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扩大国内需求
icon
搜索文档
格林期货早盘提示-20251117
格林期货· 2025-11-17 16:29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未提及 报告的核心观点 周五铁矿收涨且夜盘继续收涨 市场受房地产投资下滑、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降低、钢材内需疲软、粗钢产量调控等因素影响 但近期建材钢厂复产增多利多铁矿需求 建议区间内短线波段操作[1]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行情复盘 周五铁矿收涨 夜盘继续收涨[1] 重要资讯 - 央行陶玲提出约束金融行业“内卷式竞争” 保持合理盈利空间[1] - 国家统计局表示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优化市场竞争环境等促进物价合理回升[1] - 10月中国汽车产量327.9万辆 同比增11.2%[1] - 1 - 10月份 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73563亿元 同比下降14.7%[1] 市场逻辑 - 前10月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 房屋新开工、施工和竣工增速下降 黑色建材铁矿震荡 产用钢指标转差 狭义基建投资增速为 - 0.1% 2021年以来首次降为负值 制造业投资增速降为2.7% 为2021年以来最低水平 钢材内需疲软[1] - 供给端 前10月粗钢产量同比增速继续下降 生铁产量同比下降1.8% 利空铁矿需求 上周螺纹供给下降、库存去化 热卷供给增加、库存小幅下降 五大钢材产量和库存均下降[1] - 受河北部分地区解除限产影响 上周铁水日产236.88万吨 环比增加2.66万吨 近期建材钢厂复产增多 利多铁矿需求[1] - 上周 全国47港进口铁矿库存总量15812.84万吨 环比增加188.71万吨;全国45港进口铁矿库存总量15129.71万吨 环比增加230.88万吨 全国钢厂进口铁矿石库存总量为9076.01万吨 环比增加66.07万吨 钢厂盈利率38.96% 周环比下降[1] 交易策略 区间内短线波段操作 主力2601合约压力位833 支撑位750[1]
国常会部署“促消费稳投资”,新一轮降准降息有望实施
第一财经· 2025-11-16 23:48
文章核心观点 - 四季度以来主要经济指标出现波动,宏观政策加力必要性上升[3] - 经济运行面临风险挑战但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未变,宏观政策持续发力[7] - "两重"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抓手[11] - 增强消费品供需适配性是释放消费潜力、畅通经济循环的有效举措[13] 主要经济指标表现 - 10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9%,增速较9月放缓1.6个百分点[3] - 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9%,较9月小幅回落0.1个百分点[3] - 1~10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08914亿元,同比下降1.7%[3] - 1~10月份民间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4.5%[8] 生产端结构性亮点 - 1~10月份规模以上数字产业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7] - 智能设备制造行业增加值增长11.1%,电子元器件及设备制造行业增长12.3%[7] - 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低空经济等发展潜力巨大[7] - 量子科技、生物制造、具身智能等前景广阔,有望成为新兴支柱产业[7] 需求端消费特征 - 1~10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3%,服务零售额增长5.3%[7] - 服务消费增长日益成为居民消费的重要增长点[7] - 1~10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9.6%[8] - 即时零售交易额和直播电商交易额均保持两位数增长[8] 投资状况分析 - 投资连续两个月出现历史罕见的累计同比负值[9] - 由于前10个月PPI累计为-2.7%,剔除价格因素后固定资产投资仍保持正增长[9] - 房地产投资占比较高,行业调整对投资增速下拉作用明显[8] - 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市场竞争激烈,投资收益下降影响投资决策[8] "两重"建设政策部署 - 2025年"两重"建设共安排8000亿元支持1459个项目[11] - 项目涉及长江流域生态修复、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西部陆海新通道等重点领域[11] - 要合理安排项目建设与资金拨拨节奏,强化项目和资金匹配[11] - 引导更多民间资本参与,放大"两重"建设效应[11] 消费升级政策导向 - 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以优质供给更好满足多元需求[14] - 居民消费从注重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升,多元化、个性化、品质化趋势凸显[14] - 通过创造优质供给激发和满足多元化新需求[15] - 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营造诚信营商环境和公平竞争市场环境[15] 政策工具与措施 - 5000亿元新型政策性金融工具加快投放[12] - 盘活使用5000亿元地方债结存限额用于补充地方政府综合财力[12] - 促进民间投资的13条举措出台,提振民营经济积极性[12] - 财政政策在促消费方面进一步加码,货币政策可能实施新一轮降准降息[5]
国家统计局:继续扩大国内需求、优化市场竞争环境等,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搜狐财经· 2025-11-14 20:30
国民经济运行情况 - 2025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0.2%,上月为下降0.3% [2] - 2025年10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CPI)环比上涨0.2% [2] 官方解读与政策方向 - 10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出现积极变化,但市场需求拉动仍显不足,价格总体低位运行 [2] - 下阶段将扩大国内需求,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优化市场竞争环境 [2] - 下阶段将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改善供求关系,促进价格合理回升 [2]
国家统计局:要释放消费潜力 规范市场竞争
凤凰网· 2025-11-14 11:23
政策方向 - 下阶段将继续扩大国内需求 [1] - 政策着力于释放消费潜力并增加有效投资 [1] - 推动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以促进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合理回升 [1] - 强化创新驱动并规范市场竞争 [1]
国家统计局:下阶段要继续扩大国内需求,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促进物价合理回升
第一财经· 2025-11-14 11:10
政策方向 - 下阶段将继续扩大国内需求[1] -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1] - 优化市场竞争环境[1] 行业措施 - 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1] - 改善供求关系[1] - 促进价格的合理回升[1]
国家统计局:下阶段要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着力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证券时报网· 2025-11-14 10:12
国民经济运行总体态势 - 10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转型升级扎实推进,发展新动能继续壮大 [1] 经济面临的挑战 - 外部环境存在较多不稳定不确定因素 [1] - 国内经济面临较大的结构调整压力 [1] 未来政策方向 - 下阶段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1] - 政策着力点为稳就业、稳企业、稳市场、稳预期 [1] - 积极推动宏观政策持续落地增效,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 [1] - 政策目标为促进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1]
财政部长蓝佛安: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新浪财经· 2025-11-03 19:38
财政政策总体定位与目标 - 财政政策作为宏观调控主要手段 通过预算、税收、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工具组合 发挥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 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 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2] - “十五五”时期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 必须切实提高财政政策效能、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科学管理水平 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2] 扩大内需与投资 - 全方位扩大国内需求 支持建设强大国内市场 持续释放内需潜力[3] - 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 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 优化收入分配结构 大力提振消费[3] - 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 培育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 打造消费新场景[3] - 统筹用好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 优化政府投资方向 围绕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加大力度 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推动扩大有效投资[3]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促进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强化科技投入 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 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3] - 落实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 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3] - 综合运用税收、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基金等工具 优化提升传统产业 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3] 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 - 在高质量发展中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就业优先 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 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和结构性就业矛盾[4] - 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 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推进分层分类社会救助[4] - 强化卫生健康服务保障 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 支持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完善人口发展支持政策体系 优化养老、托育服务供给[4] - 完善财政资源环境政策体系 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4]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扎实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 健全多元投入格局 推进乡村全面振兴[4] - 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用好惠农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 实施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4] - 支持加强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供给 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大力实施城市更新 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4] - 支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等 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4] 财政管理改革 - 以深化改革、加强监管推进财政科学管理 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财政管理体系 全面提升系统化、精细化、标准化、法治化水平[5] - 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 深化零基预算改革 打破支出固化格局 优化税制结构 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5] - 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 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增加地方自主财力 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加强财会监督 加大财政监管和问责力度[5]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 - 切实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 持续用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5] - 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 做好地方政府存量隐性债务置换工作 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5] - 推动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长效监管制度 对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防止前清后欠[5] - 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 严禁新设或异化产生各类融资平台 优化债务结构 加快构建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长效机制[5]
蓝佛安: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
金融时报· 2025-11-03 19:17
财政政策核心方向 - 财政政策通过预算、税收、政府债券、转移支付等工具组合发挥扩大总需求和定向调结构的双重优势,以熨平经济周期性波动并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优化 [1] - “十五五”时期需切实提高财政政策效能、财政宏观调控能力和财政科学管理水平,以更好推动高质量发展 [1] - 提出了全力落实好积极财政政策的六条重点举措 [1] 扩大内需与投资 - 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的调节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大力提振消费 [2] - 综合运用财政补贴、贷款贴息等政策工具培育壮大新的消费增长点,打造消费新场景 [2] - 统筹用好专项债券、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优化政府投资方向,围绕打基础、利长远、补短板、调结构加大力度,鼓励吸引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2] 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 - 强化科技投入,进一步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全力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2] - 落实完善中央财政科技经费分配和管理使用机制,提升科技创新投入效能 [2] - 综合运用税收、政府采购、政府投资基金等工具优化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2] 民生保障与社会发展 - 坚持就业优先,支持企业稳岗扩岗、个人创业就业,着力解决重点群体就业和结构性就业矛盾 [3] - 支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资源扩优提质,并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加强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 [3] - 完善人口发展支持政策体系,优化养老、托育服务供给,并完善财政资源环境政策体系,加快推进美丽中国建设 [3] 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 健全多元投入格局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用好惠农补贴、农业保险等政策 [3] - 实施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能力 [3] - 支持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等,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空间 [3] 财政管理与体制改革 - 加强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零基预算改革,打破支出固化格局 [4] - 优化税制结构,完善地方税、直接税体系,更好发挥税收促进高质量发展、社会公平、市场统一的作用 [4] - 优化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增加地方自主财力,兜牢基层“三保”底线 [4]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 - 坚持在发展中化债、在化债中发展,持续用力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进一步落实好一揽子化债方案 [4] - 将不新增隐性债务作为“铁的纪律”,推动建立统一的地方政府债务长效监管制度,对违规举债、虚假化债等行为严肃追责问责 [4] - 加快推进地方融资平台改革转型,严禁新设或异化产生各类融资平台,优化债务结构 [4]
财长详解“十五五”财政重点,较“十四五”有重大变化
第一财经资讯· 2025-11-02 12:09
财政政策总体方向转变 - 未来五年财政工作重心从“建立现代财税体制”转向“发挥积极财政政策作用,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1] - 政策转变与国内外形势变化相关,旨在对冲风险并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 [2] - 积极财政政策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提供财政保障 [2] 国内外经济环境研判 - 国际环境面临动荡不安、大国博弈复杂激烈、单边主义和保护主义抬头、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等挑战 [2] - 国内经济基础稳固、优势多、韧性强、潜能大,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未变,但产业结构、商业模式、人口结构、财富分配等发生显著变化 [2] - 环境变化对财政运行、宏观调控和财税改革产生深刻影响,需提高财政政策效能和宏观调控能力 [2] 积极财政政策六大重点举措 - 扩大国内需求:通过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大力提振消费 [3] - 支持科技自立自强:强化科技投入,向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国家战略科技任务聚焦,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3] - 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城乡融合发展 [3] - 深化财税改革 [3] - 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3] 财政政策实施原则 - 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强刺激 [4] - 坚持科学把握财政宏观调控边界,促进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 [3] - 财政资金向公共领域和外溢性强、社会效益高的方面倾斜,同时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直接干预 [3] - 科学合理安排赤字、债务及支出政策,抓实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增强财政可持续性 [5] - 强化财政保障,确保重要产业、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 [5]
8月重磅经济数据出炉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9-15 20:06
8月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 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 环比增长0.37% [1] - 服务业生产指数同比增长5.6% [1]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4% 环比增长0.17% [1] - 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 其中出口增长4.8% 进口增长1.7% [1] - 部分经济指标增速相较7月有所下行 但生产端数据整体在5%左右 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3]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分化 - 1-8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 扣除房地产开发投资后增长4.2% [1][5] - 制造业投资增长5.1% 累计增速持续回落但维持在5%以上 [5] - 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0% 增速较1-7月回落1.2个百分点 [5] - 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2.9% 降幅较1-7月扩大0.9个百分点 [5] 房地产市场持续调整 - 商品房销售和住宅价格同比降幅收窄 去库存成效显现 [7] - 部分城市调整优化住房政策 市场交易出现改善 [7] - 房地产销售仍在下降 市场修复需要过程 [7] - 需高质量开展城市更新 增加高品质住房供给 [7] 消费市场保持扩张态势 - 1-8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6% 服务零售额增长5.1% [10] - 限额以上单位家具类增长18.6% 家用电器类增长14.3% 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14.2% 通讯器材类增长7.3% [10] - 全国电影票房和观影人次同比分别增长48.6%和66.9% [10] - 消费内生动能仍需增强 需进一步实施消费提升专项行动 [10][11] 外贸展现韧性结构优化 - 1-8月货物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3.5% 其中出口增长6.9% 进口下降1.2% [11] - 对美国出口下降32.9% 降幅较上月扩大11.9个百分点 [11] - 对非美国、非东盟地区出口同比增长6.4% [11] 工业品价格出现积极变化 - 8月PPI同比下降2.9% 降幅较上月收窄0.7个百分点 [11] - PPI环比持平 结束连续8个月负增长 [11] - 行业自律和产能治理效果显现 新兴行业需求带动增强 [12] - 需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 促进工业品价格合理回升 [12] 民间投资发展空间广阔 - 民营企业推动新能源汽车、光伏、锂电池等绿色产业发展 [8] - 积极布局人工智能、具身机器人等未来产业 [8] - 民间投资准入环境持续优化 资金和要素保障不断强化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