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断层
icon
搜索文档
猎头揭秘:零售业最缺的三类人才
36氪· 2025-08-18 15:04
核心观点 - 中国零售行业经历2010-2020年人才断层期 导致当前主力为70后从业者 知识结构老化且创新力不足 [2][3] - 行业现阶段最紧缺三类人才:具备加工品类改造经验者、即时零售运营专家、制造型采购人才 [4][5] - 外资与本土企业用人逻辑存在显著差异 外资更注重跨界潜力和体系化培养 本土企业更偏向即战力和同质化经验 [9][10][11] - 候选人心态与市场需求错位是人才流动核心矛盾 需放下平台光环理性评估自身价值 [12][13] - AI技术未对零售核心岗位形成替代 反而凸显行业吸纳年轻人才解决创新力缺失的迫切性 [14][15] 人才断层历史与现状 - 2010-2020年零售行业被房地产、IT等高薪行业虹吸优秀年轻人 导致人才供给与行业扩张严重脱节 [2] - 十年间中国零售总额从15.7万亿增长至39.2万亿 门店数量激增但人才供需比达1:6 [2][3] - 2010年浙江省店长缺口达5万人 北京上海企业中高层流失率35% 采购经理流动率30% [3] - 沃尔玛中国2009-2010年遭遇核心管理层连续流失 直接影响华东扩张计划 [3] - 基层员工缺岗率持续保持10%-20% 防损员、收银员到岗率不足50% [3] 当前紧缺人才类型 - 具备"胖改"经验人才:永辉超市推动加工类别独立运营 需熟悉熟食、烘焙、肉类分割等品类改造流程的专业人员 [4] - 即时零售运营人才:传统企业缺乏美团闪购、京东到家等全渠道运营基因 需补充平台协同和配送管理专家 [4][5] - 制造型采购人才:需具备食品工程背景或商品开发能力 能联合工厂进行配方、工艺、包装全流程设计 如7-Eleven的BP部门模式 [5] 岗位需求结构 - 外资企业营运岗位占比达60%-70% 山姆、奥乐齐、开市客加速在华扩张导致店长、区域经理需求激增 [6] - 采购人才因外资内部培养不足及内资自有品牌战略推进而紧缺 民营企业直接点名寻找采购负责人 [6] - 超六成新零售企业缺乏兼具技术和行业经验的人才 深圳企业以月薪70-90k招募运营副总经理 [7] - 叮咚买菜推出"4K项目"引进3年以上经验者 经4-6个月培训填补区域管理岗 [7] 企业用人逻辑差异 - 外资企业薪酬指数1.15 高于本土民企1.0和国企1.05 员工平均在职周期3-5年 高层10年以上老将比例远超本土企业 [10] - 外资敢跨界挖角星巴克、麦当劳或咨询公司人才 如山姆中国区总裁朱晓静原为麦肯锡战略顾问 [9] - 本土企业如华润5年未引进外部高管 依赖管培生接班 招聘要求必须具同行同岗位经验 [9][10] - 外资注重年轻高学历潜力股投入体系化培养 本土中小民企倾向"招之即用"成熟人才且培养机制依赖师徒传承 [10][11] 人才流动与心态问题 - 被优化高管要求跳槽薪资上涨20%-30% 但企业仅愿为在职者提供平移薪资 超半年空窗需接受九折待遇 [12] - 创业失败重返职场者最多保留原薪资80% 跨业态跳槽阵亡率超50% 35岁以上者因家庭压力试错成本极高 [12][13] - 候选人常误将平台能力视为个人能力 忽视新公司需重新验证能力 [13] 技术影响与人才前景 - 当前数字化更多停留在嫁接抖音、自有APP等工具 未深度渗透核心业务岗位 [14] - AI大模型未实现规模化商业应用 关键岗位仍依赖行业经验沉淀 [14] - 数字化催生电商运营、自有品牌管理等新岗位 但职能仍基于传统商品管理逻辑 [14] - 行业需加速吸纳年轻人解决创新力缺失问题 AI价值需通过人对技术的理解落地 [15]
波音787首坠:美国高端制造业的黄昏时刻
搜狐财经· 2025-06-16 13:52
波音787首坠事件 - 印度艾哈迈达巴德机场一架载有242人的波音787-8客机在爬升至190米高度后坠毁,机上仅1人幸存[5] - 事故特征包括起落架未收起、襟翼异常、紧急风力涡轮发电机弹出,疑似动力系统崩溃与人为操作失误叠加[7] - 该事件打破波音787运营14年零致命事故的安全记录,成为波音6年内第4起重大空难[9] - 事故当日波音股价暴跌8%,市值蒸发超百亿美元[9] 波音制造业衰退的三重症结 产业空心化 - 波音将70%零部件生产外包至印度等地,本土仅保留组装环节[13] - 关键外包商Spirit Aerosystems频发质量问题,波音2024年斥资47亿美元回购该供应商[15] - 787机型此前因机身接缝缺陷、电气故障多次停飞,涉事飞机坠毁前曾被投诉空调与娱乐系统失灵[15] 金融化癌变 - 2015-2024年间波音将90%自由现金流用于股票回购与股东分红,研发投入占比仅5%(空客为15%)[17] - 737 MAX的MCAS系统设计缺陷未被充分测试,787锂电池隐患2013年暴露却未彻底解决[19] - 2024年波音巨亏118亿美元,产能暴跌35%,裁员1.7万人[19] 人才断层与监管失灵 - 美国制造业劳动力缺口达80万人,波音依赖高龄技工,年轻工程师流向金融与科技业[19] - FAA长期将安全认证权委托给波音自查,787审查流于形式,坠机前液压系统多次泄漏未触发深度检修[21] 全球航空制造业格局重塑 - 空客积压订单8726架(波音5600架),2024年交付量766架(波音348架)[23] - 中国商飞C919订单突破1500架,C929宽体机研发加速[23] - 波音在华份额从2018年75%跌至2025年40.8%,空客占52.2%,中国商飞占3.5%且持续攀升[25] - 中国航发长江-1000A进入试飞阶段,实现发动机替代在即[25] 波音重组计划与行业警示 - 新任CEO计划出售数字航空业务筹资105亿美元,承诺供应链本土化,但FAA冻结增产计划[29] - 波音若倒下将冲击美国9%出口额,波及3000家供应商与百万就业,削弱军工复合体技术反哺能力[32] - 行业警示:技术主权不可外包、监管需独立、全产业链整合+持续研发投入是制造业王道[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