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超声设备
icon
搜索文档
行业周报: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深化,医疗设备招采稳步复苏-20250803
开源证券· 2025-08-03 18:00
医药生物 2025 年 08 月 03 日 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深化,医疗设备招采稳步复苏 ——行业周报 | 余汝意(分析师) | 石启正(联系人) | 刘艺(联系人) | | --- | --- | --- | | yuruyi@kysec.cn | shiqizheng@kysec.cn | liuyi1@kysec.cn | | 证书编号:S0790523070002 | 证书编号:S0790125020004 | 证书编号:S0790124070022 | 设备更新政策持续深化,医疗设备招采稳步复苏 政策保障和财政支持推动设备更新持续深化。2024 年 3 月设备更新政策发布 后,2024 年 5 月国家发改委、国家卫健委等多部门联合出台《推动医疗卫生领 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进一步细化实施路径。地方政府同步快速响应,陆续推 出配套实施方案。一年内多部委接连发布多项重磅资金支持政策,尤其千亿级超 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等举措落地,西部等地区资金支持比例高达 95%,推动 国内医疗设备招采市场快速复苏。 (1)从项目审批、采购意向、招标公告上呈现全流程加速推进的态势。2025 年 上半年,我国医疗领域设备更新 ...
反内卷有望带来哪些器械服务价值重估
2025-07-28 09:42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 **行业**:医疗器械行业、医疗服务行业 - **公司**:山外山、时代天使、艾迪特、艾博、欧普康视、浩海生科、高视医疗、通策医疗、瑞尔集团、海吉亚、森松国际、微创医疗、惠泰、先健科技、心电科技、沛嘉、心通、启明、百仁医疗、乐普、健识科技、佩嘉、硅创通桥、南微、安杰斯、韦德康、大博、春立、威高骨科、新产业、迈瑞、奥华、开利、威高股份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 **行业现状与变化** - 医疗器械行业细分市场容量有限,集采政策使板块估值体系从 DCF 转向 PB 或分红估值,但 2025 年政策趋于理性,部分产品价格上涨,行业向健康方向发展[1][2][3] - 医疗服务板块处于低位,反内卷政策利好,种植牙集采设价格上限,收费端放开或提升牙科、眼科医院服务[12] - **出海业务影响**:国内医疗器械厂商海外市场进展显著,成功出海企业现金流将持续提升,如时代天使海外收入和案例数量与国内相当[1][4] - **推荐标的** - 山外山 2025 年利润预计 1.6 - 1.8 亿元,收入超 8 亿元,未来三到五年复合增长率 25% - 30%,目标市值 70 亿元,自产耗材提升利润率[1][7][8] - 爱迪特氧化锆材料不受集采影响,海外业务增长快,3D 打印机全年销售额预计超 1 亿元,贡献利润至少 2000 万元,目标市值 70 亿元[1][10] - 时代天使 2025 年海外业务增长超 50%,2026 年有望盈利,目标市值 150 亿元[1][11] - 医疗服务推荐通策医疗、瑞尔集团、海吉亚,底部细分领域关注森松国际、微创医疗[12] - **高值耗材领域** - 眼科人工晶体和 OK 镜是重点,人工晶体集采影响小,OK 镜整体影响有限,推荐艾博、欧普康视、浩海生科、高视医疗[3][13] - 心内科冠脉支架续标提价,通路类和电生理设备纳入集采,主动脉支架有望纳入,关注惠泰、先健科技、心电科技[15][16] - 瓣膜行业沛嘉、心通、启明是龙头,若集采将以价换量,创新型健识科技有进展[17] - 神经介入及外周介入领域 2024 年集采推动国产替代,关注佩嘉、硅创通桥[18] - 消化道耗材关注南微和安杰斯,反内卷政策或使大型企业以价换量[20] - 骨科行业发展良好,各细分赛道有望续标,关注春立、大博、威高骨科[21] - IVD 市场 2024 年四季度受器材价格下调影响,2025 年终端检测量减少承压,关注新产业[24] - **设备集采表现**:内窥镜、超声和 DR 设备省级集采价格约为终端价格七折,头部厂家基本不受出厂价影响,反腐使招投标环境不佳,市级集采或温和降价助国产替代[25] - **行业未来趋势**:反内卷政策下,中低端耗材依赖品牌报量,价格差异缩小助国产替代,规模大厂可降成本,高技术含量产品保留外资比例促产业链发展[3][27]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人工晶体集采使产品国内注册更易,新品能快速大量进入医院,提升眼科耗材市场渗透率[14] - 威高股份今年上半年迎来拐点,血液管理、骨科等板块增长良好,医疗器械板块增速较低,中低值耗材部分产品增速显著[26]
医疗设备更新政策持续落地,医疗板块盘中上行,医疗ETF(159828)盘中涨超2%
搜狐财经· 2025-07-23 11:12
医疗设备行业增长态势 - 2025年6月国内医疗设备采购规模同比增长25%,上半年累计采购规模同比增长41% [1] - CT设备6月采购同比增长20%,上半年累计增长48% [1] - MR设备6月采购同比增长32%,上半年累计增长43% [1] - DR设备6月采购同比增长47%,上半年累计增长77% [1] - 超声设备上半年采购同比增长28% [1] 政策驱动因素 - 四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的通知》,目标2027年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1] - 政策计划将高端设备配置提升至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1] - 2024年各省市采购计划实际招标落地比例不高,剩余项目将在2025年陆续落地 [1] - 2025年新增更新项目将进一步拉动医疗设备市场增量 [1] 医疗ETF及指数信息 - 医疗ETF(159828)跟踪中证医疗指数(399989),覆盖制药、医疗器械、医疗服务等领域上市公司 [2] - 无股票账户投资者可关注国泰中证医疗ETF联接A(012634)和联接C(012635) [2]
开立医疗(300633):超声+软镜国产龙头,创新智造引领医疗“芯”时代
招商证券· 2025-07-21 23:15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4][13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开立医疗作为国产医用超声+软镜双龙头,产品矩阵覆盖全面,技术积累深厚,凭借研发突破加速进口替代,带动业绩快速增长,同时布局微创外科和心血管领域,打开成长天花板,短期内随终端招采回暖业绩弹性有望释放 [1] 各目录总结 开立医疗:国产超声和软镜领军者,海内外市场同步拓展 - 开立医疗产品线涵盖超声医学影像、内镜诊疗、微创外科和心血管介入等领域,实现多产品线发展格局,四大产线协同发力,坚持自主创新推动产品迭代 [13][15] - 股权结构较为集中,董事长陈志强和总经理吴坤祥为实际控股人,共同持股 44.24%,高管团队专业背景丰富,行业经验扎实 [19][23] - 公司营收增长稳健,短期受终端采购进度影响业绩承压,2024 年公司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25 年一季度仍下滑,但预计终端医院全年采购将好于去年,收入有望回归增长趋势 [25][26][132] - 超声基本盘稳固,2024 年超声业务收入 11.83 亿元,同比下降 3.26%,内镜成为新增长引擎,2024 年内镜业务收入 7.95 亿元,同比下降 6.47%,收入占比 39.77% [29] - 2024 年公司整体毛利率 63.78%,同比下降 5.63pts,销售及研发费用率有所上涨,海外业务收入占比在 40%以上,毛利率有望提升 [31][32] 超声影像业务稳健,锚定超高端赛道 - 超声影像是基于超声波应用的诊断成像技术,具备安全性高、实时性好、成本低廉及场景灵活等优势,是我国当前保有量最大的医学影像设备 [39] - 按成像原理,超声设备可分为 B 超和彩超,按结构型式可分为大型台式超声和小型化便携或手持式超声,按应用领域可分为全身机型和专科机型 [42] - 国内超声影像百亿市场持续扩容,预计 2021 - 2026 年 CAGR 达 10.5%,迈瑞和开立率先突围,高端市场仍有较大的国产替代空间 [44][46] - 探头是超声诊断设备的核心部件,开立医疗探头技术领跑行业,自主创新支撑高端突破,超声主机关键技术不断拉近与国际巨头差距 [50][53][56] - 公司持续深化超声产品高端化布局,推出 P80/S80 系列向超高端领域进军,在便携超声领域推动产品走向高端化 [58] - 公司在超声 AI 技术领域具备深厚积累,2025 年第五代 S - Fetus®获得国内首个产前超声人工智能医疗器械证,提高产前超声检查效率和准确性 [59] 软镜市场景气度高,技术突破引领国产替代 - 医用内窥镜可分为硬管内窥镜和软性内窥镜,软镜覆盖多种临床术式,消化道疾病诊断为主要下游应用 [64][71] - 我国消化道癌种疾病负担重,早筛早诊可显著降低消化道癌症死亡率,胃镜和肠镜检查是诊断消化道早癌的"金标准",但我国消化内镜诊疗渗透率较低,增长空间巨大 [75][76][79] - 我国软镜市场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早筛政策加速诊疗需求释放,预计到 2025 年销售额将达到 81.2 亿元,当前市场仍由外资主导,但国产替代有望提速 [81][85] - 软镜行业技术壁垒高筑,主要体现在图像传感器、光学技术及制造工艺三个方面,开立抓住图像传感器技术迭代机遇,率先打破外资品牌在光电转换核心壁垒上的封锁 [88][91] - 自主研发的 SFI/VIST 染色技术突破图像增强技术瓶颈,高端镜种不断丰富,产品矩阵完善加强入院优势,经过数次迭代产品性能比肩外资,临床认可度持续提升 [93][100][105] 微创外科和心血管双赛道集结,产品逐步布局发力在即 - 微创外科手术主要使用硬性内窥镜,微创手术普及推动硬镜市场快速扩容,预计 2019 - 2024 年 CAGR 为 11%,国产品牌快速追赶 [107][109] - 公司相继推出多种腔镜摄像系统,覆盖主流产品类别,提供丰富灵活的术式导向组合方案,团队引进与股权激励并举,加速微创外科业务市场占位 [117][120] - IVUS 临床价值凸显,市场有望加速增长,预计中国 IVUS 市场规模将从 2023 年约 18.7 亿元增长至 2030 年约 57 亿元,复合年增长率约 17.3% [121][122] - 公司首创单晶超宽频换能材料 IVUS,实现对进口产品的代际超越,2023 年 IVUS 省际集采成功中标,有望加速产品入院放量 [126][130]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 预计 2025 - 2027 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 24.12/28.33/32.8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20%/17%/16%;归母净利润预计 3.59/4.60/5.96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152%/28%/30% [4][136] - 选取迈瑞医疗、澳华内镜与海泰新光作为可比公司,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136]
医疗设备月度中标梳理-20250716
天风证券· 2025-07-16 17:14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行业评级为强于大市 [2] 报告的核心观点 - 2025年6月医疗设备中标额同比持续稳健增长,环比小幅波动,国产和进口品牌中标金额均有增长态势 [3][4][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总结 医疗设备招采情况一览 - 2025年6月医疗设备中标额126亿元,同比增长30%,环比下降6%;2025H1累计中标总额838亿元,同比增长64% [9] - CT、内窥镜、超声、DSA、磁共振等品类在2025年6月和2025H1均有不同程度的同比增长 [10] 国产品牌 - 联影医疗:2025年6月中标额7.69亿元,同比增长35%,2025H1累计中标48.41亿元,同比增长53%;磁共振增速最快,6月同比增长90% [4][13] - 迈瑞医疗:2025年6月中标额6.23亿元,同比增长15%,2025H1累计中标42.58亿元,同比增长64%;监护设备增速最快,6月同比增长28% [4][16] - 开立医疗:2025年6月中标额1.02亿元,同比增长73%,2025H1累计中标6.42亿元,同比增长115%;超声增速最快,6月同比增长76% [4][22] - 澳华内镜:2025年6月中标额0.27亿元,同比下降46%,2025H1累计中标2.35亿元,同比增长57% [4][19] - 万东医疗:2025年6月中标额2.22亿元,同比增长416%,2025H1累计中标7.29亿元,同比增长107% [4][28] - 山外山:2025年6月中标额0.30亿元,同比增长222%,2025H1累计中标1.86亿元,同比增长211% [4][25] 进口品牌 - 飞利浦:2025年6月中标额6.58亿元,同比下降4%,2025H1累计中标45.7亿元,同比增长61%;超声同比增长41% [5][31] - 西门子:2025年6月中标额9.78亿元,同比增长48%,2025H1累计中标60.74亿元,同比增长60%;超声增速最快,6月同比增长192% [5][34] - GE医疗:2025年6月中标额14.47亿元,同比增长49%,2025H1累计中标67.36亿元,同比增长56% [5][37]
为什么欧盟非要在错误的时机,跟中国打医疗器械之仗?
虎嗅APP· 2025-07-14 21:41
中欧医疗器械贸易现状 - 2024年中欧医疗器械贸易规模达370.4亿美元,其中中国进口额280.4亿美元(同比减少6.09%),出口90亿美元(同比增长12%)[5] - 中国出口欧盟的高端设备增速显著,如内窥镜四年出口额增长294%,7.0T核磁共振和640层CT凭借性能对标国际且价格低30%的优势在德法市场规模化装机[6] - 欧盟仍是中国最大医疗器械进口来源地,但国产替代对高端核心设备的挤压效应日益明显,"洋品牌"市场份额持续下降[6] 国产医疗器械崛起表现 - 2024年核磁共振国产化率达35.1%(提升2.6个百分点),320排640层CT在三级医院新增装机量占比显著提升,PET-CT国产品牌占市场增量30%并使检查费用降低25%[8] - 腔镜手术机器人国产化率44.4%,预计2025年市场规模突破百亿元;超声设备国产化率62%(较2020年提升13.6个百分点)[8] - 医用直线加速器国产数量占比70%,7mm超声手术刀在集采中平均降幅超70%且效率提升40%,质子刀/重离子刀等大型设备已有成熟国产方案[8] 细分领域国产化进展 - 血细胞分析仪、尿液分析仪等9种医学检验设备国产品牌中标金额和数量占比均超50%,其中尿液分析仪国产化率超80%[9] - 高端检验设备如质谱仪国产中标金额/数量占比不足20%,PCR基因扩增仪国产中标金额占比29.84%[9] - 生化分析仪、基因测序分析仪等设备国产化率超过70%[9] 技术突破与创新优势 - 国产医疗设备迭代速度比进口快1-2年,如某品牌CT从128排升级至320排仅用2年(西门子需4年),超声手术刀口径迭代周期缩短至18个月[12] - 脑机接口技术已纳入中国医保体系,用于治疗帕金森症等疾病;手术机器人领域首创五臂机器人、免气腹机器人等全球领先技术[13] - 国产新型心脏瓣膜实现微创介入置换,仅需股动脉小切口即可完成手术[12] 政策与市场驱动因素 - "中国制造2025"等政策规定公立医院国产医疗器械应用比例,监管部门为AI诊断等新兴领域开设快速审批通道[11] - 国产设备在设计上更贴近中国需求,如影像设备可多部位检查、加入中医体质辨识模块,并接入5G便于远程会诊[11] - 国内完整产业链和临床反馈机制支撑快速迭代,庞大市场需求推动创新升级,形成全球最大统一医疗器械市场[13]
中国海防: 中国海防关于为所属子公司提供担保的进展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7-09 00:07
担保情况概述 - 公司为全资子公司英汉超声提供人民币300万元的担保,并与中船财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保证合同》[1] - 担保事项已通过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三十六次会议及2024年年度股东大会审议批准[1][2] 被担保人基本情况 - 英汉超声主营业务涵盖超声设备、环保设备、机电一体化产品等设计、生产及销售[2] - 公司对英汉超声持股比例为100%[2] - 截至2025年3月31日,英汉超声资产总额为2197.78万元,负债总额为1464.99万元,净资产为732.79万元[3] - 2025年1-3月营业收入197.82万元,净利润亏损10.17万元,2024年全年净利润为121.17万元[3] 担保协议主要内容 - 担保范围包括主债权本金、利息、违约金及债权人实现债权的费用等[3] 担保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 担保风险可控,因公司拥有被担保人控制权且其经营状况良好[4] - 担保符合子公司日常经营需求,有利于业务正常开展,不影响股东利益[4] 董事会意见 - 担保事项已履行董事会及股东大会审批程序,有效期至2025年度股东大会召开日[6] 累计对外担保情况 - 截至公告日,公司对外担保总额为2.387亿元,占2024年末经审计净资产的2.93%[6] - 担保对象均为下属控股子公司,无逾期担保及对关联方的担保[6]
全面降价,医疗设备遭遇“大逃杀”
36氪· 2025-06-27 10:23
医疗设备集采核心观点 - 2025年前后四川、河南、河北、新疆等地启动医疗设备集采,采取"以价换量"策略,中低端设备降幅尤为显著,例如1.5T磁共振降至200万/台,64排CT降至100万/台 [2] - 采购方普遍要求厂商提供5年设备维保,进一步压缩利润空间,部分设备利润转负 [3] - 行业龙头企业占据集采绝大多数标的,39%设备价格降幅低于50%,34%降幅50%-70%,27%降幅超70% [7] - 低端设备亏本、中端持平、高端盈利成为行业常态,头部企业与非头部企业差距将进一步拉大 [12] 设备价格降幅分析 - 超声设备是采购数量最多且降价幅度最大的品类之一,迈瑞医疗Resona I9S降价53%-53.8%卖出150台,总价6750万 [9] - DR设备降价幅度与超声类似,万东、东软、蓝鹰等品牌降价超60%,同时需提供5年维保 [9] - CT、MR降价幅度大部分在50%以内,1.5T磁共振降至200万/台,64排CT降至100万/台,已接近成本价 [9] - 高端设备降价幅度较小,如GE 256排量子CT降价21.3%-37.1%,联影320排uCT960降价37.4%-41.1% [10][11] 行业格局变化 - 头部企业如联影、GE医疗等将通过集采获得大量现金流,加速产品迭代与高端研发 [12] - 非头部企业受挤压,只能在占市场两成的非集采领域寻求差异化发展或被收购 [12] - 经销商职能需重构,转向维保及设备管理等辅助价值 [12] - 影像AI企业受间接影响,部分AI模块被设备捆绑销售,议价空间被挤压 [13] 政策趋势与区域差异 - 政策导向中低端设备价格回归合理水平,同时鼓励头部企业追赶全球顶尖技术 [14] - 部分省市在集采前进行系统性调研,考虑设备与本地临床需求的匹配性 [18] - 未来集采方向将从"重低价"向"低价兼顾需求"转变,避免恶意低价竞争 [18] - 西门子医疗光子计数CT2025年上半年已售出9台,均价下降约300万,展示创新价值 [14][15]
研判2025!中国超声设备行业政策汇总、产业链图谱、市场规模及发展趋势分析:GE、飞利浦等国际品牌仍主导高端市场[图]
产业信息网· 2025-06-22 10:00
行业概述 - 超声设备作为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手段,适合疾病早期筛查,临床应用广泛,2024年中国超声设备需求量达57260套,市场规模达144.5亿元,销售均价约为25.24万元/套 [1][11] - 超声设备按信息空间可分为一维、二维、三维信息设备,按物理特性可分为回波式和透射式,按波形可分为连续波和脉冲波,按用途可分为A型、B型、M型、D型 [2] - 人口老龄化和慢性病发病率提升带动超声设备在疾病诊断和康复领域的需求增长 [1][11] 市场政策 - 国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医疗器械分类管理工作的意见》、《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深圳园区发展规划》等政策,规范市场秩序,保障产品质量和患者安全 [4] - 政策支持医疗器械产业高质量发展,包括加快创新医疗器械审批、优化进口医疗器械生产流程等 [6] - 2024-2025年行动计划强调加强医疗器械风险管理、质量管理标准体系建设,完善高端医疗器械标准体系 [6] 产业链 - 上游包括电子元器件(芯片、PCB板、液晶显示屏)、结构物料(仪器外壳、机架)和软件系统提供商 [7] - 下游主要为医疗卫生机构,包括公立医院、私立医院、体检中心和基层医疗服务机构 [7] - 2024年底中国医疗卫生机构达109.2万个,同比增长2.0%,其中医院3.9万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04万个,为超声设备行业提供增长空间 [9] 竞争格局 - 国产品牌覆盖中低端市场并向高端渗透,但GE、飞利浦等国际品牌仍主导高端市场 [13] - 2024年三季度超声设备采购金额46.1亿元,迈瑞(26.19%)、GE医疗(23.29%)、飞利浦(21.22%)市占率合计70.69% [13] - 迈瑞医疗2024年医学影像类产品收入74.98亿元,占总营收20.41%;开立医疗彩超业务收入11.83亿元,占总营收58.74% [15][17] 发展趋势 - 量子超声成像技术等新兴技术有望提升超声分辨率,实现更早期、更精准的疾病诊断 [19] - 本土企业加速向高端市场渗透,逐步提升全球竞争力 [19]
从招投标数据到报表体现还需多久?
华福证券· 2025-06-15 17:58
报告行业投资评级 - 强于大市(维持评级) [7] 报告的核心观点 - 预计设备迎来产业需求、报表拐点及投资共振阶段,Q2-Q3 招投标数据反应到报表端,建议关注联影医疗等设备公司 [4][26] - 短期创新药行情从一二线向末线演绎,抓紧创新药龙头标的,关注招投标向好的器械业绩增长 [5] - 中长期看好创新+复苏+政策三大主线,关注创新药械、品牌中药、消费医疗、国改&重组等 [5]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建议关注医药组合上周表现 - 上周周度建议关注组合算数平均后跑赢医药指数 8.8 个点,跑赢大盘指数 10.6 个点 [13] - 上周月度建议关注组合算术平均后跑赢医药指数 2.7 个点,跑赢大盘指数 4.5 个点 [14] 设备招采专题:招投标数据何时将在报表层面体现? 连续 6 月招投标金额高增,全年需求预计下半年持续加速释放 - 24M12 - 25M5 单月招投标金额同比增速分别为 69%、41%、77%、113%、85%、69%,各品类增速进入 50%-200%,大影像增速靠前,内窥镜加速追赶 [17] - 2024 年 3 月以旧换新方案印发,资金落地使 24 年 9 月招采金额同比回正,Q4 院端需求高速释放,预计下半年资金进一步落地支持需求释放 [18][25] 招投标数据何时将在报表层面体现? - 预计 Q2-Q3 招投标数据反应到报表端,大影像等装机类 Q2 收入/利润提速,经销渠道类 Q3 业绩拐点 [26] - 山外山等代表性公司招投标数据亮眼,预计迎来产业及投资共振阶段,关注各公司收入端边际表现 [27][38] 医药板块周行情回顾及热点跟踪(2025.6.9 - 2025.6.13) A 股医药板块本周行情 - 本周中信医药指数上涨 1.5%,跑赢沪深 300 指数 1.8 pct,年初至今上涨 10%,跑赢 11.8pct [41] - 生物医药Ⅲ等子板块有不同涨幅,医药板块整体估值环比上升,相对估值溢价率仍处较低水平 [47][48] - 本周中信医药板块成交额 6623.3 亿元,占 A 股 9.7%,较上周期上升 48%,年初至今占 5.8% [56] - 本周 214 支个股上涨,涨幅前五为易明医药等,26 家公司大宗交易成交 8.8 亿元,前五为新产业等 [59][60] 下周医药板块新股事件及已上市新股行情跟踪 - 下周医药行业无新股上市 [66] 港股医药本周行情 - 本周恒生医疗保健指数上涨 8.8%,跑赢恒生指数 8.4pct,年初至今上涨 54.6%,跑赢 35.5pct [67] - 本周 141 支个股上涨,涨幅前五为北海康成 - B 等 [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