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搜索文档
全国多地掀起红色旅游新热潮 红色文化生命力持久绽放时代光芒
央视网· 2025-08-26 15:57
红色旅游行业热度 - 全国多地革命纪念馆和抗战遗址等红色景点迎来大批参观者 暑期红色旅游持续火热 [3][16] - 井冈山景区游客量较去年暑期大幅增长20%以上 [16] - 南昌八一广场日均接待游客超过5万人次 [18] 抗战主题展览与文物陈列 - 国家文物局数据显示我国已登记不可移动革命文物3.6万余处 可移动革命文物100多万件/套 [1] - 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还原"八百壮士"保卫四行仓库故事 [3] - 河南濮阳纪念馆陈列我军首门自主制造大炮"盖亮号" 该炮由日军九二式步兵炮拆解120多个零件改良而成 [9] - 山西阳泉百团大战纪念馆珍藏破袭正太铁路战斗中截获的铁轨 [14] - 山东台儿庄大战遗址公园保留弹孔墙见证战役惨烈 [10] 历史事件与军事意义 - 淞沪会战中姚子青营500余官兵面对30余艘军舰阻击 最终仅剩20余人白刃巷战 [3] - 台儿庄大战成为抗战正面战场首次大捷 [10] - 百团大战破袭正太铁路粉碎日军囚笼政策 当时动员男性破路队掀铁轨 妇女儿童背篓队运送材料至兵工厂 [14][16] - 专家评价淞沪抗战使日军"3个月灭中国"计划破灭 显著提升军队士气和民族自信 [6] 旅游服务与安全保障 - 井冈山警方运用PGIS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形成治安态势感知图 便于实时调配警力 [16][18] - 南昌公安在八一广场设4个24小时固定警力点位 周边部署3条不间断巡逻线路 [18] - 警方快速处理游客遗失物品 案例显示20分钟内完成错拿行李箱调换归还 [16]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新华网· 2025-08-26 14:28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价值意蕴 - 红色文化承载革命先辈理想信念和精神内涵 是激励国人发奋图强的不竭源泉[2] - 帮助教育者明确角色定位 历史事件和革命文物可作为主题教育案例树立正确教育理念[2] - 引导学生增强文化自觉和自信 筑牢信仰之基并以红色精神塑造健康人格[2]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现实困境 - 内容供给与当代大学生需求错位 教育方式同质化严重且过度依赖单向灌输形式[3] - 叙事方式吸引力不足 未能展现革命先辈情感世界导致难以引起深度共鸣[3] - 实践载体缺乏深度体验 参观活动沦为打卡式体验且协同育人机制存在缺位[4] - 场馆资源利用效能低下 缺乏长效合作机制和深度教学设计导致教育效果不佳[4] 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 - 创新视听内容供给 通过图像声音等多感官刺激增强情感共鸣[5] - 塑造革命英雄人物故事 引导学生崇德向善并树立报国志向[6] - 强化红色文化育人第二课堂 链接第一课堂并运用专项赛事激发创新思维[7] - 丰富红色文化主题教育场景 通过场馆物证和情景再造实现具身体验[8] - 构建内容载体场景三位一体实践体系 推动红色文化从历史走进现实[9]
再现东北人民誓死抗战的壮阔历史
辽宁日报· 2025-08-26 09:04
作为国内首部以杂技剧形式深度呈现东北人民誓死抗战历史的作品,《先声》实现了传统杂技技艺 与现代艺术表达的创造性融合和创新性发展。 8月23日至24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指导,沈阳市委宣传部、沈阳市文化旅游和广播 电视局联合出品,沈阳杂技演艺集团创排的杂技剧《先声》,在国家大剧院震撼上演。 《先声》的突破,首先在于打破了传统杂技"重技轻叙"的局限,构建起"技艺为骨、叙事为魂"的艺 术体系。剧中汇集了软钢丝、舞狮、爬杆、车技等30余项高难度杂技节目,更创新编排了"摩托飞 车""集体网吊"等定制化表演,让每一项技艺都成为叙事的语言。 作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优秀舞台艺术作品展演中唯一的杂技 剧,这部融合高难度杂技与沉浸式叙事的作品,以独特艺术视角再现东北人民誓死抗战的壮烈史诗,让 伟大抗战精神在新时代焕发震撼人心的力量。 高超技艺承载厚重历史。演员们以身体为笔,用"飞杠"象征浴血冲锋,"爬杆"演绎不屈抗争,"网 吊"诉说家园破碎与信仰升腾,将战火硝烟与民族气节具象为极具张力的视听语言。 此次演出是《先声》历经打磨后的第三次进京展演,也是沈阳杂技演艺集团作品首次登上国家大剧 院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陈翰章:铁骨铸英魂的“书生战将”
新华社· 2025-08-25 15:45
核心人物生平 - 陈翰章1913年出生于吉林敦化 1930年以总分第一名成绩中学毕业并立下投笔从戎誓言[3] - 1932年因九一八事变爆发毅然告别讲台加入中国国民救国军 不久后加入中国共产党投身抗日游击战争[3] - 1940年12月8日以27岁年龄壮烈牺牲 日军割下其头颅 1948年遗首被寻回 2013年诞辰百年时身首合葬于敦化[4] 军事成就与战斗记录 - 历任东北抗联第二军第五师师长 第一路军第三方面军指挥等职 率部在东南满地区作战[4] - 指挥突袭镜泊湖水电站工地迫使日军工程停工 寒葱岭伏击战歼灭日军并缴获大批武器[4] - 1936年8月至1940年12月初期间与日伪军警展开有档案记录的作战达81次[4] 纪念设施与红色文旅 - 敦化市设有陈翰章烈士陵园 立有2.7米高雕像象征其27年人生 主碑镌刻"永垂不朽"字样[4] - 故乡翰章乡设有翰章广场 文化中心及红色文旅项目 包含抗联路栈道 雕塑公园等教育设施[5] - 陈翰章生平事迹文化中心自2024年9月开放后累计接待参观者5000余人次 举办红色研学等活动80余场[5] 精神传承与社会影响 - 当地百姓曾编歌谣"日本鬼子遭了殃 出门遇见陈翰章"传颂其战绩[4] - 镜泊湖畔民众向后代讲述其故事 校园内师生诵读其誓言传承爱国精神[5] - 翰章乡推进红色教育落地生根 通过党性教育专线串联多类抗联纪念设施[5]
烽火中的抒情:一首歌与一个时代的信念
江南时报· 2025-08-25 10:15
《石臼渔歌》 孙海云 词 凃克 曲 文章提到,《石臼渔歌》诞生的1943年,是苏南敌后抗战最为艰难的时期。日军疯狂推行"清乡",大肆 烧杀抢掠;与此同时,国民党顽固派也趁机围攻,试图消灭新四军的主力部队。在这样四面楚歌的环境 中,无数战士浴血奋战、英勇牺牲,老百姓的生活更是苦不堪言。可以说,那是最黑暗的时刻。但也正 是在这种背景下,文艺创作显得尤为重要。它不是锦上添花,而是真正的雪中送炭,是人们心灵上的火 种。写下这首歌词的,正是后来成为中央文史馆馆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的父亲——新四军战 士孙海云先生。 文章写到:1943年,溧水地区是苏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核心区域。当时,日军正密谋大规模"清乡",试 图摧毁根据地;国民党顽固派也在暗中策动武装袭扰,使得苏南抗战陷入极为险恶的境地。就在这样紧 张的氛围中,《石臼渔歌》诞生了。 据孙海云在《石臼湖畔的歌声》一文中回忆:当年,他随新四军第一师巡视团十几位同志渡江南下,抵 达溧水新桥区。三月的一天,他们途经石臼湖边,望着水天一色、渔帆点点的景象,想到仍在水深火热 中的百姓,孙海云心中感慨万千,便随手捡起一块贝壳,在沙滩上写下了歌词。歌词诞生后,新四军文 艺战士 ...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盐湖映初心 热土谱新篇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8-25 10:04
历史经济贡献 - 盐池县在抗战时期以食盐、皮毛和甘草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经济支柱和财政来源 [1] - 1937年组织军民打盐销售以改善边区经济 1941年八路军三五九旅四支队2000多名指战员参与增产 [3] - 1938-1943年间从盐池运出食盐约12.5亿公斤 换回粮食、布匹、药品等关键物资 [3] 现代产业发展 - 滩羊产业成为盐池县支柱 养殖户约8400户 饲养量达330万只 贡献农村居民过半收入 [6] - 盐碱地养殖南美白对虾 年产30万斤 并发展海蟹、螺旋藻、三文鱼等高附加值产业 [7] - 采用智能耳标和高清摄像头技术实现智慧牧场管理 提升传统产业科技含量 [6] 红色文化传承 - 盐池县革命烈士纪念园通过情景剧《盐耙耙 命根根》再现历史 上半年吸引近10万人次参与红色研学 [4] - 革命历史纪念馆作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组织老战士马章锁等分享抗战经历 [5] - 当地持续挖掘红色资源 打造党性教育和思政实践基地 [5]
盐湖映初心 热土谱新篇(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网· 2025-08-25 06:17
历史经济贡献 - 盐池县在抗战时期作为陕甘宁边区重要经济支柱 生产食盐 皮毛和甘草等物资[1] - 1938年至1943年间从盐池运出食盐约12.5亿公斤 用于换取粮食 布匹 药品和钢铁等紧缺物资[3] - 食盐生产采用人工打盐方式 战士光脚在盐田作业 日均产量支撑边区军民需求及对外贸易[3] 现代产业发展 - 滩羊养殖成为支柱产业 全县饲养量达330万只 覆盖约8400户养殖户 贡献农村居民过半收入[6] - 应用科技赋能传统养殖 通过智能耳标和高清摄像头实现远程监控 提升管理效率[6] - 盐碱地开发高附加值水产养殖 包括南美白对虾年产30万斤 以及海蟹 螺旋藻和三文鱼等多元产业[7] 产业转型与拓展 - 从单一盐业转向综合农业 盐碱地开发利用面积达1.2万亩 实现生态与经济效益双赢[7] - 企业转型案例:宁夏盐池宁丰生物饵料制品有限公司从生产饵料转向水产养殖 并计划扩建厂房[7] - 滩羊产业品牌化建设持续推进 通过品质优势和科技手段提升产品竞争力[6]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陈翰章:铁骨铸英魂的“书生战将”
新华社· 2025-08-24 20:03
核心观点 - 东北抗日联军将领陈翰章英雄事迹的当代传承与红色文旅产业发展 [1][2][3] 红色文旅产业建设 - 翰章红色文旅项目整合多类抗联主题设施 包括陈翰章烈士陵园 英雄山抗联路山体栈道 翰章红抗联雕塑公园 义勇英灵塔和抗联大院 [3] - 陈翰章生平事迹文化中心自2024年9月开放后累计接待参观者超5000人次 开展红色研学及主题党日活动80余场 [3] - 敦化市通过翰章广场 翰章乡翰章村等命名方式强化英雄地标属性 [3] 教育传承体系 - 翰章红军小学通过校园雕塑和教育活动传承抗联精神 [1] - 镜泊湖地区民众持续向后代传播陈翰章作为"书生战将"的事迹 [3] - 教师带领学生诵读陈翰章毕业誓言"投笔从戎用枪和鲜血赶走强盗"的爱国宣言 [1][3] 历史事迹记载 - 陈翰章1936年8月至1940年12月期间指挥战斗达81次 包括突袭镜泊湖水电站和寒葱岭伏击战 [2] - 1940年12月8日率十余战士与日军重兵激战牺牲 年仅27岁 [2] - 2013年诞辰百年之际遗首回归敦化 2.7米雕像象征其27年人生 [2]
邢善萍在宝鸡市调研乡村全面振兴工作
陕西日报· 2025-08-22 08:32
调研行程与重点考察 - 8月20日至21日省委副书记邢善萍在宝鸡市调研乡村全面振兴工作 [1] - 考察凤县革命纪念馆和红光沟航天六院旧址 强调红色文化育人作用及文旅融合 [1] - 走访凤县国安寺村林麝养殖基地和太白县绿蕾农业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 关注种养技术及市场拓展 [1] - 调研太白县白云村美丽庭院建设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情况 [1] - 察看翠矶山水土保持示范园水土流失治理 强调生态保护对乡村振兴的支撑作用 [1] 乡村振兴工作部署 - 要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 [1] - 落实省委十四届八次全会部署 推进乡村五大振兴 [1] - 立足资源禀赋强化科技支撑 持续做大做强富民产业 [1] - 发挥妇联组织和妇女作用深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 [1] - 扎实推进巩固衔接工作 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 [2] 问题整改与作风建设 - 抓好反馈和自查问题整改 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2] - 常态长效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 [2] - 以优良作风和昂扬状态开创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2]
中国石化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推进会在南化公司举办
中国金融信息网· 2025-08-20 20:21
红色教育基地建设 - 公司举办红色教育基地建设推进会并发布第四批红色教育基地 [1] - 活动以"传承红色基因 凝聚奋进力量"为主题 通过多种形式彰显红色文化底蕴 [3] - 红色教育基地记录公司40余年改革发展历程中的报国历程 第四批延续主题鲜明、庄重简朴的总体要求 [3] 红色教育基地成果 - 公司已命名4批共50个红色教育基地 累计接待公众130万人次 [3] - 教育基地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重要载体 "红色资源价值化管理"研究成果获多项奖项 [3] - 公司倡议加强协同联动 推动工业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发挥其多重价值 [4] 活动举办地历史意义 - 活动举办地南化公司前身为永利铔厂 由范旭东和侯德榜创建 历经抗战洗礼 [6] - 公司在抗战中坚守实业报国初心 为民族工业保留火种 新中国成立后见证化学工业发展 [6] - 南化公司留下丰富红色文化遗产 成为传承红色基因和弘扬奋斗精神的重要载体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