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制度改革

搜索文档
港交所多项市场数据创新高
金融时报· 2025-08-26 09:28
核心业绩表现 - 2025年上半年收入及其他收益创新高达140.76亿港元 同比增长33% [3] - 交易费及交易系统使用费达49.06亿港元 同比增长49.11% [3] - 结算及交收费31.55亿港元 同比增长48.47% [3] - 中期股息总额约76亿港元 近九成利润用于分红 [3] 市场交易数据 - 证券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2402亿港元 同比增长118% [2] - 期货及期权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合约超170万张 同比增长11% [2] - ETF市场平均每日成交金额338亿港元 同比上升184% [2] - 沪深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达人民币1713亿元 同比上升32% [2] - 债券通北向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同比上升3% [2] 新股市场表现 - 上半年新增44家上市公司 同比增长716% 为2021年以来最强劲半年度表现 [4] - 宁德时代上市筹资410亿港元 为2021年2月以来最大规模新股 [4] - 排队等待上市企业达207家 再融资发行总额2448亿港元创2021年以来最高纪录 [4] - 重夺全球交易所融资额榜首地位 [4] 战略举措推进 - 北向互换通利率互换合约期限延长至30年 提升人民币资产配置效率 [5] - 计划将人民币计价股票纳入港股通 深化互联互通机制 [5] - 与迅清结算合作探索发展亚洲国际中央证券托管平台 [5] - 推出"科企专线"新增50家18A和18C申请 [6] - 新增6只股票期权类别及全球首只纳指100ETF互挂上市 [6] 市场结构特征 - 二级市场散户占比约10% 北向资金日均成交额占比约23% [2] - 机构投资者主要来自中国香港、东南亚、欧美及中东等地区 [2] - 国际发行人上市热情增加 多家东南亚公司选择在港上市 [4]
香港交易所(0388.HK)2025年半年报点评:市场活跃度高涨驱动业绩高增 新股市场重回全球首位
格隆汇· 2025-08-22 03:30
核心财务表现 - 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140.76亿港元,同比增长32.5%,归母净利润85.19亿港元,同比增长39.1% [1] - 2025年第二季度营业收入72.19亿港元,同比增长33.2%且环比增长5.3%,归母净利润44.42亿港元,同比增长40.8%且环比增长9.0% [1] 收入结构变化 - 交易费、结算费及存管托管费等合计收入占比达62.0%,同比上升5.9个百分点,联交所上市费占比5.8%同比下降1.0个百分点,投资收益净额占比20.4%同比下降3.3个百分点 [1] - 现货相关费用合计59.95亿港元,同比增长71%,衍生品相关交易费12.98亿港元,同比增长14% [2][3] 现货市场表现 - 股本证券日均成交额达2228亿港元,同比增长122%,创半年度新高,港股通日均成交额1110亿港元,同比增长196% [2] - 沪深港通收入及其他收益18.13亿港元,同比增长195%,创半年度新高 [2] 上市与集资活动 - 联交所上市费4.35亿港元同比增长1%,新股集资总额1094亿港元同比增长716%,重回全球首位 [2] - 上半年共44家公司上市,包括全球最大规模新股宁德时代 [2] 衍生品市场表现 - 衍生产品平均每日成交张数达170.0万张,同比增长11%,创半年度新高 [3] - 衍生权证及牛熊证上市费3.81亿港元同比增长30%,主要因市场波动加剧推升新产品上市数量 [3] 投资收益表现 - 投资收益净额28.75亿港元同比增长14.0%,其中保证金及结算所基金投资收益18.31亿港元同比增长13.0%,规模达2272亿港元同比增长14.9% [3] - 公司资金投资收益净额10.44亿港元同比增长15.9%,年化投资收益率5.74%同比上升0.40个百分点 [3] 战略与资金运作 - 外部组合于2025年第二季度全数赎回,资金将用于购置香港交易所总部物业 [3] - 港交所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并受益于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等政策利好 [4]
今年前7个月港交所新上市公司同比增33%
中国新闻网· 2025-08-08 15:42
新上市公司表现 - 前7个月共有53家新上市公司 较去年同期增加33% [1][3] - 包括1家创业板转主板公司及1家通过SPAC完成并购的上市主体 [1] 集资规模增长 - 新股上市集资金额达1279亿港元 按年增长逾6倍 [3] - 市场总集资金额达3318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835亿港元增加近3倍 [3] 市场交易活跃度 - 证券市场总市值达44.9万亿港元 按年上升44% [3] - 7月单月日均成交金额2629亿港元 同比增长近1.7倍 [3] - 前7个月日均成交金额2437亿港元 按年增幅逾1.2倍 [3] 交易所买卖基金表现 - 前7个月ETF日均成交金额达333亿港元 按年上升1.8倍 [3] - 反映投资者对多元化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3] 市场背景因素 - 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前景信心增强 [5] - 香港资本市场在上市制度改革与产品创新方面持续优化 [5] - 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资本的枢纽地位巩固 [5] 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8月6日收报24910.63点 单日涨幅0.03% [5] - 当日主板成交金额2152.35亿港元 [5]
(机遇香港)今年前7个月港交所新上市公司同比增33%
中国新闻网· 2025-08-06 21:25
新上市公司表现 - 前7个月共有53家新上市公司 较去年同期增加33% [1][3] - 新上市公司中包括1家创业板转主板的公司及1家通过SPAC完成并购交易的上市主体 [1] 集资规模增长 - 新股上市集资金额达1279亿港元 按年增长逾6倍 [3] - 市场总集资金额达3318亿港元 较去年同期的835亿港元增加近3倍 [3] 市场交易活跃度 - 证券市场总市值达44.9万亿港元 按年上升44% [3] - 7月单月日均成交金额为2629亿港元 同比增长近1.7倍 [3] - 前7个月日均成交金额达2437亿港元 按年增幅逾1.2倍 [3] 交易所买卖基金表现 - 前7个月ETF日均成交金额达333亿港元 按年上升1.8倍 [3] - 数据显示投资者对多元化产品需求持续增长 市场结构更趋丰富 [3] 市场背景与影响因素 - 亮眼数据得益于全球资本对中国经济前景的信心 [5] - 反映香港资本市场在上市制度改革和产品创新方面的持续优化 [5] - 香港作为连接中国内地与全球资本的枢纽地位进一步巩固 [5] 指数表现 - 恒生指数收报24910.63点 单日涨幅0.03% [5] - 全日主板成交金额达2152.35亿港元 [5]
港交所上市程序议员批复杂 陈浩濂称将审批天数缩至28天
搜狐财经· 2025-08-01 10:08
上市制度改革 - 港交所已下调大中华发行人在港第二上市的市值要求并取消对创新产业公司的限定[4] - 港交所为拥有不同投票权或可变利益实体结构且符合第二上市规定的发行人提供更大上市灵活性[4] - 港交所与证监会于2024年9月下调特专科技公司上市市值门槛[4] - 港交所将于2025年5月开通科企专线为生物科技等企业提供上市前指引[4] - 港交所正研究按发行人市值分层设定最低公众持股量且相关建议已启动咨询[4] 审批效率提升 - 港交所审批时间从2022年的61天大幅缩短至2024年的30天[5] - 截至今年6月底的12个月内港交所审批时间进一步降至28天[5] - 证监会与港交所承诺在收到申请后40个营业日内经最多2轮问询明确重大监管关切[5] - 证监会及港交所优化审批流程提高透明度与时间确定性[4] - 简化海外发行人上市规则并引入统一股东保障标准[4] 国际企业拓展 - 国际企业在港上市比例仅5%-10%远低于伦敦的超30%和美国市场的超20%[7] - 港交所持续扩大认可海外交易所范围2025年新增泰国交易所总数达20家[7] - 认可交易所覆盖沙特、印尼、阿布扎比、迪拜等市场[7] - 港交所通过设立重点企业办公室和联动海外经贸办强化香港上市优势的海外宣传[8] - 港交所致力简化海外发行人上市程序并主动提供指引助力企业高效筹备赴港上市[7] 市场竞争力强化 - 上市制度改革为香港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2] - 优化措施旨在为更多国际企业利用香港资本市场提供便利[7] - 流程优化将显著缩短赴港IPO时间促进优质企业在港交所上市[5] - 香港拥有丰富的内地企业、资金、人才与技术资源依托一国两制优势[7] - 提升国际企业上市占比是激活香港国际金融中心潜力的关键[7]
港交所IPO融资884亿港元问鼎全球 互联互通推动两地互利共赢
长江商报· 2025-06-23 08:51
港交所25周年发展成就 - 港交所从本地交易所发展为全球领先的国际交易所,成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核心组成部分 [1] - 2025年IPO融资额884亿港元,时隔6年重回全球第一,超过2024年全年融资额 [1] - 证券市场日均成交额达2400亿港元,较2000年增长17倍;市值达4960亿港元,较2000年增长56倍 [1] - 上市公司数量从790家增至2600余家,增长超3倍 [1][3] - 2014-2024年港股IPO累计募资3030亿美元,超过纳斯达克和纽交所居全球第一 [2] 内地企业与港股市场联动 - 165家内地企业排队赴港上市,较1月中旬80家数量翻倍 [2] - 内地企业市值占港股总市值81%,港股通持有证券总值超3.3万亿港元,较2014年提高200倍 [5] - 宁德时代以50亿美元募资额成为2025年全球最大IPO,推动香港融资规模重登全球第一 [1] - 政策支持粤港澳大湾区企业"H+A"上市,深交所有望迎来新上市模式 [6] 互联互通机制进展 - 跨境支付通6月22日上线,深化内地与香港金融基础设施衔接 [5] - 互联互通机制从股票扩展至债券、ETF、利率掉期,未来将涵盖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 [6] - 沪港通启动以来境外投资者在岸股票持仓增长5倍,75%内地投资者通过股票通持有港股 [5] 上市制度改革与市场结构变化 - 2018年后允许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上市,新经济企业占比显著提升 [3] - 港交所取消盈利要求及同股不同权限制,生物医药和互联网科技企业成为优质上市资源 [3] - 计划推动香港成为全球最大新经济集资地、离岸人民币枢纽及亚洲资产管理中心 [3][6] 技术及交易制度优化 - 实施领航星现货平台优化及衍生产品平台开发,提升市场科技基础设施 [6] - 取消恶劣天气暂停交易、调整交易费率等措施改善市场参与者体验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