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港股
icon
搜索文档
港股午评:恒指跌0.4% 恒生科技指数跌0.54%
证券时报网· 2025-09-03 12:23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下跌0.4% [1] - 恒生科技指数下跌0.54% [1]
港股恒指转涨,恒生科技指数现跌0.14%
格隆汇· 2025-09-02 10:13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档仅包含免责声明和编辑信息,不包含任何实质性的公司或行业新闻内容。因此,无法提取任何关键要点。
港股恒生指数涨幅扩大至2%
新浪财经· 2025-09-01 10:25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指数涨幅扩大至2% [1] - 恒生科技指数现涨2.08% [1] 个股表现 - 阿里巴巴-W股价上涨超过17% [1] - 药明生物股价上涨超过5% [1] - 中芯国际股价上涨超过3% [1] - 百度集团股价上涨超过3% [1]
[8月29日]指数估值数据(A股港股继续上涨;A股港股谁涨的多;港股指数估值表更新;抽奖福利)
银行螺丝钉· 2025-08-29 21:58
市场整体表现 - 大盘整体微涨 处于4 3星级 接近4 2星级[1] - 大中小盘股均上涨 大盘股涨幅略高[2] - 成长与价值风格同步上涨[3] - 科创50指数下跌 创业板指数大幅上涨[5] - 消费板块结束前期低迷状态 出现大幅上涨[6] A股与港股市场对比 - 港股整体上涨 港股中小盘及港股红利指数领涨[7] - A股与港股长期回报相近 但涨跌阶段存在差异[11][38] - 港股于今年春节后率先上涨 A股近期出现补涨行情[12][28][40] - 截至8月28日 港股恒生指数年内上涨24% A股沪深300指数上涨13%[29] - 自去年5 9星级低点以来 港股恒生指数累计上涨69% A股沪深300指数累计上涨43%[30] 牛市特征分析 - A股与港股牛市多为"闪电快牛"模式 大涨集中在7%的交易日[17][18] - 本轮上涨以成长风格为主导 港股科技、医药与A股科技、科创板块领涨[20][21][22] - 牛市进程呈"进三退一"或"进三退二"的震荡上涨特征[23][24] - 去年9月末及今年7-8月为A股两轮主要上涨阶段 间隔时间较长[25][26] 港股市场动态 - 港股以欧美投资者为主 美联储降息增强全球流动性 推动港股提前上涨[15][16][32] - 港股多数指数已脱离低估区间 仅部分价值风格品种仍处于低位[34] - 恒生指数市盈率13 53 市净率1 35 股息率3 10%[33][48] - 恒生科技指数市盈率22 45 市净率2 76 处于历史较低分位数(近十年市盈率分位数6 36%)[48] 板块估值数据 - 消费板块估值:中证消费指数市盈率29 07 市净率3 72[48] - 医疗板块估值:恒生医疗保健指数市盈率31 87 市净率3 07[48] - 红利策略指数:港股红利指数市盈率11 44 股息率4 13%[48] - 债券市场参考: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1 78% 3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2 09%[48][53]
港股午后继续走低,恒生科技指数跌超2%,恒指跌1.4%,国企指数跌1.6%
格隆汇· 2025-08-28 14:11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跌幅超过2% [1] - 恒生指数下跌1.4% [1] - 国企指数下跌1.6% [1]
港股盘初拉升 恒生科技指数涨超1%
证券时报· 2025-08-27 10:29
港股市场表现 - 恒生科技指数盘初上涨超过1% [1] - 恒生指数盘初上涨0.45% [1]
港股震荡走低,恒生指数跌幅扩大至1%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8-26 15:25
市场表现 - 港股市场震荡走低,恒生指数跌幅扩大至1% [1]
港股高开高走,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3%,恒生指数涨超2%创2021年来新高
格隆汇· 2025-08-25 10:36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档仅包含免责声明和编辑信息,不包含任何实质性的公司或行业新闻内容。因此无法提取核心观点或进行相关总结。
港股高开高走,恒生科技指数涨幅扩大至超2%
格隆汇· 2025-08-25 09:48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该文档仅包含免责声明和编辑信息,不包含任何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实质性新闻内容,因此无法提取关键要点
数据背后,一个比肩楼市的红利出现了?
大胡子说房· 2025-08-23 12:51
经济数据表现 - 上半年M2余额330.29万亿元 同比增长8.3% 较上月高0.4个百分点 较上年同期高2.1个百分点 [1] - CPI通胀回升至0.1% 环比小幅回暖 PPI通胀为-3.6% 连续第3个月回落 [1] - 市场货币供应增加但物价未上涨 资产价格亦未同步提升 [3] 新增货币流向分析 - 居民贷款增量仅占M2增量7% 上半年居民贷款增加1.17万亿元 而M2增加16.76万亿元 [4] - 约30%新增货币通过政府债券融资流向政府 用于债务重组及产业投资(如AI和机器人产业) [4] - 约60%新增货币流向企业 主要用于扩大生产 导致供给过剩并引发价格竞争 [5] 贸易与资金外流现象 - 上半年贸易顺差达5867亿美元 [7] - 6月末外币存款规模创8248.7亿美元历史新高 上半年外币存款增加1463.2亿美元 [8] - 非金融公司(主要为出口企业)是美元存款增长主体 [8][9] - 部分出口企业将美元留存海外 投资高息资产或美股 形成资金外挂效应 [5][10] 资金回流策略 - 香港资本市场被赋予吸引外挂资金回流的核心职能 [10][11] - 内地开放人民币直接购买港股 鼓励企业赴港IPO(如宁德时代)以增强财富效应 [11] - 香港颁布稳定币法案 放开数字资产经营权 旨在争夺新兴资金池 [11] - 美联储降息及人民币升值预期强化资金回流港股趋势 [13] 资产配置方向 - 港股优质企业及指数资产成为外资和回流外汇的首选标的 [13] - 数字资产在香港的发展前景对外部资金具备吸引力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