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印太战略
icon
搜索文档
散播涉华负面言论,干扰破坏中菲关系,中国制裁菲律宾反华政客
环球时报· 2025-07-02 07:05
中国对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裁 - 中方宣布对菲律宾前参议员托伦蒂诺实施制裁,因其在涉华问题上表现恶劣,包括推动"海洋区域法"和"群岛海道法"等立法,试图固化南海仲裁案非法裁决,严重侵犯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 [1] - 托伦蒂诺曾任菲律宾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副主席,长期持反华立场,多次散播涉华负面言论,并宣称中国间谍"潜伏"在菲律宾官僚机构中 [1] - 制裁内容包括禁止托伦蒂诺入境中国内地和香港、澳门 [2] 托伦蒂诺的反华行为及影响 - 托伦蒂诺倚仗家族政治势力在菲律宾政坛取得影响力,长期推动以"坐实"非法南海仲裁裁决为目的的立法 [2] - 他善于给菲国内对华关系持公正立场的人士"扣帽子",攻击理性人士"出卖菲律宾利益",用政治攻击打击政坛对手 [2] - 托伦蒂诺在今年菲律宾中期选举中竞选连任失败,任期于6月30日结束 [2] 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的动向 - 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声称将东海和南海视为"整体的行动区域",呼应日本防卫大臣的提议,但称该区域不包括朝鲜半岛 [2] - 美澳日菲"小分队"将于12月建立协调中心,推动实施"一个战区"概念 [3] - 菲律宾与立陶宛签署建立安全联盟的协议,因两国担心中国等国家在其所在地区的"咄咄逼人行为" [3] 地区战略态势分析 - 美澳日菲"小多边"增加与美国"印太战略"对华遏制思路一致,近两年中国周边"海海联动"态势清晰,包括东海、南海到台海的"三海联动" [3] - 这种联动仰仗美国同盟体系,试图形成对华遏制阵营,但难以成型,因美国印太战略处于调整期,缺乏延续性 [3] - 日本、菲律宾等加强互动,试图让四边体系在东北亚和东南亚形成联动 [3] 中方立场 - 中国外交部反对任何在本地区搞拉帮结派,加剧地区紧张局势的做法 [4]
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发言人就菲军方人士涉华错误言论答记者问
快讯· 2025-06-26 12:16
中菲外交关系 - 菲海军发言人特立尼达称中国政府可能与菲近期多起海上毒品案有关,并指责中国共产党企图通过运送毒品方式摧毁菲下一代 [1] - 菲律宾防长特奥多罗称中国对菲的全方位施压在东盟国家中首屈一指,缺乏信任是与中国解决争端或展开外交对话的最大障碍 [1] - 中国使馆回应称中国是禁毒最坚决、政策最彻底、记录最良好的国家,也是世界上列管物质最多、管制最严格的国家之一 [1] - 中菲执法部门在打击毒品以及其他跨国犯罪方面开展了良好合作,菲总统反有组织犯罪委员会代表团近期访华与中方执法部门就进一步加强打击跨国犯罪达成了重要共识 [1] - 中国使馆坚决反对菲军方个别人士信口雌黄,发表毫无根据、蓄意抹黑中国的言论,认为其为一己私利甘当美国"印太战略"马前卒 [1] - 中国使馆奉劝菲军方个别人士停止恶意抹黑攻击中国,顺应民心民意,切实反躬自省,尽早回到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分歧的正确轨道上来 [1]
专家:南海秩序构建迎来机遇期 中国-东盟安全合作空间广阔 | 国际识局
中国新闻网· 2025-06-24 17:02
南海秩序构建 - 当前南海秩序构建迎来机遇期,中国-东盟安全合作空间广阔 [1] - 美国将南海问题作为中美战略竞争的抓手,但特朗普政府对其关注度低于拜登时期 [1] - 东亚国家在中美战略竞争中保持中立,坚持务实原则,为南海稳定创造有利条件 [3] 中国-东盟合作 - 中国与东盟双边贸易额2024年达9823亿美元,较2013年增长1倍多,连续5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 [3] - 中国与东盟合作主要集中在经贸领域,建议将对话从经贸向安全领域延伸 [4] - 中国和菲律宾在海洋经济等非传统安全领域有合作潜力,应继续加强合作 [4] 政策建议 - 全面落实中国-东盟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行动计划,共建"五大家园" [3] - 以"南海行为准则"为基础,构建南海沿岸国家安全合作机制 [3] - 加快落实《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的海上务实合作,推进"南海行为准则"磋商 [3]
日美菲联演模拟“两船相撞”,陆自前高官渲染“中国威胁”,专家:企图限制中方活动
环球时报· 2025-06-19 06:45
联合军事演习 - 日本海上保安厅、美国海岸警卫队和菲律宾海岸警卫队于16日至20日在日本周边首次举行三国联合训练,展示日美菲团结以应对中国在东海和南海的活动 [1] - 日本派出6000吨级"朝凪"号巡逻舰,美国派出4500吨"斯特拉顿"号巡逻舰,菲律宾派出2265吨"特蕾莎·马格巴努阿"号巡逻舰参与演习 [1] - 演习内容包括模拟船只碰撞场景及救援行动,目的是强调作战准备、协调响应和加强区域合作 [1] - 菲律宾参与演习的船只由日本资助建造,通常用于监视在南海活动的中国船只 [1] 战略意图分析 - 日美菲持续开展联合演习和巡航活动,日本向菲律宾提供武器装备,目的是推动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制造事端 [2] - 日本此举一方面是为减轻中国在钓鱼岛维权巡航带来的压力,另一方面是配合美国的"印太战略" [2] - 日本已成为最积极配合美国"印太战略"的国家之一,经常扮演"组局者"利用海洋问题钳制中国 [2] 钓鱼岛争议 - 日本陆上自卫队前幕僚长岩田清文声称中国在钓鱼岛海域的强硬举动是为"登陆和占领钓鱼岛"做准备 [2] - 岩田清文指责中国海警船频繁进入日本领海,并批评中国海警舰船出动舰载直升机在钓鱼岛海域维权 [3] - 岩田清文称中国海警已做好准备采取可能的夺岛行动,包括升级装备、提升能力和进行专门培训 [3] - 中国军事专家张军社表示日方言论与中方正常巡航和训练活动无关,是企图通过渲染"中国威胁论"限制中方活动 [3]
中美关税大战,俄罗斯坐山观虎斗,特朗普却掉头打了普京一闷棍
搜狐财经· 2025-06-16 18:56
美国两党对华战略的延续性 - 美国两党竞争的表象下,在对华战略上具有高度延续性,特朗普政府继承了奥巴马时期的亚太再平衡策略并发展为印太战略[1] - 拜登政府上台后继续推行特朗普时期的对华贸易战和印太战略,并进一步强化为奥库斯联盟和美欧以印经济走廊[3] - 两党维护美国单极霸权的目标一致,仅是根据不同时期调整策略优先顺序,拜登政府优先处理俄乌冲突,特朗普政府优先突破中东问题[5] 中美贸易战及关税政策变化 - 特朗普在第二任期内对中国发起关税大战,但于4月11日签署第14257号行政命令,对原产于中国的多项商品豁免征收对等关税[15] - 豁免商品涵盖自动数据处理设备(税号8471)、半导体制造设备(税号8486)、无线通信设备(税号8517.62.00)、集成电路(税号8542)等关键科技产品[16] - 这一行动被解读为美国在关税战中认怂,表明其在高科技产品领域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17] 美国对俄罗斯制裁政策的延续 - 特朗普于4月12日签署行政命令,宣布继续执行第14024号行政命令下的国家紧急状态,将拜登于2021年4月15日启动的对俄制裁延长一年[18] - 此举打破了俄罗斯希望通过美俄谈判逐步解除制裁的预期,被视为特朗普在对华让步后转而向俄罗斯施压[20] - 事件揭示了美国不同政府在外交政策上的一致性,其核心目标仍是维护全球霸权地位[20]
多方角力下的东南亚将何去何从
中国青年报· 2025-06-12 07:01
东南亚地缘战略价值 - 东南亚环绕南海且控制马六甲等关键海峡,具有重要商贸和地缘战略价值[2] - 法国总统马克龙访问越南、印尼、新加坡三国,均与法国存在紧密防务合作[2] - 马克龙提出"新欧亚联盟"设想,强调法国与美国不同的地区政策以谋求战略利益[2] 美国在东南亚的军事活动 - 2024年美军在南海及周边活动显著增加:侦察机1000架次、监视船706舰日、航母打击群8次进入[3] - 美国支持菲律宾建立美日澳菲四方防务对话机制,并在联合军演中部署高功率微波武器和无人艇[4] - 美国将印度拉入"四方安全对话"机制,推动地区博弈[5] 东南亚军火市场竞争 - 韩国2024年武器出口近200亿美元,向马来西亚出售18架FA-50战斗机(17亿美元),与印尼达成KF-21战机采购共识[3] - 印度向菲律宾出口3.75亿美元布拉莫斯导弹,正与印尼商讨4.5亿美元同类协议[5] - 法国军火巨头随马克龙访越,越法签署国防装备合作意向书[9] 美西方经济与防务布局 - 截至2023年美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累计4800亿美元,超过对中日韩投资总和[8] - 美西方与东南亚签署《东南亚集体防务条约》等军事同盟条约作为合作法理基础[8] - 美国要求东南亚国家将防务开支占比从2%提至5%,但菲律宾等国明确表示难以承受[10][11] 东南亚与中国的经贸关系 - 中国与东盟连续多年互为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东南亚对华出口达3900亿美元,比对美出口多400亿[11] - 东南亚通过承接中国制造业转移增加就业和经济增长[11]
外交部副部长孙卫东出席东亚合作系列高官会
快讯· 2025-06-11 23:32
根据提供的新闻内容,该文档主要涉及外交政策与国际关系,未提及具体的公司或行业信息。因此,按照任务要求,无法提取与公司或行业相关的关键要点。建议提供包含企业动态、市场数据或行业趋势的新闻素材以便进行专业分析。
谈判最后关头,特朗普对印度提出三个要求,莫迪已被G7拒之门外
搜狐财经· 2025-06-10 12:17
美印贸易谈判进展 -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对美印贸易协议很快达成非常乐观 并强调越早参与的国家能获得更优惠的条件[1] - 美方决定暂缓90天执行对印度商品增加26%关税的政策 最后期限为7月8日[3] - 印度正考虑与美国分三个阶段达成贸易协议 通过早期让步获得较好条件[3] 美方对印度的三项要求 - 要求印度开放国内市场 美方指责印度高度保护主义的关税政策阻碍健康的美印贸易关系[3] - 要求印度减少购买俄制武器 包括苏-30战机 T-90坦克以及S-400防空导弹系统等装备[4] - 要求印度减少与金砖国家的结盟 金砖国家现已有多个新成员和伙伴国加入[5] 印度面临的战略抉择 - 印度与俄罗斯在武器采购领域合作密切 俄制装备已形成完整供应链和后勤保障体系[4] - 金砖组织是印度展示国际地位和获得经济政治支持的重要渠道 放弃将失去与中国俄罗斯等国的合作红利[7] - 印度需要平衡与美国及金砖国家的关系 以保持战略自主[9] 地缘政治影响 - 美国希望通过军售要求获得巨额收入并巩固印美安全合作[4] - 金砖合作机制尝试通过本币结算等方式减少对美元的依赖 美国视其为对金融霸权地位的威胁[5] - 印度若放弃金砖可能使中国在南亚和印度洋地区加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项目[7] 外交环境变化 - 印度总理莫迪未被邀请参加6月中旬加拿大主办的G7峰会 这是自2019年以来首次缺席[7] - 印度在大国博弈中面临外交尴尬 需要同时向美国示好并维护与俄罗斯中国的关系[9] - 美印谈判结果将深刻影响南亚及印太地区的政治与经济格局[9]
30天倒计时!特朗普逼印度“退群”金砖,莫迪沉默背后藏着大棋
搜狐财经· 2025-06-09 04:02
贸易冲突与地缘政治博弈 - 美国要求印度在签署贸易协议前与金砖国家划清界限,试图通过经济手段施压印度改变外交立场 [1] - 美国智库报告揭示其战略意图:通过打击印度来削弱中国朋友圈,同时强化对印太地区的控制 [3] - 美国提出三项核心要求:开放农产品市场、威胁切断军事供应链、逼迫印度重新评估金砖成员身份 [7] 印度经济与产业依赖 - 2024年印度从中国进口机电产品增长37%,显示其对中国制造的深度依赖 [5] - 印度此前实施的对华钢铁关税政策在200天后悄然废除,反映实际商业需求优先于政治口号 [5] - 一季度中印边境贸易额逆势增长24%,西藏冈仁波齐口岸贸易活动活跃 [12] 印度应对策略 - 采取拖延战术:秘密采购俄罗斯石油、加速与中东国家签订本币结算协议、考虑退出美国主导的印太经济框架 [9] - 内部意见分裂:财长西塔拉曼批评美国经济霸凌获90%网民支持,而亲美派主张遭遇强烈反对 [12] - 农民群体强烈抗议美国农产品进口可能带来的冲击 [12] 金砖国家合作动态 - 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批准印度20亿美元基建贷款,形成对美国压力的直接反制 [10] - 金砖国家推进本币结算体系扩张,印度若退出将导致600亿美元中印贸易重归美元体系 [7] - 巴西总统卢拉公开支持金砖作为反霸权平台,南非储备银行增持35亿人民币外汇储备 [14] 行业数据与市场反应 - 中印机电产品贸易持续增长,反映产业链互补性 [5] - 边境贸易数据显示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势增强,不受政治摩擦影响 [12] - 印度LED显示屏等竞选物资依赖中国义乌供应链 [5]
特朗普施压失败,印度拒绝退出,莫迪喊话中俄,希望能拉他一把!
搜狐财经· 2025-06-07 02:21
地缘政治与贸易关系 - 特朗普政府计划对所有金砖国家征收100%关税,印度面临巨大压力,急于撇清与金砖国家的关系[1] - 印度外长苏杰生强调印度从未支持去美元化,暴露了印度对美国压力的惶恐[1] - 莫迪政府突然转向中俄,提议重启停摆五年的中俄印三方高层会谈,试图缓解压力[3] 印度经济与贸易依赖 - 2023年印度对美贸易顺差高达367亿美元,占其全球顺差的80%以上,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可能严重打击印度经济[5] - 美国将钢铝关税提高至50%,直接打击印度支柱产业,印度汽车工厂因稀土断供陷入停摆[3][6] - 印度经济数据被质疑造假,若出口再遭重创,其"全球第四大经济体"的地位可能面临挑战[8] 技术与产业短板 - 印度稀土储量全球第五,但缺乏中国独有的精炼技术,导致530万辆汽车产能濒临归零[6] - 印度代表团赴华谈判技术保障协议,但面临"严禁军用"和"最终解释权归中方"的条款限制[6] 地缘战略与金砖内部矛盾 - 俄罗斯主导的金砖国家去美元化已成共识,但印度的立场与金砖其他国家形成鲜明对比[9] - 印度在美日韩军事一体化加速的背景下,骑墙战略难以为继,面临抉择[11] - 俄外长拉夫罗夫提议重启中俄印三方机制,旨在防止印度被美国利用牵制中国[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