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融合与升级
icon
搜索文档
领益智造收购江苏科达获深交所受理,深化赋能汽车业务
新浪财经· 2025-06-13 13:16
中国汽车行业整体态势 - 前5个月汽车产销量同比增长均超10%,行业呈现稳中向好态势 [1] - "两新"政策加力扩围、车企新品投放、多地车展促销等因素驱动消费活力释放 [1] - 新能源汽车产销快速增长,自主品牌向上发展,汽车出口增速明显提高 [1] 领益智造收购江苏科达交易细节 - 拟以发行可转债及支付现金方式收购江苏科达66.46%股权,交易价格3.32亿元 [1] - 拟向不超过35名特定对象发行股份募集配套资金不超过2.07亿元 [1] - 江苏科达100%股权评估值5.05亿元,较账面净资产增值2.58亿元,增值率104.06% [3] 江苏科达业务与客户资源 - 专注汽车饰件总成产品研发设计生产,拥有65项专利 [2] - 一级供应商客户包括奇瑞汽车、上汽集团、比亚迪、理想汽车、江淮汽车等 [2] - 配套车型涵盖鸿蒙智行智界S7、艾瑞泽8、星纪元ES、理想L7/L8/L9等热门车型 [2] 业绩承诺与协同效应 - 业绩承诺方承诺江苏科达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不低于4700万、5600万、6500万元 [3] - 领益智造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2024年收入21.17亿元,同比增长52.90% [3] - 收购后将实现从Tier2向Tier1转型,共享客户资源并拓展海外市场 [2][3] 产业链跨界融合趋势 - 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凭借技术积累跨界进入汽车供应链 [1] - 领益智造已布局动力电池结构件、柔性软连接母排等汽车精密部件 [3] - 未来将结合AI终端硬件制造优势,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实现协同发展 [3]
“果链”企业加速进军“车链”,领益智造开启降维进击之路?
全景网· 2025-04-25 16:22
消费电子企业跨界汽车行业的优势 - 消费电子产业链企业凭借深厚积累跨界进军汽车行业,展现出显著优势,小米作为典型案例,自2021年进入新能源汽车赛道后转型成果突出[1] - 小米依托消费电子业务构建的庞大供应链体系,拥有强大议价能力,并将精细化成本管理经验迁移至汽车制造,快速搭建汽车供应链体系[1] - 小米首款车型SU7自2024年上市后迅速走红,截至2025年初交付量超13.5万辆,订单积压达15-18万辆,平均交付周期延长至五个月以上[1] 领益智造的精密制造技术优势 - 领益智造在消费电子精密制造领域深耕多年,制造精度达微米甚至纳米级,工艺把控炉火纯青,为苹果等品牌提供精密结构件和功能模组[2] - 进入新能源汽车行业后,公司精密制造优势延续,电池结构件如方壳、电芯钢/铝外壳等对精度要求极高,领益智造产品质量超越部分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2] 研发创新与AI技术迁移 - 消费电子行业快节奏竞争促使企业持续投入研发,领益智造在AI终端硬件精密制造领域积累丰富经验,可迁移至汽车智能化转型[3] - 公司在消费电子中积累的小型化、集成化设计经验可应用于汽车智能座舱零部件设计,解决传统汽车零部件企业技术瓶颈[3] 成本控制与供应链管理 - 消费电子企业通过大规模生产降低成本并构建高效供应链体系,领益智造作为"果链"企业深谙此道,可优化汽车零部件生产流程[4] - 小米复用手机领域供应链资源,与宁德时代等合作降低电池成本,领益智造可借鉴此类模式,以性价比赢得市场份额[4] 领益智造收购江苏科达的战略布局 - 领益智造2024年汽车及低空经济业务收入达21.17亿元,同比增长52.90%,收购江苏科达是其在汽车领域布局的关键一步[5][6] - 江苏科达为奇瑞、上汽、比亚迪等一级供应商,收购后公司产品矩阵将丰富,单车配套价值有望从300-500元提升至2000-3000元[6] - 交易价格3.32亿元对应江苏科达2024年PE为9.02倍,低于行业平均20倍,交易对手承诺2025-2027年扣非净利润合计不低于1.68亿元[7] 技术协同与市场前景 - 江苏科达的汽车饰件开发能力与领益智造精密制造能力互补,可加速高端内饰件国产替代并提升附加值[6] - 领益智造全球58个生产据点及研发中心结合江苏科达整车厂优势,有望拓展国际市场并配合整车企业属地化布局[6] - 江苏科达与小鹏汇天合作探索飞行汽车技术,站在汽车行业创新前沿,未来发展潜力巨大[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