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搜索文档
政企携手打造“链”上经济潍坊样本——动力装备产业链上企业“走进潍柴”
搜狐财经· 2025-08-14 09:20
政府支持与产业链协同 - 潍坊市推出"我帮企业组主场"活动,推动企业间互采互配,形成产业链发展格局[3] - 潍柴与当地7家头部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覆盖重卡、轻卡、客车、工程机械等领域[5] - 潍柴国际配套产业园吸引50多家知名企业入驻,本地配套率持续提升[12] 潍柴行业地位与产品优势 - 潍柴重型发动机、变速器销量全球第一,农业装备销量中国第一,重型卡车位列中国第一梯队[3] - 公司拥有5500家服务站,打造"5分钟响应、4小时解决"服务模式[3] - 展示近40台明星产品,涵盖传统动力、新能源动力、工程机械等全品类[5] 技术创新与研发投入 - 潍柴建成行业首个发动机数字化无人工厂,拥有国家内燃机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10] - 近10年发动机板块研发投入超300亿元,联合200余家上下游企业组建"研发共同体"[15] - 连续四次刷新内燃机热效率世界纪录,实现从追跑到领跑的跨越[15] 产业链生态与合作案例 - 青岛啤酒(潍坊)与潍柴旗下德马泰克合作智慧仓储技术,提升供应链智能化水平[7] - 英轩重工与潍柴共同布局新能源产品,开发高端化、智能化技术解决方案[7] - WOS运营管理模式已向100多家企业输出,提升产业链整体竞争力[13] 产业集群发展规模 - 以潍柴为链主的动力装备产业集群产值超300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三分之一[12] - 潍柴配套企业达上千家,带动形成完整的"黄金产业链"[12][15] - 后市场业务成为战略转型方向,推出TCO全生命周期服务模式[9]
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常州“产改”实践
新华日报· 2025-07-25 07:40
常州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 - 2024年常州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总量超40万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1440人,连续11年位居江苏首位[1] - 出台《常州市龙城工匠培育工程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发展[1] - 课题组走访碳纤维、纺织、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梳理技能人才培养堵点及企业资源优势[1] 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 - 职校毕业生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需岗前培训和在岗锻炼[2] -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企业需求脱节,影响企业培训积极性,新"八级工"制度落实困难[2] - 企业间技能认定标准多样,限制人才跨企业流动和职业发展[2] - 培训内容同质化,缺乏产业链上下游针对性,无法满足专业化需求[2] - 产学研协同体系功能定位模糊,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未确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2] 产业链协同创新建议 - 通过战略协同、标准共通等系统性设计构建产改命运共同体[3] - 以党建引领链上企业组织建设,开展思想教育及主题宣传活动[3] - 成立产业链工会联盟,采用园区工会牵引型等模式联动上下游企业[3] 技能人才标准化与培养 - 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制定链上企业统一技能等级认定标准[4] - 建立产业链技能人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4] - 高校、职校与链上企业共建培养体系,动态调整专业方向[4] - 产教融合基地建在链上,培育复合型技能领军人才后备队伍[4] 产改资源共享机制 - 链主企业带头共建共享设施场馆及教育培训资源[5] - 建设链上企业网络学习平台,联合开展技能大赛和技术攻关[5] 人才服务与需求对接 - 健全产业工人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工资共决和正常增长机制[6] - 配套重点产业链绘制人才地图,发布紧缺技能人才需求目录[6] - 畅通高技能人才落户、医疗、子女教育等绿色通道[6]
陕西积极建设碳纤维及其复材产业基地
陕西日报· 2025-07-07 10:12
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链发展现状 - 陕西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链今年前5月实现产值13 39亿元 预计年产值可达30亿元左右 [1] - 2024年该产业链产值达21 09亿元 重点企业数量由7家增至25家 链主企业从2家扩充至5家 [1] - 碳纤维是航空 航天 交通 能源等领域的关键基础材料 应用场景广泛 [1] 产业链政策与支持体系 - 陕西省工信厅联合多部门及专家组成工作体系 制定《陕西省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产业链提升方案》及图谱 [1] - 采用"链长制"工作机制 构建部门联动 工作专班服务 市地协同推动 专家团队支撑的保障体系 [1] - 陕西省工信厅将继续深化链群共建 探索创新发展模式 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对接协作 [2] 未来项目投资与产能规划 - 未来3年产业链项目投资将超200亿元 [2] - 榆林恒神年产5000吨碳纤维生产线 西安鑫垚陶瓷基复合材料智能制造园区(一期) 陕西美兰德碳基材料研发生产基地等项目预计今年陆续投产 [2] - 陕西华秦科新材料园(一期)项目计划明年建成投产 陕西有色集团黄陵碳硅新材料产业一体化项目总投资117亿元 正加速推进 [2] 陕西产业链优势与潜力 - 陕西作为制造业大省 科教资源富集 为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1] - 产业链规模虽小但特色鲜明 发展潜力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