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霸权

搜索文档
特朗普发表涉华言论,强硬措辞引爆国际舆论
搜狐财经· 2025-09-15 10:05
特朗普关税政策主张 - 提议北约国家停止购买俄罗斯石油并对中国加征50%至100%关税以结束俄乌冲突 [1] - 要求欧盟和G7国家同步对中国及印度实施高额关税否则视为浪费美国时间和金钱 [5] - 将关税作为经济施压工具试图复制国内交易思维至国际政治领域 [3] 盟友反应与分歧 - 欧盟私下抱怨50%-100%关税不现实因中欧贸易额达8000亿欧元恐引发反制及两败俱伤 [6] - 加拿大在G7声明中回避支持关税正尝试修复与中国和印度关系以减少对美依赖 [6] - G7内部矛盾公开化日本担忧中国市场依赖韩国顾虑供应链断裂英国需评估经济影响 [7] 经济影响分析 - 2018年对华关税导致美国企业年损失约1250亿美元 [7] - 若对中国电动汽车光伏产品加征50%-100%关税将几何级放大全球供应链冲击 [9] - 欧洲化工机械等行业将因依赖中国市场遭受重创可能引发就业危机和通胀反弹 [9] 中国立场与反制 - 拒绝承担俄乌冲突责任坚持中立劝和立场反对美国转移外交失败企图 [10] - 强调根据国家利益保障能源安全任何蛮横剥夺话语权行为将遭坚决反对 [10] - 指出关税战只会两败俱伤施压无法解决问题 [10] 全球秩序与霸权碰撞 - 美国单边霸权逻辑遭遇多极化现实挑战盟友不再盲目追随自身利益优先 [12] - 欧盟坚持战略自主加拿大寻求外交多元化体现对霸权逻辑的无声反抗 [9][6] - 特朗普关税政策可能导致美国全球影响力削弱盟友离心及大国反制 [12]
美国为何死咬中国不放?美经济学家:因为中国不按美国的规矩发展
搜狐财经· 2025-09-10 17:40
近年来,美国一方面通过各种手段打压中国,另一方面又口口声声说中国是"威胁"。 但其实,美国真正担心的不是中国的"威胁",而是中国的崛起正在挑战美国的全球霸权。 过去,美国对付竞争对手时,总能靠一套老套路:比如打压日本、拖垮苏联。 美国为何死咬中国不放? 美国有个经济学家一针见血地说道:因为中国没按美国的规矩,就发展成世界顶尖强国! 美国有着自己的一套应对竞争对手崛起的"老套路"。这种套路的核心就是"全球只能有一个老大"。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美国已经用这种方法,成功地打压了不少对手——尤其是在日本和苏联身上,这一套策略几乎无往不利。 四十多年前,随着日本经济的崛起,日本GDP的增速一度逼近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 此时的美国感受到了威胁,因为日本的崛起不仅令美国失去了经济霸主的地位,还影响了美国在全球经济中的领导地位。 但这套方法对中国好像没啥用。中国不仅没按美国的规矩走,还找到了一条独特的成功道路。 为此,美国出台了"广场协议",迫使日本政府通过升值日元来应对美国的贸易逆差。 这一政策的实施,不仅导致了日元的剧烈升值,也直接引发了日本经济泡沫的破裂。 广场协议的实施,给美国带来了直接的经济利益,但也对日本 ...
不到48小时,美国连遭三重重击,日本变脸倒戈,印度巨大反转,全球在期待中国方案
搜狐财经· 2025-09-06 10:15
美国贸易政策与全球影响力 - 美国总统近期社交媒体发言频率增加 透露出焦虑情绪 [3] - 美国联邦上诉法院裁定特朗普政府多项关税政策缺乏充分法律依据 属于行政越权 [5] - 美国对印度实施关税威胁遭遇强硬回应 贸易制裁首次哑火 [5] 美日经贸关系与军事合作 - 日本高级官员在美日贸易谈判第十轮前突然取消访美行程 [6] - 美国要求日本汽车关税在现有基础上再加征15% 并要求5500亿美元对美投资90%收益归美国 [7] - 美国计划在日本部署堤丰中程导弹系统 但超过70%日本企业反对与中国市场脱钩 [9] 全球治理格局转变 - 中国提出的全球治理新倡议获俄罗斯 白俄罗斯 伊朗 阿塞拜疆等多国领导人公开支持 [11] - 西欧 东盟 拉美地区专家学者认为中国倡议符合时代需求 体现国际公平正义 [11] - 印度公开拒绝支持美国总统竞选诺贝尔和平奖 并主动改善对华关系 [5]
特朗普要求乌克兰交出稀土,基辛格没说错:做美国盟友是真致命
搜狐财经· 2025-08-27 19:10
中美贸易政策变动 - 美国对中国商品加征10%关税 引发全球市场紧张 [1] - 中国实施多管齐下反制措施 包括对美部分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 严控稀有金属出口 合理调整人民币汇率 [1] 稀土资源战略地位 - 中国拥有世界第一稀土储量及完整产业链 涵盖开采 提炼到加工环节 [3] - 中国对稀土出口的管控措施对美国高科技产业和军工领域形成制约 [3] - 美国转向要求乌克兰以稀土资源换取援助 暴露其供应链脆弱性 [3][5] 国际关系与资源博弈 - 美国对乌克兰提出稀土换援助要求 遭德国等盟友反对 [3][5] - 乌克兰缺乏稀土开发技术及资金 难以有效利用资源 [5] - 美国持续对盟友采取贸易施压措施 包括对加拿大 墨西哥加征关税及索取保护费 [5] 产业影响与战略格局 - 中国反制措施已对美国关键产业产生实质性影响 [7] - 中国通过完善产业体系和经济实力在贸易博弈中占据主动 [7] - 稀土资源控制权成为中美战略竞争的核心要素之一 [3][7]
美国霸权要变现了?15%中国收入变保护费,专家:下一步军工
搜狐财经· 2025-08-24 22:05
美国对华芯片出口政策变化 - 特朗普政府允许英伟达和AMD向中国出口相关芯片 标志着美国审批权放开 [2][4] - 政策从收缩转向放开 影响巨大 可能意味着美国科技战失败 [4] - 放开只针对特定企业 并非完全解除限制 [2][4] 特朗普对芯片销售的税收要求 - 要求英伟达和AMD将对华销售收入的15%上缴给美国政府 [2][6] - 特朗普自称最初要求20% 但为美国企业利益降低至15% [6] - 这一政策被描述为"保护费"模式 将科技霸权变现 [2][8] 政策背后的商业逻辑 - 政策实现一箭三雕:美国企业销售商品 美国政府获得税收 特朗普政治获利 [2] - 避免直接对中国加税 转而对美国企业收税 [2] - 通过抢占中国市场生态位 抑制中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9][11] 潜在的市场影响 - 美国芯片企业可能通过提高售价将税收成本转嫁给中国客户 [11] - 政策开放可能延伸至其他领域如军火和航天 [8] - 中国需谨慎应对 要求证明芯片无后门和安全隐患 [11][13] 地缘政治含义 - 政策转变反映美国经济问题严重 需要快速变现 [14] - 霸权交易化可能加速美国霸权衰亡 [16] - 中国可借此机会讨价还价 争取更大利益 [14][16]
莫迪很不服气,伸向美国的大棒还未落下,印度就先遭美方重击,鲁比奥回应让人意外
搜狐财经· 2025-08-21 10:16
美印贸易冲突背景 - 印度从俄罗斯进口石油比例从不到1%大幅提升至42% [1] - 印度将低价俄罗斯原油加工为成品油后高价转售欧盟市场 [1] - 美国对印度加征25%额外关税使总关税达到50%水平 [3] - 印度近70%对美出口商品受到关税措施影响 [3] 受影响行业 - 纺织业和珠宝业等出口导向型行业面临严重冲击 [3] - 数百万相关产业工人就业受到直接威胁 [3] - 印度取消11%棉花进口关税作为反制措施 [5] - 民间出现抵制麦当劳、可口可乐等美国品牌的声音 [5] 印度战略调整 - 推行"印度制造"计划减少外部依赖 [5] - 计划在年底推出自主半导体芯片产品 [5] - 积极推进税制改革提升竞争力 [5] - 与英国签署自贸协定并加速与欧盟谈判 [7] - 寻求多元化出口市场降低对美国依赖 [7] 地缘政治影响 - 印度外交转向加强与中俄关系 [5] - 莫迪计划访华并与普京保持密切互动 [5] - 美国内部出现分歧 鲁比奥认为高关税将推动印度向中俄靠拢 [5] - 美国威胁切断对印度军事供应作为施压手段 [5] 未来走向 - 美印领导人可能在9月联合国大会期间会晤 [7] - 印度坚持不放弃购买俄罗斯石油的立场 [7][8] - 美国不愿完全失去印度这一战略伙伴 [8] - 冲突反映新兴国家与现有霸权之间的利益碰撞 [8]
特朗普亲手撕掉对印幻想!印度“固执”反咬一口,美关税大棒反噬在即,这根稻草真压得住霸权了?
搜狐财经· 2025-08-10 23:13
美印贸易冲突升级 - 美国突然对印度实施关税新政 表面理由是规范全球贸易 实质是逼迫印度在美俄之间选边站[3][4] - 印度近期在能源和军事采购领域持续购买俄罗斯原油和武器 直接踩踏美国红线[3] - 印度在G20公开宣称"全球南方是我们未来的方向" 展现出不配合美国战略的姿态[10] 印度的战略反击 - 印度采取三管齐下策略:承接西方转产订单 加码本土国产替代 提高进口壁垒扶持本土制造[11] - 14亿人口市场优势使印度具备独特反制能力 在关键产业链环节能卡住美国命门[7][12] - 印度的反抗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日韩欧盟等盟友正在观望 可能效仿印度模式[12][18] 美国战略困境 - 美国面临多线制裁能力不足的问题 对中国施压无效 欧洲配合度低 印度又公开反抗[14] - 关税武器出现反噬风险 可能暴露美国贸易政策的霸凌本质 削弱全球影响力[18][19] - 印度成为测试美国霸权有效性的关键案例 其反抗可能引发美国主导的全球贸易体系结构性崩塌[15][19] 全球贸易格局演变 - 印度坚持不站队策略 在美俄之间左右逢源获取实际利益[7][10] - 全球南方国家群体正在形成新的贸易联盟 印度试图充当领导者角色[10] - 美国单边制裁效力下降 各国加速推进进口替代和供应链本土化[11][12]
白宫:美国可能对那些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征收25%的关税
搜狐财经· 2025-08-10 17:13
地缘政治与贸易关系 - 印度总理莫迪确认将于8月底访华 这是其时隔7年首次访华 意义重大[1] - 美国威胁对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加征25%关税 中国被明确列为潜在目标[3] - 中国对美方威胁保持冷静态度 坚持通过对话解决争端但不会在核心利益上妥协[3] 能源贸易动态 - 印度在俄乌冲突后扩大与俄罗斯能源贸易 甚至充当中间商转售能源 引发美国不满[3] - 美国已对印度实施25%关税制裁 较最初250%税率大幅下调 显示美方谈判立场软化[7] 美国战略意图分析 - 特朗普政府试图通过关税手段拆散中俄合作关系 以维护美国霸权地位[5] - 美国选择在莫迪访华消息公布后立即对华发出关税威胁 时机具有明显威慑意图[5] - 实际政策执行中美国表现出犹豫态度 关税税率从250%降至25%反映其施压效果有限[7] 国际关系连锁反应 - 印度面对美国压力采取强硬谈判立场 促使美印贸易关系恶化[5] - 莫迪选择此时访华被视为对美国高压政策的间接回应 显示地缘政治格局变化[5][7]
直击墨西哥现状,这篇手记引发网友共鸣!
新华网· 2025-08-07 08:43
关税问题是这一霸权的最新体现。以美国近期对墨西哥番茄加征约17%的关税为例,在手记作者眼 中,小小的一纸行政令,最终却会成为落在墨西哥农户身上的沉重一击,足以摧毁几十年来精心构筑的 供应链网络,迫使他们面临破产与失业的风险。 2025年4月1日,墨西哥索诺拉州诺加莱斯市的墨美边境墙。(新华社/李梦馨) 2025年7月14日,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的一家公共市场,市民正在挑选番茄。(新华社/弗朗西斯科· 卡内多)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可怜的墨西哥,离上帝太远,离美国太近。"近日,美墨关税争端的升温, 为这句在墨西哥人尽皆知的名言又增添了几分现实色彩。对于墨西哥而言,美国从来就不是"天堂",墨 西哥人需要找到自己的破局之道。 在此背景下,新华社墨西哥城分社报道员以第一人称撰写的《行走拉美手记|墨西哥:无法选择邻 居,但可以选择新路》,通过一位墨西哥籍报道员个人的洞察和思考,以写实的笔触,描绘出在美国阴 影下,墨西哥的无奈与挣扎,展现了笔者对墨西哥需与南方国家携手合作、共同成长的思考。手记一经 播发,便受到拉美媒体的重点关注,并引发该地区多国网友强烈共鸣。 无法选择的"邻居" 握紧手中的未来 "无论是在街头的闲聊 ...
【环球财经】直击墨西哥现状,这篇手记引发网友共鸣!
新华社· 2025-08-06 21:14
美墨关税争端影响 - 美国对墨西哥番茄加征约17%关税 直接冲击农业供应链并增加农户破产风险[2] - 关税政策成为美国霸权的最新体现 通过行政令形式施加经济压力[2] 墨西哥经济应对策略 - 墨西哥通过坚决捍卫主权 积极同美谈判和做强国内市场等方式应对压力[2] - 寻求与全球南方国家建立更紧密合作网络 以争取更多主动权和平等发展空间[2] 拉美地区舆论反响 - 相关报道在海外社交媒体浏览量快速突破100万 引发拉美网友强烈共鸣[3] - 拉美网友普遍支持墨西哥加强区域合作 逐步削弱美国支配地位[6] - 萨尔瓦多媒体评价该报道为有价值的新闻创新 展现本土化视角优势[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