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制造新范式

搜索文档
从2000元到2万元,小小“读码器”背后的科创新故事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10 09:33
广东经济与科技创新发展 - 广东作为中国经济第一大省,拥有超过1900万户经营主体,占全国总量的1/10,形成9个万亿级产业集群,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1/4、工业机器人产量占全国44%、智能手机产量占全国超过四成 [3] - 广东积淀了雄厚的制造基础、活跃的科技创新生态、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优越的营商环境、发达的开放网络和庞大的消费市场,孵化出研祥、小鹏、大疆、华为、腾讯、比亚迪等知名企业 [3] -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连续八年居全国第一,拥有7.7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以及众多实验室、大科学装置等科研设施构成的"超级聚合体"创新生态 [9] 人工智能与产业融合 - 广东"AI+"应用典型案例中涉及"AI+制造"的占一半以上,例如美的洗碗机工厂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单位生产成本降低24%、交付时间缩短41%、研发时间缩短30% [10][13] - 广东已累计拥有10家"灯塔工厂",占全国总量的1/8,包括全球首家酱油酿造"灯塔工厂"海天味业高明工厂 [10] - 广东机器人产业"家底"雄厚,2024年全省工业机器人年产量24.86万套,占全国44%,连续5年居全国第一 [14] 新能源汽车与机器人产业突破 - 比亚迪凭借刀片电池、DM-i超级混动技术等"黑科技"连续三年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售冠军,改写全球汽车产业版图 [5] - 深圳众擎科技完成全球首例人形机器人前空翻特技,广东汇聚美的库卡、优必选等企业形成"广东机器人七剑客" [6] - 大湾区已成国内最大的智能机器人产业集聚区,3D视觉系统、伺服驱动器等产业链关键环节正在产生聚变反应 [14] 人才战略与创新生态 - 广东实施"百万英才汇南粤"行动计划,首期募集超60万个优质就业岗位,其中综合年收入100万元以上的岗位超1200个 [19] - 广东专业技术人才达1042万人、技能人才达2019万人,均居全国前列,148所技工院校拥有约66万在校生 [20] - 深圳形成创新基因的"代际传递",从50后的任正非到80后的汪滔,覆盖电子信息、新能源、人工智能等多个领域 [22] 粤港澳大湾区协同发展 -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通过"一园两区"模式将香港高校基础研究与深圳应用研究深度融合,构建跨境创新协同网络 [21] - 大湾区基础设施"硬联通"和规则机制"软衔接"消除创新合作制度性障碍,"湾区通"工程推进金融、人才等政策协同 [21] - 广东探索"湾区研发+县域制造"模式,将产业链深度嵌入县镇村体系,开创"全域创新"新图景 [20]
“世界工厂”,重磅信号!产业新生态正隐隐浮现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3-06 20:43
中国制造业新范式 - 中国制造业规模连续15年位居世界首位,AI时代推动产业升级形成新范式,东莞成为探索样本[1]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3] - 产业与科技深度融合是核心要义,东莞形成"硬科技+强制造"双轮驱动生态,创新与产业全链路嵌套[4] 东莞制造业升级路径 - 东莞拥有34个工业门类、6万多种产品,80%零部件可在2小时车程内配套,具备"超级演练场"特质[4] - 人工智能产业快速发展,拥有500家企业、1200亿元营收,覆盖智能终端、工业模型、机器人等领域[12] - 沃德精密通过参与客户产品设计实现3C工厂数字化转型,逐步进入智能化生产阶段[13] 科技与制造协同机制 - 半导体产业通过"应用反哺研发"突围,如大普通信为华为研发时钟芯片实现自主创新跃迁[20] - 创新联合体模式兴起,龙头企业主导产学研合作,新能德科技实现80%配套产品本地化供应[21][22] - 松山湖材料实验室孵化35家企业,其中12家估值过亿,首创"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三角股权架构[28] 源头创新产业化案例 - 硼中子俘获治疗技术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仅用十年,孵化企业估值突破20亿元[28] - XbotPark机器人基地孵化70家企业,存活率80%,15%成为独角兽,本末科技产品量产周期缩短40%[29] - 散裂中子源大科学装置直接耦合市场需求,打破基础研究与产业应用鸿沟[30] 产业生态重构 - 制造业竞争力转向科技创新驱动的生态协同,从"单极结构"升级为技术/资本/人才/数据共生的"多元生态"[15] - 东莞通过"链主企业+创新联合体"重构全球价值链分工逻辑,激活数据/人才/场景等新型生产要素[30] - 先知大数据指出制造业基因+场景优势可激活全链条提质焕新,推动新型工业化[13]
突破139亿!当百亿哪吒遇上世界工厂:中国制造新范式接招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02-26 17:55
电影《哪吒2》票房与IP表现 - 截至2月26日,《哪吒2》总票房达139亿元,成为首部进入全球票房榜前8、登顶动画票房榜首的亚洲电影 [1] - 该片在中国(含港澳台)票房137.88亿元,海外票房1.38亿元 [2] - 上映仅半个月,衍生品收入就超过4亿元,并呈高速增长态势 [2] 东莞潮玩产业与哪吒IP合作 - 东莞企业承接大量《哪吒2》周边产品生产订单,全球动漫衍生品1/4产自东莞,全球每3个潮玩就有1个是"东莞造" [3] - 沃工场文化接到产值高达1亿元的《哪吒2》周边"排排坐mini系列"订单,仅此一项便超过去年该公司全年产值 [8] - 广东衡立泰工艺品有限公司为FunCrazy生产30多万套哪吒系列周边产品,上线不久即卖断货,年后又追加100多万套订单 [9] - 东莞潮玩企业通过上下游高效协同,将交付时间缩短至10天,远超行业平均50天的周期 [13] 广东制造业优势 - 广东文化产业规模已连续20年领先全国,依托强大的制造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链,促进文化产业与制造业深度融合 [13] - 广东拥有国民经济41个大类中的40个,60%至80%的生产材料可在半小时内完成产业配套 [21] - 2024年广东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20万亿元,形成8个万亿级集群、3个五千亿级集群、7个千亿级集群、2个百亿级集群 [21] - 广东电子信息产业占全国近1/3比重,一部华为手机可在珠三角半径50公里范围内完成全流程生产 [22] 文化赋能制造业 - 哪吒IP通过多元授权与跨界合作,形成"内容+消费"的产业链生态,推动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转化 [7] - 广东文化制造业营收占文化及相关产业整体营收将近一半,随着人工智能、数字技术等新兴科技推动,文化产业将快速增长 [11] - 东莞潮玩产业逐步走出代工模式,孵化出toycity、摩动核、威斯工艺、微石文化等众多专注原创IP的本土品牌 [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