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供应链去中心化
icon
搜索文档
海丰国际(01308):2025年中报点评:量价双涨,净利大增
华源证券· 2025-08-18 17:05
投资评级 - 买入(维持)[6] 核心观点 - 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6.65亿美元,同比增长28.0%,毛利率由31.0%升至40.2%,净利润6.33亿美元,同比增长79.5%,每股收益0.24美元,同比增长84.6%[8] - 集装箱航运物流板块收入14.21亿美元,同比增长31.82%,运量182.97万TEU,同比增长7.3%,平均单箱收入776.4美元/TEU,同比增长22.77%[8] - 公司宣派中期股息每股1.30港元(0.17美元),分红率70.8%,每股分红金额同比增加84.4%[8] 市场表现 - 收盘价26.84港元,一年内最高/最低27.96/15.70港元,总市值72,467.68百万港元,资产负债率22.55%[4] 行业分析 - 亚洲区域内航线集装箱贸易需求保持高位,受益于区域经济发展、RCEP协定深化及产业链转移[8] - 3kTEU以下小型船舶2025/26年运力增速预计+1.2%/-2.0%,供给紧缩利好亚洲支线市场[8] - 公司手持订单14艘总计2.88万TEU,占运营船队15.3%[8] 财务预测 - 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11.24/10.89/10.76亿美元,同比增速9.34%/-3.17%/-1.15%[7] - 2025-2027年每股收益0.42/0.40/0.40美元,ROE 42.79%/38.28%/35.19%[7] - 2025-2027年市盈率8.24/8.51/8.61倍[7] 业务亮点 - 高频网络差异化优势显著,量价双升支撑业绩[8] - 供应链去中心化支撑集运利润,运力结构性短缺利好业务[8] - 持续高比例分红凸显红利属性[8]
中方没料到,72小时内,两个亚洲国家先后对美国投降,都是中国的好兄弟
搜狐财经· 2025-07-08 11:00
美越贸易协议 - 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与越南达成贸易协议 越南所有对美出口商品将面临至少20%关税 并对美国完全开放市场 [1] - 越南是美国第八大贸易伙伴 2024年越南对美国贸易顺差超过1200亿美元 成为对美贸易顺差第四大的经济体 [3] - 约60%的在越美企支持协议 30%企业担心转口贸易被重新定义 可能导致中国生产商品经越南加工后出口美国被加税 [3] - 2024年美国从越南进口商品价格上涨5.8% 加征20%关税可能推高美国通胀 [3] 美柬贸易协议 - 柬埔寨成为继越南后第二个与特朗普政府达成关税协议的东南亚国家 具体协议内容尚不明朗 [4] - 柬埔寨副首相孙占托与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就联合声明草案达成共识 [4] 地缘政治影响 - 越南和柬埔寨与中国关系密切 但两国与美国达成协议可能影响与中国的关系 [6] - 发展中国家与美国协商谈判是务实发展策略 为维护本国经济利益做出的理性决策 [8] 中国应对措施 - 供应链去中心化 纺织业向柬埔寨/孟加拉转移粗加工 电子业借泰国东部经济走廊政策享受对美普惠关税 [9] - 在越南设立增值中心 将中国纱线在越南织成高档布料可降税60% [9] - 扩大进口越南农产品 承诺建设中越联合工业园区 通过RCEP加速中间品出口提升越南本土制造能力 [9]
海丰国际(01308.HK):亚洲内集运龙头 Α鲜明可攻可守
格隆汇· 2025-06-06 01:55
公司概况 - 海丰国际是亚洲区域综合性航运物流服务商,通过海上物流与陆上物流衔接内陆与港口物流,以亚洲区域为核心 [1] - 公司运营模式以点对点直航服务为核心,配置标准化中小型船舶,实现78条贸易航线的灵活运力调配 [1] - 物流网络覆盖17个国家和地区、81个主要港口,2024年周靠港频次提升至483次 [1] -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运营船舶114艘(自有100艘),运力达180,255 TEU,位列全球集装箱航运企业第15位、亚洲内集运公司第9位 [1] 财务表现 - 公司自2010年上市以来连续14年盈利与稳定分红,在2011-2017年集运市场低迷期间仍保持稳健的盈利能力和稳定的毛利率、资本回报率 [1] - 近八年分红率保持70%以上,2024年分红率达84.91%,现金分红总额62.5亿元 [1] 行业分析 - 集运行业自2023年以来持续复苏,贸易量稳定增长,红海航线绕行导致有效运力下降,部分对冲2024年新船集中交付压力 [2] - 亚洲区域市场呈现韧性:RCEP协定深化成员国贸易协同,叠加国内企业将产业链向东南亚、拉美等第三国/地区转移 [2] - 供给端结构性矛盾突出,克拉克森预测3k TEU以下小型船舶2025/26年运力增速为+1.2%/-2.0%,主要受新船交付量缩减及船龄老化影响 [2] 盈利预测 - 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25、10.31、10.72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0.29%、0.54%、3.95% [2] - 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57、8.52、8.20倍 [2]
海丰国际(01308):亚洲内集运龙头,α鲜明可攻可守
华源证券· 2025-06-05 16:36
报告公司投资评级 - 买入(首次)[6] 报告的核心观点 - 海丰国际作为亚洲集运支线龙头企业,上市后盈利能力稳健,高频次密物流运营模式有差异化优势;在亚洲支线市场去中心化贸易利好和运力结构性短缺基本面下,运营模式和区域性布局可推动业务稳健发展;高分红比例凸显红利属性,预计未来三年股息率约 10% [10] 根据相关目录分别进行总结 市场表现 - 2025 年 6 月 4 日收盘价 25.25 港元,一年内最高/最低 25.80/15.70 港元,总市值和流通市值均为 68174.70 百万港元,资产负债率 24.28% [4] 亚洲集运支线龙头,盈利能力跨越周期 - 海丰国际是亚洲区域航运物流领先企业,业务分海上和陆上物流分部,实际控制人杨绍鹏持股 41.25%;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运营船舶 114 艘,自有 100 艘,运力 180255 TEU,位列全球第 15 位、亚洲内第 9 位 [14][15] - 公司布局战略以亚洲为核心,早期开辟关键航线奠定东亚市场基础,后拓展至东南亚、南亚、中东等区域,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经营 78 条航线,覆盖 81 个主要港口 [20] - 2011 - 2017 年集运下行周期和 2023 年收入下滑时,公司通过有效成本控制和运营管理,保持稳定资本回报率和较小毛利率降幅;疫情期间凭借市场适应性实现更高资本回报率 [21] - 公司业务分海上和陆上物流,截至 2024 年 12 月有 78 条贸易航线;稳步增长的航线使其能提供点对点服务,契合客户运输需求 [29][32] - 公司船队各区域内船型统一,采用小型船舶,2024 年 79%是 2000TEU 以下型;周靠港次数稳步提升,2024 年达 483 次,提高客户粘性与服务价值 [33] - 公司发展陆地物流业务,增加堆场和仓库面积,提供海陆衔接一站式物流服务和定制化方案;以亚洲区域为核心扩展物流网络,布局高效结合区域化与全球化 [36] - 公司通过扩张基础设备扩展地面物流网络和存储能力,2024 年经营堆场约 208 万平方米,仓库约 15.3 万平方米,提升货物中转效率,降低客户运输成本 [39] - 公司经营船队由自有和租赁船舶构成,船队比例灵活;自有船舶比例从 2018 年的 65.8%提升至 2024 年的 87.7%,自有船龄 7.2 年,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40] - 公司在 2020 - 2022 年船舶价格低点购入新造集装箱船,锁定有竞争力价格,为市场回升和需求增长做准备,体现前瞻性与战略眼光 [42] - 公司 2010 - 2024 年连续 14 年盈利,2012 - 2017 年集运运价低迷和疫情期间都能保持或实现较高资本回报率;近八年分红率保持 70%以上,2024 年达 84.91%,现金分红总额 62.5 亿元 [46] 亚洲支线市场前景乐观 - 集运行业自 2023 年以来持续复苏,2024 年新船交付量预计达 290 万 TEU,市场供给过剩压力大;红海绕行消耗闲置运力,对冲新船交付带来的运力过剩;2025 年初关税摩擦影响集运需求,2025 年全球集装箱海运需求量预计 2.13 亿 TEU,同比增长 0.3%,2026 年集运需求增量约 3% [51] - 2025 年 4 月 2 日特朗普关税政策冲击中美航线,需求减少、运价承压;5 月 12 日中美经贸会谈联合声明宣布降低关税,市场情绪反转;随着中美关税暂缓 90 天且与北美夏季补货高峰叠加,美线运价或上涨、运力紧张,亚洲内运力抽调将推高亚洲内运价 [56] - 长远看,货主对关税不确定性的担忧或引发短期抢运和补库,但后续关税加征可能反复;中美航线受冲击利好亚洲内和南美航线;中国企业为应对政策不确定性向“第三国/地区”转移贸易;2025 年亚洲区域内航线运输需求约 0.67 亿 TEU,较 2024 年增长 2.5%;3k TEU 以下船型 2025 年运力供给增速预计为 +1.2%,2026 年预计为 -2.0%,两年累计增速预计为 -0.8% [57] 盈利预测与评级 - 预计 2025 - 2027 年集装箱航运及物流业务收入分别同比 +7.92%/+4.41%/+5.76%,为 31.24/32.62/34.50 亿美元;其他业务收入分别同比 +21.14%/-6.32%/-1.71%,为 1.98/1.85/1.82 亿美元 [9] - 预计公司 2025 - 2027 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 10.25、10.31、10.72 亿美元,同比增速分别为 -0.29%、0.54%、3.95%,当前股价对应的 PE 分别为 8.57、8.52、8.20 倍;首次覆盖,鉴于公司业绩稳定度高和股息率可观,给予“买入”评级 [6][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