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比较基准改革
搜索文档
量化市场追踪周报(2025W44):主动权益基金仓位回落,基金业绩比较基准征求意见稿发布-20251102
信达证券· 2025-11-02 17:03
根据提供的量化市场追踪周报,以下是其中涉及的量化模型与因子的总结: 量化模型与构建方式 **1 主动权益基金仓位测算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通过持股市值加权计算主动权益型基金的平均仓位,以监测公募基金的整体配置动向[2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样本筛选:选择成立期满两个季度、未到期、规模大于5000万元、过去四期平均仓位大于60%的主动权益型基金作为合格样本[27] - 基金分类:主动权益型基金包括普通股票型、偏股混合型、灵活配置型、平衡混合型四类[27] - 仓位计算:采用持股市值加权方法计算市场平均仓位,公式为加权平均仓位 = ∑(单基金持股市值 × 单基金仓位) / ∑单基金持股市值[24][27] - 数据来源:基于聚源、同花顺iFinD等数据源进行测算[27] **2 基金风格仓位分析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将主动偏股型基金的持仓按大盘/中盘/小盘和成长/价值维度进行划分,分析风格暴露变化[31]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风格划分:采用六分法将基金持仓划分为大盘成长、大盘价值、中盘成长、中盘价值、小盘成长、小盘价值六大风格类别[31] - 仓位计算:基于基金重仓股数据,按风格类别分类汇总,计算各风格仓位占比[31] - 趋势分析:通过比较不同时间点的风格仓位分布,识别风格轮动趋势[31] **3 行业配置分析模型** - **模型构建思路**:基于中信一级行业分类,分析主动权益型基金在各行业的配置比例变化[34] - **模型具体构建过程**: - 行业分类:采用中信一级行业分类标准,共30个行业类别[35] - 配置计算:基于基金重仓股数据,按行业分类汇总持股市值,计算各行业配置比例[34] - 趋势识别:通过比较近期配置比例变化,识别增配和减配行业[34] 模型的回测效果 **1 主动权益基金仓位测算模型** - 截至2025/10/31,主动权益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8.89%[24] - 普通股票型基金平均仓位为91.34%(较上周下降1.26pct)[24] - 偏股混合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9.95%(较上周下降0.71pct)[24] - 配置型基金平均仓位为86.27%(较上周下降1.50pct)[24] - "固收+"基金平均仓位为23.74%(较上周上升0.22pct)[24] **2 基金风格仓位分析模型** - 大盘成长仓位为36.99%(较上周上升1.8pct)[31] - 大盘价值仓位为7.6%(较上周下降1.68pct)[31] - 中盘成长仓位为6.21%(较上周下降0.41pct)[31] - 中盘价值仓位为4.41%(较上周下降0.76pct)[31] - 小盘成长仓位为34.64%(较上周上升0.07pct)[31] - 小盘价值仓位为10.15%(较上周上升0.98pct)[31] **3 行业配置分析模型** - 电子行业仓位为20.50%(较上周提升1.27pct)[34] - 非银行金融仓位为3.11%(较上周提升0.60pct)[34] - 机械行业仓位为6.06%(较上周提升0.49pct)[34] - 医药行业仓位为10.48%(较上周下降1.12pct)[34] - 食品饮料仓位为3.05%(较上周下降0.69pct)[34] - 银行仓位为2.23%(较上周下降0.57pct)[34] 量化因子与构建方式 **1 资金流向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基于同花顺对主力资金的划分标准,分析不同资金规模的流向特征[55]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资金规模划分: - 特大单:成交量在20万股以上,或成交金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成交单[55] - 大单:成交量在6万股到20万股之间,或成交金额在30万到100万之间,或成交量占流通盘0.1%的成交单[55] - 中单:成交量在1万股与6万股之间,或成交金额在5万到30万之间的成交单[55] - 小单:成交量在1万股以下,或成交金额在5万元以下的成交单[55] - 流向计算:分别计算特大单、大单、中单、小单的净流入金额[56] **2 ETF资金流向因子** - **因子构建思路**:跟踪各类ETF产品的资金净流入情况,反映机构资金配置偏好[38] - **因子具体构建过程**: - 产品分类:将ETF分为宽基指数、行业指数(TMT/金融/消费/周期制造)、主题风格指数、境外指数、债券指数、商品指数等类别[38][65] - 流向计算:计算各类ETF的周度、月度、季度净流入金额[65] - 规模跟踪:同时跟踪ETF的产品规模和业绩表现[65] 因子的回测效果 **1 资金流向因子** - 本周主力净流出电子、通信、非银等行业[56] - 特大单净流入前五行业:基础化工(23.79亿元)、钢铁(7.91亿元)、传媒(7.78亿元)、交通运输(6.29亿元)、综合金融(5.97亿元)[62] - 特大单净流出前五行业:电子(-504.02亿元)、通信(-234.93亿元)、非银行金融(-126.44亿元)、机械(-67.25亿元)、计算机(-46.66亿元)[62] **2 ETF资金流向因子** - 宽基ETF本周净流入158.38亿元,规模为24711.89亿元[65] - 行业ETF-TMT本周净流入52.8亿元,规模为2772.25亿元[65] - 行业ETF-金融本周净流入13.15亿元,规模为2028.17亿元[65] - 行业ETF-消费本周净流入40.46亿元,规模为1906.28亿元[65] - 行业ETF-周期制造本周净流出107.07亿元,规模为3232.56亿元[65] - 境外指数ETF本周净流入87.68亿元,规模为8907.08亿元[65]
3年巨亏约47%!浦银安盛“首席权益投资官”产品净值腰斩
华夏时报· 2025-05-22 21:29
公募基金业绩比较基准改革与浦银安盛基金案例 核心观点 - 公募基金行业正推进业绩比较基准改革,部分产品长期偏离基准现象引发关注,浦银安盛基金旗下多只权益类产品因大幅跑输基准成为焦点 [2] - 浦银安盛首席权益投资官蒋佳良管理的12只基金中11只任期回报为负,部分产品净值腰斩,叠加高层人事动荡及历史"老鼠仓"事件,公司面临投研能力与治理双重考验 [2][8] - 行业监管趋严,证监会将强化基金业绩偏离度监管,或倒逼基金公司优化考核机制,落实"持有人利益优先"原则 [9] 浦银安盛基金具体问题 业绩表现 - 蒋佳良管理的浦银安盛品质优选A过去三年净值下跌46.75%,同期基准微涨0.46%,偏离幅度达47.21个百分点,成立以来累计亏损52.53% [3][4] - 该产品近三年、近两年业绩排名均处同类末端,近三年阶段涨幅-47.14%,大幅落后同类平均(-8.45%)和沪深300(-3.95%) [4] - 投资决策屡现偏差:2022年坚守新能源车板块遭遇估值下杀,2023年错失AI行情,2024年两端资产布局不足 [5] 管理费与规模 - 尽管业绩低迷,浦银安盛品质优选混合2024年仍收取管理费1016万元,2022-2023年累计管理费超5000万元 [6] - 公司公募规模3562亿元(行业第28),但19只产品规模低于5000万元清盘线,其中5只不足1600万元 [8] 公司治理 - 2024年高层人事动荡:董事长谢伟离任,副总经理李宏宇离职 [8] - 前基金经理许文峰涉"老鼠仓"被罚150万元,操纵账户与基金产品趋同交易累计亏损超700万元 [8] 银行系公募基金的优劣势分析 优势 - 依托母行资源获得资本金支持、信誉背书及稳定资金来源 [8] - 利用银行分支网络和销售体系推广产品,风险管理经验丰富 [8] 劣势 - 投资文化偏固定收益,权益类投资起步较晚且灵活性不足 [9] - 激励机制受集团制度约束,难以吸引顶尖人才 [9] - 品牌认知依赖银行影响力,专业基金管理形象建立存在挑战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