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售养租
搜索文档
债务还不完,万达为何走到今天?王健林的赌性把万达拉入深渊
搜狐财经· 2025-10-06 16:51
公司发展历程与关键转折 - 2016年公司创始人处于巅峰时期,公司三次登顶胡润百富榜,旗下拥有全国500多座万达广场 [1] - 2017年公司将13个文旅项目和76家酒店资产打包出售给融创等公司,一次性回收近680亿元现金,资金主要用于偿还银行贷款以优化财务 [9] - 2018年公司冲A股上市失利,同年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通道,对公司“以售养租”的商业模式构成挑战 [7][18] - 2021年公司拆分成立珠海万达商管并计划赴港上市,但与投资者签订对赌协议,承诺2023年完成上市,否则需回购380亿元股权 [11] - 2023年珠海万达商管4次赴港上市均告失败,触发巨额回购责任,公司开始大规模出售资产 [11][12] 资产出售与债务状况 - 2023年至2025年期间,公司计划出售超80座万达广场,并已转让北京核心资产万达广场实业公司、万达电影控股权、金融牌照、盈方体育、万达酒管等资产 [12] - 2024年5月,公司旗下48家位于一二线城市的万达广场项目公司被太盟、腾讯、京东等组成的联合体收购,媒体报道交易金额或达500亿元 [12][14] - 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公司短期债务超439亿元,而账上现金仅151亿元,资金缺口巨大 [15] - 公司股权遭遇多轮冻结,金额从数亿至94亿元,旗下核心子公司几乎全部被冻结 [15] 商业模式与战略反思 - 公司过去的成功依赖于高杠杆、重资产扩张模式,其“以售养租”策略通过开发销售住宅利润来支撑万达广场的长期运营 [16] - 该模式跑通的前提是住宅市场持续火热且融资渠道畅通,但在2018年后行业下行、监管趋严的背景下难以为继 [18] - 公司的困境被视为高杠杆扩张模式的反噬,在行业下行期依靠“赌”的战略风险巨大 [16][23] - 反思认为,企业应依靠战略眼光与稳健经营作为压舱石,而非仅靠赌风口和运气 [23]
王健林被限消,这次的麻烦可不小
创业家· 2025-09-29 18:18
文章核心观点 - 大连万达集团及其实际控制人面临严重的债务危机和流动性压力,通过大规模折价出售核心资产仍难以缓解债务困境,高杠杆商业模式在行业下行周期中难以为继 [3][4][28] 公司财务状况与债务压力 - 大连万达集团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被限制高消费,关联案件执行标的为1.86亿元 [3][13] - 公司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4亿余元,立案时间为2025年9月8日 [15] - 截至目前,大连万达集团被执行金额约142.93亿元,共计有57条股权冻结信息 [4][25] - 万达商管短期借款38.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39亿元增长190.47%;长期借款1064.61亿元,较2023年底增加130.57亿元,同比增长近14% [26] - 公司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400.84亿元,应付债券约61.91亿元,流动负债合计约914.2亿元 [26] 资产处置与变现情况 - 大连万达商管旗下48家公司股权被太盟、高和丰德等机构组成的联合体收购,交易金额据媒体报道或达500亿元,平均每个万达广场价格约为10.4亿元 [4][20][23] - 最近两年多王健林已经出售超过78座万达广场 [4][22] - 资产出售面临大幅折价,去年每座万达广场的平均估值在15亿元左右,此次48座核心区域广场的出售相当于“骨折价” [23] 股权冻结与融资能力受限 - 2025年3月,万达新增80亿元股权被冻结,冻结期限至2028年3月17日 [25] - 2025年9月以来,共有5条股权冻结信息,被冻结股权145.33亿元 [25] - 股权冻结导致公司丧失通过股权质押获取新资金的渠道,并大大降低了资产流动性 [25] 商业模式与行业背景 - 万达传统的“以售养租”高杠杆商业模式依赖于住宅市场的持续火热和畅通的融资渠道 [28] - 房地产行业进入下行通道导致住宅销售放缓,现金回血能力骤降,同时金融监管趋严使融资渠道收紧 [28] - 基于市场繁荣预期累积的巨额债务在当前环境下成为巨大负担,高杠杆帝国趋于崩塌 [28]
王健林被限消,这次的麻烦可不小
凤凰网财经· 2025-09-28 19:35
公司近期法律与财务事件 - 大连万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其法定代表人王健林等被限制高消费,关联案件涉及强制执行金额1.86亿元[1][4] - 大连万达集团新增一则被执行人信息,执行标的4亿余元,立案时间为2025年9月8日[6][7] - 截至目前,大连万达集团被执行总金额约142.93亿元,并有57条股权冻结信息[1][14] - 2025年9月,公司共有5条股权冻结信息,被冻结股权总额达145.33亿元[14] 资产处置与资金回笼 - 为应对债务压力,公司近年来持续处置资产,最近两年多已出售超过78座万达广场[1][11] - 2025年5月,大连万达商管旗下48家万达广场项目公司股权被太盟、高和丰德、腾讯控股、阳光人寿等机构组成的联合体收购[9][11] - 该48座万达广场的交易金额据媒体报道约为500亿元,平均每个广场作价10.4亿元,相较去年每座约15亿元的平均估值,出现大幅折价[12] - 2025年以来,另有7座万达广场被零散出售[11] 债务压力与财务状况 - 公司困境可追溯至2016年从港股退市后签署的对赌协议,协议要求公司于2018年8月31日前在A股上市,否则需支付高达400亿港币进行股权回购[8] - 2019年公司负债一度达到近3000亿元[8] - 2024年10月,公司面临永辉超市起诉要求支付38.59亿元,以及苏宁易购申请仲裁要求支付50.4亿元回购款等纠纷[8] - 核心企业万达商管2024年前三季度短期借款38.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3.39亿元增长190.47%[15] - 同期长期借款达1064.61亿元,较2023年底增加130.57亿元,同比增长约14%[15] - 公司当季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约400.84亿元,应付债券约61.91亿元,流动负债合计约914.2亿元[16] 股权冻结与融资困境 - 2025年3月,北京万达文化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新增股权冻结,被执行人为大连万达集团,冻结股权数额80亿元人民币[13] - 股权冻结导致公司丧失通过股权质押获取新资金的融资渠道,并大大降低了资产流动性[14] 商业模式挑战 - 公司传统的“以售养租”商业模式面临挑战,该模式依赖住宅销售利润支撑万达广场的长期投入[17] - 房地产行业下行导致住宅销售放缓,现金回血能力骤降,同时融资渠道收紧,难以继续借新还旧[17] - 基于市场繁荣预期累积的巨额债务,在行业环境变化下成为巨大压力[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