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叙事体系

搜索文档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 |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06 08:10
文博会概况 - 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共设置8个展馆,展出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和超过12万件文化产品 [1] 中国话语体系构建方法论 - 构建中国话语体系需以问题导向为出发点,既要解决国内新时代发展难题,也要回应全球治理挑战 [2][3] - 需运用辩证思维处理三组核心关系:继承传统文化与创新发展的关系、本土特色与世界视野的关系、理论总结与实践检验的关系 [4][5][6] 文化产业发展路径 - 推动文化实践创新需通过文艺创作、文化交流、文化产业升级等载体,重点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打造国际文化品牌 [8] - 传播实践创新需运用新技术构建多渠道对外传播格局,挖掘中国实践素材增强叙事亲和力 [8] 人民主体性体现 - 文化创造需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群众文化活动激发创作活力,展现人民生产生活与精神追求 [9][10] - 人民群众应作为文化传播主体,通过民间交流推动中国故事的国际传播 [10]
重构国际传播格局讲好中国发展故事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30
国际传播格局重构 - 推进多渠道、立体式对外传播格局建设,创新网络外宣[1] - 初步构建多主体、立体式大外宣格局,但仍面临"他塑"形象问题[1] - 需在全球经济秩序调整与文明发展范式转型中构建中国话语体系[2] 制度与文化优势 - 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可整合文化、经贸等多领域资源[2]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提供国际传播动力[2] - 中国式现代化实践成果为国际传播提供丰富素材[2] 数字技术应用 - 数字技术改变信息生产传播方式,推动跨媒介叙事[4] - 需建设国际传播数据处理中心实现精准化分众传播[4] - 社交媒体、短视频等新兴媒介丰富内容表现形式[4] 文化产品出海 - 网络影视剧、文学、游戏成为文化出海"新三样"[5] - 需探索文化产品数字化多样态增强国际竞争力[5] - 文化产品海外市场份额持续扩大[5] 经济话语权建设 - 需从经济发展权、规则制定权等多维度提升经济话语权[6] - 立足中国经济发展实践创新国际表达方式[6] - 强化多边平台议题设置能力参与全球治理改革[6]
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经济日报· 2025-06-04 06:30
构建国际传播体系的战略意义 - 国际传播能力是国家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对应对世界变局、服务战略全局具有关键作用[2] - 当前国际传播格局呈现"中心—外围"结构,西方国家占据话语霸权,非西方国家面临"失语"困境,需通过体系构建争夺话语权[3] - 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需以国际传播体系为支撑,解决"逆差""反差""落差"问题,实现国家形象从"他塑"到"自塑"的转变[4] 国际传播体系建设的基本遵循 - 坚持党性原则是根本,需确保党对国际传播工作的全面领导,明确"联接中外、沟通世界"的职责使命[5] - 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核心,需提炼中华文明精神标识,以文化载体传播中国特色、中国精神[5] - 注重系统集成和世界眼光,统筹传播子系统协同发展,同时融入国际传播格局并回应全球议题[6] 国际传播实践的关键路径 - 构建多渠道立体式传播格局,整合图书、报刊、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多元主体协同的传播生态[7] - 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实践,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避免西方理论裁剪中国现实[8] - 建设全球文明倡议践行机制,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基础设施和合作机制完善,塑造可信可爱的中国形象[8] - 扩大国际人文交流合作,搭建多层次平台并运用AR/VR技术,促进民心相通和"朋友圈"巩固[9]
坚定文化自信 建设文化强国丨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23 08:09
国家形象与文化软实力战略 - 中国正通过文创产业、数字支付、离境退税政策等措施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形象,展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开放新图景 [1] - 文化软实力竞争已成为国际战略重点,国家形象优劣直接影响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发展先机 [2] - 需打破西方国际舆论垄断,通过主动构建中国话语和叙事体系消除刻板印象,展示真实立体的中国 [3] 中国话语体系构建路径 - 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构建中国话语体系提供战略指导,强调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汲取智慧 [4] - 中国话语体系需兼具历史底蕴、中国特色和时代感召力,成为世界理解中国发展逻辑的桥梁 [5] - 需创新叙事手法,结合宏大叙事(如中国式现代化成就)与微观叙事(个体奋斗故事)增强传播感染力 [6] 国际传播实践案例 - 北京冬奥会通过"冰墩墩"等文化符号及开闭幕式理念,成功展示中华文化魅力 [7] - 《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文化节目以创新艺术形式推动中华文化出海 [7] - 华为、比亚迪等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履责实践塑造"中国智造"高品质形象 [7] 国际传播能力建设 - 需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型主流媒体,运用AI、大数据技术优化内容生产分发 [9] - 加强国际人文交流合作,通过文化展览、学术研讨、青年交流等形式促进民心相通 [10] - 构建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协同的多元传播格局,动员全民参与国家形象塑造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