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仿制药转型
icon
搜索文档
广生堂:股价阶段性新高难掩业绩“虚火”,四连亏下“补血”押注乙肝创新药研发,前次募投项目“烂尾”遭拷问
证券之星· 2025-07-16 17:00
公司概况与市场表现 - 广生堂是国内抗乙肝病毒药物领域的头部企业,核心产品包括恩替卡韦、拉米夫定等仿制药,2015年登陆创业板 [7] - 2024年7月16日股价创阶段性新高77.09元/股,但归母净利润已连续四年亏损(2021-2024年分别亏损0.35亿、1.27亿、3.49亿、1.56亿元)[1][7] - 2021-2024年营业收入持续增长(3.7亿→3.86亿→4.23亿→4.41亿元),但受集采政策、研发投入等因素影响盈利能力 [7] 定增募资计划 - 2025年拟通过定增募资9.77亿元,其中5.98亿元(占比61.2%)用于两款乙肝创新药研发(GST-HG141 III期临床及GST-HG131联合用药II/III期临床),2.9亿元补充流动资金 [2][3] - 创新药研发项目总投资6.31亿元,两款药物均针对慢性乙型肝炎治疗,分别于2024年12月被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2025年4月获II期临床批准 [3] - 中药传统名方产业化项目拟投入1.05亿元(募资8849万元),补充流动资金占比29.7% [2][3] 子公司增资争议 - 创新药实施主体广生中霖(持股81.08%)2023年增资2.2亿元引入投资者,附加3年内IPO或回购条款,增资后广生堂持股从90%降至81.08% [4][5] - 监管质疑是否构成"明股实债",公司回应称回购条款为保护性措施,投资者未获固定收益,符合股权投资特征 [5][6] 研发战略与风险 - 公司由仿制药向创新药转型,持续研发投入导致亏损,但认为两款乙肝创新药无同类竞品,若成功可享受专利独占及国谈政策红利 [7][8] - 创新药研发存在临床试验受试者招募不足、审评延期等风险,目前GST-HG141处于III期临床,联合用药进入II期 [8] 历史募投项目问题 - 2020年募资4.99亿元的原料药制剂一体化项目因集采政策导致原料药降价而效益未达预期,江苏中兴制剂项目终止并转补流(实际投入仅2843万元/原计划1.25亿元) [9] - 2023年拟募资9.48亿元用于新冠药和乙肝创新药研发,后因政策变化终止 [10] - 本次募投与历史项目区别:前次侧重原料药产能建设,本次聚焦创新药研发和中药产业化,但成功后可利用前次产能 [10]
华海药业: 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关于公司投资者接待日活动举办情况的公告
证券之星· 2025-05-25 17:09
公司研发管线进展 - HB0034项目治疗泛发性脓疱型银屑病已完成关键临床试验,达到主要和次要终点,准备申报NDA,预计2026年获批上市[1] - HB0017项目治疗银屑病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患者入组,维持期长达8周/次,强直性脊柱炎适应症进入Ⅲ期临床[2] - HB0043项目为全球首款IL-17A/IL-36R双抗,即将启动新西兰Ⅰ期临床,适应症包括化脓性汗腺炎等[2] - HB0056项目为全球首款TSLP/IL-11双抗,新西兰Ⅰ期临床入组接近尾声,6月将在中国开展哮喘Ⅰb临床[2] - HB0025项目PD-L1/VEGF双抗在子宫内膜癌和非小细胞肺癌Ⅱ期临床显示积极疗效,2025年下半年启动Ⅲ期临床[2] - HB0052项目(CD73-ADC)处于Ⅰ期爬坡阶段,后续计划开展消化道肿瘤单药扩展及与HB0025联合用药试验[3][4] - HB0028项目(PD-L1/TGF-β)与VEGF融合蛋白联合用药已获批临床,近期将开展试验[4] 公司战略与业绩展望 - 2025年经营目标为实现105亿元销售收入[6] - 战略聚焦"两大生产力"、"四大生态圈"、"六大创新"等关键举措,深化原料药与制剂垂直一体化产业链[5] - 加快从仿制药向高端复杂仿制药及生物创新药转型升级,强化自主创新能力建设[6] - 构建原料药、制剂国内市场和制剂国际销售三大体系,推动全球化布局[6] - 加强生产体系精益管理,推动EHS和GMP体系升级,实现高品质、高效率、低成本生产[6] 业务发展情况 - 沙坦类产品受供需关系影响价格在底部区间震荡,但通过全球化销售网络持续放量[7][8] - 国内制剂业务坚持创新驱动,加速拓展代谢、抗肿瘤、抗病毒等领域,布局院外市场和电商渠道[8] - 应对集采政策深化,通过精益管理控制成本,同时抢占基层市场、三终端等增量市场[8] - 固定资产投入集中于生物药、原料药和制剂生产基地建设,大部分已接近尾声并陆续投入使用[4] 其他重要信息 - 中美关税当前水平对公司影响有限,公司将密切关注政策动态[4] - 积极推进有潜力项目的权益转让工作,实现研发价值落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