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搜索文档
守护千年技艺 传承文化根脉——长森源坚定推进非遗保护与弘扬
中国食品网· 2025-05-30 11:03
公司使命与定位 - 公司自2012年成立以来始终以"传承中国红参文化,打造中国红参品牌"为使命 [1] - 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与企业发展深度融合,文化责任成为推动红参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 [1] - 通过挖掘传统红参制作技艺,树立文化赋能品牌的行业典范 [1] 红参文化传承体系 - 2017年推动成立国内首个"中国红参文化传承基地"和"中国红参文化研究中心",系统性保护红参文化 [3] - 2025年打造"中国红参展厅",以可视化方式传递人参文化精神 [3] - 公司文化积淀成为《红参物语》著作的重要素材来源,该书系统梳理红参文化历史脉络与社会价值 [3] 非遗保护里程碑 - 2025年"长白山红参制作技艺"成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 公司生物科技总经理金辉被认定为该非遗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 [4] - 申遗成功标志公司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获得社会高度认可 [4] 文化战略理念 - 公司认为非遗传承是延续民族文化根脉与希望的关键 [6] - 根植文化是企业行稳致远的基础,非遗能为品牌注入持久生命力 [6] - 非遗传承不仅是技艺延续,更是文化自信的体现 [6]
端午节一起去吴山城隍阁逛庙会
杭州日报· 2025-05-30 10:47
城隍巡游活动安排 - 2025年端午节期间杭州城隍庙将举办"城隍巡游"民俗非遗活动 [1] - 活动时间为5月31日8:30开始仪仗队列阵 9:00正式巡游 11:00返回城隍阁 [1] - 巡游路线为粮道山至河坊街 沿途设置舞龙舞狮表演和互动环节 [1] - 活动包含武术表演 民俗表演 国风舞蹈等节目 [1] 景区运营信息 - 城隍阁景区5月31日开放时间为8:00-20:00 [2] - 游客需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购票方可入园 [2] - 活动期间华光巷河坊街入口和粮道山景区入口交通将受影响 [2] 交通出行建议 - 自驾游客需注意现场交通引导 [2] - 公共交通可选择地铁7号线至吴山广场站或附近公交站点 [2]
英媒:滚奶酪比赛应被列为英国文化遗产吗?
环球时报· 2025-05-30 07:13
滚奶酪比赛的文化遗产地位 - 滚奶酪比赛是英国格洛斯特郡的传统活动 参与者追逐7磅重的双格洛斯特奶酪下山 获胜者赢得奶酪并可能受轻微脑震荡 [1] - 英国政府将于今年夏天公开征集国家活态文化遗产名录提名 滚奶酪比赛可能入选 与莫里斯舞 哑剧表演等并列 [1] - 编制名录是英国加入联合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要求 英国去年才批准该公约 [1] 英国非遗现状与争议 -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收录约150个国家与地区的非遗项目 但英国目前无一入选 [1] - 部分传统起源故事存疑 滚奶酪最早记载仅追溯到19世纪20年代 [1] - 文化遗产会演变 如奶酪节曾包含摔跤等项目 未来可能改用纯素配方 部分习俗如五月柱舞曾遭禁止后复兴 [1] 政治与地方因素影响 - 英国政府需与苏格兰 威尔士等地达成妥协 允许各地自行编制名录 但担心选择偏差加剧联合王国内部紧张 [2] - 政府近期无计划申报联合国名录 因顾虑"赢家寥寥而输家众多"的局面 [2] 专家观点与活动现状 - 民俗专家认为分类有助于保护传统 但警告过度限制可能扼杀其生命力 [2] - 滚奶酪比赛的安全隐患在于过度拥挤 1993年曾导致15人重伤 联合国认可可能加剧该问题 [2] - 活动已具国际影响力 成千上万人全球参与 BBC无人机直播 2023年获胜者为德国人 [2]
陀螺旋转 传承不息
人民日报· 2025-05-30 06:21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 白裤瑶打陀螺已有数百年历史,是当地节庆时不可或缺的传统体育项目,受到群众喜爱 [1] - 打陀螺不仅比力气,更比技巧,包括鞭法稳和陀螺制作精良 [1] - 传统白裤瑶陀螺以优质木材手工雕刻而成,形如倒置水瓢,底部尖锐,腹部浑圆,单枚重量可达两三斤 [2] - 配套鞭绳以野藤或麻绳编织而成,柔韧中蕴含力量 [2] - 陀螺竞技分为旋转持久赛和对打赛两种形式 [2] 技艺传承与创新 - 随着年轻人大量外出打工,打陀螺技艺曾一度陷入沉寂,村里曾经热闹的陀螺场慢慢冷清 [2] - 代表性传承人何光斌创新形式,开发出一套在指尖、手心、手背、额头、头顶等身体部位转动的杂技型玩法 [2] - 何光斌经营陀螺加工厂、建起非遗展馆,张罗比赛和表演,带动村里十几个孩子学习打陀螺 [2] - 2014年起,白裤瑶打陀螺被列入第五批广西壮族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3] 文化旅游发展 - 借助"民族传统体育+乡村旅游"新模式,越来越多游客慕名而来,感受这项传统运动的魅力 [3] - 何光斌成为网红教练,接待游客、拍视频、教学生,积极推广打陀螺技艺 [3]
朗坤科技上市后长期“破发”引质疑,一季度连遭多名股东减持
和讯网· 2025-05-28 18:44
股价表现与投资者关注 - 朗坤科技自2023年上市以来股价长期"破发",盘中最高29.27元/股,最低11.65元/股,仅上市当年5月25日收盘价(25.25元)高于发行价,其余交易日均低于发行价 [2] - 2024年一季度多名股东集中减持合计超580万股,包括贵州沛硕、深圳华迪光大等机构 [1][3] - 业绩说明会上20个投资者提问中近三成(约5个)涉及股价问题,质疑公司经营与市值管理能力 [1][2] 管理层回应与业务进展 - 公司认为股价受市场环境及行业趋势影响,未充分反映内在价值,强调在生物质资源再生和合成生物智造领域的技术优势与市场前景 [3] - 计划通过提升业绩、技术创新、拓展市场份额及加强投资者关系管理来提高估值 [3] - 合成生物智造业务中母乳低聚糖(HMOs)正与客户探索婴配奶粉、保健品等应用场景,目标成为新盈利增长点 [6] 财务表现与业务结构变化 - 2020-2024年营收增速波动剧烈:43.29%、44.12%、12.35%、-3.61%、2.18%,净利润增速从83.15%降至20.51% [5] - 主营业务从有机固废处理(2023年占比84.71%)转向工程建造(23.32%)、运营服务(32.43%)、生物能源(43.91%) [5][7] - 核心华南地区营收连续下滑:2021-2024年分别为15.55亿元、17.30亿元、15.11亿元、11.21亿元,占比从94.94%降至62.59% [7] 当前股价状态 - 截至5月28日收盘价17.87元/股(跌0.72%),仍处于破发状态 [4]
非遗焕光彩 传承谱新篇,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开幕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5-28 17:49
每经记者|孙宇婷 每经编辑|张海妮 当非遗传承从静态保护走向城市公共空间的动态活化,一场关于文化生命力的实践正在成都上演。5月28日,成都传媒集团(成都传媒产业集团)运营的成 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热闹非凡,第九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在这里开幕。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是非遗领域重点品牌性节庆活 动之一,是展示保护成果、促进交流的重要平台。成都是非遗节的永久举办地。 本届非遗节以"增进交流互鉴 激发传承活力 共享美好生活"为主题,由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 员会共同主办。本届非遗节将持续至6月3日,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彩。 巡游表演 中外非遗激情碰撞 5月28日上午9时,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世纪舞广场洋溢着节日的氛围,非遗节正式拉开帷幕。现场人潮涌动,观众怀着期待的目光注视着舞台, 欢呼声、掌声此起彼伏。开幕式分为"新路寻根""新章铸魂""新生跨界""新元传灯"四个部分,通过峨眉武术、太极表演、陕北说书等形式,展现了非遗的国 际对话与跨界创新。 当传统技艺与当代艺术形态碰撞,非遗不再是文化标本,而是转化为可感知、可交互的公 ...
地核“漏”了吗?火山岩提供最有力证据
环球网资讯· 2025-05-28 10:11
地球结构新发现 - 研究挑战传统观点 首次提供地核物质向外泄漏至地表的直接证据 夏威夷火山岛岩石分析显示地核物质被热岩浆柱推至地表 [1] - 同位素特征差异显著 钌同位素(原子量100/101/102)测量技术突破 夏威夷样本与地壳其他区域存在明显差异 证实物质源自地核-地幔边界 [2] - 地核形成于40亿年前 地幔地壳含陨石撞击物质 不同区域同位素浓度具有独特性 岩浆柱活动轨迹为研究提供新方向 [2] 研究方法与技术 - 改进微量钌提取技术 质谱仪分析精度提升 捕捉到此前无法识别的微小同位素差异信号 [2] - 选择夏威夷热点区域 岩浆源自地幔最深处 穿透地壳喷发的特性使其成为理想研究对象 [2] 科学意义与争议 - 氦-3/钨/氢同位素异常曾为间接证据 新研究通过钌元素确立更直接关联 但学界认为完全排除其他解释仍需更多样本验证 [1][2] - 数据将推动地幔演化理论重构 为地球化学界重新思考行星形成历史提供关键依据 [1]
研究显示致密地核中的物质可能在泄漏
新华社· 2025-05-27 19:20
此前已有研究通过分析氢、氦等元素同位素的相对丰度,认为一些火山岩可能含有来自地核的物质。但 哥廷根大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家、最新研究论文作者之一马蒂亚斯·维尔博尔德指出,此前证据并不明 确,因为"氦和氢并不是地核中的特定元素,它们也可能是地幔的一部分"。 研究人员表示,最新研究结果与基于地球地质历史的预期结果相符。地核形成于40多亿年前,而地幔和 地壳中包含大量后期被流星撞击留下的物质。这意味着地核、地幔和地壳中的同位素浓度存在差异。 新华社伦敦5月27日电 地球致密核心中的物质不会泄漏出来——这一关于地球结构的传统观点受到挑 战。德国哥廷根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对夏威夷火山岩石的分析显示,地核中的物质实际上正在泄漏,并 被炽热的岩浆柱推到地表。这是迄今关于地核泄漏的最有力证据,相关论文近日发表在英国《自然》杂 志上。 研究人员认为,这项研究显示了钌的同位素作为研究地核与地幔相互作用的新型示踪剂的潜力。不过, 完全排除其他解释可能还为时过早,需要通过对其他火山热点地区样本的研究收集进一步证据。(完) 为了寻找更具说服力的证据,研究团队将目光聚焦到稀有金属钌,这种珍贵金属在主要由金属元素组成 的地核中高度富集,而在主要 ...
“捏捏”解压玩具安全吗?7款样品检测,甲苯最高超标35倍
南方都市报· 2025-05-26 14:23
行业概况 - "捏捏"作为一种新兴的可揉捏、挤压、慢回弹的解压玩具,凭借可爱逼真的外形设计和软糯Q弹的手感,迅速在年轻人中走红,成为社交媒体热门话题 [5] - 电商平台上"捏捏"商品价格区间为几元到几十元,部分店铺累计付款人数达几千 [5] 产品安全隐患 - SGS检测显示7款"捏捏"玩具中1款邻苯二甲酸酯含量0.126%,超标26%(国标限值0.1%)[8][9] - 7款样品中有4款TVOC超标,其中4号样品浓度达29960μg/m³(超标4倍),7号样品21640μg/m³(超标2倍)[12] - 4号和7号样品甲苯浓度分别为6714μg/m³和7277μg/m³,分别超标32倍和35倍(国标限值200μg/m³)[12] - 7款样品中有4款存在小部件且未标注安全警告语,不符合GB 6675.1要求 [15] 市场反应 - 博主患癌事件引发公众对"捏捏"安全性质疑,尽管未明确病因,但评论区普遍关联长期接触玩具的可能性 [2] - 消费者反馈长时间接触后出现喉咙痛、头晕、胸闷等症状 [5] - 广州市消委会2020年测试37款解压玩具已发现挥发性有机物超标、菌落总数过多等问题 [7] 合规建议 - 选购需查验包装是否标注GB 6675系列标准号及3C认证标识 [16] - 使用建议包括通风环境玩耍、及时洗手、避免无防护DIY制作 [16]
多方合力推动提升PET饮料包装回收率
消费日报网· 2025-05-26 11:16
PET饮料包装回收现状 - 2021-2023年中国PET饮料包装年均消费量达447.78万吨,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率高达96.48% [1][2] - 未被回收的PET包装主要流向垃圾焚烧厂(最大流失出口)、填埋场、厨余处理厂及自然环境,逆向核算显示回收率区间为96.86%-97.63% [3] - 2022年全球瓶级PET市场需求达3293万吨,较2014年增长70%(1934万吨→3293万吨)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支撑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采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通过正向+逆向双线核算,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调研面积58602.57平方公里,涉及588个乡镇和4240.12万人口 [2][3] - 研究选取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华南五大片区9个典型城市(含北京、内蒙古、山东、重庆等),覆盖城乡及偏远地区 [2] 回收技术及产业链应用 - 再生PET瓶片通过拆包、分类、破碎、沉浮分离等工序处理,瓶盖/标签纸等低密度塑料通过浮选分离 [4] - 再生PET材料应用广泛:服装面料(最大应用领域)、食品级包装容器("瓶到瓶"工艺)、非结晶片材、汽车/家电注塑件(经玻璃纤维增强)、合金复合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 [4] 政策与行业协同效应 - "禁止洋垃圾进口"政策推动国内PET包装回收率提升,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优化源头分类效率 [5] - 国务院及地方行政部门出台再生资源回收方案,废弃塑料使用标准规范回收环节,下游产业链拓展(如再生利用方式多样化)共同促回收率从2020年94%升至96.48%+ [5] -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建议消费者压扁空瓶、配合分类、践行"光瓶"行动以提升运输回收效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