钼靶检查
搜索文档
乳腺癌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年轻患者数量增多!早期有哪些症状?
搜狐财经· 2025-10-28 16:59
家住上海的唐女士平时没有定期体检,上一次体检还是在三年前。一个月前,她发现自己乳房上侧有一个肿块, 还有些疼痛,于是来到医院检查,被确诊为乳腺癌。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全球与中国的乳腺癌发病率均呈上升 趋势,而国内像唐女士这样较为年轻的患者不在少数。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甲乳外科主任 金贻婷:乳腺癌实际上在女性当中,更多好发于大概在55岁、60岁的时 候。在40岁左右女性当中,还会出现另一波发病的小高峰。年轻乳腺癌进展会比老年的乳腺癌更快,肿块生长速 度快,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概率也会偏高。 (央视财经《第一时间》)乳腺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在女性恶性肿瘤中居首位。根据世界卫 生组织统计,全球每年新发乳腺癌病例约有230万例,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乳腺癌早期有哪些症状?又该如 何筛查? 专家指出,由于自检不确定性较高,到医院进行定期筛查才是关键,包括超声、钼靶、核磁共振、乳管镜共四种 检查。大多数乳腺癌患者早期会出现乳腺钙化,而超声检查很难检查出这一症状,这就需要进行钼靶检查。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甲乳外科主任 金贻婷:在X光片上表现出形态的异常,我们就会认为有手术指征,会做手 术,我们也在这类人群当 ...
有大一女生确诊乳腺癌,专家呼吁筛查年龄前移
第一财经· 2025-10-23 20:09
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在近日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美中 爱瑞乳腺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潘永提到上述患者,他表示,近年来中国乳腺癌患者五年生存率逐步攀 升,但早诊率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差距背后的一大原因就是早筛的精准度不够高。 对于乳腺癌患者,早期发现的五年生存率可以达到近90%,晚期五年生存率则可能不到30%。 "我见到最年轻的乳腺癌患者才19岁,一个刚上大一的孩子怎么会考虑到自己得了乳腺癌?" "作为群体性筛查,'两癌'筛查(乳腺癌和宫颈癌)已被纳入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服务对象为35~64周岁 妇女;作为机会性筛查,女性往往到了40~45岁之后,或者处于更年期,才需要定期来医院做相关体检 项目。但随着社会生活方式改变,乳腺癌正显示出年轻化趋势。比如在临床上,我们时而会看到一些三 类结节(BI-RADS 3,BI-RADS为乳腺结节恶性程度的分级)女性,由于经常熬夜班、精神压力加大, 仅一个月的时间,就迅速进展为BI-RADS 4B结节人群。"潘永说。 北京宜和医院健康管理中心副主任医师连士杰在接受第一财经采访时也提到,乳腺超声检查仍是针对健 康人群疾病初筛的首选,它不仅 ...
中新健康丨乳腺癌有张“高危清单” 专家:这类人需更早启动早筛
中国新闻网· 2025-10-23 15:46
中新健康丨乳腺癌有张"高危清单" 专家:这类人需更早启动早筛 中新网北京10月23日电(记者 张尼 实习生 保乐)"要知道病人的母亲或者其他亲属,有没有在50岁之前得 过乳腺癌,若存在这类家族史,个体患病风险会显著升高,需更早启动筛查并密切关注身体变化。"中 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美中爱瑞乳腺肿瘤中心副主任医师潘永日前在北京接受记者采访时 表示。 当前,乳腺癌已成为威胁中国女性健康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统计,2022年中国乳腺 癌新发病例数为35.72万例,占癌症新发病例数的15.6%。10月是世界乳腺癌防治月,近日,在GE医疗 与美中宜和医疗联合开展的乳腺癌防治关爱活动上,多位专家围绕乳腺健康管理话题接受记者采访。 对于乳腺癌的早筛问题,潘永强调,家族史是重要预警信号,尤其要关注直系亲属的患病情况,如果其 母亲或者其他亲属在50岁之前得过乳腺癌,需更早启动筛查。 此外,基因检测相关的特定指标异常也需警惕,这类指标异常可能提示潜在风险,需通过专业医疗评估 制定后续方案。 对于高危人群,分层管理至关重要。连士杰列出高危因素清单:女性生理特性(如初潮过早、闭经过 晚、多次生产史);肥胖、吸 ...
朝“问”健康丨30岁以后体检有哪些“必查项”?专家教你避开这些误区
央视新闻· 2025-09-27 10:13
不同年龄段体检项目重点 - 30至40岁人群体检重点为血压、血糖和血脂等“三高”指标[1][3] - 该年龄段人群需每半年检查一次血压血糖血脂 肥胖人群需每3个月检查一次[4] - 女性需重点关注妇科和乳腺检查 男性35岁后需每1至2年增加前列腺检查[6] 40至50岁人群体检重点 - 40至50岁为健康高危期 需重点关注心血管疾病和肿瘤风险[6] - 心脏彩超和心电图等心脏检查不可少 肺部CT为筛查肺癌必要项目[7] - 女性需进行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及HPV检测 男性需根据需要进行胃肠镜检查[7] 50岁以上人群体检重点 - 50岁以上人群需开始筛查骨密度和骨代谢水平 重点关注骨质疏松[9][11] - 需警惕萎缩性胃炎等疾病癌变 胃肠镜检查不能少[11] - 同时需关注心脑血管疾病筛查 如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和心电图 并做好眼科检查[11] 体检常见误区 - 体检项目并非越贵越好 需选择适合自身的项目 例如PET-CT价格昂贵且辐射量大 不适用于普通体检[15] - 不应等身体不适再做体检 体检目的是对疾病早发现和及时干预 身体不适时应就医而非体检[17] - 体检报告需仔细阅读 对阳性结果和诊断建议应重视 重大异常结果需及时寻求专科医生意见[19]
30岁以后体检有哪些“必查项”?
央视网· 2025-09-27 09:32
不同年龄段体检项目重点 - 30至40岁人群体检重点为血压、血糖和血脂变化等“三高”指标[1] - 30至40岁女性需重点关注妇科检查及乳腺检查项目[3] - 30至40岁男性在35岁后每1至2年需增加前列腺检查[4] 40至50岁人群体检重点 - 40至50岁人群处于健康高危期需重点关注心血管疾病及肿瘤风险[5] - 该年龄段建议进行心脏彩超、心电图及肺部CT等检查[6] - 40至50岁女性需重点关注乳腺超声或钼靶检查以及HPV检测和宫颈细胞学检查[6] - 40至50岁男性需重点关注胃肠疾病可根据需要选择胃肠镜检查[7] - 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需要及早进行体检[8] 50岁以上人群体检重点 - 50岁以上人群需重点关注骨密度、骨代谢水平及心脑血管疾病[9][10] - 该年龄段需警惕萎缩性胃炎、肠息肉等疾病癌变胃肠镜检查不能少[10] - 50岁以上人群还应进行颈动脉超声、心脏彩超、心电图及眼科检查[10] 体检常见误区 - 体检项目并非越贵越好应选择适合自身的项目例如PET-CT在体检中并不适用[12][13] - 不应等身体不适再做体检体检目的是对疾病早发现并及时干预[13] - 体检报告看完需管理后续应仔细阅读报告并对重大异常结果及时寻求专科医生意见[13]
精准诊断与治疗,助力高危基因突变乳腺癌患者降低复发风险
新京报· 2025-08-18 16:48
乳腺癌生存率与复发风险 - 中国乳腺癌患者5年生存率提升至83.2% [1] - 约72%中国乳腺癌患者于疾病早期确诊 但30%高风险特征患者仍可能在初期几年内复发 [1] - 晚期乳腺癌5年生存率仅为20% 中位生存时间2-3年 [1] 遗传性乳腺癌与基因突变 - 5%-10%乳腺癌患者携带明确遗传基因突变 如BRCA1/BRCA2等 [2] - 5%-20%中国乳腺癌患者存在BRCA突变 其中60%-80% BRCA1突变患者为三阴性乳腺癌 [2] - BRCA突变患者发病年龄更早 恶性程度更高 无病生存期更短且远处转移风险更高 [2] BRCA基因检测指南与精准诊断 - BRCA检测推荐人群包括:确诊年龄较低者、有高风险家族史者及三阴性乳腺癌患者 [3] -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诊治指南与规范(2024年版)》明确BRCA突变检测为诊断组成部分 [3] - 基因检测可指导个体化精准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有效率并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 [3] 筛查与疾病管理策略 - 35-70岁女性建议每年进行乳腺癌筛查 包括钼靶检查及腺体密度高者的超声检查 [4] - 每月月经后7天建议自查乳房对称性与异常触摸 助力早期发现与诊断 [4] - 确诊患者需严格遵从医嘱治疗 定期复查随访并实施长期疾病管理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