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软实力
搜索文档
周树春:中国软实力进入下一程
新华社· 2025-11-07 13:56
会议背景与主题 - 第12届新华网思客年会在山西省临汾市举办,主题为“中国经济的下一程:底气、韧性与活力” [1] - 数百名来自政产学研用等领域的嘉宾参会,聚焦“十五五”规划建议,探讨未来发展机遇与挑战 [1] 软实力发展 - 2025年是中国软实力强势崛起的关键节点,软实力在经济科技竞争力、文化吸引力和国际感召力等多个维度成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3] - 软硬实力发展进入相互促进的正向循环,“十五五”将是中国硬实力和软实力双向赋能、协同发力的新阶段 [7] - 软实力竞争的核心逻辑是“发展是硬道理”,需通过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来掌握主动权 [3][7] 品牌与出海 - 品牌出海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也是国家形象构建和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3] - 中国品牌已驶入“大航海时代”,不断进军全球市场,是展示中国传统智慧与现代创造精神的窗口 [3] 科技与文化融合 - 科技形象是国家形象和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科技进步传递出国家实力与制度优势等信息 [5] - 中国正步入科技创新与文化传播相互融合、双向赋能的新阶段,传统文化搭载数智技术形成强大传播力的文化浪潮 [5] - 文化与数智化的深度融合赋能文化新质生产力发展,为文化出海注入强劲动能 [5]
东西问·中国学丨赛义德·哈桑·贾维德: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打破“西方化”迷思?
中国新闻网· 2025-10-16 17:40
中新社上海10月16日电 题:赛义德·哈桑·贾维德:中国式现代化如何打破"西方化"迷思? 中新社记者 李姝徵 长久以来,"现代化即西方化"的迷思在全球发展语境中占据主导地位。然而,新中国以数十年的实践走 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现代化之路,打破了这一固有认知。 第二届世界中国学大会10月13日至15日在上海举行。大会现场,巴基斯坦国立科技大学中国学研究中心 前主任、资深外交官赛义德·哈桑·贾维德(Syed Hasan Javed)在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时,从中国软实 力、制度优势与文明根基出发,剖析中国式现代化打破"西方化"迷思的内在逻辑与实践路径。 软实力为核:重构现代化的价值根基 在贾维德看来,西方现代化的核心逻辑往往与资本扩张、娱乐化输出绑定,其对"软实力"的定义也局限 于可量化的文化产品,如影视、音乐等娱乐领域,本质上是将文化异化为传播价值观的工具。而中国式 现代化的突破,首先体现在以深厚的文明软实力来重构现代化的价值根基——这种软实力并非西方语境 下的"单向输出",而是源于数千年文明积淀的"内在吸引力"。 他指出,从"正直""谦逊"的传统美德,到丝绸之路延续千年的和平交流理念,再到脱贫攻坚中彰显 的" ...
从潮玩游戏到黑科技产品 新“中国范儿”正在风靡全球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10-06 19:35
CPOP新潮流概述 - CPOP已从单一的中国流行音乐扩展为包含科技、潮玩、游戏、影视、小说等多元领域的中国流行文化集合体 [1] - 兼具文化内涵与潮流魅力的“中国范儿”正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影响力 [1] 泡泡玛特与“拉布布”案例分析 - 泡泡玛特旗下玩偶“拉布布”在全球市场引发抢购热潮,显示出强大的品牌吸引力 [2] - 根据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报告,亚太地区营收28.5亿元,同比增长257.8%;美洲地区营收22.6亿元,同比增长1142.3%;欧洲及其他地区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729.2% [2] - 公司在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开设线下门店,并在法国卢浮宫、英国牛津街等著名地标设有主题店和快闪店 [2] - 泡泡玛特采用“文化融合”策略,与全球200多位艺术家签约合作,以突破文化壁垒 [3] - “拉布布”的走红揭示了“情绪经济”崛起趋势,其独特形象成为年轻人释放压力的出口,并通过开箱视频、二次创作和社群互动形成文化现象 [3] 《黑神话:悟空》与文化破壁 - 以《西游记》为背景的游戏《黑神话:悟空》于2024年8月20日上线,首发当天登顶多个外国游戏平台畅销榜首,发售3天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份 [4] - 游戏引发了外国玩家对《西游记》原著的主动探索,红迪网社区出现多种语言版本的《西游记》译本及相关影视内容讨论 [5] - 在2024游戏大选颁奖典礼上,该游戏获得四项提名,并最终赢得“最佳动作游戏”和“玩家之声”两座奖杯 [6] 中国软实力与品牌全球认可 - 《黑神话:悟空》和“拉布布”的风靡被视为中国软实力提升的有力证明 [6] - 英国品牌评估机构“品牌金融”发布的全球软实力指数中,中国从2024年的第三名攀升至第二名,首次超越英国 [6] - 英国商业战略学家彼得·菲斯克指出,中国已成为技术创新的引领者 [9] 智能硬件与新能源汽车的全球突破 - 影石Insta360 X5全景相机上市首日登上全球多个电商平台热销榜,并夺得亚马逊美国、加拿大等8个国家站点的单品销量第一 [7] - 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585.9万辆,以19.3%的同比增速稳居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车表现亮眼 [7] - 比亚迪新能源汽车出口量达43.3万辆,同比增长71.8%,截至2024年9月其出海版图已覆盖全球六大洲约116个国家和地区 [7] - 从前沿科技到新能源汽车,中国制造正凭借科技创新在国际舞台上打开新局面 [8] 中国品牌出海趋势总结 - “拉布布”和《黑神话:悟空》依托文化内核与独特风格实现全球圈粉,影石和比亚迪则凭借科技实力占领市场 [9] - 这些品牌的成功标志着新的“中国范儿”正在风靡全球,更多锐意创新的中国品牌具备全球发展潜力 [9]
西班牙媒体:从今天起,我们应聚焦中国软实力
环球网· 2025-09-06 06:55
中国游戏产业西方市场表现 - 中国电子游戏在西方市场崛起 多款以"Wu"开头游戏如《黑神话:悟空》《明末:渊虚之羽》《鸣潮》崭露头角 [1] - 《明末:渊虚之羽》以50欧元定价策略显著低于任天堂Switch 2平台近90欧元竞品 体现成本控制优势 [1] 中国文化消费市场转向 - 西方影视作品在中国票房表现惨淡 本土作品凭借国内市场购买力即可成为爆款 [2] -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成为史上票房最高动画电影之一 尽管海外市场表现非主流 [2] 中国文化产品全球影响力 - 中国零售企业推出的拉布布玩偶征服全球半数地区的儿童及成年人群体 [2] - 中国动画持续抢占市场份额 代表作品包括《凸变英雄X》等 虽尚未能抗衡日本动漫 [2] 中国文化软实力认知 - 国际关注长期集中于中国科技、人工智能、军事及经济领域 文化软实力被忽视 [2] - 中国正在形成新型文化影响力 需重点关注文化层面的发展动态 [2]
中国软实力排名跃升至全球第二:自信开放更有魅力
经济日报· 2025-08-18 08:23
全球软实力排名提升 - 中国软实力排名从2024年全球第三跃升至2025年全球第二 [1] - 在八大支柱中的六项及三分之二具体指标上实现显著增长 [1] 文化载体海外表现 - 阅文集团旗下起点国际上线约6000部中国网文翻译作品 累计海外访问用户近3亿 [2] - 微短剧海外应用数量突破300款 全球累计下载量超过4.7亿次 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 - 2024年中国自主研发游戏海外销售收入达185.57亿美元 [2] 文旅市场数据表现 - 2025年上半年国内居民出游达32.85亿人次 同比增长20.6% [3] - 消费总额突破3.15万亿元 [3] - 离境退税销售额和退税额双双增长90%以上 [3] - 免签入境外国人达1364万人次 占入境外国人总量71.2% [3] 经济发展成就 - 8亿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4] - 2024年脱贫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较2021年增长24.7% [4] 国际理念认可度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连续8年写入联大决议 多次写入多边机制决议或宣言 [6] - 三大全球倡议得到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组织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6] - 联合国秘书长表示该理念体现中国对多边主义的承诺和对联合国的支持 [6] 国际合作实践 - 共建"一带一路"开创全球协作新模式 成为全球共同繁荣之路 [7] - 通过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挖掘经济新动能 [5] - 去年10余位外国元首和政府首脑到深圳参观科技企业 [5]
全球媒体聚焦丨新加坡智库:东南亚国家在中国餐饮品牌中“品尝”中国软实力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7-14 08:47
中国餐饮品牌在东南亚的扩张 - 过去五年间东南亚主要市场如印尼、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迎来大量中国特色超市与餐饮店 [1] - 蜜雪冰城全球门店数量已超过星巴克、麦当劳等国际连锁巨头 [1] - 截至去年年底约60个中国餐饮品牌在东南亚开设6100多家门店 [1] - 全球餐饮百强榜单中54家中国连锁品牌多数已在东南亚设立分店 [1] 中国食品进口与文化影响 - 过去十年中国在东南亚食品进口总量占比持续增长 [1] - 中文包装的可口零食在东南亚广泛流行并重塑当地青年文化范式 [1] - 中国品牌积极吸引华裔群体并融入当地经营环境 [1] 中国与东盟食品贸易趋势 - 中国与东盟食品贸易随经济一体化进程持续深化 [2] - 东南亚青年浏览中文社交媒体、唱中文歌、玩中国电子游戏的现象普遍 [2] - 中国风味食品普及强化东南亚青年对中国的认知和亲近感 [2] - 预计东南亚街头将涌现更多中国品牌 [2]
丰富中国话语 创新中国叙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5-05 06:31
国际传播软实力提升 - 中国软实力排名位居世界第二 在Brand Finance 2025年全球软实力指数报告中较去年再提升1位 在8大软实力支柱中的6项及2/3具体指标上实现增长 [12][13] - 国际传播需加强"极具吸引力的生活方式""全球受欢迎的旅游胜地"等薄弱环节 提升非物质层面的企业品牌和国家文化传播 [13][14] - 建议构建多元主体协同体系 政府部门、媒体、企业、团体及个人共同参与文化交流 [13] 侨胞在国际传播中的作用 - 海外侨胞作为"传者"和"使者" 可拓宽传播渠道 加强与主流媒体合作创新表达方式 [14][15] - 中国侨联通过世界华人学生作文大赛、"四海同春"慰侨演出等活动 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 [15][16] - 需提升涉侨文化交流质效 如"亲情中华"艺术团演出和中医暖侨服务 增强文化自信 [16] 跨文化叙事策略 - 中国叙事需阐释思维方式 如共建"一带一路"体现万物互联理念 和平外交政策反映"以和为贵"传统 [17][18] - 应讲好脱贫攻坚、新质生产力发展等实践案例 世界银行预测"一带一路"将助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 [18] - 医疗援非累计派遣超2万人次 诊治患者超2亿人次 体现"真实亲诚"政策理念 [18] 话语体系构建 - 文明型话语需结合优秀传统文化 国家型话语应突出政策主张 治理型话语强调治理有效性和获得感 [19][20] - 创新型话语需展现中国方案对全球挑战的贡献 如科技合作与危机应对 [20] - 需连接政策与个体故事、历史与当代语境 提升共情力 [20] 技术赋能国际传播 - AI、短视频等技术改变内容分发形式 如小红书海外用户增长、DeepSeek科技论坛出圈 [21][22] - 人民日报海外版通过AI绘画大赛、冬奥短视频活动探索算法精准传播 实现多级"涟漪"效应 [23] - 建议利用数据挖掘分析 丰富叙事语料库 推进中外舆论场生态交融 [22] 企业国际化传播实践 - 中交集团主导编制ISO国际标准 填补挖泥船耙臂显示系统空白 推动中国标准走出去 [24][25] - 中企可通过绿色发展、人才培养等议题讲好履责故事 如共建"一带一路"民生工程 [25] - 建议打造海外社交账号矩阵 开展科普研学活动 以文化纽带传播企业形象 [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