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券通
搜索文档
 央行副行长陆磊:9月末已有1176家境外机构进入境内债券市场
 新华财经· 2025-11-04 11:00
新华财经北京11月4日电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陆磊4日在2025年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表示,近年来, 中国人民银行全力支持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会同有关方面在深化两地市场互联互通、加强离岸人民 币市场建设等方面持续发力,取得了积极成效。 具体来看:一是持续深化两地金融市场互联互通,二是积极支持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建设,三是推动开 户、跨境支付、征信等金融服务的互联互通。 其中,在持续深化两地金融市场的互联互通方面,他表 示,中国人民银行积极响应市场诉求,会同各方不断优化债券通、跨境理财通、互换通等互联互通机 制。今年以来,支持各类境外机构投资者在内地开展债券回购,在香港推出以债券通债券为抵押品的离 岸债券回购业务,推动债券通债券在香港市场成为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同时,优化互换通,扩充报 价商队伍,提高交易净限额,由每日200亿元提升到每日450亿元,便利境外投资者管理利率风险。 截至9月末,已有1176家境外机构进入境内债券市场,覆盖了全球80个国家和地区,持债规模达3.8万亿 元;截至7月末,16.46万名个人投资者参与了跨境理财通业务,汇划金额达1209亿元;截至8月末,互 换通累计交易达1.5万多笔,名义 ...
 交通银行前三季度营收、净利润均实现同比增长
 证券日报之声· 2025-11-03 12:09
交通银行充分发挥国有大行服务实体经济主力军作用,聚焦做实做细"五篇大文章",蓄力提升金融服务 实体经济效能。截至报告期末,该行客户贷款余额9.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4%,同比多增312亿 元。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制造业贷款、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幅均高于对公贷款 平均增幅。 作为总部在沪的国有大行,交通银行围绕党中央交给上海的战略任务,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着力提升科技金融能级,巩固扩大金融市场业务领先优势,打造离岸金融、跨境金融和航贸金融特色, 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服务现代化城市建设。报告期内,交通银行已与上海65个市级、191个区级重大项 目建立合作;达成"债券通"交易6501亿元、"互换通"交易6344亿元;上海地区国际收支和跨境人民币收 付量分别为2156亿美元、1.32万亿元。 本报讯 (记者熊悦)近日,交通银行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 今年前三季度,交通银行经营发展保持稳健,主要指标逐季向好。该行(按集团口径)实现经营收入 1996.45亿元,同比增长1.80%,其中利息净收入、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增幅分别为 1.46%、0.15%;实现归母净利 ...
 交通银行 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
 金融时报· 2025-11-03 10:33
10月30日,交通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度经营业绩报告。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末,交通银行总资产 154997.83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990.66亿元,增长4.02%。今年前三季度,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 1996.45亿元,同比增长1.80%;实现归母净利润699.94亿元,同比增长1.90%。 责任编辑:杨喜亭 截至报告期末,交通银行不良贷款率1.26%,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拨备覆盖率209.97%,较 上年末上升8.03个百分点。报告期内,交通银行处置不良贷款557.37亿元,同比增长28.12%。 作为总部在沪的国有大行,交通银行围绕党中央交给上海的战略任务,深度融入上海"五个中心"建 设,着力提升科技金融能级,巩固扩大金融市场业务领先优势,打造离岸金融、跨境金融和航贸金融特 色,践行人民城市理念,服务现代化城市建设。报告期内,交通银行已与上海65个市级、191个区级重 大项目建立合作;达成"债券通"交易6501亿元、"互换通"交易6344亿元;上海地区国际收支和跨境人民 币收付量分别为2156亿美元、13183亿元。 ...
 交通银行发布2025年三季报:经营稳健增长,资产质量夯实
 观察者网· 2025-11-01 14:09
 核心经营业绩 - 集团资产总额达到15.50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02% [2] - 前三季度实现净经营收入2000.59亿元,同比增长1.86%,归母净利润699.94亿元,同比增长1.90% [2] - 净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增幅较上半年分别提升1.14和0.29个百分点,呈现逐季向好态势 [2]   业务增长与信贷结构 - 客户贷款余额9.0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6.04%,同比多增312亿元 [3] - 利息净收入与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均实现同比正增长,增幅分别为1.46%和0.15% [2] - 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养老金融、制造业贷款及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增幅均高于对公贷款平均增幅 [3]   金融“五篇大文章”进展 - 绿色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6.72%,绿色债券投资余额较上年末大幅增长52.35% [3] - 普惠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8.29%,养老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41.75% [3] -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1.13%,互联网贷款余额较上年末增长23.06% [3]   上海主场与跨境业务 - 公司与上海65个市级、191个区级重大项目建立合作 [4] - 报告期内达成“债券通”交易6501亿元,“互换通”交易6344亿元 [4] - 上海地区国际收支和跨境人民币收付量分别为2156亿美元和13183亿元 [4]   数字化转型成效 - 个人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MAU)达到5306.08万户,买单吧APP月度活跃客户数达到2592.89万户 [5] - 开放银行开放接口7039个,累计调用次数达105亿次 [5] - 加强人工智能在科创普惠、风险授信等领域的应用,推进“云跨行”、“司库”等产品创新 [5]   资产质量与风险管理 - 集团不良贷款率为1.26%,较上年末下降0.05个百分点 [6] - 拨备覆盖率为209.97%,较上年末上升8.03个百分点 [6] - 报告期内处置不良贷款557.37亿元,同比增长28.12% [6]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正在推进中
 证券时报· 2025-10-23 10:11
 互联互通机制现状与成果 - 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升级,过去11年间硕果累累 [1] - 截至9月底沪股通和深股通日均成交额达人民币2064亿元,同比上升68% [1] - 截至9月底港股通日均成交额达1260亿港元,是2024年的两倍以上 [1] - 截至9月底南向及北向交易分别有17只及273只ETF纳入,ETF扩容已顺利实施 [1] - 前9个月南向ETF日均成交额达42亿港元,北向ETF日均成交额达人民币32亿元 [1] - 债券通北向通交投维持增长,截至8月日均成交额为人民币440亿元 [2] - 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创人民币220亿元新高,同比上升69% [2]   未来发展规划 - 香港交易所正与沪深交易所就沪深港通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紧密合作,筹备工作紧锣密鼓进行 [1] - 公司将继续深化协作优化上市制度安排,拓展优化互联互通机制,丰富产品并提高市场效率 [2] - 公司将持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固定收益及货币产品生态圈,为投资者提供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工具 [2] - 公司将积极拓展离岸人民币应用场景,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 [2]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正在推进中
 证券时报· 2025-10-23 01:32
 互联互通机制现状与成果 - 沪深港通交投活跃 截至9月底沪股通和深股通的日均成交额达人民币2064亿元 同比上升68% [1] - 港股通日均成交额达1260亿港元 为2024年的两倍以上 [1] - 债券通北向通维持增长 截至8月日均成交额为人民币440亿元 [2] - 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创新高 达人民币220亿元 同比上升69% [2]   产品拓展与优化 - ETF扩容顺利实施 截至9月底南向及北向交易分别有17只及273只ETF纳入 [1] - 南向ETF前9个月日均成交额达42亿港元 北向ETF日均成交额达人民币32亿元 [1] - 筹备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 并引入大宗交易机制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 [1]   未来发展重点 - 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安排并拓展优化互联互通机制 [2] - 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固定收益及货币产品生态圈 提供资产配置及风险对冲工具 [2] - 积极拓展离岸人民币应用场景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 [2]
 香港交易所集团行政总裁陈翊庭: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正在推进中
 证券时报· 2025-10-23 01:20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进展 - 互联互通优化措施的筹备工作正紧锣密鼓进行 包括沪深港通纳入REITs 引入大宗交易机制以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 [1] - 过去11年间互联互通机制持续优化升级 上半年沪深股通和港股通平均每日成交金额均创新高 [1]   沪深港通交易表现 - 截至9月底 沪股通和深股通的日均成交额达到人民币2064亿元 同比上升68% [1] - 截至9月底 港股通的日均成交额达到1260亿港元 是2024年的两倍以上 [1] - ETF扩容已顺利实施 截至9月底南向及北向交易分别有17只及273只ETF纳入 [1] - 前9个月南向ETF的日均成交额达到42亿港元 北向ETF的日均成交额达人民币32亿元 [1]   债券通及互换通表现 - 债券通北向通交投维持增长态势 截至今年8月日均成交额为人民币440亿元 [2] - 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创下人民币220亿元的新高 同比上升69% [2]   未来发展计划 - 将继续深化协作优化上市制度安排 拓展优化互联互通机制 丰富产品并提高市场效率 [2] - 将持续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固定收益及货币产品生态圈 提供多种资产配置和风险对冲工具 [2] - 将积极拓展离岸人民币的应用场景 助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推进 [2]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 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
 证券日报· 2025-10-23 01:09
 互联互通机制当前表现 - 截至9月底,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额达206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68% [1] - 截至9月底,港股通日均成交额达1260亿港元,是2024年的两倍以上 [1] - 截至9月底,南向及北向ETF分别有17只及273只被纳入互联互通机制 [1] - 前九个月南向ETF日均成交额42亿港元,北向ETF日均成交额32亿元人民币 [1] - 截至8月份,债券通北向通日均成交额440亿元人民币 [1] - 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创220亿元人民币新高,同比上升69% [1]   互联互通机制历史演进 - 沪港通自2014年开通后经历多次优化:2016年取消总额度限制,2018年双向每日额度扩大至四倍,2019年纳入不同投票权架构公司,2021年纳入科创板股票,2022年纳入ETF,2023年双向扩容股票范围并扩大可交易日历 [2] - 截至9月底,外资通过沪股通累计成交总额90.1万亿元人民币,沪股通日均成交额从2014年首月的47亿元增长至2025年9月的1456亿元,9月沪股通交易金额占沪市A股交易金额比重近7% [3] - 截至9月底,内地投资者通过沪市港股通累计成交总额37.5万亿元人民币,沪市港股通日均成交额从2014年首月的6亿元增长至2025年9月的894亿元 [3]   未来发展规划与合作 - 港交所正与沪深交易所合作推进将REITs纳入沪深港通、引入大宗交易机制、将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 [1] - 港交所计划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安排,拓展互联互通机制,丰富产品,提高市场效率 [2] -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2025年6月沪港两地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聚焦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离岸金融战略互补 [3] - 上交所将继续携手港交所优化沪港通机制,服务境内外投资者,推动在岸和离岸市场协同发展 [3] - 深交所将充分发挥政策区位优势,与港交所、上交所合作推进跨境金融创新,服务科技创新与新质生产力发展 [3]
 互联互通机制优化为境内外投资者提供更多便利
 证券日报· 2025-10-23 00:41
 互联互通机制运行表现 - 2025年前九个月沪深股通日均成交额达2064亿元人民币,同比上升68% [1] - 同期港股通日均成交额达1260亿港元,是2024年的两倍以上 [1] - 截至9月底南向及北向ETF分别有17只及273只被纳入互联互通,前九个月南向ETF日均成交额42亿港元,北向ETF日均成交额32亿元人民币 [1] - 债券通北向通截至8月份日均成交额为440亿元人民币,互换通平均每日结算金额创220亿元人民币新高,同比上升69% [1]   互联互通机制发展历程与优化 - 沪港通自2014年开通后经历多次优化,包括2016年取消总额度限制、2018年双向扩大每日额度至四倍、2022年将ETF纳入标的等 [2] - 目前正就沪深港通纳入REITs、引入大宗交易机制及人民币柜台纳入港股通等项目进行紧密合作 [1] - 沪股通日均成交金额由2014年开通首月的47亿元人民币增长至2025年9月的1456亿元人民币,同期沪市港股通日均成交金额由6亿元人民币增长至894亿元人民币 [3]   交易所合作与未来规划 - 2024年4月中国证监会发布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2025年6月沪港两地签署《沪港国际金融中心协同发展行动方案》 [3] - 港交所计划持续优化上市制度安排,拓展互联互通机制,丰富产品以提高市场效率 [2] - 上交所表示将继续携手港交所优化沪港通机制,深交所将充分发挥政策区位优势,深化与港交所合作以推进跨境金融创新 [3]
 深化金融业高水平开放 积极参与全球金融治理 ——《金融时报》访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港澳台办公室)负责人
 金融时报· 2025-10-22 17:37
 全球金融治理参与 - 通过二十国集团、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清算银行、多边开发银行及东盟与中日韩等区域机制推动全球金融治理格局构建 [1] - 持续推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份额改革并推动成立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上海中心 [1] - 2025年5月东盟与中日韩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批准在清迈倡议下引入可人民币出资的快速融资工具 [1] - 提出法定数字货币跨境基础设施建设"无损、合规和互通"三原则并已成为基本准则 [2] - 积极推动二十国集团在债务处置、跨境支付、加密资产监管、发展普惠金融等领域工作 [2]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与人民币国际化 - 国际货币体系改革方向为弱化对单一主权货币过度依赖及扩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的国际使用 [2] - 2022年5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人民币在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中的权重由10.92%上调至12.28%保持第三位 [3] - 人民币国际地位稳步提升有助于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均衡、公平方向改革 [2]   内地与香港金融合作 - 强化香港离岸人民币业务枢纽功能包括优化跨境人民币业务政策体系及发挥人民币清算行、货币互换安排机制作用 [4] - 2025年支持香港金融管理局设立1000亿元人民币贸易融资流动资金安排为在港商业银行提供低成本资金来源 [4] - 债券通北向通和南向通相继于2017年和2021年开通 2024年债券通债券被纳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合格抵押品 [5] - 2025年优化南向通机制延长结算时间便利购买多币种债券并拓展内地投资者范围 [5] - 2023年北向互换通上线 2025年允许境外机构使用债券通债券缴纳互换通保证金并延长合约期限增加品种 [5] - 截至2025年8月末互换通累计成交名义本金8.2万亿元人民币较上线初期增长9倍 [5] - 2025年6月跨境支付通上线 截至2025年7月末共处理超70万笔汇款涉及总额逾40亿元人民币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