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筛查
搜索文档
有大一女生确诊乳腺癌,专家呼吁筛查年龄前移
第一财经· 2025-10-23 23:32
乳腺癌防治现状与挑战 - 乳腺癌呈现年轻化趋势,最年轻患者仅19岁,临床观察发现部分患者结节可在1个月内从BI-RADS 3级迅速进展为4B级[3] -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恶性肿瘤,2020年曾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中国发病率逐年升高,增长趋势出现在35-45岁及30岁以下群体[4][5] - 中国乳腺癌患者5年相对生存率已超过60%,但确诊时处于晚期(III-IV期)的比例仍高达21.6%[5][6] 筛查体系与成效 - 政府主导的“两癌”筛查项目将乳腺癌筛查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对象为35-64周岁妇女,欠发达地区通过该网络早期乳腺癌检出率已提升至71%[3][6] - 乳腺癌是少数能通过有效筛查显著降低死亡率的癌症之一,常规影像学检查(乳腺体检、彩超、X线)已能达到较高检出率[6] - 主动筛查人群集中在更年期中年女性,但发病呈现年轻化和老龄化趋势,年轻群体定期筛查意识不强[7] 筛查技术发展与精准度提升 - 针对东方女性致密性乳腺特征,AI辅助诊疗被融入钼靶机和超声设备,应用于影像报告生成、诊断全流程,提高基层诊疗效率[8] - 乳腺超声检查是健康人群疾病初筛首选,安全性好且费用合理,超过40岁女性建议补充钼靶检查以提升微钙化病灶结节敏感度[7] - 对于BRCA基因突变等高危人群,一生乳腺癌风险可达60%-80%,需从20岁开始筛查,手段包括核磁检查和基因检测,早期发现五年生存率可达近90%,晚期则可能不到30%[9] 行业发展趋势 - 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不断研发更新,乳腺癌在国内率先形成规范的综合诊疗体系,从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到多学科诊疗全程管理逐步完善[6] - 成像技术发展和仪器设备创新提高早期筛查精准度,技术创新趋势适应区域医联体发展、医学影像中心建设和检查结果互认的政策趋势[8]
有大一女生确诊乳腺癌,专家呼吁筛查年龄前移
第一财经· 2025-10-23 20:09
乳腺癌疾病负担与趋势 -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2020年新发病例数曾一度超过肺癌成为全球第一大癌症[3] - 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率逐年升高,增长趋势同时出现在35至45岁以及30岁以下女性群体中[3] - 乳腺癌显示出年轻化趋势,临床中可见19岁的年轻患者[2] 生存率与诊疗现状 - 中国乳腺癌患者五年相对生存率已超过60%[3] - 早期发现的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达近90%,而晚期患者五年生存率可能不到30%[1][8] - 中国乳腺癌患者确诊时处于晚期(III至IV期)的比例为21.6%[4] - 患者生存率提升得益于新技术、新疗法、新药物的研发更新以及规范的综合诊疗体系逐步完善[4] 筛查现状与挑战 - 中国早诊率与发达国家仍有差距,原因之一是早筛精准度不够高[2] - 政府主导的“两癌”筛查项目服务对象为35至64周岁妇女,欠发达地区如内蒙古通过该项目早期乳腺癌检出率已提升至71%[4] - 主动筛查人群多集中于更年期中年女性,年轻化和老龄化趋势群体筛查意识不强[5] - 乳腺癌是少数能通过有效筛查显著降低死亡率的癌症之一,临床症状相对直观[4] 筛查技术与手段 - 常规影像学检查包括乳腺体检、乳腺彩超和乳腺X线检查,已可达到较高检出率[4] - 乳腺超声检查是健康人群疾病初筛的首选,安全性好且费用合理[5] - 针对超过40岁女性,建议补充钼靶检查以弥补超声对微钙化病灶敏感度不足的问题[5] - 东方女性乳腺致密性特征更明显,致密性乳腺女性罹患乳腺癌风险更高但早期病灶易被掩盖[6] 技术创新与精准筛查 - AI辅助诊疗被融入钼靶机和超声设备,应用于影像报告生成、诊断及输出的全流程,提高了基层诊疗效率[7] - 对于BRCA1/2基因致病性突变的高遗传风险人群,其一生患乳腺癌风险可达60%至80%[7] - 针对高危人群,筛查手段不应仅限于B超,需补充核磁检查及基因检测以评估风险并确定个性化方案[7] - 高危人群如BRCA基因携带者应从20岁开始筛查[7]
精准诊断与治疗,助力高危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降低复发风险
新京报· 2025-08-18 16:48
乳腺癌生存率与复发风险 - 中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83.2% [1] - 约72%中国乳腺癌患者于疾病早期确诊 但30%高风险特征患者仍可能在初期几年内复发 [1] - 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20% 中位生存时间2-3年 [1] 遗传性乳腺癌与基因突变 - 5%-10%乳腺癌患者携带明确遗传基因突变 如BRCA1/BRCA2等 [2] - 5%-20%中国乳腺癌患者存在BRCA突变 其中60%-80% BRCA1突变患者为三阴性乳腺癌 [2] - BRCA突变患者发病年龄更早 恶性程度更高 无病生存期更短且远处转移风险更高 [2] BRCA基因检测指南与精准诊断 - BRCA检测推荐人群包括:确诊年龄较低者、有高风险家族史者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3]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明确BRCA突变检测为诊断组成部分 [3] - 基因检测可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有效率并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 [3] 筛查与疾病管理策略 - 35-70岁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癌筛查 包括钼靶检查及腺体密度高者的超声检查 [4] - 每月月经后7天建议自查乳房对称性与异常触摸 助力早期发现与诊断 [4] - 确诊患者需严格遵从医嘱治疗 定期复查随访并实施长期疾病管理 [4]
专家:乳腺癌筛查不是“一筛了之” 精准诊疗需要贯穿全局
中国新闻网· 2025-07-26 18:21
乳腺癌治疗现状 - 乳腺癌治疗面临四大不均衡挑战:医疗知识普及不均衡、医患信息不对称、医生间信息差、药物资源分配不均[1] - 2022年中国乳腺癌新发病例达35.72万例,占女性癌症新发病例15.6%,成为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女性恶性肿瘤[2] 筛查体系问题 - 现行"两癌"筛查存在执行漏洞,部分患者确诊时已进展至中晚期[3] - 实际案例显示有患者因未参与筛查导致乳房溃烂才就医,另有因漏通知延误诊断的情况[4] - 筛查策略需优化:应避免18-19岁人群过度筛查,同时防止中老年女性筛查间隔过长(5-8年未查)[4] 精准诊疗建议 - 现行治疗存在资源错配:指南推荐的早期可报销疗法未充分使用,晚期反而过度用药导致效益比下降[5] - 诊疗需建立精准分型体系,根据靶点存在与否差异化用药,避免药物滥用或不足[5] - 检测环节需标准化并控制成本,当前检测费用过高影响普及[6] 行业改进措施 - CSCO联合发起乳腺癌精准诊疗科普项目,推动专家下沉基层医院和社区[6] - 建议建立患者风险分级档案:高危人群(家族史/不典型增生)筛查间隔缩短至3-6个月,45岁以上女性每两年加做钼靶[4]
扣非连亏!瑞康医药看上了200万/台的市场,不过要与通用和西门子PK!
IPO日报· 2025-02-27 16:11
收购交易概述 - 瑞康医药子公司吉祥山医学科技拟以1.51亿元现金收购关联方烟台衡悦健康持有的浙江衡玖76.01%股权,交易完成后浙江衡玖将成为合并报表子公司[1][4] - 此次交易为关联交易但不构成重大资产重组[4] - 瑞康医药成立于2004年,注册资本15亿元,拥有100余家子公司及9000余名员工,2011年于深交所上市[5] 战略布局分析 - 收购符合公司围绕健康产业上下游布局的整体战略,是扩展医疗器械生产研发领域的关键举措[7] - 浙江衡玖的三维乳腺超声断层成像系统将与公司现有医院渠道形成协同,加速产品商业化[8][9] - 标的公司产品定位高端,单台不含税售价200万元,与国际品牌GE、西门子价格持平[16] 财务数据表现 - 公司营业收入连续下滑:2020年272.34亿元→2023年80.34亿元[11] - 扣非净利润持续亏损:2020年0.83亿元→2021年-2.29亿元→2022年-9.28亿元→2023年-2.09亿元[11][12] - 亏损主因包括战略收缩(退出部分子公司)、商誉减值及行业政策影响[12] 标的公司情况 - 浙江衡玖核心产品处于临床试验阶段,预计2024年底启动二次预临床,累计研发投入超7000万元[17][18] - 2022-2023年分别亏损782.13万元和1115.47万元,2023年前8月亏损680.92万元[18] - 业绩承诺要求2027-2029年净利润分别达900万元、1700万元、3000万元,未达标将调减交易对价[19] 行业市场前景 - 中国自动乳腺超声系统市场规模预计2024年达10.85亿元,乳腺癌筛查需求持续增长[17] - 当前市场被GE、西门子等国际巨头主导,标的公司需依托收购方渠道突破市场[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