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利纠纷

搜索文档
艾为电子起诉聚芯微索赔千万
是说芯语· 2025-06-25 14:13
专利诉讼案件 - 公司近期向武汉聚芯微提起专利侵权诉讼,指控其侵犯LRA马达驱动芯片相关专利,涉案金额1050万元[1] - 最高人民法院已支持本案管辖权[2] - 公司曾于2021年IPO期间遭遇芯海科技专利诉讼,后通过专利无效宣告程序胜诉[4] - 公司反诉芯海科技商业诋毁并胜诉,二审维持原判[5] 技术研发进展 - 公司在国内率先突破手机摄像头光学防抖OIS技术并实现规模量产[2] - 已量产开环/闭环AF和OIS全系列产品,包括1轴-4轴OIS驱动等[2] - SMA马达驱动芯片已导入品牌客户并实现规模出货[2] - 正在研发"线性/直流/步进马达驱动芯片"项目,计划总投资7472万元,已投入5934万元[3] 行业竞争态势 - 专利被视为构筑技术护城河最有效手段[7] - 国产马达制造商已实现技术自给自足,头部企业开始向海外收取专利费[7] - 行业存在技术内卷现象,本质是市场利益争夺[7] - 微型马达驱动领域曾发生新思考电机与皓泽电子专利纠纷,最终以800万元和解[7] 历史纠纷记录 - 公司曾与前员工发生技术秘密纠纷[6] - 行业内有类似专利纠纷案例,如新思考电机索赔3000万元最终和解[7]
大唐移动在德国起诉小米侵犯LTE/4G专利 为啥不在国内起诉?
犀牛财经· 2025-06-18 17:04
专利诉讼案件 - 大唐移动在德国法院对小米发起三项涉及LTE/4G技术的专利诉讼,专利包括EP2237607、EP3713313和EP2315369 [2] - 三项专利对4G技术至关重要,也是5G技术的基础 [2] - 大唐移动是中信科移动的全资子公司,中信科移动的第一大股东是央企中国信科 [2] - 2024年大唐移动曾就EP2237607专利在德国起诉三星电子并胜诉,法院裁定三星需赔偿并发布处置令 [2] 专利许可情况 - 大唐移动已与苹果和联想通过商业谈判签订许可协议,未通过诉讼 [3] - 2025年4月22日大唐移动宣布与联想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协议 [3] - 此次起诉小米是中国企业再次选择在域外司法管辖区解决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案件 [3] 行业特点 - 通信行业专利纠纷当事方往往优先选择德国、英国等地进行起诉执法 [3] - 德国法院在授予侵权专利禁令方面相对宽松,可能导致产品下架等后果 [3] 诉讼背景 - 诉讼恰逢小米发布自研4G手表芯片玄戒T1之后,但可能与该芯片无关 [3] - 基于该芯片的产品尚未在德国销售,涉及专利主要与智能手机等通信产品相关 [3]
大唐移动在德国起诉小米侵犯4G/5G专利
观察者网· 2025-06-13 19:22
专利诉讼事件 - 大唐移动在德国慕尼黑第一地方法院对小米发起三项4G相关专利诉讼,涉及专利包括EP2237607、EP3713313和EP2315369 [1] - 三项专利均为LTE/4G关键技术,同时也是5G技术的基础 [1] - 诉讼时间点恰逢小米发布自研4G手表芯片玄戒T1之后,但分析认为诉讼与芯片无关,主要针对小米智能手机等通信产品 [2] 涉诉专利技术 - EP2237607专利利用大唐集团持有的时分双工(TDD)技术,实现基站与智能手机在移动中的无缝连接,已在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注册 [2] - 2024年4月慕尼黑地方法院曾裁定三星电子侵犯该专利,要求对2021年8月21日起在德国销售的相关智能手机进行赔偿 [2] 大唐移动专利授权情况 - 大唐移动已与苹果、联想等全球智能手机厂商达成专利许可协议,其中与联想于2024年4月22日达成全球专利交叉许可 [3] - 三星电子在德国法院颁发禁令后不久与大唐移动达成协议,此前双方自2020年起就4G和5G专利使用问题谈判多年未果 [3] 诉讼策略分析 - 中国企业近期选择在域外司法管辖区解决标准必要专利许可案件,如联想在英国起诉中兴通讯 [3] - 德国法院在授予专利侵权禁令方面相对宽松,可能导致产品下架等后果 [3] - 小米以往应对专利纠纷多采取申请专利无效或主张FRAND费率合理性抗辩策略 [3]
康泰医学订单减少净利4连降陷亏损 胡坤独揽2.3亿分红拟再套现1.68亿
长江商报· 2025-05-12 08:34
市值与股价表现 - 公司市值从上市初期的1233亿元暴跌至54.56亿元,蒸发约1170亿元,降幅达95.58% [2][7] - 股价从历史高点307.03元/股跌至13.97元/股,处于历史低位 [2][7] - 控股股东胡坤持股市值缩水552亿元 [2][8] 股东减持与套现 - 控股股东胡坤计划减持1200万股(占总股本2.9865%),按当前股价可套现1.68亿元 [1][6][7] - 此次减持为胡坤首次套现,但自2021年起公司高管及股东已频繁减持 [8] - 胡坤通过五年累计分红获得约2.3亿元,其中2024年独自分得超4600万元 [4][13] 财务业绩 - 2021年至2024年净利润连续四年下滑,2024年亏损7790.26万元 [3][9][12] - 2024年营业收入4.80亿元,同比下降35.76%,主要因市场需求降低及行业竞争加剧 [12] - 2020年至2023年累计分红3.92亿元,2024年拟再分红1亿元 [12][13] 产品与监管问题 - 注射泵产品因"可听报警信号"不合格被国家药监局通报,公司被没收三台设备并罚款3万元 [16][17][18] - 2024年与北京超思达成专利侵权和解,支付100万美元和解金 [19][20][21] 薪酬与治理 - 胡坤2021年至2024年税前薪酬总额分别为37.1万元、39.8万元、44.92万元和42.51万元,业绩下滑未显著影响其薪酬 [15] - 公司未在年报中披露产品不合格及处罚情况,引发信息披露合规性质疑 [18]
专利互诉多年后 京东方、三星或迎和解
中国经营报· 2025-04-30 05:58
在专利互诉多年后,中韩面板(半导体显示)领域的两大龙头企业京东方、三星或将和解。 4月29日,有外媒消息称,如果三星电子与京东方在面板广告费问题上的分歧缩小,三星电子电视事业 本部长杨锡宇预计于下月中旬访华,并将与京东方会面。 《中国经营报》记者注意到,此前也有消息人士透露,京东方相关人士计划5月初拜访三星电子和LG电 子。多位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虽然两者在专利上陷入多起纠纷,但京东方和三星电子并不 是简单的竞争关系。从京东方角度看,在包括三星在内的韩国面板巨头纷纷退出LCD(液晶显示器)领 域后,三星电子和LG电子等都有可能成为其LCD的主要客户。对于三星电子而言,不仅可以实现其 LCD供应链的多样化,还有利于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专利互诉多年 业内人士认为,频繁的法律攻势背后,是双方在OLED领域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外面看是一场技术 专利上的纠纷,实际上则是中韩面板产业在话语权上的交锋。近年来,京东方的快速发展对三星在 OLED市场的主导地位构成了很大挑战。"一位不愿具名的面板行业人士向记者表示,双方均以专利诉 讼为竞争工具,京东方在中国反诉三星侵害发明专利权,三星则通过美国司法程序寻求高额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