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搜索文档
北京推进用户侧储电 储热/智能微电网/绿电直供等示范!数据中心2030年绿电占比100%
中关村储能产业技术联盟· 2025-08-27 14:23
核心观点 - 北京市通过制定《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实施方案》 全面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 重点包括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储能管理 氢能应用 绿电消费机制等 目标是在2025年及以后新建及改扩建数据中心实现绿色电力占比超过80% 2030年达到100% 并建立覆盖京津冀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 [8][9][18][19] 可再生能源目标规划体系 - 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10] - 编制《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指引》 科学识别资源潜力 合理划定开发利用规划引导分区 [11] -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研究分解各区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目标 编制《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考核工作方案》 建立目标引导机制和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责任权重考核机制 [11] - 编制印发实施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规划 分类制定发展目标 布局 重点任务 重大工程等 [11] - 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其他领域协同融合 将相关内容纳入电力规划 供热规划 水务规划等专项规划 并纳入国土空间规划 [12] 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 - 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印发《北京市加快推动第五立面光伏应用的若干措施》 加快建筑 交通 水务等基础设施第五立面光伏规模化应用 规范风电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全流程管理 [13] - 强化区域能源合作 发挥京津冀能源专题工作组作用 印发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年度计划 协同推进三地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 编制绿电交易实施方案 深化与内蒙古 山西 宁夏等能源资源富集地区政府间能源合作 [13] - 深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 制定《北京市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实施方案》 构建坚强智能电网 提升电力系统灵活调节能力 推进配电网高质量发展 建立配电网可开放容量按季度发布机制 [14][15] - 建立健全新型储能管理体系 以房山新型储能电站应用示范区建设为契机 建立健全储能电站项目审批 建设 运行 监管体系 制定运行规范 监督管理相关制度 推进用户侧储电 储热等多领域示范应用 [15] - 推动可再生能源供热规模化发展 印发《完善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支持可再生能源供热项目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 加强新能源项目储备 推进城市副中心地热能项目全生命周期闭环管理 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 空气能 太阳能等 [16] - 统筹生物质能开发利用 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和梯级利用 提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设施效率 探索焚烧设施协同处置园林废弃物 农林废弃物路径 [17] - 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多领域应用 推动建成覆盖全市 辐射京津冀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多元化布局本地制氢试点 做好制加氢一体站建设 积极谋划绿氢输送管道 推动内蒙古乌兰察布市绿电制氢项目输送通道建设 [18] - 建立健全可再生能源消费促进机制 稳定绿证市场供给 加快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建档立卡 推动多种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参与绿色电力交易 建立基于绿证的绿色电力消费核算机制 [19] - 推动2025年及以后新建及改扩建数据中心实现绿色电力占比超过80% 鼓励到2030年实现100% 鼓励行业龙头企业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 打造绿电工厂 绿电园区等 [19] - 加强宣传引导 编制《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指南》 明确相关政策 标准 审批建设流程等 [20] 配套支持政策 - 支持科技研发和产业发展 支持企业 高等学校 科研机构参与建设可再生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 推动相关重点实验室等科技基础设施建设 [21] - 印发实施《北京市绿色先进能源和低碳环保产业发展实施方案》 支持光伏 风电 地热 新型储能 氢能等符合区域产业布局的可再生能源产业发展 [21] - 推动可再生能源标准体系建设 支持企业 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积极参与各类标准制定 印发氢能产业标准体系 完善光伏发电 地热等重点领域地方标准 [21] - 加大资金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超长期国债 中央预算等国家资金 用好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 落实金融支持北京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意见 加大碳减排支持工具等央行货币政策工具在京实施力度 [22] - 创新绿色服务模式 鼓励金融机构深化绿色信贷 绿色债券 绿色保险等业务 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企业绿色融资需求的支持力度 [22] - 健全可再生能源统计制度 优化各区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统计方法 完善可再生能源供热统计规则 [23] - 严格监督考核 制定《建设项目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监督办法(暂行)》 对建设项目各环节落实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提出要求 [23] 组织实施 - 加强统筹协调 市发展改革委 市城市管理委负责整体部署和系统推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工作 各区 各部门 各能源企业加强协同配合 [24] - 强化责任落实 各区 各部门 各能源企业主要负责同志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 各区落实主体责任 [24]
北京就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进行意见征集,聚焦光伏、氢能和京津冀协同
证券时报网· 2025-08-19 11:44
政策框架与目标体系 - 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1] -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其他领域协同融合 [1] 可再生能源应用推广 - 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加快建筑、交通、水务等基础设施第五立面光伏规模化应用 [1] - 规范风电光伏项目全流程管理 挖掘废弃矿山等未利用地集中式光伏风电潜力 [1] - 推动2025年后新建及改扩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占比超80% 2030年达100% [2] - 鼓励龙头企业打造绿色产业链 建设绿电工厂、绿电园区 推广绿色充电桩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绿电 [2] 氢能产业布局 - 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建成覆盖全市辐射京津冀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1] - 多元化布局本地制氢试点 建设制加氢一体站 利用燕山石化工业副产氢提纯项目 [1] - 规划氢能补给设施 推进氢燃料汽车扩容增量 提升车辆出车率和运行里程 [2] - 谋划绿氢输送管道 推动内蒙古乌兰察布绿电制氢项目输送通道建设 [1] 区域协同发展 - 全面落实京津冀一体化战略 印发能源协同发展年度计划 [2] - 协同推进三地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和科技协同创新 [2] - 打造京津、京唐、京保石等跨区域氢能运输廊道 加快沿线加氢站布局 [2] 金融与数据支持 - 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企业和项目支持 [3] - 健全可再生能源统计制度 夯实可再生能源发展基础数据 [3]
8月18日重要资讯一览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21:44
新股申购 - 巴兰仕8月19日申购 发行价15.78元/股 申购上限90.25万股 [1] 交易所IPO数据 - 上交所主板15家IPO上市 募资342.33亿元 [3] - 上交所科创板8家IPO上市 募资81.16亿元 [3] - 深交所主板8家IPO上市 募资43.78亿元 [3] - 深交所创业板24家IPO上市 募资148.87亿元 [3] - 北交所9家IPO上市 募资32.07亿元 [3] - 沪深京交易所IPO募资总额648.21亿元 [3] 产业政策 - 北京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 构建京津冀氢能网络体系 [3] - 北京推动内蒙古乌兰察布绿电制氢项目输送通道建设 [3] - 河北建设国家时空大数据中心京津冀枢纽 [4] - 河北构建北斗车联网平台 覆盖商用车及危重车辆 [4] - 河北部署多制式应急通信终端 构建全省应急通信网络 [4] 公司公告 - 淳中科技澄清不涉及液冷服务器生产制造 [5] - 中国船舶股票8月19日复牌 [5] - 上纬新材提示股价脱离基本面风险 [5] - 同洲电子否认进入英伟达供应链 [5] - 金固股份获阿凡达低碳车轮项目定点 [5] - 长华集团获新能源车企定点 生命周期销售额8.1亿元 [5] - 芯动联科上半年净利润同比增长173.37% 拟10股派1.56元 [5] - 国盛金控上半年净利润2.09亿元 同比增长369.91% [5] - 骄成超声上半年净利润5803.69万元 同比增长1005.12% [6] - 景嘉微拟控股诚恒微 [6] - 国瓷材料设立合资公司研发固态电池材料 [6] - 中国重工终止上市申请获上交所受理 [6]
北京就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进行意见征集,聚焦光伏、氢能和京津冀协同
证券时报网· 2025-08-18 17:36
政策框架与目标 - 将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 建立目标考核机制 [1] - 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 推动可再生能源与其他领域协同融合 [1] 可再生能源推广应用 - 提升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 加快建筑、交通、水务等基础设施第五立面光伏规模化应用 [1] - 规范风电光伏项目开发建设全流程管理 挖掘废弃矿山等未利用地集中式光伏和风电应用潜力 [1] - 推动2025年及以后新建及改扩建数据中心绿色电力占比超80% 鼓励2030年实现100%绿电 [2] - 鼓励龙头企业打造绿色产业链供应链 建设绿电工厂、绿电园区 推广绿色充电桩支持新能源汽车充绿电 [2] 氢能产业发展 - 推进氢能基础设施建设及多领域应用 建设覆盖全市、辐射京津冀的氢能基础设施网络体系 [1] - 多元化布局本地制氢试点 建设制加氢一体站 利用燕山石化工业副产氢提纯项目 [1] - 规划储备优化市域内氢能补给设施 推进氢燃料汽车扩容增量 提升车辆出车率和运行里程 [2] - 积极谋划绿氢输送管道 推动内蒙古乌兰察布绿电制氢项目输送通道建设 探索京津冀域内输氢管道可行性 [1] 区域协同发展 - 全面落实京津冀一体化战略 印发京津冀能源协同发展年度计划 [2] - 协同推进三地可再生资源开发利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科技协同创新合作 [2] - 加快打造京津、京唐、京保石等跨区域氢能运输廊道 加速沿线加氢站布局 [2] 金融与数据支持 - 完善金融支持政策 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可再生能源企业和项目支持 [3] - 健全可再生能源统计制度 夯实可再生能源发展基础数据 [3]
北京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将施行
中国化工报· 2025-04-23 10:02
政策法规 - 《北京市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条例》表决通过并将于5月1日起施行 适用于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及管理活动 [1] - 要求推进建设四大类可再生能源发电项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未利用地集中式光伏发电项目、分散式风电项目及其他符合条件的发电项目 [1] - 要求科学布局可再生能源制氢与加氢基础设施 拓展氢能在发电、供热及交通领域应用 [1] 产业发展 - 鼓励可再生能源领域新材料研发与推广应用 支持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和供应链建设 [2] - 已形成昌平能源谷、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等产业集聚地 需加强专业技术宣传培训与行为规范引导 [2] 能源管理 - 落实非化石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要求 逐步衔接碳排放双控制度 [1] - 重点用能单位、重点碳排放单位及示范区需提升可再生能源消费水平 推动实现能源消费比重目标 [1]
青岛加快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
经济日报· 2025-04-14 08:24
可再生能源供热项目 - 青岛高新区建成三处能源站 总入网供热面积达138万平方米 年节省煤炭近15万吨 年减排二氧化碳约37万吨 每年产生约3500万元碳交易价值 [1] - 通过污水源热泵和余热回收利用项目 可再生能源供热面积达426.24万平方米 占区域总供热面积44% 覆盖2022年以来新增供热区域 [1] - 可再生能源供热减少化石能源使用12494.4吨标煤/年 节约用电2725.5万千瓦时/年 年减排二氧化碳6万余吨 过程无大气污染物及固体废物排放 [1] 绿色电力工程建设 - 太阳能光伏发电总装机容量达70兆瓦 年发电量6063万千瓦时 中远佐敦公司光伏车棚年发电43.8万千瓦时 占工厂耗电量10% 年减碳292吨 [2] - 工业企业绿电消费总量超8000万千瓦时 占比达20% 间接年减碳5.13万吨 减少化石能源消费9800吨标煤 [2] 环境效益指标 - 近5年二氧化硫排放总量降低93.4% 氮氧化物排放总量降低30.3% [2] - 单位工业增加值能源消费总量下降39.3% 单位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45.5%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