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利率环境投资

搜索文档
债市呈现慢牛格局,关注十年国债ETF(511260)投资机会
搜狐财经· 2025-08-22 09:00
2025年债券市场行情特征 - 10年期国债收益率呈现宽幅震荡格局 全年波动区间为1.60%至1.90% 振幅达30个基点 [1] - 收益率高点出现在3月中旬达1.90% 低点分别出现在1月初/4月中旬/7月初 均触及1.60%附近 [1] - 当前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为1.72% 处于年内震荡区间中位水平 [1] 市场波动核心驱动因素 - 实体经济需求疲弱推动债券配置价值提升 形成慢牛或震荡牛走势 [2] - 地缘政治冲突阶段性影响市场风险偏好 可能随权益市场慢牛而修正 [2] - 7月初"反内卷"交易推动商品价格上涨 对弱通胀叙事形成阶段性证伪 [2] 货币政策与期限策略 - 央行维持整体宽松货币政策基调 市场处于窄幅震荡行情 [3] - 10年期国债具备波动低于30年期品种 绝对收益高于短期限资产的双重优势 [3] - 低利率环境下优先选择确定性高且回撤可控的资产 十年期国债符合该特征 [3] 投资工具特性 - 十年国债ETF(511260)跟踪国债指数 具备持仓透明和T+0交易特性 [3] - 产品支持质押回购操作 为投资者提供布局工具选择 [3]
30次举牌、6400亿新增入市 保险资金在买什么?
经济观察网· 2025-08-21 19:16
A股市场表现 - 8月21日A股总成交额突破2万亿元 连续7个交易日维持在这一水平[2] - 上证指数触及3787.98点 创10年新高[2] - A股总市值突破100万亿元大关[2] 保险资金入市规模 - 2025年上半年保险资金新增入市资金超6400亿元 创历史新高[2][3] - 股票投资余额达3.07万亿元 占保险资金运用余额8.47% 创2022年以来新高[2] - 人身险公司股票规模2.87万亿元 较年初增加6052亿元 财险公司股票规模1955亿元 较年初增加354亿元[3] - 一季度净流入3900亿元 二季度净流入2500亿元[4] 历史配置变化 - 2024年新增股票投资4855亿元[5] - 2023年仅新增523亿元[5] - 2022年减少6098亿元[5] - 2021年新增6226亿元[5] - 2020年新增3842亿元[5] 举牌活动分析 - 2025年举牌达30次 仅次于2015年的62次[2][8] - 2024年举牌20次[6] - 8月两周内举牌6次 偏向港股[9] - 银行板块被举牌12次 公用事业4次 非银金融和交通运输各3次[9] 投资偏好与标的 - 重仓股票220余只 新增买入70只 增持58只[11] - 偏好医药生物、化工、电气设备、电信服务、有色金属、交通运输等行业[11] - 港股银行股受青睐 因股息率4%-5%更高 且存在A/H溢价和税收优势[10] - 中国平安多次举牌邮储银行、招商银行、农业银行 持有工商银行H股流通股过半[9] 资金配置结构 - 保险资金运用余额36.23万亿元 同比增长17.39%[3] - 股票、证券投资基金及长期股权投资合计占比20.64%[16] - 债券投资余额17.87万亿元 占比49.31%[17] - 存款余额3.02万亿元 占比8.33%[17] 入市动因分析 - 负债成本刚性 预定利率降至2% 但仍有3.0%-3.5%产品续期保费流入[12] - 长端利率下行 债券回报率下降 需通过权益资产满足配置要求[12] - 存在久期错配问题 负债平均久期超12年 资产平均久期约6年[13] - 新会计准则下 更多权益资产计入FVTPL 举牌后可能以长期股权投资或FVOCI计入[14] 政策支持 - 偿二代监管标准优化 沪深300成分股风险因子由0.35降至0.3 科创板由0.45降至0.4[14] - 权益类资产监管比例上限最高提至50%[15] - 要求大型国有保险公司每年新增保费的30%用于投资A股[15]
德邦基金固收投资总监邹舟:低利率时代,以精耕细作博弈超额收益
中国基金报· 2025-07-24 09:02
基金经理邹舟的投资理念与策略 - 秉持"逻辑为先,客户为本"的投资信条,在不确定市场中为投资者积累确定性 [1] - 强调市场情绪高涨时需保持客观冷静,投资决策需独立判断而非盲目跟风 [4] - 提出债市新常态下精细化管理是关键,粗放式操作难以为继 [5] 固收投资的精细化转型 - 投资框架归纳为"三碗面":宏观基本面、市场政策面、微观情绪面 [5] - 低利率环境下传统策略失效,需高频跟踪和精准判断(如年初债市波动中短端利率因负carry压力上行20-30BP) [5] - 精细化不等于频繁交易,而是通过前瞻判断提升策略有效性(例如长短端利率品种需差异化操作) [5] 客户需求导向与多元策略 - 兼顾相对排名与绝对收益,提出"不做选择题"的双重目标 [7] - 组合策略:普信债打底+利率债增厚,锚定负债特征动态调整 [8] - 流动性管理差异化:根据产品定位设定止损/止盈空间,保留流动性资产应对错误定价机会 [8] 债市后市展望与品种机会 - 中长期看好债市:货币政策宽松主基调支撑稳中向好(尤其信用债、利率债、地方债) [10] - 可转债具配置价值:兼具债性防御和股性弹性,可提升组合收益潜力 [10] - 技术面短期存阻碍但政策面积极,央行维持流动性呵护是关键变量 [10] 投资理念进化与客户服务 - 强调投资逻辑与操作方式需同步进化,决策需更细致以应对收益中枢下行 [8] - 公司重视客户陪伴,通过专业沟通传递市场变化与投资动向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