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回收

搜索文档
北京大学发表最新Nature论文
生物世界· 2025-07-01 16:44
塑料回收技术突破 - 研究团队提出创新方法将8种常用塑料废弃混合物转化为原始化学成分或有价值化合物[2][3] - 该方法利用塑料混合物中不同官能团反应性的正交性生成有价值产物[5] - 开发固态核磁共振(NMR)方法精确识别混合物中的官能团和塑料种类[5] 技术实现路径 - 通过选择性溶剂分离混合物中的特定塑料成分[6] - 采用催化过程将分离出的塑料转化为有价值产物[6] - 从20克实际塑料混合物中分离出8种以上化学物质包括1.3克苯甲酸、0.5克增塑剂等[7] 技术应用价值 - 设计出通用策略解决塑料混合物化学回收的现实难题[8] - 初步识别主要成分可调整后续化学步骤提高回收效率[8] - 为处理塑料混合废弃物开辟新途径[10] 研究材料范围 - 涵盖聚苯乙烯(PS)、聚乳酸(PLA)等8种常用塑料材质[7] - 测试混合物包含聚苯乙烯泡沫塑料、聚乳酸吸管等实际废弃物[7]
终结塑料污染,中国在行动!
科技日报· 2025-06-05 11:36
塑料污染治理政策体系 - 我国已形成"法律—政策—标准"三位一体的塑料污染治理体系,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十四五"塑料污染治理行动方案》等文件,治理范围从零售餐饮扩展至电商、外卖等新兴领域 [1] - 上海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试点企业包装减量率达20% [2] - 海南试点全域禁塑,构建"法规+标准+替代产品+回收体系"闭环模式,替代产品认证企业超过80家 [2] 塑料污染现状与来源 - 全球每年约800万吨塑料进入海洋,塑料垃圾分解成微塑料会释放双酚A等有害物质,破坏海洋生态 [3] - 2023年我国废塑料产生量约6200万吨,回收量1900万吨(同比增加5.6%),回收率仅30% [3] - 外卖行业一年产生160万吨塑料垃圾,70%订单使用塑料餐盒 [3] - 电商平台需建立包装材料闭环回收体系,减少二次包装问题 [4] 技术创新与回收利用 - 广东东粤化学科技有限公司研发"一步法"混合废塑料深度催化裂解技术,可直接将废塑料转化为丙烯、乙烯等高附加值化工原料,实现无氯污染和超低能耗 [5] - 每回收1公斤废塑料可减少1公斤固体废弃物,产出相当于3公斤原油裂解的化工原料 [5] - 浙江"蓝色循环"项目利用区块链技术实现海洋塑料全流程追溯,再生塑料粒子被国际企业高价采购,形成可持续治理模式 [6] 行业减塑实践 - 快递和外卖行业是主要塑料污染源,需推动可降解包装和回收体系 [3][4] - 生物降解塑料供应链初步形成,海南替代产品认证企业超80家 [2] - 海洋塑料再生粒子应用于包装材料、工业制造、服装家纺等领域 [6] 公众参与路径 - 公众可通过自备可重复使用物品、支持含30%再生塑料的环保认证产品等方式减少塑料消费 [7] - 社区可通过知识讲座、《家庭减塑指南》等措施提升减塑意识,完善回收设施 [7] - 公众可通过线上平台提出建议或举报违规行为参与监督 [7]
多方合力推动提升PET饮料包装回收率
消费日报网· 2025-05-26 11:16
PET饮料包装回收现状 - 2021-2023年中国PET饮料包装年均消费量达447.78万吨,通过正规渠道回收率高达96.48% [1][2] - 未被回收的PET包装主要流向垃圾焚烧厂(最大流失出口)、填埋场、厨余处理厂及自然环境,逆向核算显示回收率区间为96.86%-97.63% [3] - 2022年全球瓶级PET市场需求达3293万吨,较2014年增长70%(1934万吨→3293万吨) [2] 研究方法与数据支撑 -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采用物质流分析(MFA)方法,通过正向+逆向双线核算,覆盖31个省级行政区,调研面积58602.57平方公里,涉及588个乡镇和4240.12万人口 [2][3] - 研究选取华北、华中、华东、西南、华南五大片区9个典型城市(含北京、内蒙古、山东、重庆等),覆盖城乡及偏远地区 [2] 回收技术及产业链应用 - 再生PET瓶片通过拆包、分类、破碎、沉浮分离等工序处理,瓶盖/标签纸等低密度塑料通过浮选分离 [4] - 再生PET材料应用广泛:服装面料(最大应用领域)、食品级包装容器("瓶到瓶"工艺)、非结晶片材、汽车/家电注塑件(经玻璃纤维增强)、合金复合材料等高附加值领域 [4] 政策与行业协同效应 - "禁止洋垃圾进口"政策推动国内PET包装回收率提升,垃圾分类和无废城市建设优化源头分类效率 [5] - 国务院及地方行政部门出台再生资源回收方案,废弃塑料使用标准规范回收环节,下游产业链拓展(如再生利用方式多样化)共同促回收率从2020年94%升至96.48%+ [5] - 中国饮料工业协会建议消费者压扁空瓶、配合分类、践行"光瓶"行动以提升运输回收效率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