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协同

搜索文档
北京就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进行意见征集,聚焦光伏、氢能和京津冀协同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1:44
政策框架与目标体系 - 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1] -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其他领域协同融合 [1] 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广 - 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加快建筑、交通、水务等基础设施第五立面光伏规模化应用 [1] - 规范风电光伏项目全流程管理 挖掘废弃矿山等未利用地集中式光伏风电潜力 [1] - 推动2025年后新建及改扩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占比超80% 2030年达100% [2] - 鼓励龙头企业打造绿色产业链 建设绿电工厂、绿电园区 推广绿色充电桩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绿电 [2] 氢能产业布局 - 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覆盖全市辐射京津冀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1] - 多元化布局本地制氢试点 建设制加氢一体站 利用燕山石化工业副产氢提纯项目 [1] - 规划氢能补给设施 推进氢燃料汽车扩容增量 提升车辆出车率和运行里程 [2] - 谋划绿氢输送管道 推动内蒙古乌兰察布绿电制氢项目输送通道建设 [1] 区域协同发展 - 全面落实京津冀一体化战略 印发能源协同发展年度计划 [2] - 协同推进三地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科技协同创新 [2] - 打造京津、京唐、京保石等跨区域氢能运输廊道 加快沿线加氢站布局 [2] 金融与数据支持 - 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企业和项目支持 [3] - 健全可再生能源统计制度 夯实可再生能源发展基础数据 [3]
北京“两区”建设五年成效显著 实际利用外资超660亿美元
新华社· 2025-06-12 20:46
北京"两区"建设成果 - 北京累计落地70余项全国突破性政策,80余项创新成果向全国复制推广 [1] - 实际使用外资661.8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8.4%,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占比超90% [1] - 外贸规模从2020年2.32万亿元增长至2024年3.61万亿元 [2] 制度创新 - 推出技术转让所得税优惠、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报备即批准"等首创政策 [1] - 设立全国首个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份额转让试点 [1] - 渣打证券成为全国首家新设外商独资券商,摩根士丹利期货成为首家新设外商独资期货公司 [1] 数据要素市场建设 - 设立全国首个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发布首个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 [1] - 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累计备案交易金额近100亿元 [1] 京津冀协同发展 - 推出"一地创新、三地互认"政策共享清单 [1] - 实现京津冀六批230项自贸试验区政务服务事项"同事同标"、209项资质资格互信互认 [1] 自贸试验区发展 - 北京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占比从不到10%提升至超20% [2] - 天竺综保区2023年进出口值突破千亿元,2024年零售包装药品、人用疫苗、罕见病药进口均居首位 [2] - 大兴机场综保区创新监管模式,货物运输时间由1小时缩短至10分钟,飞行模拟器等培训设备节省约13%税费成本 [2]
深挖运河、非遗资源内涵,天津北辰区这样助力文体旅融合发展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5-05-29 20:31
文化传承与旅游融合 - 北辰区拥有88个非遗代表性项目,包括刘园祥音法鼓、王秦庄同议高跷、王氏泥塑等特色技艺 [1] - 推动"非遗+旅游"模式,建立非遗工坊和体验基地,开展百场活动如"非遗亲子游""非遗研学行"等,激活消费新场景 [3] - 北辰农民画作为文旅IP,曾作为北京奥运会国礼,并开发文创篮球等衍生品,与龙顺庄园合作打造"新中式文旅"住宿和伴手礼 [3] 生命健康产业发展 - 北辰区依托"卫药"文化底蕴和经典中药(如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产业积淀,打造京津医药谷 [5] - 京津医药谷起步区1平方公里已建成11条道路,入驻企业超百家,意向投资额超百亿元,并获得研发补贴、绿色审批等政策支持 [5] - 通过"传承+创新+协同"模式构建研发、制造、文化传播一体化的生命健康产业高地,目标成为全国生物医药创新标杆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