral等建立合作,增强了公司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106][109] - **客户需求与反馈**:客户对无人机的自主性、可靠性和安全性有较高要求,公司的产品和服务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好评 [11][121] - **研发与创新**:公司持续投入研发,不断提升产品的性能和功能,以满足市场的需求和变化 [81]
Billionaires Sell Nvidia Stock and Buy an AI Stock Up 2,000% Since Early 2023
The Motley Fool· 2025-07-08 15:15
英伟达(NVIDIA) - 自2022年底ChatGPT引发AI热潮以来,英伟达成为最大受益者之一,过去12个月每股收益增长1690%,股价上涨715% [1] - 2024年第一季度营收同比增长69%至440亿美元,非GAAP每股收益增长33%至0.81美元,业绩增长受新出口限制部分影响 [4] - 尽管DeepSeek采用低成本训练方法引发担忧,但AI基础设施支出未现萎缩,其高效方法可能扩大英伟达芯片需求 [5] - 公司在生成式AI和物理AI领域均具优势,GPU硬件优势配合CUDA软件生态形成护城河,自动驾驶工具持续强化技术领先 [6][7][8] - 华尔街预计未来3-5年盈利年增28%,当前51倍市盈率处于可接受区间 [8] 对冲基金调仓动向 - Citadel创始人Ken Griffin减持150万股英伟达(减仓50%),同时增持902,400股Palantir(加仓204%) [7] - Millennium创始人Israel Englander减持740,500股英伟达(减仓7%),增持986,400股Palantir(加仓302%) [7] Palantir Technologies - 第一季度客户数增长39%至769家,现有客户平均支出增长124%,营收连续第七季度加速增长达8.84亿美元(同比+39%) [9] - 非GAAP每股收益0.13美元(同比+62%),管理层上调2025年营收指引至增长36% [9] - Gotham和Foundry平台支持复杂数据分析,AIP平台新增大语言模型功能助力企业应用生成式AI [10] - 获Forrester评为AI/ML平台领导者,AIP产品评分超越谷歌和微软同类工具 [11] - 当前市销率高达107倍,显著高于标普500次高估值企业(德州太平洋土地信托33倍) [12]
MP Materials (MP) 2025 Conference Transcript
2025-06-24 21:37
纪要涉及的行业或者公司 - 行业:稀土永磁行业 - 公司:MP Materials (MP)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公司业务情况 - MP是美国稀土永磁领域的领军企业,拥有完整供应链,在加州山口有矿山,将开采的稀土运往德州工厂制成永磁体 [5] - 德州工厂与通用汽车有基础合同,已小规模生产汽车级磁体,年底将供应磁体,且有扩产预期 [6] 行业危机与机遇 - 短期危机:贸易解放日时中国实施出口管制,美国经济面临供应链中断风险,后获6个月延期缓解危机 [7] - 长期危机:中国对稀土供应链的控制成为实际杠杆,美国企业获取稀土永磁体需中国政府许可,国防供应链面临巨大挑战 [9] - 机遇:政府和工业界有解决问题的强烈意愿,财政部部长表示到2028年要解决稀土永磁问题 [12] 公司业务策略与进展 - 业务灵活性:公司可将开采产品浓缩后出售获利,也可专注于精炼和制造磁体以恢复完整供应链,目前主要进行库存,待精炼业务全面提升后将消耗库存 [13][16] - 精炼业务进展:已将精炼产品比例提高至一半以上,成本结构降低,预计在钕铁硼(NDPR)基础上达到40多美元的中低水平,成为全球低成本生产商 [20][21] - 磁体业务情况:独立工厂初始产能为1000公吨磁体,与中国行业规模相比很小,但需求巨大,有望将产能扩大约三倍,且公司团队优秀,是西方世界永磁体知识产权中心 [22][27] 重稀土相关情况 - 重稀土资源:公司有少量重稀土,正在山口建设重分离项目,预计明年上线,该项目可处理第三方原料 [32][33] - 重稀土需求:在汽车、无人机、卫星等高温应用中需要重稀土,但在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应用中对重稀土需求可能较低,公司认为若看好人形机器人发展,钕铁硼需求将相对重稀土大幅增长 [39][42] 扩张与合作策略 - 扩张方式:公司在扩张方面持机会主义态度,获取材料有多种方式,不倾向大量资本投入新建设项目,更注重合作和长期可持续发展 [45][49] - 合作案例:与沙特阿拉伯的Ma'aden合作,公司的全产业链能力使其在合作中具有独特优势 [47] 价格与市场问题 - 价格影响因素:价格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政府,出口管制改变了市场格局,政府和行业将共同解决市场问题 [60][61] - 市场关注重点:市场在关注项目时应首先关注供应链问题,中国对稀土供应链的控制可能影响美国在物理人工智能等领域的竞争力 [64] 其他重要但是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公司在永磁体制造过程中的回收优势:垂直整合使公司能够回收20% - 50%的生产废料,降低成本,成为低成本、高效的磁体生产商 [25] - 重稀土的全球分布:全球有很多重稀土矿源,目前大部分重稀土来自缅甸,然后进入中国 [53]
摩根士丹利:中国引领机器人竞赛的 10 大原因
摩根· 2025-06-16 11:16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特斯拉股票评级为“Overweight”(增持),行业观点为“In - Line”(与大盘表现一致) [4] 报告的核心观点 - 中国在实体人工智能(自动驾驶汽车、无人机、人形机器人等)领域处于领先地位,有10个关键因素推动其在机器人时代的潜在主导地位 [1][3] - 特斯拉在实体人工智能关键领域的能力提供了远超传统电动汽车业务的增长和利润机会,重申特斯拉为美国汽车行业“Top Pick”(首选) [1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中国领先机器人竞赛的10个原因 - 稀土资源优势:中国控制全球65%的稀土开采和88%的稀土精炼,西方新建矿山的前置时间接近20年 [7] - 外国技术转移:1979年中国通过相关法律后,中外汽车合资企业带来先进制造技术,如今中国汽车行业在技术和效率上领先西方,中国电动汽车最终会进入美国市场 [7][8] - 创造性破坏:中国的政府引导基金网络对推动产业政策目标和关键技术发展至关重要,促进了内部竞争和人工智能机器人的快速发展 [9] - 军民融合:军民融合是中国建设世界级军队的核心原则,推动了两用技术的发展,如大疆控制全球70%的无人机市场 [9] - 需求驱动创新:中国的人口挑战促使其在实体人工智能领域发展技术,通过数据 - 软件 - 硬件 - 制造的循环迭代弥补超级计算的不足 [9] - 公众热情:中国举办大量活动激发公众对新兴技术的兴趣,如人形机器人的马拉松、拳击比赛和舞蹈表演 [9] - 教育支持:2023年中国有3500万职业学校学生,而美国职业学校学生约92.3万 [9] - 补贴与激励:中国实施直接和间接的研发补贴政策,如2023年的“超级扣除”政策,允许企业扣除200%的合格研发费用 [9] - 基础设施建设:2021年中国基础设施支出占GDP的4.8%,为全球最高,美国仅为0.5% [9] - 长期战略思维:中国传统的战略思维强调耐心和长期规划,而美国社会倾向于短期思维 [10] 中国对人形机器人行业的政策支持 - 政策方面:从2021年12月到2025年4月,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多项政策,涵盖全国和各省份,目标包括推动行业创新、突破技术瓶颈、扩大应用等 [25] - 资金方面:各地设立约1670亿元人民币的基金,为行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26] - 机构与联盟方面:多地成立相关机构和联盟,开展平台开发、设施建设、产品发布等工作,促进产业合作 [27] 特斯拉估值方法 - 目标价410美元由五部分组成:核心汽车业务75美元/股、网络服务160美元、特斯拉出行90美元、能源业务67美元/股、第三方供应商业务17美元/股 [28] 行业覆盖公司评级 - 报告对汽车及共享出行行业多家公司给出评级,如Adient PLC为“Underweight”(减持),美国车桥制造国际控股公司为“Overweight”(增持)等,评级可能会发生变化 [89]
NVIDIA's AI Robot Leap: 2 Stocks Set to Ride the Wave
MarketBeat· 2025-05-23 19:00
NVIDIA推动人形机器人发展 - NVIDIA宣布推出人形机器人推理、运动和技能的新模型 可能推动CEO黄仁勋描述的"下一代工业革命" [1] - 投资者关注NVIDIA在机器人领域的动向 同时考虑其他专注于机器人技术的小型公司 [2] Serve Robotics业务发展 - 公司专注于自动驾驶送餐机器人 通过与Uber合作解决"最后一英里"配送难题 [4] - 最新季度部署250台新一代机器人 计划到2025年底将车队规模扩大至2000台 [5] - 2025年日供应时间较2024年第四季度增长40% 配送量从季度初到季度末增长75%以上 [6] - 家庭覆盖范围自12月以来翻倍 商户合作伙伴数量大幅增加 [6] - 最新季度收入44万美元 环比增长150% 预计第二季度收入环比增长35%-60% [7] - 第一季度末现金储备创纪录达1.98亿美元 [8] - 所有5位分析师给予买入评级 共识目标价19.5美元 接近当前股价两倍 [9] Richtech Robotics业务发展 - 公司开发服务行业机器人 应用于零售、餐饮、酒店、医疗等多个领域 [10] - 从机器人销售转向机器人即服务(RaaS)模式 目标市场规模约2300亿美元 [11] - 最新季度完成400个客户安装 目标到2026年增长150% [11] - 服务行业劳动力短缺为公司提供机会 机器人可替代80%的服务岗位 [11] - 过去四个季度收入440万美元 已签订RaaS合同650万美元 现金储备3200万美元 [12] - 两位分析师均给予买入评级 潜在上涨空间约39% [13]
花旗:NVIDIA-Computex第二天的收获
花旗· 2025-05-22 13:50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英伟达4月季度销售额超预期约5亿美元,7月季度预期环比持平约440亿美元,低于市场预期的460亿美元,因中国H20损失和Hopper需求普遍下降,部分被GB200和2025年第四季度GB300的增长所抵消 [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AI重要性 - 英伟达CEO黄仁勋认为每家公司都需要AI,未来个人和公司都离不开AI,以ChatGPT为例,它是行业中增长最快的产品,从根本上改变了信息检索方式 [2] AI扩散变化 - 黄仁勋认为AI扩散的构想不佳,虽认同保护美国科技,但不同意AI扩散的构想方式,特朗普改变了这一情况,在中东近期交易中,公司看到美国政府在AI限制方面有新态度 [3] 主权AI - 黄仁勋谈到AI对运营成本和收入(GDP)有影响,预计AI投资长期将反映在各国GDP中,能源过剩的国家将率先出口AI工厂 [4] 中国市场 - 中国是一个独特且庞大的市场,技术活跃,约50%的全球AI研究人员来自中国,管理层认为DeepSeek是优秀模型,从AI角度看,中国AI市场几年后将达500亿美元,英伟达希望开发者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发展AI [5] 物理AI - 英伟达已在物理AI领域研究10年,认为有高销量潜力,除训练的人类堆栈和数字孪生外,通用机器人技术(GROOT)有助于创建完全开放的整体堆栈,目前自动驾驶业务市场规模为50亿美元,人类机器人战略和自动驾驶业务本质相同,都依赖数字孪生计算、AI工厂和机器人计算机,且三者扩展都需GPU [6] NVLink Fusion技术 - NVLink Fusion是英伟达客户需求的技术,公司处于NVLink Gen 5,与以太网管理估计相比,具有显著的带宽、架构和延迟优势,约20%的支出与架构相关 [7][8] 利润率与竞争 - 英伟达强调成功不必以牺牲合作伙伴为代价,正以不同方式实现供应链多元化,黄仁勋指出英伟达发展迅速,竞争对手难以追赶,预计ASIC仍将专业化,英伟达长期将保持80%以上的市场份额 [9]
CB Insights预测: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预计一年翻番 | Jinqiu Select
锦秋集· 2025-05-21 21:04
人形机器人市场概况 - 2024年人形机器人市场融资金额创下12亿美元纪录,预计2025年将达到23亿美元规模,一年内翻倍增长[1] - 工业类人形机器人2024年融资额飙升至9.04亿美元,交易量达40笔峰值,2025年迄今12笔交易吸金6.44亿美元,单笔规模显著扩大[2][5] - 前十大企业融资合计近72亿美元,Meta、小米、优必选、特斯拉四家上市公司吸走近60%资金,私募领域Figure以8.54亿美元融资规模突出[2][11][12] 融资与估值趋势 - Figure和Skild AI成立不足3年估值分别达27亿和15亿美元,Apptronik在A轮融得4.03亿美元[2][18] - Figure的27亿美元估值已超过2024年独角兽公司16亿美元中位估值,市场传言其计划以395亿美元估值进行新一轮15亿美元融资[19][20] - 过去15年工业类人机器人领域典型退出案例仅10起,估值跨度从Addverb的2.44亿美元到优必选的48亿美元[10] 技术发展路径 - Physical AI突破重新定义硬件与软件的杠杆,多模态感知、语言理解与运动控制融合推动估值飙升[2][18] - 产业路线出现"开源协同"和"封闭垂直"两极分化,Boston Dynamics等开放模型快速迭代,Figure、Tesla选择软硬深度耦合[2][34] - 基础模型在复杂物理推理方面仍有局限,需要大量计算资源和训练数据,大公司依靠AI基础设施获得优势[47] 商业化应用 - 企业部署场景从"替代人工"转向"嵌入式协同",BMW、奔驰、Amazon等已在实际场景中应用[2][36][38] - 中美竞争格局清晰,美国占32%企业数量依托芯片优势,中国厂商以1.37万-2.75万美元超低定价撬开市场[23][25][31] - Figure与Agility Robotics建设年产万台级工厂,Tesla计划年产数百万台Optimus机器人,售价2万美元以下[26] 科技巨头布局 - Google推出Gemini Robotics强调通用性、交互性与灵巧度,Nvidia用Isaac GR00T映射自然语言到机器人操作[2][41][42] - 三星收购Rainbow Robotics,现代并购Boston Dynamics,苹果、Meta保密式研发,科技公司通过"基础模型+并购+内部孵化"三管齐下[2][41] - 百度、华为、Meta、微软开发Physical AI基础模型,Nvidia在基础模型领域领先[41]
Cadence Rises 27% in a Month: How Should You Play the Stock?
ZACKS· 2025-05-20 20:36
股价表现 - Cadence Design Systems(CDNS)股价过去一个月上涨273% 显著跑赢计算机软件行业(253%)、科技板块(226%)和标普500指数(153%) [1] - 一季度财报公布后股价累计上涨12% 最新收盘价32030美元接近52周高点32899美元 [4] 核心业务驱动因素 - 5G、超大规模计算和自动驾驶等趋势推动半导体设计需求增长 带动公司EDA、IP和系统解决方案业务 [5] - 生成式AI、代理AI和物理AI领域计算需求激增 促进半导体创新 利好公司发展 [5] - 与高通、英伟达合作开发新一代AI设计 扩展Grace Blackwell架构合作 首批采用Omniverse数字孪生技术 [6] - 通过OpenEye软件进军生命科学AI市场 扩大与台积电、英特尔和Arm的合作伙伴关系 [7] 产品与技术进展 - Cadenceai产品组合快速增长 Cerebrus产品年内完成超1000次流片 Q1新增50家客户 [8] - 2024年4月发布Palladium Z3和Protium X3系统 容量翻倍 性能显著提升 硬件解决方案新增30家客户和近200家复购客户 [10] - 持续投资验证和数字设计产品 应对电子和半导体公司日益增长的需求 [9] 战略收购与财务展望 - 收购Secure-IC强化IP业务组合 2025年4月签署协议收购Arm的Artisan基础IP业务 [11] - 2025年收入预期上调至515-523亿美元(原514-522亿) 非GAAP每股收益预期调高至673-683美元(原665-675美元) [12] 竞争与估值 - 面临Keysight、Synopsys和ANSYS激烈竞争 Synopsys收购ANSYS将加剧EDA领域竞争 [14] - 远期市盈率4504倍 显著高于行业平均3202倍及同行Synopsys(3216倍)、ANSYS(2801倍) [17] - 过去60天分析师普遍下调盈利预测 Q1/Q2/F1/F2预期分别下调317%/211%/056%/094%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