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命运共同体

搜索文档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财联社· 2025-05-07 14:13
5月7日,在赴莫斯科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国 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报》发表题为《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以史为鉴 共创未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也是联合国成立80 周年。在这"梨花开遍了天涯"的季节,我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 争胜利80周年庆典,同英雄的俄罗斯人民一道重温历史、缅怀先烈。 今年也是台湾光复80周年。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的重要组成部分。《开罗 宣言》、《波茨坦公告》等一系列具有国际法效力的文件都确认了中国对台湾的主权,其历史和法 理事实不容置疑,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权威性不容挑战。无论台湾岛内形势如何变化,无论 外部势力如何捣乱,中国终将统一、也必将统一的历史大势不可阻挡。 中俄在涉及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问题上始终坚定相互支持。俄方多次重申,恪守一个中国原 则,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对任何形式的"台独",坚定支持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为 实现国家统一采取的一切举措。中方对此高度评价 ...
习近平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快讯· 2025-05-07 12:55
中俄历史合作与友谊 - 中俄两国人民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并肩作战 苏联援华航空队在中国战场阻击日寇并牺牲多名飞行员 中国地下工作者阎宝航向苏联提供关键情报 [1] - 战争期间苏联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 中国向苏联输送战略物资 两国共同开辟国际"生命线"支援彼此反法西斯战争 [1] - 中俄用鲜血和生命凝结的深厚情谊成为世代友好的不竭源泉 习近平10年前会见18位俄罗斯老战士代表 近年多位老战士离世被深切缅怀 [1] 二战历史观与国际秩序 - 中国作为二战亚洲主战场 抗日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 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打败日本军国主义 [3] - 苏联作为欧洲主战场 红军粉碎纳粹侵略者野心 解放被德国法西斯奴役的人民 [3] - 中苏在联合国成立时率先签署《联合国宪章》 两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由历史形成 需共同维护联合国权威和国际秩序 [3] 台湾问题与主权立场 - 台湾光复80周年 台湾回归中国是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组成部分 《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等国际法文件确认中国对台主权 [4][5] - 俄罗斯恪守一个中国原则 承认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部分 反对任何形式"台独" 支持中国统一事业 [5] 全球治理与多边主义 - 习近平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及全球发展、安全、文明三大倡议 旨在解决和平、发展、安全、治理四大赤字 [5] - 应对全球挑战需坚持共商共建共享治理观 践行真正多边主义 维护国际规则和秩序 [5] 中俄战略协作前景 - 中俄作为具有全球影响力大国 是维护战略稳定和全球治理的建设性力量 双边关系不受第三方干扰 [6] - 双方将共同推动世界多极化进程和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坚决维护主权安全利益 守护历史记忆和国际公平正义 [6]
架设中巴友好合作的坚实桥梁(侨界关注)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7 11:12
中国故事的海外传播者 - 张小春作为巴西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会长,积极推动中巴民间交往和文化传播,2025年4月参与举办"国际中文日"活动,吸引数百名民众参与[4][7] - 在2024年11月习近平主席访问巴西期间,张小春作为侨领代表参与欢迎仪式,并以此为荣光时刻,强化了服务侨社、报效祖国的信念[4] - 作为2025年全国政协会议列席嘉宾,张小春向巴西侨界和商界解读中国政策,重点包括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提速、跨境投资便利化等举措[4] 务实合作的积极促进者 - 张小春协助中国多地代表团对接巴西市场,促成绿色能源、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等领域的多项合作意向[6][7] - 推动中巴文化交流,参与接待浙江大学出版社等机构,并通过孔子学院活动推广中文教育,吸引巴西民众了解当代中国[7] - 2025年新年期间,巴西和统会向卡兰戈拉谷贫困社区捐赠150个食品篮和600个保温袋,体现侨界对当地社会的回馈[7][8] 民族大义的坚定守护者 - 张小春在2024年就任巴西和统会会长时明确表态,反对"台独",支持一个中国原则,并组织侨界座谈会和对外声明[9] - 强调联合国大会第2758号决议的法律效力,坚定维护中国统一立场,呼吁侨胞为实现两岸和平发展贡献力量[9] - 巴西和统会通过行动团结侨胞和台湾同胞,持续为祖国统一凝聚智慧与力量[9] 中巴友好合作的坚实桥梁 - 张小春每年多次往返中巴两国,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领域合作,并向巴西社会介绍中国式现代化经验[5][7] - 通过慈善捐赠和社区援助(如水灾、疫情期间的帮扶),华侨华人在巴西社会赢得广泛尊重[8] - 张小春提出华侨华人是构建中巴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支撑,推动文明互鉴与合作共赢[10]
特稿丨习近平: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坚定支持者、维护者、推动者
新华网· 2025-05-07 07:10
世界和平与发展的理念 -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和平尊"赠送给联合国,传递中国和中国人民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图共赢的愿望和信念 [1] - 习近平主席即将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彰显其心系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天下情怀 [1] - 习近平主席指出和平犹如空气和阳光,受益而不觉,失之则难存,必须精心维护 [2] 历史与和平的深刻理解 - 习近平主席强调以史为鉴才能避免重蹈覆辙,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2]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彻底战胜日本法西斯发挥了决定性作用,并为欧洲和太平洋战场上的反法西斯同盟国提供了战略支持 [2] - 习近平主席多次重申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不扩张、不谋求势力范围,不搞军备竞赛 [2] 中华传统文化与和平思想 - 习近平主席引用《孙子兵法》"兵者国之大事"的要义是慎战、不战 [3] - 习近平主席引用"自古知兵非好战"表达对和平的珍视 [3] - 习近平主席有着深沉的英雄情怀,指出"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一个有前途的国家不能没有先锋" [3] 多边主义与国际合作 - 习近平主席将多边主义比作能够照亮人类前行之路的火炬,强调国际上的事应该由大家商量着办 [5] - 习近平主席提出"四个应该"推动早日和平解决乌克兰危机,中方通过穿梭外交努力斡旋推动和谈 [5] - 在中方斡旋下沙特阿拉伯和伊朗同意恢复中断七年的外交关系 [6] 全球安全与发展倡议 - 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和全球安全倡议 [6] - 习近平主席形容可持续发展是破解当前全球性问题的"金钥匙",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 [7] - 中国向160多个国家提供发展援助,同150多个国家和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 [7] 全球治理体系改革 - 习近平主席指出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是"全球南方联合自强的创举",顺应了改革和完善全球治理的历史潮流 [8] - 习近平主席推动金砖机制在2023年实现历史性扩员,进一步壮大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力量 [8] - 中国坚定支持非洲在全球治理中提升话语权,习近平主席率先表态支持非洲联盟加入二十国集团 [8] 中国对世界的贡献 - 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治理体系提供了重要的全球公共产品 [8] - 联合国前秘书长潘基文表示中国促进全球和平与发展的举措同习近平主席的远见卓识密不可分 [9] - 习近平主席指出"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 [9]
共襄和平伟业 续谱友谊新篇(大使随笔)
人民日报· 2025-05-07 06:1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以下是关键要点的总结: 历史背景与中俄关系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1] - 中国和俄罗斯是亚洲和欧洲两个主要战场,两国人民是抗击法西斯主义和军国主义的中坚力量 [1] - 两国人民以巨大民族牺牲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最终胜利 [1] - 在二战胜利基础上,中俄同其他反法西斯同盟成员共商建立联合国,制定《联合国宪章》等国际文件 [1] 中俄纪念活动与合作 - 习近平主席和俄罗斯总统普京曾分别出席对方国家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 [2] - 两国政府精心保护对方国家在本国境内的二战纪念设施 [2] - 两国互向对方国家参与二战的老兵授予纪念奖章 [2] - 两国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等多边平台共同举办二战胜利纪念活动 [2] - 两国民间广泛组织拍摄专题纪录片、撰写回忆录、挖掘完善史料档案等活动 [2] 新时代中俄关系 - 新时代中俄关系是和平与发展时代主旋律中和谐有力的音符 [3] - 习近平主席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3] - 此次访问将为中俄关系再攀新高注入强大动力 [3] 当前国际形势与中俄责任 - 地区动荡和局部冲突此起彼伏,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交织叠加 [4] - 个别国家及其政客为攫取地缘政治私利,妄图篡改二战历史,挑战战后国际秩序 [4] - 作为二战主要战胜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共同肩负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维护战后国际秩序的责任 [4] - 中俄两国将锚定历史新坐标,持续深化政治互信和战略协作 [4]
专访|习近平主席的和平宣言铿锵有力——访亲历2015年九三阅兵的俄罗斯前驻华大使杰尼索夫
新华网· 2025-05-07 00:31
"那是一个值得全世界人民永远铭记的日子,对中国人民的意义尤为特殊——这是中国第一次以阅兵的 方式隆重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杰尼索夫说。 新华社莫斯科5月6日电 专访|习近平主席的和平宣言铿锵有力——访亲历2015年九三阅兵的俄罗斯前 驻华大使杰尼索夫 新华社记者刘恺 胡晓光 "那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天安门广场笼罩着庄严肃穆的氛围——中国以最高的国家典礼,纪念中国人 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现年73岁的俄罗斯前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对10年前 的九三阅兵盛典至今记忆犹新。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简短而深刻,充满历史厚重感。我至今铭记并经常引用他在讲话结束时的庄严宣 告: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 作为俄罗斯资深外交家和"中国通",杰尼索夫从20世纪70年代起累计在中国工作超过20年。2013年至 2022年担任俄罗斯驻华大使期间,他亲历两国关系诸多重大事件,2015年九三阅兵是他最难忘的记忆之 一。 "习近平主席两次专门抽时间会见老战士,令人感动。"杰尼索夫回忆说,他参与了5月的会见,亲眼见 证习近平主席同老战士一一握手,亲切交流,场面温馨感人。 杰尼索夫当时还陪 ...
东西问|苏长和:为何今天依然要继承、弘扬和践行万隆精神?
中国新闻网· 2025-05-05 10:43
万隆会议的历史意义 - 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和地区领导人在印尼万隆举行会议,形成以"团结、友谊、合作"为核心的万隆精神[3] - 会议提出"万隆十项原则",包含中国倡导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成为国际关系重要准则[7] - 推动非殖民化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促成20世纪80年代殖民体系瓦解,建立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体系[8] 万隆精神的当代价值 - 当前国际关系处于十字路口,霸权主义威胁全球安全,需重新强调万隆精神对发展中国家的意义[4] - 2025年举办"万隆精神与全球南方共同发展"国际研讨会,聚集中国、印尼等400余名代表探讨新型国际关系[3][5] - 万隆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奠定政治基础,其核心理念可指导解决文明冲突、共同发展等时代命题[12] 中国对万隆精神的实践 - 中国是万隆精神的忠诚继承者和践行者,通过和平发展、多边主义推动新型国际关系构建[13] - 当前中国与周边国家关系处于历史最好时期,体现对万隆精神的发扬[13] - 复旦大学等机构发起研讨会,旨在挖掘万隆精神新内涵,为全球治理贡献"全球南方"智慧[5]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深远历史意义
人民网· 2025-05-05 08:39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理论贡献 - 创造性提出"文化自信""文化使命""文化主体性"等新概念新范畴,形成特色鲜明的术语体系 [3] - 提出"文化关乎国本国运""两个结合是最大法宝"等新观点新论断,构建自成一体的话语体系 [4] - 形成涵盖理论舆论、文化文艺、内宣外宣等各领域的科学严整理论体系 [6] 新时代文化建设实践成果 - 意识形态领域实现全局性根本性转变,形成网上网下一体、内宣外宣联动的主流舆论格局 [8] - 通过"两个结合"创造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 [9] - 文化产业快速发展,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催生新业态,对经济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11] - 构建多渠道立体式国际传播格局,中国话语权与大国形象传播取得突破 [12] 文化强国建设行动指南 - 明确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15] - 提出践行全球文明倡议,推动文明交流互鉴超越文明冲突 [16] - 强调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发展 [15]
丰富中国话语 创新中国叙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5 06:31
国际传播软实力提升 - 中国软实力排名位居世界第二 在Brand Finance 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报告中较去年再提升1位 在8大软实力支柱中的6项及2/3具体指标上实现增长 [12][13] - 国际传播需加强"极具吸引力的生活方式""全球受欢迎的旅游胜地"等薄弱环节 提升非物质层面的企业品牌和国家文化传播 [13][14] - 建议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体系 政府部门、媒体、企业、团体及个人共同参与文化交流 [13] 侨胞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 海外侨胞作为"传者"和"使者" 可拓宽传播渠道 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创新表达方式 [14][15] - 中国侨联通过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四海同春"慰侨演出等活动 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5][16] - 需提升涉侨文化交流质效 如"亲情中华"艺术团演出和中医暖侨服务 增强文化自信 [16] 跨文化叙事策略 - 中国叙事需阐释思维方式 如共建"一带一路"体现万物互联理念 和平外交政策反映"以和为贵"传统 [17][18] - 应讲好脱贫攻坚、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实践案例 世界银行预测"一带一路"将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 [18] - 医疗援非累计派遣超2万人次 诊治患者超2亿人次 体现"真实亲诚"政策理念 [18] 话语体系构建 - 文明型话语需结合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型话语应突出政策主张 治理型话语强调治理有效性和获得感 [19][20] - 创新型话语需展现中国方案对全球挑战的贡献 如科技合作与危机应对 [20] - 需连接政策与个体故事、历史与当代语境 提升共情力 [20] 技术赋能国际传播 - AI、短视频等技术改变内容分发形式 如小红书海外用户增长、DeepSeek科技论坛出圈 [21][22] - 人民日报海外版通过AI绘画大赛、冬奥短视频活动探索算法精准传播 实现多级"涟漪"效应 [23] - 建议利用数据挖掘分析 丰富叙事语料库 推进中外舆论场生态交融 [22] 企业国际化传播实践 - 中交集团主导编制ISO国际标准 填补挖泥船耙臂显示系统空白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24][25] - 中企可通过绿色发展、人才培养等议题讲好履责故事 如共建"一带一路"民生工程 [25] - 建议打造海外社交账号矩阵 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以文化纽带传播企业形象 [25]
引领新时代中俄关系坚毅前行(和音)
人民日报· 2025-05-05 05:52
中俄关系发展 - 习近平主席将于5月7日至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1] - 此访是2013年以来习近平主席第十一次到访俄罗斯,两国元首将举行今年首次面对面会晤 [2] - 中俄已探索出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树立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典范 [2] 历史纪念与国际合作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 [3] - 中俄两国作为二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作出重大历史贡献 [3] - 中俄将共同弘扬正确二战史观,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 [3] - 中俄同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将加强在联合国、上合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的协作 [3] 战略协作与全球治理 - 中俄将继续深化战略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捍卫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4] - 中俄将团结全球南方国家,反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 [3] - 中俄关系在复杂外部环境下展现出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鲜明特质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