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传承创新

搜索文档
盘龙药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强研发打造中药领导品牌
证券时报网· 2025-05-21 15:24
公司业绩与投资者关注 -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度业绩相对稳定,上市8年来利润保持稳步增长 [1] - 两轮年度业绩说明会中研发创新投入与进展成为投资者最关注话题 [1] - 年度股东会表决通过2024年年报等文件,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支撑 [1] 研发投入与政策导向 - 2024年研发费用支出占自产中成药收入5.05%,较上年同期增长1728.14万元,增长率达85.31% [2]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公司紧跟政策导向 [2] - 主导产品盘龙七片在骨骼肌肉系统风湿性疾病中成药市场份额达8.05%,排名第一 [2] 产品研发与学术成果 - 完成盘龙七片治疗骨折的真实世界研究及药物经济学等系列研究,累计发表13篇高水平论文(含4篇SCI) [3] - 形成风湿骨病产品集群,包括盘龙七片、盘龙七药酒、骨松宝片等9个产品 [3] - 布局"1+N"立体化研发矩阵,加速PLZY-001等新产品开发,形成多元化产品管线 [4] 研发体系与平台建设 - 构建"四个三创新平台"体系,新增5个科研平台包括陕西省中医药制剂及新药研发中试基地 [5] - 中医药制剂及新药研发中试基地提供CRO、CDMO服务,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5] - 搭建粤港澳大湾区新药研发平台,与博济医药设立合资公司开展中药创新药研发 [6] 营销网络与市场布局 - 营销网络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产品进入4800余家等级医院、7000余家药店及6000余家基层医疗机构 [7] - 积极开发县级空白市场,通过盘龙云康科技布局"互联网+医药"赛道 [7] - 未来将扩大核心品种份额,推动中药饮片放量,加快配方颗粒市场突破 [7]
中国中药协会微循环用药专委会发布五年发展规划
扬子晚报网· 2025-05-16 17:09
专委会换届与工作规划 - 第二届微循环用药专业委员会完成换届选举,产生215名新委员,王肖龙教授当选主任委员,卜培莉等32人任副主任委员,陈广琴等64人任常务委员 [5][7] - 新一届专委会五年规划聚焦四大方向:协同创新(换届选举、党建活动、品牌会议)、中医药研究(制定专家共识与用药指南)、学术传播(公益活动、跨学科合作)、政策研究(年度报告与政策建议) [1] - 专委会管理办法明确组织架构(全体委员会议为最高机构)及运作机制,强调在协会领导下合规开展活动 [7] 微循环研究行业动态 - 微循环障碍被定义为跨学科疾病挑战,专委会由复旦大学附属医院、上海中医药大学及和黄药业联合发起,旨在探索中药在微循环疾病诊疗中的应用 [3] - 协会要求专委会加强多学科协作,推动中药现代化表达及国际交流,同时需按目标管理要求提升活动质量 [8] 行业领导层表态 - 协会常务副会长吴宪提出四点期望:党建引领、聚焦疾病防治难点、规范活动流程、凝聚专家资源破解行业瓶颈 [8] - 协会自2024年起对分支机构实施目标管理,要求专委会贡献于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 [8]
以岭药业(002603) - 2025年5月12日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2025-05-13 16:52
公司发展规划 - 坚持科技创新为核心竞争力,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研发产出率,丰富产品阵列 [1][2][9] - 以市场为导向,提升核心科技创新能力,打造核心产品,通过多种降本增效方式稳定产品毛利率 [1][9] - 利用权益管理、投资者关系管理等手段,增强公司透明度,实现公司价值,建立优质投资者基础 [1][2][9] - 建立对投资者持续、稳定、科学的回报规划与机制 [2] 络病理论与产品研发 - 首次系统构建络病理论体系,出版三部著作,被称为“中医络病研究史上的第四个里程碑” [3] - 拥有17个创新专利中药,覆盖七大疾病领域,承担60余项科研项目,完成40余项循证医学研究,获6项国家重大科技成果奖 [3] - 心脑血管病领域研发三个创新专利中药,完成五项循证医学研究,4项成果发表在国际顶刊 [4] - 抗衰老领域推出八子补肾胶囊,将围绕疗效持续开展研究 [4] 业绩情况 - 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58亿元,同比下滑6.52%;归母净利润3.26亿元,同比增长7.25%;扣非归母净利润3.25亿元,同比增长11.23%;经营性净现金流3.4亿元,同比增长190.67% [5] 连花清瘟市场拓展与研发 - 国内拓展新应用场景,实施品牌营销战略,从产品经营向品牌经营转变 [6] - 海外已取得30多个国家和地区批文,将提升品牌力和影响力 [6] - 此前2个产品获批上市,近期2个产品申报新药获受理,6个品种处于临床阶段,未来围绕多领域布局 [6] 行业政策与前景 - 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支持中医药发展,包括注册分类改革、医保覆盖扩大、发展规划制定等 [7][8] - 政策红利助力中医药产业发展,传承创新并举促进高质量发展 [8] 技术研发投入 - 过去四年研发上市5个创新中药,获批数量居前,未来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 [10]
奋进开门红 同仁堂提质增效谱新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08 06:11
政策支持与行业背景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 [1] -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提升中药质量促进中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提出打造知名中药品牌,推动老字号文化传承和品牌建设 [1] - 政策导向为中药老字号发展指明方向,同仁堂以"文化赋能品牌"为战略支点,深度挖掘350余年文化积淀 [2] 文化传承与品牌建设 - 公司举办"同仁堂日"活动,展示188年御药历史传承和创新故事,现场演示手工搓丸、泛丸等传统技艺 [2] - 发布知识图谱、揭幕智慧展馆等数字化产品,开启传统文化现代传播探索,为培育中医药商标品牌奠定数字基础 [2] - 在华南地区500家门店设立"数字文化展柜",实现文化传播与终端销售深度融合 [4]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转型 - 同仁堂科技公司成立专门工作组,提高生产设备适用性及工艺稳定性,为大规模生产奠定基础 [3] - 投用无人取药机替代传统人工配药,提升中药生产智能化水平 [3] - 上线"同仁堂中医药知识图谱V3.0",与DeepSeek R1推理大模型融合,开发智能对话小程序"智小谱"提供中医药知识服务 [4] 产品创新与商业拓展 - 发布典藏版安宫牛黄丸和体培有机安宫牛黄丸新品规,与头部连锁企业开展战略合作 [4] - 中医药文化智慧展示中心包含六大智慧化体验空间,通过数字技术还原清代药坊场景 [3] - 针对核心大品种参苓白术组合等加大生产力度,实施"一品一策"保供策略 [8] 营销改革与市场策略 - 健康药业公司推出年货节、会员纳新等活动,部署年夜饭套餐、滋补养生礼盒等特色产品 [7] - 商业公司升级服务,推出"健康年货专区""特价专区"等促销活动 [7] - 药材参茸公司实现营销体系向数字赋能、高效协同的2.0模式转型 [7] 国际化战略布局 - 公司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160个零售、医疗或文化传播终端 [14] - 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等核心产品成为国际化先锋 [14] - 境外门店同步承担文化传播功能,开办同仁堂博物馆展示中医药历史与文化 [14] 党建引领与联盟合作 - 2024年6月发起"党建引领老字号产业创新联盟",推动医疗康养、药食同源等跨界合作 [10] - 2025年1月党建联盟新春大集展卖活动单日销售额突破67万元,其中同仁堂产品成交近40万元 [11] - 联盟成员扩大至11家,促进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11]
好医生集团耿越飞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称号
中国经济网· 2025-04-27 16:31
公司荣誉与领导成就 - 好医生集团及总经理耿越飞获"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1] - 耿越飞深耕中医药领域二十余载,拥有丰富医药研发、制造及市场运营经验,以"做好人,制好药,关爱大众健康"为企业核心理念 [3] - 耿越飞主持创新药研发6项,承担多项国家部委重大科研课题 [3] 产品与研发成果 - 集团成功培育"骨痛灵酊""抗感颗粒""丹莪妇康煎膏"等多个知名中成药品种,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3] - 耿越飞秉持"中医药四问"理念,带领团队坚持守正创新,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 [3] 产业扶贫与地方经济贡献 - 耿越飞在四川凉山州布拖县建立全国最大附子种植基地和附片加工厂,带动当地农民脱贫 [4] - 通过"公司+支部+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发展中药材种植,为脱贫攻坚做出突出贡献 [4] 未来发展方向 - 耿越飞计划加大科研投入,推动中医药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培育新质生产力 [4] - 目标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推动医药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 [4]
政策红利叠加原料市场趋于稳定,同仁堂科技(01666.HK)开启价值新周期
格隆汇· 2025-03-28 21:33
文章核心观点 2025年政府明确医疗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方向,中医药产业再迎政策利好 同仁堂科技凭借品牌、产业链及政策卡位优势 具备“短期业绩修复+中期增长点突破+长期国际化布局”价值重构路径 其业绩稳健 从政策、产业、成本端看有成长机遇 协同效应初显 有望价值重估 [1][11] 财报亮点透视 - 2024年公司营收72.60亿元 同比增长7.18% 净利润8.87亿元 归母净利润5.22亿元 每股股息0.18元 虽成本上升致利润调整 但收入端稳健 [2] - 公司核心中成药产品增长稳健 销售额超500万产品达56个 超亿元产品9个 主导产品如六味地黄丸系列等均有同比增长 [3] - 2024年公司海外市场稳中向好 旗下主要子公司同仁堂国药及其子公司销售收入14.73亿元 同比增长7.04% 净利润4.56亿元 [3] - 2024年末公司现金流状况良好 现金及现等价物达41.29亿元 同比增长50.36% [3] 三大维度审视价值成长新机遇 政策端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相关政策并部署促进消费 各地也实施促消费政策 为公司核心品种和中医药产品市场拓展提供有利条件 [5] - 公司心脑系列等核心品种在基层医疗市场有前景 受益于促消费政策可扩大市场覆盖 若相关产品进入医保有望修复收入端 [6] 产业端 - 公司全产业链布局 覆盖药材种植到终端服务 旗下六家子公司可提供稳定原材料供应 还推进产品市场推广活动 [7] - 公司研发创新积极 中药创新药芪参颗粒将进入临床试验 推进经典名方研发 开展现有产品二次科研和临床研究 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8] - 公司依托集团康养产业资源 可延伸至保健品和健康管理服务领域 释放协同效应打开新增长极 [9] 成本端 - 中药材价格上涨使公司业绩承压 但自去年7月指数逐步回调 近91日下跌品种多 下游企业成本压力有望减弱 [10] - 公司借全产业链布局和品牌优势 有望在成本下降和行业整合中提升竞争力 兑现盈利弹性 [10] 价值重估预期 - 公司协同效应初步显现 动态市盈率约9倍处于港股中医药板块中间水平 稀缺品牌价值等支撑估值溢价 后续业绩修复等有望催化价值重估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