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提振消费
icon
搜索文档
券商火线解读!政府工作报告释放什么信号?A股后市咋走?
券商中国· 2025-03-05 17:32
经济社会发展目标 - 继续保持5%的GDP增长目标符合市场预期 [1][2] - CPI涨幅目标从3%下调至2% 显示政府对价格问题更加重视 [1][2] - 赤字率突破惯性约束 赤字规模达5.66万亿元 同比增长39.4% 为过去十年最高 [3] - 赤字率从2024年的3%升至4% 全年新增政府债务规模达11.86万亿元 [4] - 地方专项债增至4.4万亿元 重点投向基建、存量商品房收购、化债等领域 [4] 提振消费扩大内需 - 政策更注重"投资于人" 居民就业、收入、消费等领域权重加大 [5] - 消费品以旧换新规模为3000亿元 较去年的1500亿元翻倍 [5] - 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 [5][6] -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健全县域商业体系 [5] - 促消费可从提升居民消费能力、优化消费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三方面发力 [6] 支持科技创新 - 科技+技术+创新表述达83次 较上年有所提升 [7] - 重点发展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手机和电脑、智能机器人等产业 [8] - 具身智能、6G等首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 [8] -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全面提高人才队伍质量 [8] - 科技创新和民企发展是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重要组成部分 [7] 资本市场影响 - 深化资本市场投融资综合改革 大力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 [9] - 改革优化股票发行上市和并购重组制度 [9] - 预计股票市场将构成以"中长期资金+内生稳定性资金"为代表的内在稳定性长效机制 [9] - 随着美联储进入降息周期、国内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 A股市场风险偏好有望回升 [10] - 在科技与文化领域发展超预期的催化下 市场结构性机会增多 [10]
提振消费,成为今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5 16:32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 作 者丨周慧 编 辑丨陈洁 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开幕会举行,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提振消费成为今年政府工作首要任务 在2 0 2 5年政府工作任务中,第一项就是提振消费。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大力提振消费、提高 投资效益,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 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动力和稳定锚。 怎么做?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提振消费的多个方向,包括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消费品以旧换 新、服务消费多元化供给、消费场景创新、落实和优化休假制度、推动扩大入境消费和健全县 域商业体系等。 3 0 0 0亿元国补来了!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 境专项措施,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推动消费提质升级。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推动 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 0 0 0亿元支持 消费品以旧换新 。 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出,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扩大健康、养老、托 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创新和丰富消 ...
为什么是这些目标?为什么是这些改革?|两会时间
和讯· 2025-03-05 14:29
宏观经济目标与政策 - 2025年GDP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2035年人均GDP翻番目标衔接,需2024-2035年年均增速达4.7% [3][4] - CPI目标从3%下调至2%,反映对价格问题的关注,1月CPI已连续24个月低于1% [4][5] - 赤字率拟按4%安排,首次突破疫情水平(2020年3.6%),赤字规模5.66万亿元、同比增1.6万亿元 [6][7] - 新增政府债务总规模11.86万亿元、同比增2.9万亿元,含专项债4.4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1.3万亿元 [6][7][8] 财政与货币政策 - 财政政策力度加大: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债+特别国债合计拉动赤字率至8.4%(2024年为6.6%) [8] - 货币政策表述调整为"适度宽松",为2011年以来首次,强调降准降息及流动性充裕 [7] - 零基预算改革深化,省级政府广泛推进,配套项目库和绩效评价机制建设中 [16][17] - 消费税改革推进征收环节后移并下划地方,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16] 消费与内需提振 - 消费被列为重点工作首位,安排3000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9] - 2024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8.3万亿元、同比增3.5%,服务零售额增6.2% [11] - 供给侧聚焦"银发经济",扩大健康、养老、托幼等服务供给,优化消费环境 [11][13] - 消费结构升级路径明确:非耐用品→耐用品→服务消费,带动产业升级 [12] 产业与科技发展 - "人工智能+"行动持续推进,覆盖智能网联汽车、机器人等终端及算力基础设施 [20] - 多地加速布局AI应用,如深圳竞逐低空与空天产业,北京培育人形机器人等20个未来产业 [21] - 平台经济规范发展,发挥促创新、扩消费作用,数据跨境流动制度完善中 [20] 民营经济与改革 - 民营企业数量占比超92%,高新技术企业中民企占比达92% [16] - 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推进,禁止违规收费罚款,保障公平竞争 [15][17] - 财税体制改革强调事权上移,如养老保险等支出责任或转至中央 [17] - "内卷式"竞争整治升级,从"防止"转为"综合整治",化解行业供过于求矛盾 [18][19]
政府工作报告丨3000亿国补来了!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证券时报· 2025-03-05 10:10
提振消费政策 - 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 制定提升消费能力、增加优质供给、改善消费环境专项措施 释放多样化差异化消费潜力 [1] - 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30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 [1] - 扩大健康、养老、托幼、家政等多元化服务供给 从放宽准入、减少限制、优化监管等方面入手 [1] - 加快数字、绿色、智能等新型消费发展 创新和丰富消费场景 [1] - 落实优化休假制度 释放文化、旅游、体育等消费潜力 完善免税店政策 推动扩大入境消费 [1] 扩大有效投资 - 今年中央预算内投资拟安排7350亿元 发挥政府投资工具作用 加强财政与金融配合 [2] - 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 强化超长期贷款等配套融资 支持"两重"建设 [2] - 优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管理机制 实施投向领域负面清单管理 下放项目审核权限 [2] - 简化投资审批流程 建立跨部门跨区域重大项目协调推进机制 [2] - 鼓励民间投资发展 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 引导民间资本参与重大基础设施、社会民生等领域建设 [2] 消费与投资结合 - 促进消费和投资更好结合 加快补上内需特别是消费短板 使内需成为拉动经济增长主动力 [1][2] - 多渠道促进居民增收 推动中低收入群体增收减负 完善劳动者工资正常增长机制 [1] - 深化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健全县域商业体系 完善全口径消费统计制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