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icon
搜索文档
“继续为基层产业工人发声”(人大代表在基层)
人民日报· 2025-08-21 06:21
人物背景 - 孙景南为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车体分厂电焊工 中国中车首席技师 从事焊接工作30余年 完成多项轨道交通装备焊接工艺创新和技术攻关 [1] - 2011年组建"孙景南技能专家工作室" 累计完成培训1600课时 培训青年员工70批次 受益学员超2000人 带领团队完成技术攻关201项 成果转化44项 [3] - 工作室2019年获"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称号 [3]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 2023年提出完善社会化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建议 部分内容被采纳 如扩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覆盖面 支持企业及院校开展认定 [2] - 2024年调研发现产业工人职业发展通道受阻 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称互认不畅 技能证书在积分落户等政策中权重过低 [2] - 2024年建议构建"需求导向型"技能培养体系 包括发布紧缺工种目录 对职业院校新设专业补贴 实施"技能升级紧急计划" [2] - 建议重构职业发展制度 对攻克"卡脖子"技术的技能人才给予成果转化收益分成 允许技术入股创业 [2] 行业技术发展 - 中车南京浦镇车辆推进智改数转网联 车间机械化程度提升 "人机协同"日益普遍 [3] - 孙景南参与推进"人机协同"和智能化生产线建设 [3] 人才培养与推广 - 定期走进中小学高校宣讲 分享产业工人成长故事 旨在吸引青少年投身制造业 [3] - 目标为培育新质生产力提供人才和产业支撑 [3]
丹阳产改聚焦工人成长、企业共赢的特色之路 让产业工人“有为”更“有位”
镇江日报· 2025-07-28 07:04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成效 - 丹阳市新增产改试点单位22家,试点类型覆盖多元产业和重点区域,形成"扩面提质"新格局 [1] -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90后"职工徐盼盼通过产改实现技能提升,带队研发的HM50E碳纤维已量产并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 [2] - 丹阳通过"劳模工匠进校园、思政教师进企业"活动覆盖2万人次,强化产业工人主体地位 [3] 技能提升与人才培养机制 - 丹阳出台《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组织与管理办法》,承办全国验光与配镜等职业技能竞赛,促进工人技能整体跃升 [3] - 依托职工学校、万新学苑等平台,三年累计培训眼镜行业职工3万余人次,定向培养视光学、配镜专业人才1.3万余名 [4] - 江苏恒神股份有限公司为员工搭建成长平台,徐盼盼因产改政策获江苏省五一劳动奖章 [2] 产业协同与创新生态 - 丹阳强化跨部门协同,与人社、科技、应急、教育等部门联动推进产改 [5] - 碳纤维企业江苏恒神通过产改促进技术转化,完成T1100级碳纤维产业化验证,完善国产碳纤维产品体系 [2] - 丹阳计划实现产改全镇区推进、全行业覆盖、全产业提升目标 [6] 职工权益保障与服务 - 丹阳开展夏季安康"三送"高温慰问、普法培训、法律援助等服务,新启用5家工会驿站解决户外劳动者需求 [5] - 产改聚焦解决产业工人"急难愁盼",从医教养安到衣食住行构建全方位关爱网 [5]
赋能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常州“产改”实践
新华日报· 2025-07-25 07:40
常州高技能人才发展现状 - 2024年常州新增高技能人才1.8万人,总量超40万名,每万名劳动者中高技能人才数1440人,连续11年位居江苏首位[1] - 出台《常州市龙城工匠培育工程实施意见》等政策,推动高技能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贯通发展[1] - 课题组走访碳纤维、纺织、新能源等重点产业链,梳理技能人才培养堵点及企业资源优势[1] 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制约因素 - 职校毕业生技能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需岗前培训和在岗锻炼[2] - 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与企业需求脱节,影响企业培训积极性,新"八级工"制度落实困难[2] - 企业间技能认定标准多样,限制人才跨企业流动和职业发展[2] - 培训内容同质化,缺乏产业链上下游针对性,无法满足专业化需求[2] - 产学研协同体系功能定位模糊,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未确立,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滞后[2] 产业链协同创新建议 - 通过战略协同、标准共通等系统性设计构建产改命运共同体[3] - 以党建引领链上企业组织建设,开展思想教育及主题宣传活动[3] - 成立产业链工会联盟,采用园区工会牵引型等模式联动上下游企业[3] 技能人才标准化与培养 - 政府或行业协会牵头制定链上企业统一技能等级认定标准[4] - 建立产业链技能人才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4] - 高校、职校与链上企业共建培养体系,动态调整专业方向[4] - 产教融合基地建在链上,培育复合型技能领军人才后备队伍[4] 产改资源共享机制 - 链主企业带头共建共享设施场馆及教育培训资源[5] - 建设链上企业网络学习平台,联合开展技能大赛和技术攻关[5] 人才服务与需求对接 - 健全产业工人权益保障机制,推动工资共决和正常增长机制[6] - 配套重点产业链绘制人才地图,发布紧缺技能人才需求目录[6] - 畅通高技能人才落户、医疗、子女教育等绿色通道[6]
深化首都“产改” 助力制造强国新征程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7-07 05:54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核心观点 - 产业工人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制造强国的骨干力量,党和国家将其作为战略性、全局性重大决策部署[1] - 北京市通过"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总体思路推进改革,形成党委领导、工会牵头、部门协同的工作格局[4] - 改革聚焦思想引领、技能提升、权益保障三大方向,目前全市技能人才总量达358万人(高技能人才122万人)[12][23] 思想政治引领体系 - 建立由17家市委办局组成的协调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健全完善制度机制深化首都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构建制度框架[4] - 发展新就业形态劳动者会员50.45万人,覆盖114.95万人参加职业伤害保障,互联网百强企业建会率达100%[7] - "中国梦·劳动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创造1.5亿次传播量,劳模评选中一线职工占比显著提升[5][6] 技能人才培养机制 - 建成14所技工院校+17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年培训规模超百万人次[10][12] - 实施"金蓝领"培育行动,建设178家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及5家首都工匠学院,开展"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试点[11][25] - 劳动竞赛覆盖30余个工种,工信技能竞赛选拔10万人才,商业服务业大赛产生3000余名技师/高级技师[15] 权益保障创新实践 - 出台《技能人才薪酬激励意见》,推动工资与经济效益同步增长,建立全国首个劳动关系风险监测平台[20][22] - 京东建立跨区域集体协商制度,美团创新外卖骑手恳谈机制,制定全国首个快递员权益保障团体标准[21] - 工会12351平台新增1.59万服务项目,覆盖3000万人次,建成职工之家及暖心驿站网络[23] 未来改革方向 - 围绕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培育大国工匠,深化"产教评"技能生态链试点和工匠学院体系建设[25] - 完善"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全链条机制,扩大劳动竞赛覆盖面,强化集体协商和民主管理[26] - 加大资金资源投入,构建企业为主体、多方协同的工作合力,目标建成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27]
国网蒙东电力:以赛促学强本领 技能比武砺精兵
中国能源网· 2025-07-04 17:50
技能运动会概况 - 国网蒙东电力第一届职工技能运动会于7月3日开幕,305名选手参与6大专业竞赛项目(直流、输电、变电、配电、营销、调控)[3] - 竞赛目标为"以赛促学、以赛促练、以赛促进、以赛促干",旨在激发职工劳动热情并检验实操能力[3] - 竞赛项目覆盖设备安装、故障检查、基础组装及标准化流程执行,全方位考核专业技能[7]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 - 公司近年开展专业竞赛240余场次,通过竞赛拓宽职工练兵、比武、创新赛道[5] - 建立职业成长绿色通道,加速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5] - 下一步计划深化技能竞赛机制,打造更多技能交流平台以激发职工创新活力[9] 竞赛特色与成效 - 将安全生产理念融入竞赛项目,模拟真实场景突发状况以强化安全操作规范[9] - 参赛选手在竞赛中展现毫厘分秒的精准操作,多名优秀职工脱颖而出[7] - 竞赛不仅提升技能水平,还全面增强职工安全意识与应急处理能力[9] 职工反馈 - 参赛职工认为竞赛是技能较量与成长旅程的结合,收获专业素养提升[1] - 高级工评价竞赛为"安全意识与技能水平的全面提升"[9]
海南航空推进“产改”进行时,谱写奋进新篇章
中国民航网· 2025-06-05 22:23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 公司自2024年起通过加强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多元化发展平台、完善权益保障机制等措施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1] - 公司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每周下发党建学习材料,每月组织"党建为魂"党课培训,实现党员学习常态化 [2] - 公司评选出30名劳模、70名优秀员工、10个先进集体、30个先进班组、100名巾帼标兵,形成"学有榜样、行有示范"的氛围 [4][5] 职工权益保障与劳动关系 - 公司召开第一届第二次职工代表大会,749名代表审议通过244个制度政策,包括《考勤及请销假管理规定》等 [6] - 2024年6月签订《集体合同》和《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7月成立劳动法律监督委员会保障工会监督工作 [7] - 2024-2025年4月开展1260场节日慰问活动,覆盖26.28万人次,设立59个"暖心角"覆盖1.31万名员工 [8][10] 员工福利与关爱行动 - 累计发放节日生日福利5900万元、"孝敬父母金"4500万元、工作餐支出1817.93万元、家属医疗资助693.15万元 [10] - 推出34期"海航惠"员工优惠活动,涵盖新能源汽车、免税品、医疗等,组织68场文体活动覆盖8144人次 [10][11] - 为5名员工子女发放"方威励志奖学金"10.24万元,践行"发展成果由员工共享"理念 [10][11] 职业技能与创新激励 - 2024年举办12场职业技能竞赛,包括飞行员、乘务员、配载、地服等专业赛事 [12][13] - 开展合理化建议征集活动,收集202条建议并采纳63条,激发员工参与经营管理 [13] - 客舱管理部示范班组获"全国工人先锋号",两个创新工作室获"海南省职工创新工作室"称号 [4] 企业文化与发展方向 - 公司遵循"党建为魂"文化,践行"四个有利"价值观,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 [14] - 通过《海南航空报》、"职工之家"等平台强化思想引领,确保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动力 [2] - 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中推动高质量发展,强调员工是"主角与建设者" [13][14]
扎实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青特集团正点燃“工匠人才”引擎
中国汽车报网· 2025-05-29 16:12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支撑 [1] - 公司作为中国商用车车桥行业领军企业,以全员创新为引擎,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中探索新路径 [1] - 公司成立由总裁任组长的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改革工作制度和体系 [8] 技术人才与创新案例 - 王京京作为工业机器人技术专家,2012年入职后快速克服理论到实践的难关 [2] - 2014年王京京牵头开发300型号桥壳新产品,10天内独立完成韩国自动流水线PLC程序调改,确保批量生产 [4] - 2020年公司搭建王京京工匠工作室,作为创新攻关阵地和技能传承平台,组建自动化改造团队并培养成员 [6] 工匠培养体系 - 公司从厚植工匠精神、锻造工匠本领、助力工匠成才、畅通工匠发展通道四方面推进改革 [8] - 厚植工匠精神措施: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建立工匠人才梯队、弘扬工匠精神 [8] - 锻造工匠本领措施:推行"师带徒"培训模式、强化职工技能培训、实施技能人才自主评价(覆盖5个工种) [9] - 助力工匠成才措施:建立技能比武竞赛体系、成立工匠创新工作室、重奖高技能人才 [11] - 畅通工匠发展通道措施:提高技术工人待遇、定制职业规划、拓宽晋升渠道 [11] 新质生产力转型 - 公司作为新质生产力主阵地,加快推动智能制造、绿色转型、数字化平台等系统性重构 [7] - 2024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拓宽产业工人发展前景 [7] - 公司目标为培育一流创新企业、集聚一流创新人才、产出一流创新成果、形成一流创新机制 [11]
山西焦煤华晋焦煤:在“产改”大潮中闯出一片新天地
中国能源网· 2025-05-26 17:40
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 公司成立6个专项工作组,细化38项重点任务,实现"产改"工作100%覆盖 [5] - 构建"党委牵头抓总、工会组织实施、多方协同联动、职工积极参与"的工作格局,常态化召开推进会 [5] - 通过"三堂联学"体系组织宣讲397场,覆盖11862人次,重点宣贯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5] 思想政治引领与荣誉成果 - 《在完善基层法人治理中如何强化党建统领》课题获全国煤炭行业思政研究成果一等奖 [6] - 沙曲选煤厂运销服务中心获"山西省工人先锋号",沙曲二矿李斌获"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 [6][7] - 金达煤业任茂强、任宝栋分获"山西省劳动模范"和"煤炭行业青年岗位能手"称号 [7] 职工参与与职业发展 - 2025年职代会153名一线职工代表参与战略规划建言,892名技术骨干通过高级工程师评聘 [11] - 推行班组标准化建设,沙曲二矿智能化班组获2024年"山西省模范集体" [11] - "职工代表巡视记录本"机制解决48件工人诉求,平台访问量19万次,满意度95% [12] 技能提升与创新激励 - 沙曲二矿应用智能开采技术,无煤柱自成巷"110工法"创造经济效益5590万元 [16] - "技能贡献薪酬机制"将技能等级与收入挂钩,34名大学生纳入"135赋能培养计划" [16][17] - 矿井部署31个子系统、400个智能摄像头,360名矿工实现现代化作业模式 [16] 民生改善与福利保障 - 完成200余项民生实事,包括"两堂一舍"改造、348套公寓房配备独立卫浴和Wi-Fi [21] - 沙曲选煤厂提供3元三餐自助,锦瑞煤业设计班中餐"营养公式" [21] - 2024年发放慰问金25.3万元帮扶201名困难职工,投入100多万元助学金资助222名职工子女 [22]
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召开,周海兵作出批示
长沙晚报· 2025-05-22 10:40
会议召开背景 - 5月20日市政府与市总工会联席会议召开 副省长 市长周海兵作出批示 市委常委 常务副市长彭华松主持会议并讲话 市领导张白云 彭涛 市政府秘书长许凡参加 [1][3] 工会工作成效与未来方向 - 全市工会组织近年来锚定"三高四新"美好蓝图 在组织建设 促进发展 服务维权 推进改革等方面取得新成效 [4] - 下一步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华全国总工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把握工作重点 夯实基层基础 [4] - 强化政治引领 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 [4] - 聚焦中心工作 紧扣现代化产业体系锻造队伍 [4] - 提升服务水平 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助力基层社会治理 [4] - 加强自身建设 深化工会改革 弘扬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 [4] 工会组织重点工作部署 - 要坚决扛牢政治责任 把职工群众团结在党的周围 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5] - 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 发挥劳模工匠示范引领作用 打造知识型 技能型 创新型产业工人队伍 [5] - 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服务职工群众 建设服务阵地 做职工群众贴心人 [5] - 健全产业工人 技能人才"引留用"政策体系 形成劳动光荣 技能宝贵 创造伟大的社会共识 [5] - 维护职工正当权益 增强职工群众成就感 获得感 幸福感 [5]
河南10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 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
河南日报· 2025-05-09 07:34
河南省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意见 核心观点 - 河南省10部门联合印发《实施意见》,构建"六大体系"推动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包括思想政治引领、主人翁地位保障、素质提升、成长成才促进、权益维护、建功立业 [1] - 目标到2035年培育100名大国工匠、600名中原大工匠、6000名市级工匠,培养一流产业技术工人队伍 [2] 思想政治引领体系 - 实施产业工人"大思政"工程,加强党建工作,构建"大宣传"格局,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普及 [1] - 营造崇尚劳模、尊重劳动、尊崇工匠的社会氛围 [1] 主人翁地位保障体系 - 引导产业工人参与国家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保障政治权利 [1] - 完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涉及工人利益的重大事项需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 [1] - 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落实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 [1] 素质提升与成长成才体系 - 加强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发挥职业院校和企业作用 [1] - 畅通职业发展通道,加强高技能人才引进,壮大产业工人队伍 [1] 权益维护与建功立业体系 - 维护劳动经济权益、社会保障权益、安全健康权益,健全协同保障机制 [2] - 推进新就业形态劳动者维权服务,开展劳动竞赛和创新创效扶持 [2] - 深化产业工人创新平台建设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