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AGI)
icon
搜索文档
梁文锋倒逼OpenAI重新Open
创业邦· 2025-05-13 11:20
OpenAI架构转型 - OpenAI宣布放弃完全转为营利性机构的计划,决定让非营利组织控制公司,并取消对投资者设置的财务回报上限 [3] - 公司未来架构特点包括:非营利组织继续控制、营利公司转为公益性公司(PBC)、非营利组织成为PBC主要股东、两者保持相同使命 [8] - 转型早有迹象,2025年2月起陆续推出免注册使用ChatGPT搜索、征集开源方案、宣布开源推理模型等举措 [9] 发展历程与竞争格局 - 公司2015年成立时为非营利研究实验室,2019年转向商业化并获得微软投资,2025年因竞争压力回归非营利 [4][5] - 2025年1月DeepSeek-R1模型爆发式增长,国内外厂商广泛接入,动摇OpenAI行业地位 [5][14] - 竞争对手加速布局:谷歌推出Gemini 2 5 Pro Preview编码模型,Meta发布独立AI应用,OpenAI以30亿美元收购AI编程工具公司Windsurf补足短板 [17][18] 财务与资本动态 - 过去十年累计融资近200亿美元,估值超1500亿美元 [12] - 2024年11月收入达37亿美元,超过Google、Facebook同期规模 [12] - 软银承诺继续推进300亿美元全额投资计划,微软已累计注资137 5亿美元但反对此次架构调整 [4][21] 核心团队与治理争议 - 初创团队14人中仅剩CEO阿尔特曼和研究员扎伦巴两人留存 [5] - 马斯克2018年因营利性争议离开,2024年3月起诉公司违背开源初心,指控其将AGI技术商业化 [12][14] - 阿尔特曼强调公司使命始终是"确保AGI惠及全人类",但承认早期低估了构建AGI所需资源 [8][12] 行业趋势与挑战 - 大模型行业研发投入巨大:百度累计超1800亿元,阿里超3000亿元,亚马逊2025年计划支出1000亿美元 [20] - 资本对AGI领域容忍度提高,认为过早商业化可能导致前期投入打水漂 [21] - 公司面临"大企业病"挑战,从技术先锋转为跟随者,需应对创业公司更灵活的技术创新 [20]
Prediction: AMD Could Surge by 111% in the Next 2 Years
The Motley Fool· 2025-05-11 17:14
Advanced Micro Devices (AMD 1.14%) has been one of the biggest success stories over the last decade in the semiconductor industry.Under the guidance of CEO Lisa Su, the company has reinvented itself after a long history as an also-ran in the industry. It shed its foundry business to become a dynamic fabless chip designer that has steadily grabbed market share from Intel in the PC market, and it's emerged as a promising maker of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GPUs in the data center market.Over the last decade ...
四面楚歌,奥特曼妥协了!OpenAI公布重大公司调整,放弃成为营利性公司
美股研究社· 2025-05-06 19:59
来源 | 新智元 刚刚,OpenAI终于放弃成为营利性公司! CEO Sam Altman的理想主义又回来了: 我们想为世界打造一个大脑,并让人们能够非常轻松地用它来做他们想做的任何事情。 简单地说,OpenAI未来的公司结构会有如下四个特点: OpenAI的非营利董事会——那个Ilya还在曾短暂解雇Sam Altman的董事会——将继续监督其商业子公司,而这个子公司也将从一个「有上限的 盈利企业」转变为像Anthropic和xAI一样的公益公司(PBC)。 新的PBC子公司中,投资者和员工将持有普通股票,其增值没有上限。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 OpenAI 未来更容易筹集更多资金。 Sam Altman说,过去他认为OpenAI是唯一的——在看起来可能会有一个主导的AI时代努力,设计一个「限制汇报的公司」是有意义的——但在 一个有许多优秀人工智能公司的世界里就没有意义了。 他说,OpenAI仍将需要「数千亿美元,最终可能需要数万亿美元」来将其服务带给「全人类」。 同时,Sam Altman还发布了一封全员公开信,在信中解释了OpenAI即将如何改变未来。 OpenAI将继续由现有的非营利组织控制 现有的营利公 ...
OpenAI重组生变,多方角力后非营利组织保持主导
第一财经资讯· 2025-05-06 17:44
公司重组计划 - OpenAI撤回2023年12月提出的营利性转型计划,决定继续保持非营利组织的控制权 [1] - 现有营利性实体将转变为公益公司(PBC),非营利组织作为最大股东并保留控制权 [2][4] - 新结构下投资者和员工将持有普通股且增值不受限,取消原100倍利润上限限制 [4][12] 融资与估值 - 软银牵头400亿美元融资计划投后估值达3000亿美元,但前提是OpenAI需在2023年底前完成营利性转型 [3][12] - 若转型未完成软银可能将300亿美元出资额缩减至200亿美元,需引入其他投资者补足 [12] - 公司称新结构将吸引现有及潜在投资者,奥尔特曼表示不影响软银投资计划 [12] 竞争与行业地位 - OpenAI月活用户达6亿但仍面临谷歌、Meta、Anthropic等对手技术追赶 [5][6] - 行业竞争从"一家独大"转向"多元混战",需持续推出划时代技术如GPT-5并降低成本 [6] - 开源社区和垂直领域对手构成长期挑战,商业化效率提升是关键 [6] 使命与战略调整 - 创始人承认初期未预见AI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价值及数千亿美元算力需求 [5] - 新结构旨在获取数千亿至数万亿美元资源以履行"广泛惠及人类"的使命 [5] - 计划开源高性能模型赋予用户自由度,同时重申对AGI安全的承诺 [5][6] 重组背景与争议 - 2019年为融资设立营利性子公司在微软投资10亿美元时设置100倍利润上限 [10] - 马斯克、诺贝尔奖得主等联名反对原重组计划,认为其背离非营利使命 [8][9] - 最终方案保留非营利控制权,PBC董事会由非营利组织任命 [7][11]
商汤-W(00020) - 2022 H2 - 电话会议演示
2025-05-06 16:49
业绩总结 - 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38亿元人民币,同比下降19%[4] - 2022年毛利润为25亿元人民币,毛利率为65%[4] - 2022年GAAP净亏损为166亿元人民币[4] - 2022年净利润为RMB -4,736百万,净利润率为-160.0%[100] 用户数据 - 智能生活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30%,客户数量和ARPU均显著增加[68] - 2022年公司与717个客户合作,其中110个客户为财富500强或上市公司[91] - 2022年公司在162个城市提供服务,新增22个城市[94] 未来展望 - 智能城市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9,公司将减少扩张并优化现金流[68] - 研发投资达到128亿元人民币,研发员工超过3400人,同比增长93%[20] 新产品和新技术研发 - 公司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开发了全球最大的基础模型,参数量达到320亿[34] - 自有计算能力达到5.0 exaFLOPS,支持同时训练20个大型模型[33] - 2022年研发费用为RMB 3,796百万,同比增长101.5%[106] 市场扩张和并购 - 智能汽车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9%,每辆车的价值显著提升[68] - 智能汽车业务2022年收入贡献为8%,同比增长59%[104] - 智能城市业务2022年收入贡献为29%,同比下降49%[102] - 2022年SenseCore及大型模型的收入贡献为25%,同比增长130%[103] 负面信息 - 智能城市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9%[68] - 2022年公司总收入为RMB 3,809百万,同比下降25%[100] 其他新策略和有价值的信息 - 公司未使用的信用额度约为RMB 9.9十亿[113]
大模型非共识下,什么是 AGI 的主线与主峰?
海外独角兽· 2025-04-02 20:04
文章核心观点 - 2025年第一季度中美AI领域火热,AGI路线图上智能提升是唯一主线,要围绕智能投资和思考,模型公司壁垒在于成为Cloud或OS,未来模型和产品边界将模糊;最大非共识是pre - training空间大,Coding是实现AGI的最好环境,Agentic AI是未来关键,AGI时代组织和文化竞争力仅次于算力 [3] 重新重视Pre - training - pre - training空间大,还会涌现新能力,下一代SOTA模型能显著超过当前模型,只有pre - training能决定模型内在上限,post training和RL不涌现新能力 [5][6] - OpenAI看似不重视pre - training可能是战略选择和组织问题,战略上O系列刷分快、ChatGPT成长快占用精力,组织上pre - training核心团队动荡 [7] - RL能产生合成数据加入pre - training环节,可解决数据瓶颈问题,但training和RL inference融合难,涉及训练框架的Infra问题 [9] - 期待pre - training涌现新能力,如提升模型tool use能力,Manus是Anthropic tool use能力的“ChatGPT时刻” [9][10] - 对两年内实现AGI有信心,Coding是实现AGI最好的环境,是模型的“手”,现实世界多数任务可用Coding表达,Agent可通过操作电脑和手机任务接近AGI [11][12] - Anthropic在Coding上有领先优势,Cursor是热门编程IDE工具,多数开发者选Sonnet,Coding是$1T级机会,模型公司在AI for Science领域突破可达到$1T或$10T [14][15][16] - Coding应作为技术引擎,产品表达形式待定义,期待Cursor在交互表达上有新突破 [17] ChatGPT只是攀登AGI的第一站 - OpenAI和Anthropic在实现AGI路线上发生分化,OpenAI核心bet是O系列和ChatGPT,重视C端市场和自下而上组织文化;Anthropic专注pre - training、Coding和Agentic,重视B端市场和自上而下组织文化 [18] - 路线分化原因可能是Anthropic团队出身pre - training有信心,OpenAI O系列亮眼获更多资源,且pre - training团队变动大 [19] - O系列刷benchmark快,但不确定能否打开智能天花板,其提升的Coding多为竞赛型,Anthropic做实战型Coding更多 [20] - 硅谷对不同路线分歧大,本质是智能和流量哪个重要,更应相信AGI原教旨主义,智能提升是首要目标 [21][22] - 谁能做出显著领先的base model谁可能是赢家,长期来看Anthropic可能比OpenAI更有价值,OpenAI对pre - training重视不够 [23][24] - 国内公司有必要训练自己的闭源模型,智能处于早期阶段,认知差异可能源于想象力局限 [26] - AGI探索主线是智能提升,ChatGPT是第一站,后续还有Coding、Agent、AI for Science等,AI for Science是珠穆朗玛峰,多模态、Online Learning等大概率在主线上 [30][31] - 智能涌现带来Magic moment和流量迁移,当前AGI模型公司和产品无绝对壁垒,应围绕智能主线推动智能提升,应用承接智能红利 [32][33] - DeepSeek放弃Chat Bot流量是因组织文化和智能本质考量,AI Robotics排在AI for Science后面是因数据采集低效、算法架构未达成一致,AI for Science有自动化实验室和垂直领域基础模型等趋势 [33][34][35] Agent & Online Learning - AGI应用爆发少是因Agent产品供给受限,依赖模型能力,模型和云厂商未做好Infra准备,Agent有文本、Coding、通用日常任务等类型 [48] - Agent落地关键能力是Long Context reasoning、Tool use、Instruction following,对应不同Infra能力,Context很重要,存在支付宝级机会 [49][51] - Long Context对Agent完成多步骤任务很重要,但目前未找到有效突破方式,存在数据、成本、架构等难点,long - term memory可能取代Long Context [51][52][53] - 两年内实现AGI确定性高,路径是现有路径,AGI定义是在电脑或数字环境下满足3个90% [54] - 新的范式级路线可能是Online Learning,让模型自主在线探索学习,但存在无清晰reward和目标定义等挑战,可能通过模型微调等实现 [54][55] - 可通过坐标轴评价路线差异,重视数据,未来pre - training叙事和Agentic对算力刺激大,看好算力需求 [58] - 英伟达想成为云厂商,贾扬清的公司被卖符合其战略 [58] 大模型的壁垒到底在哪? - 应做研究驱动的应用,AI市场有泡沫,Agent泡沫刚开始,AI产品定价偏低 [60][61] - 通用Agent能否出现取决于pre - training和RL及关键能力,Reward Model泛化性微弱 [62][64] - 模型公司壁垒可能是成为Cloud或OS,OpenAI商业模式可能较好,Anthropic专注模型pre - training [65] - 投资人应投研究推动的应用,应用公司构建壁垒需考虑用户数据使用和独立环境构建,长期做大需具备调整模型和做Research的能力 [66] - 用户数据对提升模型能力作用微弱,模型和产品边界将模糊,应用公司和模型公司会相互渗透 [67][68] - Agent可能影响SaaS公司价值,模型训练是人类面向未来的大基建投入,价值链利润将向后迁移 [69][70][71] - AI市场可能出现黑天鹅,如全新架构、新的Agent产品形态等 [72] 全球AI公司的竞争格局 - OpenAI核心bet是O系列和ChatGPT,Anthropic专注pre - training、Coding和Agent,OpenAI领先优势加强,流量集中度提升,与Anthropic拿走市场revenue的80% [73][74] - Anthropic和xAI背后有Amazon和Musk支持,DeepSeek和xAI Grok跟随OpenAI路线,Google多模态强但其他bet不清晰 [75] - GPT - 4.5可能较强,GPT - 5可能是hybird model,预期今年夏天推出,有GPT - 3.5到GPT - 4量级的提升 [76][79][80] - OpenAI支持Anthropic的MCP协议,两家有竞争但路径分化,OpenAI与微软可能因利益冲突产生裂痕,分家对微软有影响 [81][82][83] - OpenAI整体较安全,但存在base model不够领先的风险,xAI Grok写作能力突出,与Twitter合并为了流量 [84][85][86] - AGI是普通本科毕业生操作电脑水平,ASI是爱因斯坦水平,实现ASI需突破,Mira的新公司团队强,可能做打败ChatGPT的产品 [87][88][89] - Manus和Perplexity执行力强,Manus更吃模型能力,ChatGPT的Deep Research后续会集成更多产品,有两个发展方向 [90][91][92] - Devin解决的问题易被模型公司覆盖,Cursor可能是阶段性产品,期待DeepSeek出现范式级创新 [93] - ilya和Noam对AGI推动贡献最大,其次是Dario和Alec等,Sam对业界贡献大但部分行为可能是烟雾弹 [94][95] 如何构建AGI portfolio - 构建AGI portfolio会投25%给Anthropic,25%给Bytedance,10%给OpenAI,10%给Mira的公司,5%给ilya的公司,5%给Cursor,5%给Manus,15%待定,若DeepSeek融资也会投25% [96] - 字节被低估,营收和利润好,可内生投入AGI,Anthropic团队、Roadmap和战略重点更受看好,Mira公司成功概率高 [97][99] - 未来3 - 5年投资最大的bet是AGI带来科学的文艺复兴,会出现多家市值超$10T的公司和下一个Google、Windows等 [101] 组织文化竞争仅次于算力 - 组织和文化竞争力是仅次于算力的核心竞争力,做AGI要有赌性,人才密度比数量重要 [103] - 判断AGI - native组织要看是否AGI first、Research first等,团队成员要年轻聪明、有想象力和执行力 [103][104] - 大概率OpenAI和Anthropic最早实现AGI,中国字节和DeepSeek等也可能实现,开源可突破地缘封锁 [105] - 中美差距快速缩小,中国人才强,字节Infra能力强,有望在AGI领域有突破 [105][106] - 硅谷多0 - 1创新,中国多1 - 100创新,未来中国创新模式可能变化,需资本充裕和冒险精神 [109] - 应把产品和技术做到极致,跨越地缘问题,激进全球化,期待更多中国跨国公司出现 [110][112]
生娃了!人类首个“AGI宝宝”?ChatGPT之父奥特曼嫁人一年后喜当妈
美股研究社· 2025-02-26 19:52
近日,山姆・奥特曼在社交平台上兴奋地宣布:"欢迎来到这个世界,小家伙!" 他与丈夫奥利 弗・马尔赫林迎来了一个早产男婴, 迅速在全网引发热议。 由于孩子提前降临,需要在新生儿重症监护室观察一段时间,但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山姆・奥特曼是OpenAI的联合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因带领团队推出风靡全球的聊天机器人 ChatGPT,被人们亲切地称为 "ChatGPT 之父"。 2022 年11月,ChatGPT一经发布,凭借其强大的自然语言理解和生成能力,迅速在全球范围 内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让 OpenAI 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人工智能公司之一。奥特曼本 人也因此声名大噪,成为科技界的焦点人物。 在事业上一路高歌猛进的奥特曼,感情生活也同样备受关注。2024 年 1 月 10 日,奥特曼与相 恋已久的男友奥利弗・马尔赫林在夏威夷一处私人海滩举行了婚礼。 他性格低调务实,私人Instagram账号仅有600多粉丝。尽管如此,他与奥特曼在科技理想上高 度契合,两人相识于科技圈活动,感情逐渐升温。 2023年6月,他们首次公开亮相于白宫为印度领袖纳伦德拉・莫迪举办的晚宴,与微软CEO萨蒂 亚・纳德拉等科技界名人同席, ...
晚点对话 MiniMax 闫俊杰:千万别套用移动互联网的逻辑来做 AI
晚点LatePost· 2025-01-17 15:46
核心观点 - 公司认为AI行业的核心驱动力是技术迭代而非用户增长,智能水平的提升不依赖大量用户反馈[8][17][19] - 公司明确自身定位为技术驱动型企业,在技术路线与产品需求冲突时优先选择技术突破[22][23] - 行业存在方法论误区,多数企业仍用移动互联网推荐系统思维开发AI产品[12][20][97] - 开源是加速技术进化的有效路径,公司首个开源模型MiniMax-01采用创新线性注意力机制架构[9][14][15] 技术路线 - MiniMax-01系列模型突破性采用线性注意力机制新架构,可高效处理400万token长上下文[9][45] - 模型参数规模超4000亿,是全球首个在此量级实现线性注意力机制的大模型[76] - 技术目标聚焦Agent能力提升,重点突破长上下文记忆、多Agent协同等方向[40][44] - 明确不跟风o系列模型开发,认为蒸馏技术虽可行但非核心创新路径[53][54][58] 产品策略 - 旗下海螺视频生成模型月访问量已达全球第一梯队水平[77] - AI社区产品"星野"用户留存率优于字节等大厂竞品[7][92] - 放弃移动互联网式增长目标,2025年核心KPI转为技术研发指标[106][129] - 测试中的信息获取产品尝试重构推荐逻辑,实现精准学术内容推送[62][63] 行业认知 - 中美AI差距在于中国缺乏原创性技术benchmark,过度依赖对齐国外模型输出[72] - 大模型与推荐系统存在本质差异:前者依赖预设能力分级,后者依赖AB测试[21][66] - 行业已从"Scaling Law信仰"转向寻求算法、组织等层面的持续创新[33][34] - 竞争格局不应区分创业公司与大公司,关键在于技术进化速度[98][114] 组织管理 - 团队结构保持三级扁平化管理,强调客观技术评估文化[79][81] - 人才策略承认字节跳动的人才密度优势,但认为创业公司更利技术人才成长[82][130] - 决策机制建立在共同技术认知基座上,弱化明确分工边界[125][126] - 主动优化团队结构,淘汰非技术驱动型人员[115][116] 创始人反思 - 复盘早期失误包括过度关注用户指标、未及时开源、产品定位摇摆[13][15][24] - 认知升级关键点在于明确技术迭代优先于商业化目标[132][133] - 创业方法论强调简单专注,拒绝"天选之子"叙事[30][140] - 自我定位非技术天才型创始人,重视团队协作价值[96][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