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深港通

搜索文档
沪港国际金融中心相互赋能共促发展
证券时报· 2025-06-19 02:35
上海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合作 核心观点 - 上海和香港作为中国金融"双枢纽",需推动错位发展与相互赋能以提升全球金融话语权 [1] - 两地合作重点包括资本市场互联、金融产品创新、监管协同及离岸金融互补 [2][3] - 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推出38条举措强化协同效应 [2] 资本市场合作 - 沪深港通机制是A股加入MSCI指数的关键条件,促进外资流入A股市场 [1] - H股募资效率提升对A股股价有正面影响 [1] - 未来或探索"IPO通"机制并丰富金融期货产品以满足国际投资者需求 [2] 金融产品与基础设施 - 两地将合作开发ESG相关ETF产品及离岸金融产品(如"上海自贸离岸债"和"点心债") [2][3] - 鼓励金融机构完善非居民账户体系,支持跨境电商及离岸经贸人民币结算 [3] - 推动沪港银行共建企业财资中心,优化全球资金管理 [3] 监管与制度协同 - 两地监管标准互认及沙盒框架可提升金融创新审批效率 [3] - 需加强跨境监管合作并制定统一风险管理框架 [3] - 目标建立全球资产配置高速路并防范系统性风险 [3] 战略互补性 - 香港定位为内地企业出海"超级联系人",上海作为改革开放窗口 [3] - 协同优化离岸金融服务支持企业"走出去" [2] - 合作提升国际标准助力国家"金融强国"建设 [4]
中金公司王橙晨主持圆桌讨论:境外市场优秀发展实践与跨境合作机遇
新浪财经· 2025-05-20 10:51
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 - 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在深圳举行,聚焦境外市场优秀发展实践与跨境合作机遇 [1] - 中金公司、香港交易所、阿布扎比交易所、卢森堡交易所、沙特奥贝坎投资集团等机构高管参与圆桌讨论 [1] 香港资本市场发展 -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桥梁作用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中持续深化 [3] - 沪深港通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突破千亿量级,深市占比过半 [3] - 国际投资者需求变化体现在三方面:丰富产品供给、制度规则衔接、破除信息壁垒 [3] 阿布扎比交易所(ADS)发展 - ADS全球交易所排名前二十,市值达8200亿美元 [3] - 拥有16只ETF覆盖多个区域,包括亚洲、欧洲和美国市场 [3] - 2025年初转型为控股公司,重点发展交易后业务,设立清算子公司 [4] - 全面升级清算交易引擎,吸引跨境资本流入 [4] 卢森堡交易所战略 - 跨境合作是卢森堡交易所战略优先业务,帮助资本重新导向可持续发展 [4] - 为欧洲投资者提供投资中国渠道,为中国企业提供获得欧洲资金的门户 [4] 沙特经济转型与中沙合作 - 沙特经济转型态势堪比"2000年的中国",推进数万亿美元规模基建项目 [4] - 中国企业已在沙特工业化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三家上市中企在当地建立生产基地 [4] - 合作焦点从传统基建延伸至新能源汽车、电池技术、电子制造等领域 [5] - 沙特主权基金将在项目层面提供资金支持,并通过股权投资助力企业价值提升 [5][6]
港交所Tae Yoo:保障国际投资者享受一致的监管框架和税收政策 更好投资中国
新浪财经· 2025-05-20 10:37
深交所2025全球投资者大会核心观点 - 中国经济和A股市场展现出强劲韧性和抗风险能力 正吸引全球投资者关注中国资产和投资中国市场 [1] - 香港作为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 桥梁作用在资本市场双向开放中持续深化 [3] - 中国资本市场投资进入新阶段 需关注丰富产品供给、制度规则衔接、破除信息壁垒三大关键要素 [3][4] 香港市场连接国际资本与中国市场的新使命 - 沪深港通北向交易日均成交额突破千亿量级 其中深市占比过半 聚焦科技创新企业 [3] - 10年前国际投资者仅通过香港了解中国优质公司 2025年中国公司已在全球市场取得成功 [3] - 香港交易所需与政策监管方合作 允许更多创新公司被国际投资者投资 [3] 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三大关键要素 丰富产品供给 - 国际投资者需求持续变化 需要更多可投资公司和产品供给 [3] - 交易所需与监管机构合作推动创新公司进入投资范围 [3] 制度规则衔接 - 需确保国际投资者享受一致的监管框架和税收政策 [4] - 利得税和分红税政策一致性对国际资本投资决策至关重要 [4] - 香港交易所正与沪深交易所合作保持政策一致性 [4] 破除信息壁垒与投资者教育 - 语言障碍是国际投资者面临的主要挑战 需加强财报等信息的英文翻译 [4] - 需持续推动投资者教育 通过路演等方式增进国际投资者对中国企业的了解 [4]
两会|香港上海汇丰银行主席王冬胜:深化两地互联互通机制,适时推出新股通
券商中国· 2025-03-06 15:31
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 - 核心观点:内地与香港资本市场互联互通机制未来潜力巨大,需进一步拓宽和加深,包括优化现有机制和拓展新渠道 [1][2] - 沪深港通:建议放宽内地个人投资者参与港股通的资产要求限制,提高每日交易额,增加流动性,并考虑纳入更多二次上市及未盈利生物科技公司 [3] - 债券通:建议扩大"南向通"合资格投资者范围(目前仅对QDII和22家OMO银行开放),并适当提高额度 [3] - ETF通:2022年7月开通后多次扩容,南向ETF产品约17只,仍有扩大空间,需优化标的和加强投资者教育 [3] - 跨境理财通:建议扩大试点范围(从一线城市开始),纳入更多中高风险非复杂债券、保本标准化结构性存款等产品 [4] - IPO互联互通:建议适时推出"新股通",试点推进以满足内地投资者全球资产配置需求,同时吸引国际企业来港上市 [4] 新互联互通渠道探索 - 人民币股票交易柜台:纳入港股通可便利内地投资者直接以人民币投资,提升人民币柜台成交量,吸引更多上市公司设立人民币柜台 [5] - REITs:建议纳入沪深港通,利用香港REITs市场经验(首只REIT上市已20年)吸引内地投资者参与 [5] - 商品期货:国际和内地投资者对通过互联互通参与商品市场有需求,是潜在拓展领域 [6] 香港国际金融中心角色 - 香港优势:依托"一国两制",作为内地与国际资金、规则、人才对接的枢纽,是全球最大离岸人民币中心 [7] - 人民币国际化:SWIFT数据显示人民币已成为第二大贸易融资货币(占全球贸易融资6%),香港金管局推出"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支持企业需求 [7] - 汇丰定位:作为香港主要金融机构,将继续推动两地市场联结,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8]
港交所最新!陈翊庭回应市场热点问题
证券时报· 2025-02-27 20:47
核心观点 - 香港交易所2024年业绩表现强劲,多项指标创历史新高,收入及其他收益总额达224亿元,同比增长9%,股东应占溢利达131亿元,同比增长10% [7][6] - 科技企业成为融资主力,2024年新股集资额880亿元中80%来自科技企业,18A、18C等上市规则优化及筹备中的"科企专线"将进一步提升服务 [4][5] - FINI机制缩短IPO结算周期至T+2,降低散户打新成本,但需注意数千倍超额认购的"含金量"变化 [2][5] - 互联互通机制成效显著,沪深港通北向/南向日均成交分别达1501亿元/482亿港元,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416亿元创新高 [9][11] 业绩表现 - 股票现货市场2024年10月8日单日成交金额创6207亿元纪录,第三、四季均刷新单日成交量 [8] - ETP市场日均成交189亿元,同比上升35% [10] - 衍生产品市场2024年9月27日单日成交426万张合约创新高 [12] - 新股市场全年71家公司上市,集资额880亿元同比增90%,下半年集资746亿元为上半年5倍 [13] 战略举措 - 推出"科企专线"针对性服务科技企业上市需求,尤其针对18A医药企业技术评估痛点 [4][5] - 将阿布扎比、杜拜交易所纳入认可名单,便利其上市公司赴港第二上市 [14] - 优化市场微结构,包括恶劣天气正常交易、调整最低上落价位、推出每周股票期权等新产品 [17] - 阿里巴巴双重主要上市并纳入沪深港通,显著提升南向资金流动性 [13] 市场动态 - 内地2024年9月经济刺激政策推动港股现货市场三度刷新单日成交纪录 [7] - 美的集团357亿元IPO为2021年以来香港最大新股,华润饮料、顺丰控股上市巩固香港作为内地企业首选集资地地位 [13] - 债券通北向通2024年7月26日单日成交827亿元创新高,8月30日单日成交1351宗创纪录 [11] 未来展望 - 2025年将延续上市机制优化,把握内地政策红利及全球减息周期带来的市场活力 [18] - 启动多年期平台开发计划,强化技术基建与新兴业务布局 [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