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云原生安全
icon
搜索文档
腾讯云全栈安全能力亮剑国家网安周,筑牢数字时代“智能防线”
搜狐财经· 2025-10-15 16:55
公司战略与定位 - 公司在2025年第十一届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上展示了其在AI安全、网络安全、国产融合创新等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并发布了腾讯云大模型与智能体安全全景图 [1] - 公司通过"内生安全"与"外赋赋能"的双轮驱动战略,致力于为各行业打造"数字盾牌",推动数智时代安全防线升级与国产生态融合 [1] - 公司安全能力正从互联网领域迁移至更多行业,向企业组织代表展示安全建设经验 [1] AI与大模型安全 - 公司构建了覆盖大模型从底层技术研究、企业服务到终端应用的全链路解决方案,并为大模型落地全生命周期提供端到端的产品服务体系 [3] - 公司发布AI-SPM大模型安全态势管理产品,用于保护大模型基础设施运行环境,及时发现并处置安全风险 [5] - 公司升级发布LLM-WAF大模型防火墙,专为大语言模型设计,提供多模型、多场景、高并发环境下的全链路防护能力,支持实时检测并拦截算力滥用、提示词攻击及数据泄露风险 [5] - 公司通过数据分类分级、加密、脱敏、审计、机密计算等多种技术实现大模型全生命周期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 [8] - 公司构建大模型安全风险评估能力,通过安全专家Red Team对抗实践,主动发现大模型及生态中存在的漏洞风险 [8] - 公司基于AI组件清单构建面向AI的漏洞情报专项监测能力,并通过天御大模型安全网关构建企业智能体应用的统一身份和权限管控体系 [8] 云安全体系 - 公司云业务在全球维护超过150万台服务器,各类云服务云资产总量超过1.4亿,获得400+合规资质认可 [10] - 公司形成云安全"全域安全"解决方案,针对公有云、混合云、自研云实现多云统一管理,提供横跨生产网、办公网、互联网的三位一体防护 [10] - 公司打造云安全"1+4+N"防护体系:以暴露面管理为情报兵,通过数据安全、主机安全、Web应用防火墙、云防火墙4道防线构筑云上安全防御体系,并通过N种行业安全解决方案应对不同安全需求 [12] - "1+4+N"防护体系具备免部署轻配置、一体化管理、AI智能化三大优势,基于腾讯混元AI安全模型提升安全规则运营效率,检出率高于同行业平均水平3.4%,同比去年减少0.22% [14] 云原生安全 - 公司云原生服务安全体系遵循安全能力原生化、安全左移、安全防护全生命周期、零信任安全架构四大原则 [15] - 公司通过容器安全服务实现容器资产管理、镜像安全、运行时入侵检测、网络安全等安全服务,保障容器从镜像生成、存储到运行的全生命周期安全 [15] - 在构建阶段通过基础镜像收敛风险实现安全左移,在部署阶段通过安全基线能力保障集群配置安全,在运行阶段深度监测容器入侵事件并实现快速止损 [17] - 公司通过云安全态势平台对云平台整体安全态势进行可视化呈现,支持风险发现自动化处置和攻击模拟,帮助降低安全运维难度 [17] 行业专项解决方案 - 公司升级业内首个小程序安全解决方案,为小程序商户提供安全防护、数据私有协议加密、DDoS防护、Web应用防护等多种能力 [18] - 解决方案能够以极简接入方式、流畅用户体验把安全防护无缝内置到业务中,提供小程序原生防护能力 [18]
信安世纪(688201.SH):没有云原生安全产品
格隆汇· 2025-09-18 18:42
后量子密码技术进展 - 持续推进后量子密码算法研究、迁移及行业落地工作 [1] - 深入研究后量子密码关键技术并获得相关专利 [1] - 多款核心产品支持后量子密码算法并在银行、保险、运营商、证券等重要行业实现算法替换和迁移 [1] 隐私计算平台发展 - 发布NetPEC隐私计算平台并获得相关技术专利 [1] - 实现多机构联合协同计算、数据融合与联合建模 [1] - 提升数据要素价值挖掘能力并解决数据孤岛与隐私保护问题 [1] - 助力金融、保险、政务等领域的数据安全融合与共享流通 [1] 云原生环境支持 - 目前安全产品支持云原生环境 [1] - 公司没有云原生安全产品 [1]
“一哥”也巨亏 网安公司入局AI找增量
经济观察网· 2025-05-16 15:38
行业现状 - 网络安全行业面临市场饱和、价格内卷、客户预算吃紧等问题,项目数量减少[1] - 行业过去十年因合规要求密集出台曾经历"黄金时代",但当前增长面临见顶[1] - 2024年多家上市网络安全厂商亏损,奇安信巨亏超13亿元,绿盟科技、启明星辰等头部厂商亏损1亿-4亿元不等[4] 竞争格局 - 产品同质化严重,厂商采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部分产品报价低至800元(行业最低渠道价2000元)[3] - 客户企业自研意识觉醒,大型金融机构等开始自研安全产品,对外购服务依赖减少[3] - 项目周期长(1-3年),当前业务受客户1-2年前预算影响,企业"节衣缩食"导致网安服务优先级下降[3] AI转型方向 - 头部厂商纷纷布局AI大模型,奇安信发布"Q-GPT"、绿盟科技发布"风云卫"、天融信发布"天问"[2] - 生成式AI使攻击成本下降75%,催生高级网络钓鱼、深度伪造等新型威胁,倒逼防御体系重构[5] - AI安全新品类(威胁狩猎、攻击面管理)毛利率可达65%,成为突围关键[5] 增量市场机遇 - 合规需求升级:欧盟《AI法案》及中国《生成式AI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催生AI模型审计、数据投毒检测等新服务[6] - 垂直行业场景化需求爆发:金融领域AI欺诈检测、医疗行业大型语言模型内容审核推动深度定制解决方案[6] - 云原生安全:多云部署推动基于AI的云工作负载保护平台(CWPP)市场年复合增长率超30%[6] AI应用挑战 - 攻击者利用生成式AI将钓鱼邮件效率提升80%,AI换脸可绕过生物识别验证[7] - 现有AI安全产品对零日攻击拦截率不足45%,模型"幻觉"导致误报率高达12%[7] - 大模型可能引发潜在安全风险,客户对AI安全产品的接受度尚处培育期[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