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

搜索文档
以审理之为助推深化风腐同查同治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7-02 09:06
坚持风腐同查,强化"不敢腐"的震慑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同根同源、互为表里。案件审理部门必须坚持严的基调,加强审核把关,推动严惩 风腐交织问题,保持风腐同查高压态势。 动真碰硬"由风查腐"。在查清"四风"问题的基础上循线深挖,紧盯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交织的腐败问 题。执纪执法实践发现,一些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等违反政治纪律问题背后,往往存 在权钱交易的腐败问题。因此,案件审理部门要突出审理重点,紧盯"七个有之"等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 规矩的突出问题,严肃审核处理阻碍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贯彻执行、严重损害党的执政根基的腐败 问题,特别要聚焦一些引发社会问题、激化社会矛盾、危害社会安全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背后可能隐 藏的腐败、作风和责任问题,及时做好引导取证,服务办案部门查处违纪违法和涉嫌犯罪问题,有效回 应社会关切。 做深做实"由腐纠风"。执纪执法实践发现,腐败行为助长加剧不正之风甚至催生新的作风问题,特别 是"一把手"腐败,严重污染政治生态,导致主政地方或领域的党员干部上行下效,违规宴请等问题成风 作势,危害极其严重。实践表明,只惩治腐败,不纠治歪风,腐败问题就得不到有效清除,作风堤坝不 牢固, ...
丰富防治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有效办法③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28 09:34
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的特征与表现形式 - 新型腐败本质是权力寻租的"异化"行为,受益主体复杂且方式隐蔽,导致难以被发现[1] - 新型腐败手段潜伏期长、甄别查处难度大,需深化对"新"和"隐"的规律性认识[2] - 浙江省纪委监委通过案例总结出《当前新型腐败、隐性腐败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并开发相关课程[1] 防治新型腐败的实践措施 - 浙江省纪委监委通过数据建模固化腐败新类型,实现从查处个案到类案的升级[1] - 海南省海口市纪委监委归类分析案件,固化破解思路和证据标准,提升类案识别能力[2] -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中国电信纪检监察组针对邓某案暴露的问题,督促开展集中整治[3] 行业领域的整改与制度完善 - 广西柳州市纪委监委聚焦"期权腐败",加强工程项目关键环节监管[3] - 浙江省纪委监委推动属地政府出台《重大项目投后管理办法》,加强纾困资金监管[3] - 佛山市纪委监委革新招投标机制,建成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云平台[4][5] 技术手段与平台应用 - 佛山市公共资源交易综合管理云平台上线后,参投企业数达改革前的8倍多,投诉量下降超30%[5]
权威披露:某凌姓证监局局长采用隐蔽手段入股3家拟上市企业,上市后累计减持套现数亿元,获利资金长期存放他人账户
梧桐树下V· 2025-06-25 23:08
文/梧桐晓编 6月24日,国家审计署审计长侯凯向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六次会议上作《国务院关于2024 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花样翻新: 有的以市场手段作伪装披上腐败"隐身衣",或以他人代持设置行贿受贿"隔离带"。如一省证监局原局长凌某等人 2011 年以来,伙同3 户企业实控人,先在上市前借用亲属账户"卡点"突击入股,并采取银行票据背书转让等非现金、非常规转账方式隐匿入股资金来源,再在上 市中为3户企业提供辅导备案、上市保荐,上市后凌某等人将购买的原始股已累计减持套现数亿元,且获利资金长期存放他人账户,只在使用时才转入个人名下。 审计署报告只指出"一省证监局原局长凌某",未披露哪个证监局及全名,但中国证监会网站2024年12月27日发布《江苏证监局原党委书记、局长凌峰被开除党 籍和公职》。江苏证监局局长凌峰违法事项之一为"违规拥有非上市公司股份,将应当由本人支付的费用由他人支付。以"投资入股"名义非法收受财物,数额特 别巨大。" 因此,基本可以认定国家审计署报告中的"一省证监局原局长凌某"即为江苏证监局原局长凌峰。 ...
违规掩盖处置不良资产、违规放贷揽储,审计署报告披露金融业这些问题
新浪财经· 2025-06-25 21:10
报告重点审计的2家政策性银行和3家国有保险公司,还审计了7家商业银行金融政策落实情况。审计发 现了一系列问题,包括服务国家战略及实体经济数据不实、违规掩盖处置不良资产等。 报告提到,4家金融机构多报保险保障金额、政策性贷款规模等5084.37亿元。如中国农业发展银行 2021 年将实际投向罐头加工基地等的37.66亿元贷款,违规纳入生猪贷款统计范围。中国人寿保险(集团) 公司通过违规扩大统计范围等方式,多报2023年度服务实体经济规模920.32亿。 记者 辛圆 审计署日前公布《国务院关于2024年度中央预算执行和其他财政收支的审计工作报告》,披露了金融企 业国有资产审计情况。 审计报告指出,金融、国企、能源等权力集中、资金密集、资源富集领域仍是腐败重灾区,一些不法分 子"靠什么吃什么",在党的十八大后仍不收敛不收手。 报告提到,国企上海信谊天一药业公司原总经理周某等人,在2020年至2023年间,未经集体决策和公开 招标,利用负责商业谈判、合同审批的职务便利,审批决定引入18户民企进行药品推销,并以国有资金 支付其中7户推广费8300多万元,周某等人收受这些民企实控人贿赂2000多万元,用于个人理财、消费 ...
有效防治新型腐败隐性腐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6-05 08:49
强化系统思维,凝聚综合治理强大合力。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具有极强的复杂性、跨领域性和再生性等 特征,必须切实增强工作的系统性、协同性,推动常态长效治理。强化协作配合,持续完善"组组"协同 监督、"室组"联动监督、"室组地"联合办案、"室组地校企巡"协调联动机制,深化拓展纪检监察监督与 审计监督、财会监督、统计监督等协作配合机制,构建力量整合、程序契合、工作融合的监督格局。着 力堵塞制度漏洞,注重典型案件剖析,深入查找案件背后的制度空白、机制漏洞、监管盲区,有针对性 地制发纪检监察建议书,推动重点领域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进一步减少权力设租寻租空间。做深做实警 示教育,健全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机制,综合运用召开警示教育大会、拍摄警示 教育片、编印警示录、旁听案件庭审等方式,分层分类开展警示教育,更加深刻地向广大党员干部厘清 讲透纪法规定,精准揭露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神秘面纱",推动党员干部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 (湖南省常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监委主任 何艺辉) 强化穿透思维,揭开权钱交易"伪装面纱"。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与传统腐败相比,腐败主体趋于隐匿、 腐败手段更具迷惑、腐败危害更甚更烈,必须 ...
以案明纪释法丨离职后收受财物行为性质辨析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14 07:55
【基本案情】 邱某,某市公安局副局长,负责辖区内公司营业场所安全审核等工作。刘某,某科技文化公司实际控制 人。邱某与刘某系多年好友,刘某日常为邱某家人就医、子女入学等家庭事务提供服务。2018年2月至 2021年底,邱某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刘某公司经营特别是在经营场所安全审核等方面提供帮助,刘某 多次表示要送给邱某好处,邱某明确表示不需要。2022年1月,邱某为刘某申请某业务板块牌照提供帮 助,在二人闲谈中,邱某主动提及其听说本市部分公司高薪聘请离职的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在公司任职。 刘某便提出,等邱某退休后,可以高薪聘请邱某来他的公司任职。邱某表示他准备退休后做点研究工 作,就是需要一些"经费"支持。刘某表示可以在公司成立科研业务部,邱某退休后可以来该部门开展研 究工作,"经费"由公司拨付。邱某表示自己无意打工,退休后在家做点研究即可。刘某心领神会,表示 会每月提供"经费",大力支持邱某开展研究,邱某表示同意。后邱某又在其他事项上为刘某公司经营提 供帮助。2022年7月,邱某退休,自当年8月起,刘某每月支付邱某10万元用于邱某开展"科研",直至 2023年11月邱某案发,刘某共支付邱某140万元,并且未过问邱某 ...
提升以案促改促治综合效能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2025-05-08 08:03
反腐败工作机制创新 - 个案查办向全领域监督治理拓展,建立"个案整改—类案治理—领域防控"全链条路径,将整改成效纳入党风廉政建设考核 [2] - 案件承办部门同步分析问题根源及制度漏洞,提出纪检监察建议,与处分决定同步送达案发单位 [2] - 监督检查室联动派驻机构开展"室组"协同监督,跟进监督整改落实情况,推动跨部门联席会议解决共性问题 [2] 监督成果运用与制度完善 - 构建动态监督体系,通过"周调度+月评估"跟踪整改进度,对逾期事项启动约谈问责程序 [3] - 将"一案一警示"工作与处分决定宣布、案情通报、专题民主生活会同步部署开展,深化以案说德、以案说纪、以案说法、以案说责 [3] - 针对高风险领域开展"类案比对分析",推进形成风险管控闭环,从源头切断利益输送链条 [3] 干部管理激励机制 - 建立"跟踪评估—教育帮扶—履职激励"动态管理体系,联合组织部门完善受处分人员任用评价标准 [4] - 优化容错纠错机制,近三年为28名干部澄清正名,对16名干部采取容错免责或减责 [4] - 通过典型案例通报传递为担当者担当的鲜明导向,保持干部干事热情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