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地方立法
icon
搜索文档
潍坊发布地方立法十年成绩单 ,制定出台法规26部、修改8部
齐鲁晚报网· 2025-08-08 08:57
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地方立法10周年成果 - 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召开地方立法10周年"回头看"新闻发布会 回顾10年立法成果 [1] - 重点介绍《潍坊市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条例》等7部已出台法规的实施情况及主要成效 [1] - 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扈洪波回顾地方立法10年经验做法 [3] - 潍坊市政府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分别介绍7部法规的实施成效 [3] 立法工作成果 - 10年来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26部 修改8部 [3] - 立法工作坚持党委领导、人大主导、政府依托、各方参与的格局 [3] - 充分发挥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功能 [3] - 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 [3] 未来立法方向 - 潍坊市人大常委会将继续深入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 [4] - 围绕中心、服务大局 深耕立法质量 [4] - 以法治力量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4] - 为更好潍坊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4]
聚焦地方特色、回应民生关切 十年来地方立法亮点多
中国新闻网· 2025-07-28 16:56
地方立法发展概况 - 中国享有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的主体共323个(包括289个设区的市、30个自治州和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 [1] - 十年来新制定设区的市地方性法规超过5000件 [1] - 地方立法围绕发展所需、改革所急、民众所盼,涵盖产业升级、生态保护、民生福祉、社会治理等领域 [1] 山东省立法特色 - 德州扒鸡、烟台葡萄酒、潍坊风筝、日照绿茶等齐鲁特色被专门立法保护 [2] - 滨州制定全国首件社会心理服务领域的地方性法规 [2] - 菏泽在全国率先出台儿童友好城市建设促进条例 [2] - 威海等6市出台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法规,解决从业者权益保障与业态融合问题 [2] - 临沂、聊城出台单用途预付消费卡管理法规,构建预付消费法治化治理新路径 [2] 黑龙江省立法特色 - 哈尔滨市制定中央大街步行街区条例保护城市名片 [3] - 大庆市制定雷电灾害防御条例规范石油化工基地的雷电灾害防御 [3] - 伊春市制定红松保护条例保护"中国林都"特色资源 [3] 大庆市民生立法案例 - 大庆市制定《大庆市露天市场管理条例》,取缔违法露天市场53个,规划设置露天市场32个,摊位6300余个 [5] 江苏省创新立法 - 无锡市制定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构建全过程全要素创新生态链 [6] - 常州市制定全国首部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和科技创新促进条例 [6] - 苏州市制定智能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6] - 南通市制定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规范知识产权管理 [6] 辽宁省热点问题立法 - 铁岭市在《物业管理条例》中增加空置房管理、物业收费、业主权益保护等规定 [7] - 营口市制定东北地区首部家政服务条例推动家政服务业标准化 [7] - 营口市制定物业管理条例和城市供热条例解决弃管小区和暖气不热问题 [7]
“绿富美”里有良法
人民日报· 2025-07-22 06:31
生态文明立法与乡村发展 - 湖州市通过《湖州市美丽乡村建设条例》推动潞村村建设总长度约2900米的污水管网,促进河道水质提升至Ⅲ类水标准,实现从"脏乱差"到"绿富美"的转变 [1] - 《湖州市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促进条例》及配套法规形成"1+N"法规体系,涵盖大气污染防治、市容环境卫生等9部细化法规,提升生态立法广度、精度、深度 [2] - 生态立法催生"美丽经济",灵粮农场通过《湖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实现农田变课堂、农舍变民宿,累计提供就业岗位330个,带动村集体增收近1000万元 [3] 绿色金融与生态产业链 - 《湖州市绿色金融促进条例》以法规形式固化全国首批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经验,包含绿色产品服务、节能降碳等特色条款,推动银行业深化绿色金融改革 [3] - 安吉县通过地方立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路径 [4] - 生态立法体系实现各部法规总分结合、串点成线,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法治保障 [4] 乡村旅游与业态创新 - 《湖州市乡村旅游促进条例》要求推进旅游与文化、农林等领域融合,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如灵粮农场吸引城市家庭深度体验田园生活 [3] - 生态立法推动乡村旅游与生态保护"双赢",促进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 [3] - 古村落水环境提升项目结合生态修复工程,增强乡村旅游吸引力 [1]
用好“稳定器” 耕好“试验田”(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7-21 05:52
改革与法治的关系 - 改革和法治相辅相成,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只有相辅相成才能相得益彰 [1][2] - 通过地方立法固化改革成果,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1][2] - 立法引导、推动、规范、保障改革,发挥"稳定器"作用 [2] 地方立法与改革实践 - 上海利用浦东新区地方立法权,出台《上海市促进浦东新区商事调解规定》,探索建立中国特色与国际接轨的商事调解制度 [1] - 2023年立法法修改确认浦东新区法规、海南自由贸易港法规,为地方立法先行先试提供法律依据 [1] - 浙江嘉兴通过《嘉兴市综合查一次若干规定》将行政检查改革经验上升为法规制度 [2] 立法适应改革需求 - 立法主动适应改革需要,确保改革于法有据,为改革创新提供底气 [2] - 地方立法为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业态提供法律依据,加速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 [2] - 对不适应改革的现行法律法规及时修改或废止,防止束缚改革步伐 [3] 地方立法的功能定位 - 地方立法需落实上位法规定,同时突出地方特色、积累改革经验、解决实际问题 [3] - 把握地方立法实施性、补充性、探索性的功能定位,确保法规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 [3]
十年来我市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52件,17件属全国首创
南京日报· 2025-07-16 10:21
立法成果 - 南京市十年来共制定修订地方性法规52件,其中24件为创制性立法,包括17件全国首创、7件"小快灵"法规 [1] - 自1986年以来,南京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共制定修改法规165件,现行有效100件 [2] - 2015年后制定了一批具有南京特色的法规,包括全国首部城市数字治理地方性法规《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若干规定》、全面修订《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条例》、《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条例》、《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南京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和全国首部专门保障国家公祭活动的地方性法规《南京市国家公祭保障条例》 [3] 科技创新领域 - 玄武大模型工厂揭牌一年多来已成功推出12个行业大模型,江苏通过国家备案的生成式大模型有1/4来自玄武 [4] - 科大讯飞代码大模型全国总部入驻半年多时间,取得"央国企中标数量和中标金额双第一"的成绩 [4] - 《南京市城市数字治理若干规定》第十五条专门围绕人工智能发展的算力、数据、算法等核心要素作出部署,明确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全市一体化算力体系构建 [4][5] 民生保障领域 - 《南京市养老服务条例》实施以来,全市已建成家庭养老床位1万张,为4.2万户困难老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建成"1+12"市区两级养老指导中心,嵌入式养老服务综合体覆盖90%以上街(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达1342个 [11] - 《南京市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条例》实施后,2024年公立中医院门诊、住院人次分别较去年增长6.35%和6.74%,新增6个全国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8个国家中医优势专科,6个项目入选国家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临床协作项目 [10] - 全市28个专科入选国家中医优势专科,丁氏痔科医术等3项非遗项目实现"技术+文化"双传承 [10] 生态环保领域 - 《南京市长江岸线保护条例》实施以来,南京清退生产岸线37.6公里,长江干流水质连续多年保持Ⅱ类,江豚现身频次较2018年增长24% [11] 立法过程 - 南京立法始终坚持"开门立法",2015年首批设立18家基层立法联系点,如今已扩容至48家 [6] - 红花街道基层立法联系点创新"九步工作法",组建150人的立法信息员队伍,累计为30余部法规征集建议379条,22条被采纳 [6] - 市十七届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已参与31部地方性法规意见征集活动,提出956条立法建议 [7]
让地方立法成为发展“推进器”(人民时评)
人民日报· 2025-07-15 06:03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发展 -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覆盖400多平方公里,累计诞生企业超14万家[1] - 《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条例》通过地方立法打破行政壁垒,聚焦体制机制、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产业发展[1] - 立法为科创廊道提供法治保障,兼具"保障法"和"促进法"双重功能[1] 地方立法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 2015年立法法修改后,全国设区的市地方立法主体从49个增至289个设区的市、30个自治州和4个不设区的地级市[2] - 地方立法通过稳定、公开、规范的制度机制增强经营主体预期确定性,例如江苏常州制定《常州市新能源产业促进条例》支持光伏和新能源汽车产业[2] - 立法替代"红头文件"模式,将经济工作纳入法治范畴[2] 地方立法的差异化实践 - 立法需适应本地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经济基础要求,如台州聚焦乡村发展、惠州保护水系水质、泉州保护海上丝绸之路史迹[3] - 地方立法坚持问题导向,需紧贴本地实际和群众需求,调动基层首创精神[3] - 立法为区域特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例如乡村振兴、生态保护和文化传承[3]
儋州:良法善治促发展
海南日报· 2025-07-10 09:47
儋州地方立法进展 - 儋州自2023年10月1日获得全国人大赋予立法权后,已制定三部地方性法规,聚焦东坡文化资源保护利用和矿山生态修复等领域 [2] - 2024年6月10日施行《儋州市东坡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定》,是全省首部东坡文化专题法规 [2] - 2024年9月1日将施行《儋州市矿山生态修复规定》,是儋州首部地方性法规 [5] - 2025年5月1日将施行《儋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共8章66条,规范立法程序 [7] 东坡文化保护立法 - 《儋州市东坡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规定》共21条,涵盖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4] - 立法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建立多元投入机制,推动东坡文化与儋州调声等本土文化融合 [4] - 儋州以《东坡文化保护利用三年行动计划》为抓手,推动东坡书院5A级景区创建 [3] - 立法起草组调研了儋州及周边市县东坡文化遗产地,并研究11个东坡文化名城的地方立法经验 [3] 矿山生态修复立法 - 《儋州市矿山生态修复规定》针对地质灾害、土壤损毁、植被破坏和尾矿污染等问题,提出五大类修复措施 [6] - 规定要求修复责任人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措施,并加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6] - 法规明确矿山生态修复不得对矿区及周边环境造成新的破坏,防止借修复之名行非法采矿之实 [6] 立法程序规范化 - 《儋州市制定地方性法规条例》首次对法规起草、审议、表决、公布等环节作出完整规定 [7] - 条例为落实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原则提供制度保障 [7] - 儋州市人大常委会计划今年还将审议3部地方性法规,涉及营商环境、个人住房质量安全和城乡卫生管理 [7]
这十年,地方立法新在哪儿(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日报· 2025-06-19 05:53
关键词:"孵化器" - 杭州出台《杭州市智能网联车辆测试与应用促进条例》,为功能型无人车提供合法合规发展路径,提振企业研发信心[5] - 九识(苏州)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已在约200个城市布局超千台无人车,累计处理订单超1亿单,覆盖快递、电商、社区团购等高频场景[5] - 苏州制定《苏州市智能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支持智能车联网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前沿技术攻关[6] - 《苏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明确全链条转化机制,精准破解医疗器械行业转化难题,推动科技创新成为苏州发展"最大增量"[6] - 杭州制定《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条例》,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每年诞生企业主体约两万家,"杭州六小龙"有一半从这里走出[6][7] 关键词:"小快灵" - 湖州制定《湖州市桑基鱼塘系统保护规定》,开发"油基鱼塘""果基鱼塘""菜基鱼塘"等新模式,"生态鱼"价格从每斤十几元提升至三四十元[9] - 常州出台《常州市网络餐饮服务食品安全管理若干规定》,依法累计责令整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503家,行政处罚128家[10] - 常州在公共安全、基层治理领域立足"小切口",从推行使用公筷公勺到加强租赁厂房安全管理,增强立法时效性[10] 关键词:"金点子" - 苏州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产业链立法圆桌",邀请上下游产业链企业参与《苏州市低空经济促进条例(草案)》立法[11] - 《杭州市慈善促进条例》对慈善礼遇机制进行完善,明确在消费优惠、窗口服务等方面为捐赠人提供关爱礼遇[12] - 常州通过立法感谢信机制鼓励公众参与立法,如《常州市租赁厂房安全管理规定(草案)》讨论中采纳多方意见[13] 关键词:"富口袋" - 台州天台县塔后村与邻近村社组成联合党委,2024年大塔后片区累计接待游客138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超3.4亿元[14][15] - 《台州市促进乡村片区组团发展规定》将686个行政村组团形成105个片区的探索以立法形式固定[15] - 《台州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条例》实施后,1394名技术工人获股权激励,占总激励人数的40.32%[16] - 《台州市共富工坊建设管理规定》推动全市共富工坊达1688家,解决农民就业5.8万人[16]
为县城古城墙立法——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杭州市富阳新登古城墙保护条例(草案)》
杭州日报· 2025-06-03 10:56
历史文化保护立法 - 杭州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杭州市富阳新登古城墙保护条例(草案)》,旨在加强新登古城墙保护工作 [1] - 该条例是《杭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框架下的"小切口"专项立法 [1] - 条例内容涵盖管理体制、科学规划、强化保护、合理利用四大方向 [2] 新登古城墙历史价值 - 城墙始建于唐大顺二年(891年),明代为防倭寇重建,整体保留明代风格 [1] - 城墙依山而筑,护城河完整,墙体为条石砌筑,是中国明清城墙申遗项目中唯一的县城级城墙 [1] - 2017年起富阳区开展9轮搬迁,将城墙从民宅、厂房覆压中解救出来 [1] - 2023年入选浙江省第八批省级文物保护名单,2024年纳入国家文物局《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1] 条例保护措施 - 禁止买卖城墙墙体的城砖、条石、夯土、碑石及古建筑构件 [2] - 景观亮化需采用安全低温、环保节能灯具,严格控制照明亮度与范围,鼓励投光方式 [2] - 环境整治涉及保护标志、绿化管理等多维度规范 [2] 文化价值开发 - 条例规定通过宣传推广、传统文化挖掘、利用方案制定等方式发挥古城墙的历史文化与经济社会双重价值 [2] - 立法将为新登古城墙联合申遗工作提供法律支撑 [2] - 建议通过"小快灵"地方立法特点提升市民保护意识,形成古城墙保护的"杭州方案"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