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大规模市场
搜索文档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三个突出特性
人民日报· 2025-11-21 09:35
日前,第八届进博会在上海闭幕。从参展企业数量再创新高,到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 发亮相,从浙江省交易团首日签下145亿元大单,到阿斯利康宣布追加对华投资约1.36亿美元,进博会 成为"沉浸式感受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体验区'"。 市场是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强大国内市场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战略依托。 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十五五"时期我国发展所具有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超大规 模市场优势、完整产业体系优势、丰富人才资源优势更加彰显,并着眼于发挥这"四大优势"作出战略部 署。这"四大优势"相辅相成、有机统一,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成为重要战略支点。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市场资源是我国的巨大优势,必须充分利用和发挥这个优势,不断巩固和增 强这个优势,形成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雄厚支撑。"这一重要阐述,揭示了我国在大国战略博弈中始终立 于不败之地的坚实支撑。 "十五五"规划建议将"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纵深推进,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持续显现"纳入主要目标, 并就建设强大国内市场部署了战略任务。 新征程上,要发扬历史主动精神,续写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新篇章、奋力开创中 国式现代化建设新局面,一个重要方面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三个突出特性(人民观点)
人民日报· 2025-11-21 06:05
文章核心观点 -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和吸引全球投资的关键战略依托,具有引领性、稳定性和成长性三大突出特性 [1][2][5] 市场引领性 - 庞大需求激发创新创造,中国市场从“市场换技术”转向“市场育技术”,为全球工商界提供宽广创新舞台 [2] - 新需求牵引新供给,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登记使用商品条码的消费品新增1992.2万种,同比增长31.4% [3] - 产业链协同创新,如100公斤固态电池试验续航有望突破1000公里,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 [4] - “十四五”时期我国新能源汽车年出口量首次突破200万辆,任何技术在中国市场成功即具备引领全球潮流的基础 [4] - 绿色化、数字化、智能化加快发展,中国成为全球新技术的“推广场”和“应用场” [5] 市场稳定性 - 市场规模效应构筑回旋空间,平均每分钟有近30辆新能源汽车下线,37万余件快递业务完成,超3000万元机电产品出口 [6] - “十四五”时期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5.5%,汽车产销量保持全球第一,经济总量跨越110万亿元、120万亿元、130万亿元三个大台阶 [6] - 中国具有全球最完整的工业体系,14亿多人口中有2.5亿人受过高等教育,供给能力极强、社会需求巨大 [6] - 宏观治理拥有丰富工具,如面对经济下行压力时的一揽子增量政策成为“宏观调控的一次里程碑式出手” [7] - 有效市场与有为政府更好结合,让超大规模市场既有活力又有秩序 [7] 市场成长性 - 未来10多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将超8亿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领域蕴藏巨大投资空间和消费热点 [8] - 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持续缩短,集中清理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 [9] - 以制度型开放为重点,以大市场带动大循环,中国庞大的市场和创新能力很难在其他地方找到“替代品” [9] - 第八届进博会参展企业数量再创新高,461项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首发亮相,浙江省交易团首日签下145亿元大单 [1] - 阿斯利康宣布追加对华投资约1.36亿美元,进博会成为感受中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体验区 [1]
WeVlog | 进博会多国参展商:明年、后年,每年都要来
中国新闻网· 2025-11-06 19:44
进博会活动概况 - 第八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于11月5日至10日在上海举办 [2] 参展商反馈与市场机遇 - 来自瑞士、哥伦比亚、巴西、格鲁吉亚等多国参展商高度评价中国超大规模市场的开放性、创新性和无限机遇 [2] - 参展商表达持续参与意愿,希望“明年、后年,每年都来” [3] 进博会平台价值与展示内容 - 进博会已成为世界了解中国的重要窗口 [2] - 展示与合作范围广泛,涵盖技术分享、农业合作、消费品及创新成果等多个领域 [2]
从“新面孔”到“回头客”再到“常驻客”,进博机遇展现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活力
华夏时报· 2025-11-06 16:57
进博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八届进博会于11月5日在上海国家会展中心开幕,主题为“开放共创新机遇,合作共享新未来”,彰显中国扩大高水平开放的决心 [1] - 本届进博会共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包括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整体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 [2] - 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国际社会对“进博机遇”和中国经济信心增强 [2] 参展企业战略与成果 - 欧莱雅作为连续八年“全勤”参展企业,今年携旗下25个品牌参展,带来历届最强“首发”新品阵容 [2] - 施耐德电气自1987年进入中国,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与受益者,随着中国和世界经济融合加速,公司备受鼓舞 [3] - 宜家自1998年进入中国大陆市场,近年来开设深圳宝安商场、深圳罗湖和北京昌平设计订购中心,并入驻京东平台,拓展全渠道生态系统布局 [4] - 嘉吉在前七届进博会上累计签署超过300亿美元合作意向协议,今年计划在谷物、牛肉、动物营养、铁矿石等领域签署多项战略采购与合作协议,预计签约总金额超过30亿美元 [6] - 渣打通过进博会累计与近40家企业、机构及行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合作范围从大宗商品贸易拓展至可持续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 [6] 进博会平台效应与溢出效应 - 前七届进博会累计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约3000项,意向成交额超过5000亿美元,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 [5] - 本届进博会同期举办虹桥国际经济论坛,设置33场分论坛及闭门会,配套活动80余场,包括贸易洽谈、投资促进等 [5] - 乐高集团在本届进博会上为公众带来多款重磅新品全球首秀,以“玩乐不停”为主题打造“玩乐之城”展台,面积约308平方米 [6] - 贺利氏、诺华、GE医疗、霍尼韦尔、三菱电机、捷豹路虎、欧莱雅、乐斯福、汇丰银行等20余家企业成为进博会首批九年“全勤生”,提前签约第九届进博会 [7] 企业长期承诺与市场信心 - 欧莱雅表示“世界上没有其他盛会像进博会一样让公司如此投入”,已提前预约第九届进博会入场券,并强调“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8] - 贺利氏已提前签约第九届进博会,未来将依托该平台深化产业链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培育新质生产力 [7] - 金光集团APP将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合作创新推动产业协同进步,在进博舞台续写开放合作的“金”彩华章 [7] - 施耐德电气、宜家等企业强调中国市场的增长机遇和创新活力,将继续投资中国,深化本土联结 [3][4]
从“新面孔”到“回头客”再到“常驻客”,进博机遇展现中国超大规模市场活力|聚焦2025进博会
华夏时报· 2025-11-06 11:18
展会规模与参与度 - 第八届进博会参展企业数量再创历史新高,共有155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与,4108家境外企业参展,其中包括290家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 [3] - 整体展览面积超过43万平方米,展览面积和企业总数均创历史新高,且美国企业参展面积连续7年保持第一 [3] - 前七届进博会累计发布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约3000项,意向成交额超过5000亿美元,累计吸引境外参展商2.3万家次 [8] 企业参与与战略深化 - 多家跨国企业连续多年参会,欧莱雅连续八年全勤参展,今年携旗下25个品牌带来历届最强首发新品阵容 [3] - 施耐德电气自1987年进入中国,是中国高水平开放的参与者、见证者与受益者,对持续投资中国市场信心笃定 [4] - 贺利氏、欧莱雅等20余家企业已成为进博会首批九年全勤生,贺利氏已提前签约第九届进博会 [11] 市场机遇与投资合作 - 前七届进博会上,嘉吉累计签署超过300亿美元的合作意向协议,本届进博会计划签署多项战略协议,预计总金额超过30亿美元 [9] - 渣打通过进博会累计与近40家企业、机构及行业协会达成战略合作,合作范围从大宗商品贸易拓展至可持续金融、科技创新等领域 [9] - 宜家持续投资中国市场,近年来开设新商场和设计订购中心,并入驻京东平台拓展全渠道布局,英格卡集团完成在华首笔循环经济投资 [7] 本土化与可持续发展 - 宜家以合作伙伴身份为瑞典国家馆提供解决方案,展现深厚进博情缘,并致力于为中国绿色低碳转型贡献力量 [7] - 金光集团APP将持续聚焦高质量发展,以合作创新推动产业协同进步,在进博舞台展示企业在推动社会发展、引领产业升级方面的实践成果 [12] - 贺利氏将依托进博会平台深化与产业链合作,推动技术创新与产业升级,携手培育新质生产力 [11]
外国消费者在华乐享购物折射中国超大规模市场魅力
新华网· 2025-05-20 09:04
中国制造竞争力提升 - 中国制造产品在性能、设计等方面表现出色,改变了"廉价低质"的片面认知 [2] - 通过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中国产品竞争力实现跃升 [2] - 中国消费市场日益丰富,为外国消费者提供国际、多元、时尚的消费体验 [2] 跨境消费趋势 - 中国完善的供应链体系与高效物流网络使跨境购物时效快捷且成本优势明显 [3] - "中国购"成为越南新的购物趋势,反映中越消费联系日益紧密 [3] - 2024年上海、北京等5个城市口岸入境外国人数同比增长约1倍,离境退税商店数量占全国近七成 [5] 国际消费环境优化 - 中国实施单方面免签、过境免签、优化离境退税政策、拓展国际信用卡支付渠道等措施 [5] - 240小时过境免签政策实施后,全国入境外国人同比增长40.2%,其中免签入境游客占比达71.3% [5] - 中国与马来西亚签署互免签证协定,进一步便利跨境消费 [6] 消费市场国际化 - 国际品牌在中国各大城市和线上平台广泛覆盖,提供便捷的全球购物体验 [2] - 外国消费者可在中国商超和电商平台购买到本国特色商品 [2] - 中国通过政策开放和消费便利化营造开放、多元、包容的消费环境 [6] 政策支持与行业展望 - 中国商务部表示将继续打造国际化消费环境、增加品质化消费供给、创新多元化消费场景 [6] - 中国通过高水平开放推动国际合作,为全球消费者和企业提供更多机遇 [6]
“真就像星辰大海一样”:外国人零距离感受中国超大规模市场能量
新华网· 2025-05-17 09:50
中国超大规模市场吸引力 - 外国游客对中国市场的评价为"星辰大海",体现其丰富性和规模 [1] - 天津正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跨境支付、离境退税等政策提升消费便利度 [1] - 新能源汽车普及率显著,景区引入数字化设备如登山外骨骼 [1] 政策支持与市场数据 -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推动扩大入境消费",税务总局细化"即买即退"流程 [2] - 2024年"五一"假期外国人出入境达111.5万人次,同比增长43.1%,免签入境增长72.7% [4] - 中国连续十多年为全球第二大商品消费市场,消费对GDP贡献率居首 [4] 外资企业投资动态 - GE医疗宣布5年内向天津磁共振东半球总部增投5亿元人民币 [4] - 空客在天津建设A320系列第二条总装线,预计2026年初投产 [7] - 特斯拉2024年中国内地销量超65万辆,创历史新高 [7] 供应链与产业协同 - GE医疗与西部超导合作研发高性能超导线材,推动磁共振设备升级 [5] - 西部超导通过创新成为全球领先超导线材供应商 [5] - 沙特阿美累计对华投资超2000亿元人民币,认可中国市场稳定性 [7] 消费场景升级 - 天津古文化街等景点吸引外国游客购买文化商品及体验本地美食 [1] - 跨境电商便利外国游客回国后继续购买中国商品 [1] - 绿色消费趋势显著,如新能源车普及和数字化服务应用 [1][4]
瞭望 | 西方经济学陷“涉华解释力困境”
搜狐财经· 2025-05-06 16:21
西方经济学的解释力困境 - 西方经济学理论在推动技术方法论极致化的同时,对经济发展本质问题的忽视愈发严重,对现实问题的解释力困境凸显[1][3] - 西方经济学擅长解释严格假设条件下的微观经济现象,但排斥政府在市场中的角色,忽略超大规模经济体量和统一大市场等关键变量[4] - 西方经济学倾向于将复杂经济问题简化为线性关系,加剧了解释现实经济现象的窘境[4] 西方经济学的核心命题缺陷 - 长期意识形态化地回避政府与市场关系这一核心命题,政府角色在西方经济学中被边缘化[5] - 西方主流经济学日渐脱离真实世界经济学的本质,在狭窄道路上走向技术化[6] - 对市场经济的复杂性缺乏解释力,过度简化的线性研究范式难以解释现实世界[7] 西方经济学分析中国经济的不足 - 西方经济学缺乏对中国经济基本事实、客观规律和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关注,理论适用的公信力危机日益凸显[9] - 西方经济学理论尚未实现中国化和本土化,对中国经济的解释存在"拿来主义"特征[9] - 西方经济学对关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变量认知缺位,如超大规模市场和社会文化等[10][11] 构建中国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 - 中国经济学需立足中国发展和改革实践,凝练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破除西方经济学的意识形态偏见[1][12] - 需深刻把握"第二个结合"的精髓要义,对西方经济学理论进行辩证取舍[12] - 从经济学术语革命出发,循序渐进构建自主知识体系,基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总结中国经济经验[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