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中西医结合治疗
icon
搜索文档
2025年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举行
中国新闻网· 2025-09-24 17:13
9月20日,2025年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二次学术会议暨中医特色疗法治疗内外障眼病 学习班在恩施市举行。会议由湖北省中医药学会、湖北时珍实验室联合主办,湖北省中医药学会眼科专 业委员会、湖北省中医院、恩施州中心医院共同承办。 本次年会以"传承创新·融通致远·守护光明"为主题,旨在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化,搭建高水平学术交流 平台,推动眼科医学发展。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主委亢泽峰教授,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湖北省 区、鄂豫大区总院长邢怡桥教授,爱尔眼科医院集团湖北省区副总院长、恩施州中心医院湖北省眼遗传 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李拓教授等多位全国知名专家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与临床经验。 会议还创新设置"睛明论剑·宗师鉴方"环节,由来自宜昌、荆州、荆门等多地的眼科专家代表展示典型 病例与治疗技术,现场为一名64岁的眼疾患者辩证施治、现场开方。现场多位专家教授参与现场点评和 讨论。 此外,会议还设置了"悟经典—中医眼科知识竞赛"环节,通过现场竞答形式,考察参会者对中医经典文 献、眼科理论基础及临床应用的理解,激发学习热情,提升专业素养。在"勤学技—新技术交流"部分, 多位眼科专家就《平衡免疫,最佳守护》《近视管 ...
Latest breakthrough in Type 1 diabetes treatment: Chinese medical team enables 24 patients to discontinue insulin use
Globenewswire· 2025-08-21 09:11
医学突破 - 深圳恒生医院安池英教授团队通过中西医结合疗法(HIM)成功帮助24名1型糖尿病(T1DM)患者停止胰岛素治疗 最长停药时间达14个月 [1] - HIM疗法结合传统中医 分子矫正医学 功能医学及生活方式医学 通过免疫阻断和代谢平衡实现胰岛功能恢复 [2] - 治疗方案核心包括质谱平台精准诊断 分子营养与中药免疫调节 针灸/草药代谢修复 以及AI动态监测血糖和免疫指标 [3] 临床数据 - 在70名接受干预的T1DM患者中 34%(24名)实现完全停用胰岛素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稳定在7%以下 且C肽检测显示胰岛功能显著恢复 [5] - 功能性治愈标准为胰岛功能部分恢复至满足正常代谢需求 早期确诊且C肽水平>0 5ng/ml的患者可停用胰岛素 [6] 行业影响 - 中国工程院樊代明院士评价该成果颠覆了T1DM需终身用药的传统认知 开创了全新临床治疗范式 [7] - 全球约900万T1DM患者 传统治疗年费用超1万元人民币 HIM推广可显著降低患者经济与健康负担 [7]
高龄不可怕!陪老年人打好抗癌这一仗
新华网· 2025-06-28 16:50
老年肿瘤防治现状 - 我国60岁以上人群肿瘤新发病例数占比达60.7% [1] - 老年常见恶性肿瘤为肺癌和消化系癌,占老年新发病例65% [2] - 肝癌、淋巴癌、前列腺癌、血液肿瘤在老年群体中高发 [2] 老年肿瘤治疗特点 - 老年肿瘤与基因突变、细胞老化及致癌因素长期积累相关 [2] - 患者存在病急乱投医现象,包括迷信偏方、拒绝正规治疗或担忧费用 [4] - 治疗方案需个性化,不能照搬年轻人方案或放弃治疗 [4] 中西医结合治疗进展 - 西医采用靶向药物、免疫治疗等新手段 [6] - 中医通过补气养血、温阳滋阴等扶正手段改善患者体质 [6] - 中草药汤剂、针灸、穴位贴敷等可缓解放化疗副作用 [8][9] - 多家医院开发专属中药制剂(如止吐方、止痛方)减轻化疗不适 [9] 早筛与健康管理 - 国家要求加强65岁以上老年人健康体检及高风险随访 [10] - 盐城市免费为60-69岁居民提供12项肿瘤标志物筛查 [10] - 大庆市开展45-74岁人群肺癌等"五癌"免费筛查 [10] - 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可增强抗病能力 [10] - 协和医院研发全球首个人工智能蕈样肉芽肿辅助诊断系统 [10]
张宏耕教授:抑郁与失眠互为因果,创新中药治疗优势显著
中国新闻网· 2025-06-23 13:36
行业动态 - 慢病(络病)防治中国行暨2025年络病学术会议在长沙、武汉、广州三地联动举行,聚焦精神卫生领域,吸引了数百名专家学者参与[1] - 会议重点探讨了络病理论在失眠、抑郁等疾病治疗中的科研成果,中西医结合治疗成为讨论热点[1][4] 疾病研究 - 抑郁症与失眠存在双向病程关系,40%~90%抑郁症患者伴有失眠症状,抗抑郁治疗后71.7%患者仍残留失眠症状[2] - 失眠患者抑郁症发病风险比健康人群高183%,焦虑障碍风险高223%,自杀风险高67%,精神障碍风险高28%[2] - 中医将抑郁症分为实证(70%~80%)和虚证(20%~30%),失眠则虚证患者占比更高(60%~70%)[4] 产品研发 - 解郁除烦胶囊针对实证抑郁症患者,具有解郁化痰、清热除烦功效,可调节中枢神经递质水平,改善神经内分泌系统紊乱[4] - 益肾养心安神片针对虚证失眠患者,具有益肾填精、养心安神功效,可保护海马区脑神经元细胞,改善应激状态[4] 治疗策略 - 指南建议抑郁症与失眠同时治疗,早期睡眠改善有助于提高患者依从性和症状改善[2] - 中西医结合治疗可发挥各自优势,更全面改善症状和生活质量,降低毒副作用和复发率[4]
通络药物获《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推荐
环球网· 2025-06-16 10:39
新指南发布 - 2025年6月14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指南(2025)》在沈阳发布 明确推荐通心络用于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具有抗心肌缺血 改善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的作用(IIa B-R) 推荐芪苈强心用于冠心病合并心衰且血压偏低患者(IIa B-R)[1] - 指南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及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发起 韩雅玲院士和杨跃进教授牵头 全国60余位心血管专家参与制定 为PCI手术提供规范指导[3] - 指南新增抗心肌缺血 无复流和再灌注损伤章节 注重中西医结合 新增具有中国特色的治疗方案[1] 通心络临床价值 - 通心络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中药 具有血液保护 血管保护 基于微血管保护的缺血组织保护三重作用 可降脂 抗凝 抗炎 保护血管内皮 稳定易损斑块 解除血管痉挛 保护微小血管[4] - 通心络防治急性心梗介入治疗后心肌无复流循证医学临床试验表明 通心络能够促进心肌再灌注 降低心肌无复流的发生率36.6% 缩小无复流和梗死面积 改善左心室收缩功能[5] - 通心络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心肌保护研究结果显示 在标化西药与血运重建基础上 通心络可进一步降低30天心脑血管不良事件率36% 降低1年心源性死亡率27% 降低1年再次心梗风险74% 且未增加出血风险 该成果发表于JAMA[5] 芪苈强心临床价值 - 芪苈强心是在络病理论指导下研发的创新中药 可显著改善慢性心衰患者的心脏和运动功能 同时可显著改善心衰患者临床预后 且对血压没有影响[6] - 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复合终点事件的评估研究显示 在心衰标准治疗基础上加用芪苈强心 能显著降低心衰患者的复合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22% 包括降低心衰恶化再住院风险24%和心血管死亡风险17% 该成果发表于《自然医学》[6] 行业意义 - 指南更新标志中医药在冠脉介入治疗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首次将通络药物通心络和芪苈强心纳入推荐 体现中医药在现代医学中的重要地位[8] - 通络药物相关研究赢得国际医学界认可和肯定 为中西医结合治疗树立典范 中药治疗体现中国特色[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