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

搜索文档
和合共生蕴华章——解码“藏东明珠”昌都的文化自信样本
新华社· 2025-07-24 10:53
民族交融与茶马古道 - 昌都市作为茶马古道重要物资集散地,历史上通过马帮队伍实现川、滇、藏三地茶叶与物资交换,形成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商贸网络 [5][7] - 茶马古道精神包括民族团结、冒险开拓和契约诚信,现存历史遗迹如芒康县纳西民族乡加达村的百年老宅与马帮用具展示民族融合记忆 [7] - 硕督镇作为古道驿站保留37户民族团结家庭,延续清军与藏族通婚后的习俗如制作月饼、舞狮和挂对联 [8][10] - 芒康县木许乡多民族聚居,藏族、汉族、傈僳族等共同生活,体现现代民族团结协作 [10] 红色文化与历史印记 - 昌都地区人民解放委员会办公旧址是西藏首个地区级党组织诞生地,曾建立西藏第一所现代学校、第一家公立医院和第一个邮政所 [12][13] - 左贡县列达村保存1962年手工缝制国旗,2019年党员再次制作新国旗,象征对党和国家的忠诚 [14] - 怒江大桥遗址纪念馆记录11万筑路大军以牺牲精神修建川藏公路,现成为促进西藏与内地交流的景观大道 [14][15][17] - 昌都市通过文艺作品如《铸魂达玛拉》、红色旅游线路开发推动红色文化产业发展 [17] 非遗传承与创新 - 国家级非遗芒康弦子舞、井盐晒制技艺、波罗古泽刻版制作技艺体现康巴文化根脉,井盐晒制技艺被列入国家级非遗名录 [17][18][20] - 嘎玛乡唐卡漆画融合大漆与唐卡艺术,吸引年轻人参与创新,如仁青郎加团队采用蛋壳镶嵌等新技法 [21] - 洛隆藏刀技艺传承人寸昆杰引入空气锤、淬火机等现代工具提升效率,同时保留传统手工雕刻 [22][24] - 昌都市通过非遗工坊、文创开发、文旅融合等方式推动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结合 [21][25]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走进红色大悟 探寻抗战印记
新华网· 2025-07-23 21:49
根据提供的文档内容,主要围绕红色历史文化和旅游发展展开,以下是关键要点总结: 红色历史文化 - 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白果树湾村是新四军第五师司令部驻地,曾作为华中敌后抗战的重要指挥中心[1] - 新四军第五师在艰苦条件下进行了1200多次主要战斗,阻击了15万日军进攻[10] - 该部队建立了跨鄂豫皖湘赣五省边界的抗日民主根据地,有力支持了全国抗战[10] - 当地军民同心抗战,如村民主动腾出住房并提供棉衣棉被支援部队[10] - 红色故事在当地口耳相传,如一位母亲曾为战士制作81双布鞋[15] 红色旅游发展 - 大悟县建有新四军第五师纪念馆,展示历史图片、战时实物和抗战故事[5] - 纪念馆与司令部旧址相邻,保留着青砖黛瓦建筑群[10] - 近年来大悟县持续加强红色文化建设,推进红色教育与旅游融合[15] - 当地正以红色精神为引领,走好新时代发展道路[15] 注:文档中部分内容为乱码或无意义数字,已跳过;未提及公司或行业相关内容,故未包含相关分析。
情怀丨银发丹心系羌寨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21 08:24
文旅产业发展 - 岷江上游古羌寨因文旅产业快速发展吸引大量游客前来感受羌文化魅力 [1] - 茂县作为全国最大羌族聚居县和羌文化核心保护区,具有独特文化资源 [2] - 当地通过重建中国古羌城等项目,将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建筑 [2] 文化保护与传承 - 汶川地震后茂县启动古羌城重建工程,重点解决传统文化元素融入与现代建筑风貌还原问题 [2] - 退休专家吴天明参与编纂《茂县凤仪镇志》,创作乡土题材画作推动文化传承 [1] - 成立"吴爷爷工作室"累计为4000余名青少年开展羌族文化及红色文化教育 [3] 文化宣传推广 - 纪录片《中国影像方志》四川卷茂县篇系统展示羌碉、歌舞、民俗等文化元素 [3] - 通过《画说古羌民间故事》等绘画作品传播羌族起源传说、刺绣工艺等文化内涵 [4] - 在海拔3200米岩洞发现1935年红军标语,强化红色文化宣传素材 [3] 文化创新实践 - 将羌族历史与绘画结合,创作《红军长征在茂州》等作品实现文化创新表达 [3] - 通过木雕工艺等传统技艺讲解,增强青少年对民族文化的认知兴趣 [4] - 以非遗传习中心为平台,形成"文化讲解+艺术展示"的立体传播模式 [3][4]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丨旧貌育新变 振兴正当时——苏浙皖交界处一线见闻
新华社· 2025-07-19 21:13
红色文旅融合发展 - 新四军苏浙军区纪念馆通过互动装置、社教活动和宣讲团等形式创新红色文化传播方式,2024年已组织20余场社教活动和20余次外出宣讲,观众超万人[2][3] - 纪念馆内陈列130余件文物藏品、35件军事武器和240余幅珍贵照片,通过科技赋能提升参观体验[2] 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 - 广德亚太汽车智能制动系统公司采用全自动化生产流程,2023年生产超千万个刹车盘,产品应用于吉利、红旗等新能源汽车[5] - 安徽佳合朔精密科技公司通过智能化管理系统提升效率,压铸机日产汽车后视镜超3000个,效率提升约10%[5] - 广德市汽车零部件产业聚集77家规上企业,2024年实现产值1362亿元[5] 全域旅游开发 - 溧阳1号公路全长365公里,串联312个自然村和220个乡村旅游点,2024年接待游客超30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近350亿元[7] - 公路沿线整合新四军江南指挥部纪念馆等红色景点,未来将推出多条红色体验线路[7]
红色沃土焕新能 老区市民乐享“推窗见绿”新生活
央视新闻· 2025-07-19 14:03
历史背景与红色资源 - 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由中国共产党在河北、山东、河南交界地区创建,1938年3月中共冀鲁豫边区省委成立,领导冀南抗日根据地建设 [1] - 八路军129师东进抗日游击纵队1938年2月进驻南宫县城,以此为基地扩展冀南抗日根据地,覆盖邢台、邯郸、衡水部分地区 [1] - 1939年1月八路军第129师386旅在香城固伏击战中歼灭日军200余人,摧毁汽车8辆,缴获火炮4门 [2] - 抗日战争期间冀南根据地军民累计作战13000余次,毙伤日军12000余人、伪军29000余人 [2] - 南宫现存15处红色旧址,2024年红色研学路线吸引20余万人次参与,覆盖360多所学校及310家机关单位 [2] 羊绒产业集群发展 - 南宫羊绒服装服饰产业集群为河北省重点特色产业集群,2024年营业收入达140亿元 [3] - 集群拥有2400余家生产销售企业,带动就业超4万人 [3] - 2024年企业订单同比增长10%,车间满负荷运转仍供不应求 [3] - 当地延续棉花加工传统,形成完整羊绒产业链条 [3] 乡村振兴与特色农业 - 南宫发展黄韭产业年产值达2亿元,合作社流转土地500余亩 [3][4] - 黄韭种植使农户每亩增收超1万元,村民可通过工资+分红模式获得收益 [4] 民生改善与城市建设 - 南宫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持续增长,实现"推窗见绿" [5] - 老旧小区改造提升居住环境,配套完善形成15分钟生活圈 [5]
甘肃宕昌县“红色文化集市”点燃夏日激情 让群众文化“热”起来
中国发展网· 2025-07-16 18:43
文化活动内容 - "红色文化集市"通过"光影润民心 红歌颂党情"系列活动将红色基因与群众文化深度融合,提升基层文化生活热度 [1] - 哈达铺老战士艺术团表演《四渡赤水出奇兵》《走进新时代》等红歌引发全场跟唱,羌韵艺术团结合本土风情与红色故事进行特色表演 [2] - 民间艺人展示《红歌连奏》和川剧《变脸》等传统技艺,与红色文化碰撞出火花 [2] 活动形式与参与 - 公益电影放映区轮播《长征》《地道战》等红色经典影片和动画大片,吸引老少观众 [3] - 新媒体爱好者通过直播记录现场氛围,线上网友互动点赞,扩大红色文化传播范围 [3] - 群众从观众转变为参与者,自带农产品展销或加入演出队伍,活动坚持"文明实践搭台、群众表演为核心" [4] 活动规划与效果 - 采用"1+1"排班模式,一场红色电影搭配一场红歌会或文艺演出,已连续举办一周并计划持续至8月底 [4] - 9月起活动转入周末常态化开展,红色基因通过歌声传承,文明新风在互动中浸润 [4]
红色热土,新时代焕发新活力(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红色文化传承与乡村治理 - 南乐县千口镇张庄集村通过"武联防"六角碑亭和党史馆传承抗战历史,6个村庄在抗战期间未向日军屈服[1][2] - "武联防"采用寨墙、护村沟、地道战等防御体系,动员350多名村民参与抗日,形成"四宝"战术[2] - 村民杜怀恩整理10万字"武联防"英雄谱文稿,记录杜世恩等英雄事迹[2] 红色资源赋能乡村振兴 - 千口镇将"武联防"精神转化为"五联"工作模式,组建300余人巡逻队和200余名街巷长化解矛盾[3][5] - 宅基地纠纷案例中,两村联合司法所、"五老"人员成功调解,体现联治机制成效[4][5] - 范县颜村铺村发展种养殖合作社,年产值300余万元,并成立建筑垃圾处理公司创收数十万元[8] 文旅融合与红色经济 - 八公桥战斗纪念馆由村民史曰选改造老宅建成,展示地道、暗门等战斗遗迹[6][7] - 辉县市平甸村发现陈赓指挥部暗格配枪,2023年一季度游客量达379.98万人次,旅游收入16.93亿元[9] - 南太行景区推出《太行山传奇》实景剧,以"双枪队长"郭兴事迹为原型,计划推出更多红色主题活动[10] 产业升级与基础设施 - 颜村铺村实施雨污分流、线缆入地等改造,村容焕然一新[8] - 太行山区交通改善,指挥部旧址周边形成农家乐、农特产销售等产业链[9]
政校携手赋能乡村振兴:宁波奉化松岙探索创新发展新路径
环球网· 2025-07-14 17:02
参观结束后,师生们与松岙镇乡村CEO黄菁菁展开了一场深入的座谈交流。围绕红色资源深度开发、文 创品牌塑造、"共富工坊"运营升级等关键主题,双方各抒己见、畅所欲言。黄菁菁分享了以红色文化引 领乡村产业发展的宝贵实践经验,为师生们提供了鲜活的案例参考。而师生们则结合自身专业所长,积 极建言献策,从挖掘红色文化内涵、设计特色文旅路线等方面提出了诸多富有创意和可操作性的建议。 通过这次交流,政校双方进一步凝聚了共识,共同探索出乡村全面振兴的创新路径。 当晚,一场以"红韵生生传共富,青春脉动溯乡愁"为主题的文艺汇演在松岙镇街二村文化礼堂精彩上 演。师生们将红色文化与乡土风情巧妙融合,通过歌舞、朗诵、小品等丰富多彩的节目形式,为村民带 来了一场视听盛宴。演出过程中,还穿插了知识问答环节,吸引了众多村民踊跃参与,现场气氛热烈非 凡。这场文艺汇演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通过互动交流的方式,进一步拉近了理论与实 践、高校与乡村的距离,让红色文化在乡村大地落地生根。 来源:环球网 近日,浙江同济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一行走进宁波市奉化区松岙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 彩的研学活动与特色党建联建活动。此次活动通过实地 ...
南农晨读 | 翰墨荔影悦塘村
南方农村报· 2025-07-13 10:31
今日关注 - 韶关城口镇创新打造"红色基因+绿色生态+古色文化"三色融合发展模式,成为长征路上的"全国文明村镇"[5][6] - 鹤山市文明实践阵地吸引年轻人参与,形成"白天上班、晚上学艺"的新风尚[7][8] - 茂名市16个村镇获评全国文明村镇,并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12][13] 乡村振兴 - 兴宁市黄槐镇获得梅州首个省级天然富硒土地认证,3701亩富硒土地助力农文旅融合转型[15][17] - 深汕特别合作区5家企业共22个产品入围2025首期"深汕友农"产品遴选,涵盖腊味、酒水、茶叶等品类[20][22] - 惠城区水稻示范片采用统防统治和"三控"施肥技术,实现亩产538公斤[27][30] - 茂南区创新"552"工作法,实施早造水稻托管服务面积2.9万亩,帮助农户节本增收[40][45] - 澄海区召开狮头鹅产业发展协会会议,研讨产业现状与未来规划[47][50] - 高州市召开龙眼营销座谈会,研究龙眼产业高质量发展工作[51][53] 产业发展 - 第三届中国国际(佛山)预制菜产业大会将举办,小红书将分享预制菜营销实战案例[33][36] - 茶啤融合传统茶文化与现代精酿工艺,成为茶饮与酒饮行业新热点[56][57] 农业生产 - 黄槐镇从"煤炭小镇"蝶变为"绿色军旅特色镇",探索农文旅融合新路径[17][18] - 惠城区水稻示范片产量稳中有升,示范效果显著[30][31] - 茂南区通过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推动农业生产高质量发展[43][45]
第二届红色娘子军文创设计大赛评选出28件获奖作品
海南日报· 2025-07-12 08:23
大赛概况 - 第二届红色娘子军文创设计大赛评选出28件获奖作品,包括金奖1件、银奖2件、铜奖5件及优秀奖20件 [1] - 大赛主题为"创意激活红色文化·创新传承红色基因",旨在推动文创产业与红色文化融合发展 [1] - 主办方将对部分优秀作品进行优化提升并推向市场 [1] 参赛数据 - 共收到206套、1442件参赛作品,较上届增长26.5% [1][2] - 参赛者包括专业设计师、高校学生及文创爱好者,覆盖平面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设计等领域 [1] - 作品品类从传统手工艺品到现代数字创意产品全面覆盖 [2] 作品特点 - 设计融合军号、五角星等红色娘子军标志性意象,如老爸茶糕点设计、益智积木、战地琼花IP盲盒等 [2] - 作品结合艺术、科技、时尚元素,创新阐释红色文化内涵 [2] - 评审团认为作品整体水平高,创意新颖且设计精良,体现红色娘子军文化的时代价值 [2] 组织机构 - 大赛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指导,红色娘子军纪念园管理中心、海南省文化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主办 [2] - 海南省演艺集团有限公司、海南文化创意研究院提供支持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