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万里茶道
icon
搜索文档
逛“草原丝路”,品察哈尔民俗(边城见闻)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交通与区位优势 - 乌兰察布是蒙古国游客来华的中转枢纽,80%游客从二连浩特入境后首选此地作为"中国之行第一站"[8][9] - 境内拥有6条铁路、7条高速公路、8条国道交会,是中欧班列非省会枢纽节点和"一带一路"重要通道[11] - 历史商道"张库大道"与现代交通网络叠加,形成连接蒙古国、俄罗斯的物流中枢[8][11] 文旅产业特色 - 集宁国际皮草城为中国北方最大皮革集散地,吸引蒙古国游客消费皮靴等商品,客单价显著提升[11] - 温泉康养、林胡古塞熊猫观赏、"乌兰察布之夜"古风街区构成特色旅游矩阵[11] - 非遗创新产品"云朵屋"蒙古包采用俄罗斯樟子松框架+聚氨酯保温材料,已出口蒙古国并建成直径30米、面积1000平方米的示范项目[15][16] 文化融合与创新 - 察哈尔文化融合农耕文明特征,衍生出丰镇月饼等标志性美食(年产量超2000吨),其工艺融合山西烘焙技术与回族食品加工技艺[12][13] - 蒙古袍设计创新:采用西式双排扣+束腰结构,年轻消费者占比提升至65%[16] - 数字化赋能传统工艺,数控机床复刻蒙古包天窗精度达0.1毫米,相关技术已输出至蒙古国高校[16] 城市发展战略 - 作为中蒙俄经济走廊核心节点(总面积5.45万平方公里),2024年举办中蒙新闻论坛等12场国际交流活动[17] - 与蒙古国东戈壁省缔结友好城市,开通乌兰察布-乌兰巴托文旅合作项目[17]
“让这份山水相邻之情历久弥新”(环球热点)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7-01 06:59
文化保护与传承 - 湖北赤壁羊楼洞是青砖茶原产地,生产历史逾200年,明清时期汇聚200多家中外茶商,成为茶叶集散加工主要地区 [6] - 赤壁市持续擦亮"万里茶道"名片,成立申遗工作领导小组,设立文化旅游区管委会推进遗产保护与利用 [6] - 蒙古国记者体验中国瑶族传统服饰和茶文化,对茶文化保留完整表示敬佩 [6]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 鄂州花湖机场是亚洲最大专业货运机场,开通货运航线102条(国内58条/国际44条),2024年货邮吞吐量达86.5万吨 [8] - 鄂州市跨境电商产业依托机场高速发展,2024年进出口突破6亿元同比增长566%,产业园单日进口销售额最高达200万元 [9] - 武汉"光谷光子号"空轨列车全长10.5公里设6站,票价30-120元,具备独立路权可3分钟一班缓解交通拥堵 [9][10] 科技创新发展 - 湖北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在14个细分场景训练机器人,数据采集场年产百万条数据并向整机企业开放验证服务 [11] - 岚图纯电动车实现充电15分钟续航515公里,自动化生产线和试驾体验获蒙古国记者高度评价 [12] - 蒙古国记者对湖北新能源汽车快速充电、超长续航能力及科技应用表示震撼 [12] 中蒙经贸合作 - "羊来茶往"佳话:2020年蒙古国赠中国3万只羊,湖北回赠1.5万份青砖茶,成为两国友谊象征 [7] - 蒙古国记者计划通过多媒体向本国读者介绍鄂州机场货运物流与销售一体化模式 [9]
从武夷山到恰克图:万里茶道上的商业智慧|香与茶
经济观察网· 2025-06-11 08:23
千叟宴与乾隆茶文化 - 乾隆五十年正月初六在乾清宫举办千叟宴,邀请全国60岁以上德高望重者,涵盖皇亲、前朝老臣及民间长者 [1] - 乾隆帝首倡重华宫茶宴,每年正月择吉日举行,以赋诗联句和饮茶为核心内容 [1] - 乾隆钟爱武夷茶,曾以"气味清和兼骨鲠"赞美其岩骨花香特质 [3] 晋商常万达的茶叶贸易 - 常万达67岁时参与千叟宴,其家族通过万里茶道将武夷茶远销蒙古、俄罗斯,年贸易量占中俄茶叶总量的40%(约80万斤) [3][6] - 常氏主导的恰克图贸易额从雍正六年1万卢布增至道光二十一年1240万卢布,增长千余倍 [7] - 常家采用铅罐封装茶叶,骆驼运输保障品质,在俄蒙市场获"最上品"评价 [26][32] 武夷茶产业与贸易网络 - 武夷山下梅村为茶叶集散中心,清代鼎盛期当溪河道日行茶船300艘,平均每3分钟一艘 [19][27] - 武夷红茶因适合欧洲人体质,被英国东印度公司垄断贸易,成为欧洲"国民饮料" [9] - 邹氏茶商因诚信经营(如焚烧不合格茶叶)被常氏选为合作伙伴,年利润达百万两白银 [21][23][25] 万里茶道运营体系 - 运输路线全长1.4万公里,从武夷山经水路、陆路至恰克图,再达圣彼得堡 [44] - 常家自建万峰骆驼队,每队配向导和医师,单驼载重400斤,铸千两银锭防劫 [32] - 沿线形成茶庄、货庄、票庄联动网络,覆盖国内外批发零售终端 [44] 恰克图边贸发展 - 《恰克图条约》签订后实施124年免税政策,推动该地成为中俄唯一陆上码头 [10] - 1852年茶叶交易量达17.5万箱,贸易总值1500万美元,使恰克图发展为重要城市 [39] - 常氏三次挺过闭市危机,将业务扩展至莫斯科、西伯利亚及欧洲多国 [42][44]
万里茶道的历史智慧(博古知今)
人民日报· 2025-05-13 06:21
茶叶贸易历史 - 中国是茶叶原产国,汉代已有茶叶交易记载,唐代成为全国性饮品 [1] - 唐宋时期通过茶马互市、外交馈赠等活动开始域外传播,但唐至元期间茶叶产销被官方垄断 [1] - 明清时期政府放宽垄断,民间茶叶贸易蓬勃发展,清代达到跨境贸易繁荣高峰 [1] - 17世纪后半叶武夷山茶叶经万里茶道销往俄罗斯,促进茶叶成为世界性大宗商品 [1] 万里茶道贸易体系 - 贸易路线南起中国南方茶区,经汉口、张家口转运,过乌兰巴托至恰克图交易,最终销往俄罗斯及欧洲 [2] - 晋商是主要开拓者,利用山西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南北物资贸易 [2] - 明代"开中制"和"茶马法"政策帮助晋商扩展市场,积累资本 [2] - 清代晋商深入西北和蒙古草原,最大宗消费品为茶叶,并投资江南茶产区 [2] - 晋商引入票号业务支撑跨国贸易,同时茶叶贸易也促进早期金融业繁荣 [3] 贸易影响 - 形成涵盖生产、制作、运输、销售的全流程跨国商贸体系 [2] - 促进沿线城镇功能转变,出现以商贸服务为主的街区 [3] - 推动交通网络发展,包括闽赣古驿道、汉口火车站、赊店码头等基础设施 [3] - 催生新兴建筑类型如茶叶工厂、近代银行、海关等 [3] - 带动区域间经济、社会、文化交流,沿线城镇呈现多元宗教文化共存 [3]
茶道酒香汾酒品牌推广活动在福建武夷山启动
中国新闻网· 2025-04-27 10:39
品牌推广活动概述 - 公司主办"2025茶道酒香汾酒品牌推广活动",历时50余天,跨越国内外13000多公里晋商万里茶道,旨在挖掘汾酒历史底蕴与清香魅力,提升品牌文化传播与市场影响力[1] - 活动分为国内段和国外段,国内段途经福建、江西等8个省市自治区,国外段覆盖蒙古乌兰巴托、俄罗斯伊尔库茨克等5个城市[2] - 活动内容包括寻找汾酒人足迹、发掘汾酒遗迹、探寻汾酒故事三部分,并在8个国内城市举办"我的汾酒故事"汾享会[2] 万里茶道与汾酒关联 - 晋商万里茶道始于17世纪,南起福建武夷山,北至俄罗斯圣彼得堡,是汾酒传播的重要路径,被称为"酒香天下,'汾'行天下"[1][3] - 公司强调万里茶道精神与汾酒品格的契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与守正创新、追求卓越相互呼应[4] - 汾酒承载6000年酿造史、1500年名酒史和800年蒸馏史,晋商通过万里茶道推动"茶酒共生",奠定中国白酒产业多元格局[4] 国际文化交流举措 - 在乌兰巴托举办"走向世界的汾酒"座谈会,在莫斯科举行"国酒的对话"座谈,探讨中俄酒类技术交流与文化共享[3] - 活动将利用中俄双方市场优势,探索伏特加与汾酒的合作模式,并邀请当地商政精英品鉴汾酒[3] - 公司定位汾酒为"中国白酒的活态瑰宝",通过文化纽带推动白酒国际化,开拓更广阔市场[4] 公司背景与资源 - 公司是山西省管重要骨干企业,主营汾酒、竹叶青酒和杏花村酒,拥有"全国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等称号[3] - 生产基地规模达11000余亩清香型白酒产区,原粮种植基地覆盖山西、东北等地区共130余万亩[3] - 公司持有"杏花村"、"竹叶青"、"汾"三件中国驰名商标[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