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人才链
icon
搜索文档
“三链融合”激活昆山制造业升级新引擎
新华日报· 2025-08-01 08:40
昆山制造业转型升级路径 - 昆山通过"人才链""服务链""产业链"三链深度耦合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从"规模取胜"向"质效并举"转变 [1][2] - 制造业发展模式实现根本性转变,从追求速度和总量转向注重质量与效益,为"从制造到智造"转型奠定新质生产力基础 [2] 人力资源服务体系建设 - 首创"三场合一"综合型人力资源要素配置市场,融合招聘会、技能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提升人才与岗位对接效率 [2] - 出台20条政策支持措施,包括高级职称评审、境外技能等级比照认定等,促进技术人才跨区域流动 [2] - 建立跨区域劳务协作机制,引入河南等地劳务合作服务站,扩大人力资源精准对接范围 [2] 数字化与人才共享创新 - 推动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数字化转型,通过猎头服务、人才测评等高附加值手段引进关键技术人才 [3] - 打造跨区域人才共享平台,采用"招聘+培训+派遣"一体化模式,实现产业链上下游技能人才共育共用 [3] 订单式人才培养机制 - 创新"订单班"育才机制,联合企业与高职院校建立"成批次、可预期"人才供给渠道,实现"招工即招生、入学即入职" [4] - 设立校企合作专项基金奖励技术攻关,企业技术人员参与课程设计,推动教学内容与产业前沿对接 [4] 人岗匹配与柔性用工 - 运用岗位画像、职业测评等技术手段解决技能型岗位供需错位问题 [4] - 整合零工经济平台、劳务派遣机构等资源建立灵活用工目录,服务季节性用工需求 [4] - 产业集群内推行设备共享和跨企业技术人才调度,降低人力资源闲置成本 [4] 经验推广建议 - 建议各地完善人力资源服务载体建设,布局人力资源产业园、公共就业服务中心等设施 [5] - 推广"订单班"模式,推动职业教育与产业链深度融合,鼓励企业参与教学计划制定和实训基地共建 [5][6] - 创新柔性用工服务,发展劳务派遣、项目制用工等形态,搭建"岗位共享、用工轮转"平台 [6] - 建设人力资源数字服务平台,整合招聘、培训、社保等功能实现"一网通办" [6] - 实施跨区域人才协同计划,共建人才培训基地和劳务调剂平台,统一社保等配套服务标准 [7]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与大湾区双向奔赴互动发展
上海证券报· 2025-05-12 02:27
长三角"超级环线"经济 - 长三角正在形成高铁、科创(产业)、水运三大"超级环线"经济,加速区域一体化发展 [3] - 高铁"超级环线"串联上海、南京、合肥、杭州4座中心城市,促进人流、物流、信息流等要素流动 [3] - 高铁环线连接7条高铁线路,推动长三角与粤港澳大湾区、长江经济带等区域融合 [3] 高铁"超级环线" - 2024年6月首条环线开通运营,实现沪苏浙皖四省"连线成圈" [3] - 促进区域内从"空间一体化"向"功能一体化"升级,实现同城化协同发展 [3] 科创(产业)"超级环线" - 由G60科创走廊与沪-宁-合产业创新带构成,形成"廊-带-圈"结构 [4] - 已建立新能源汽车4小时产业圈、集成电路产业圈等专业化分工体系 [4] 水运"超级环线" - 由江淮运河、长江、淮河、京杭运河构成"井字形"多式联运网络 [4] 区域协同发展 - 长三角与大湾区通过高铁网实现知识、技术、资金等要素双向流动 [5] - 三大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张江、大湾区)协同创新,共享科技基础设施 [5] - 沪深港合作推动金融产品组合,促进科创、产业、人才、资金跨区域融合 [5] 产业合作 - 在AI、芯片、生物医药等未来产业领域实现差异化布局和优势互补 [5] - 通过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推动产业链组链、延链、嵌链式发展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