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业寒冬

搜索文档
羊奶粉全球第一的澳优,为何撑不起伊利的“双降”困局?
36氪· 2025-05-12 08:17
伊利2024年财报表现 - 公司2024年营收1157.80亿元同比减少8.2%归母净利润84.53亿元同比减少18.9%这是上市以来首次"双降" [1] - 剔除商誉减值后净利润应为115.39亿元同比增长12.2% [1] - 业绩下滑主要源于对澳优的商誉减值影响 [1][2] 澳优经营状况 - 2024年营收74.02亿元同比微增0.28%净利润2.36亿元同比增长35.32%结束此前"双降"局面 [1] - 羊奶粉业务收入36.99亿元占总营收49.9%其中海外市场收入6.47亿元同比大增68.2% [7][8][11] - 牛奶粉业务收入21.07亿元同比下滑17.8%连续三年负增长 [11] 收购交易细节 - 公司2022年收购澳优股权成本87.34亿人民币收购后商誉从3亿增至49.54亿 [2] - 澳优当前市值约35亿港元股价在2港元左右波动 [3] - 收购后澳优2022年净利润暴跌71.65%2024年仍未恢复至2021年7.64亿元水平 [4] 业务整合情况 - 公司已全面接管澳优管理层2023年9月创始人颜卫彬辞任由张占强接任董事会主席 [5] - 奶粉业务成为公司2024年主要增长点营收同比增长7.5%液态奶业务收入减少105亿元 [7] - 澳优佳贝艾特羊奶粉销量与销售额全球第一但海外收入占比仅8.7% [7][8] 行业竞争格局 - 中国羊奶粉市场规模2023年达167.1亿元同比增长12.7%预计2028年突破350亿元 [8] - 2024年下半年超20家直销企业布局羊奶粉赛道行业竞争加剧 [8] - 新国标实施后陕西羊奶收购价2025年初暴涨50%至9元/公斤羊奶粉出厂价上涨35% [9] 国际化挑战 - 国际奶粉市场集中度高美国CR3达86.9%雅培占40%份额羊奶粉渗透率天然较低 [13] - 公司海外营销能力相对薄弱奥运营销被蒙牛取得影响国际推广效果 [13] - 在生育补贴政策响应速度上落后于飞鹤10余天错过最佳舆论时机 [13]
上市以来首次出现营利双降,伊利的困局也是行业寒冬的缩影
搜狐财经· 2025-05-07 17:21
核心业绩表现 - 2024年营收1157.8亿元同比下滑8.24%净利润84.53亿元同比下降18.94%扣非净利润降幅达40.04%为公司上市以来首次营收利润双降 [1] - 第四季度单季度亏损24.2亿元为近二十年首次 [3] - 主要会计数据显示营业收入从2023年1257.58亿元降至1153.93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从104.29亿元降至84.53亿元 [3] 业务板块分析 - 液态奶业务营收750.03亿元同比下降12.32%占公司核心业务超60%但市占率仍保持31%行业第一 [5] - 冷饮业务营收87.21亿元同比下滑18.4% [7] - 奶粉及奶制品业务逆势增长营收296.75亿元同比上升7.53%主要受益于龙年新生儿增加52万人的短期效应 [13][14] - 风味奶新品如优酸乳金装果粒牛奶等市场反响平淡未能扭转整体下滑趋势 [16] 财务与战略调整 - 计提资产减值准备52.31亿元其中澳优乳业商誉减值30.4亿元内蒙古康益佳生物技术公司减值4000万元商誉总额从50多亿元降至20亿元 [8] - 存货减值12.3亿元固定资产和工程物资减值3.7亿元信用减值5.6亿元反映原奶周期下行及库存压力 [9] - 国际化业务贡献有限管理层对海外爆发增长持谨慎态度 [16] - 计划跨界纯净水、无糖茶、方便食品等赛道寻求新增长点 [17] 行业环境挑战 - 液态奶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减少3.7%销量与均价分别下跌5.1%和1.8%消费场景收缩与价格战常态化导致高端产品增长乏力 [7] - 31家上市乳企中24家业绩下滑16家出现营收利润双降蒙牛营收下滑10.1%净利润暴跌97.8%光明乳业净利润降25.36% [10] - 原奶供给过剩持续三年牛奶酸奶终端零售价分别下滑5.2%和4.5%行业陷入价格战恶性循环 [12][13] - 规模化牧场扩产与需求走弱矛盾突出渠道库存高企动销放缓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