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kflow
信用资产
icon
搜索文档
重药控股净利三年连降资产负债率75% 涉诉约11.64亿元应收账款超329亿元
长江商报· 2025-07-03 07:40
诉讼情况 -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连续十二个月内新增诉讼仲裁涉案金额达11.64亿元,占最近一期经审计净资产的10.28% [1] - 其中作为原告的案件金额约9.58亿元 [1] - 未具体披露诉讼案件详情 [2] 股权结构变化 - 2024年间接控股股东重庆化医将重庆医药2%股权无偿划转至通用技术集团 [2] - 实际控制人由重庆市国资委变更为国务院国资委 [2] 财务表现 - 营业收入连续三年增长:2022年678.29亿元、2023年801.19亿元、2024年805.62亿元 [3] - 归母净利润连续三年下滑:2022年9.52亿元(-5.29%)、2023年6.25亿元(-34.41%)、2024年2.83亿元(-54.69%) [3] - 2024年一季度营收206.12亿元(+5.03%),净利润1.25亿元(+21.63%) [4] 财务风险 - 信用减值损失持续上升:2022年1.04亿元、2023年4.40亿元、2024年5.24亿元 [3] - 2024年应收账款坏账损失达5.32亿元 [3] - 应收账款余额持续增长:2022年284.81亿元、2023年321.8亿元、2024年329.48亿元 [3] 资本结构 - 2024年底资产负债率75.29% [3] - 货币资金93.92亿元,有息负债231.89亿元 [3] - 财务费用居高不下:2022年10.94亿元、2023年13.02亿元、2024年10.84亿元 [3] 股东回报 - 2021-2024年分红金额分别为1.83亿元、1.04亿元、8640.92万元、1.04亿元 [4] - 分红率从2021年18.21%提升至2024年36.64% [4] 市场表现 - 截至7月2日早盘市值86.41亿元 [5] - 2024年营业收入超800亿元 [5]
周周芝道 - 下半年展望大浪潮之下的小回摆
2025-06-23 10:09
纪要涉及的行业和公司 涉及全球资本市场、中国和美国等国家的股票、债券市场,以及科技、新消费、创新药、地产等行业 纪要提到的核心观点和论据 全球宏观经济与资产定价 - 全球宏观经济周期与资产定价脱离传统规律,需关注科技、新消费和创新药三大主线及美国信用资产走弱影响,这些主线在不同国家、时间和资产中共振现象各异[1][7] - 2025 年上半年全球资本市场表现紊乱,美股先跌后涨,欧股表现良好,中国股票风险偏好提升,科技、新消费和创新药板块亮眼;中国债券交易流动性,美债和美元同步下跌,避险资产表现优异[1][9] - 2025 年下半年宏观经济及资产配置展望为“大浪潮和小回摆”,全球经济发生三个根本性变化,即全球财政趋势进入新阶段、美国信用资产走弱、中国财政转型[3] - 小回摆指资产上下半年表现可能逆转或变化,下半年预计较为平稳,不出现大幅度波动[10] 不同国家资本市场表现及定价逻辑 - 上周全球资本市场交易方向受中东地缘政治博弈影响,中国股市整体偏空,银行和科技板块表现较好,医药和新消费板块不佳,债券市场表现不错;美股小幅震荡,美元强势上升,美联储议息会议维持按兵不动,但官员称 7 月最快可降息[2] - 2025 年中国资本市场不反映基本面,债券市场交易流动性;海外资本市场定价美国信用资产脆弱性,资金流向替代货币资产[1][11][12] 宏观主线与经济走势 - 上半年贯穿经济走势的三条宏观主线为科技、新消费和创新药板块,美国信用资产走弱也影响资金流向[13] - 中国地产市场距离企稳还有距离,利率不够低,内需顺周期难以启动,上半年表现好的板块是流动性驱动,与内需顺周期及基本面关系不大[1][14] 政策框架转型 - 中国政策框架转型,关注科技制造升级、传统增长模式转型、国际支付体系重塑和人民币国际化,而非短期逆周期刺激[1][15] - 内需顺周期难以靠政策挖掘,需找到中国潜在增长方向,螺纹钢价格表现可验证[16] 财政政策变化及影响 - 全球财政趋势进入新阶段,大财政时代过去,各国财政政策边际变化,美国财政扩张后收缩,日本缩表并提升利率,欧洲扩大财政支出[3] - 贸易战影响股票市场、实体经济和金融博弈,已落脚到美国信用资产[3][28] - 2025 年下半年美国信用资产可能弱于上半年,美元指数震荡,美股底层逻辑坚实,美债表现预计好于上半年[30] - 中国债券市场或受益于出口下降和地产压力,股票市场不建议做多内需顺周期板块,应关注结构性轮动机会[31][32] 其他重要但可能被忽略的内容 - 中国通货紧缩问题与房地产市场密切相关,而非产能过剩[33] - 美日欧当前高通胀由疫情后大规模财政刺激、人口结构变化、俄乌冲突及全球供应链重塑等因素共同作用[34] - 美国财政问题与美元作为全球信用货币相关,只要美元广泛认可和使用,不会出现严重问题[35] - 央行购买国债是中国未来趋势,中短期国债纳入存款准备金制度无必要[36][37] - 评估各国经济刺激手段有效性需考虑经济所处状态、基本驱动力等多因素,不能简单对比[38][42][43] - 买入国债成为当前重要策略,因存款准备金利率降低,逆周期政策或采取托而不举方式[40][41]
民生银行潍坊诸城支行:征信宣传走深走实,助力小微商户信用发展
齐鲁晚报· 2025-06-13 09:13
民生银行潍坊诸城支行征信宣传活动 - 公司启动"征信知识进商圈、入市场"系列宣传活动,通过定制化服务、场景化宣讲、科技化赋能三措并举,助力小微商户将信用资本转化为发展动能 [1] - 活动针对中小微商户征信认知不足、融资信息不对称问题,组建专属团队深入龙城商圈等聚集区,采用"案例解剖+政策解码"双轨模式讲解信用报告查询与修复实操要点 [1] - 公司在商圈搭建"征信知识流动服务站",通过发放300余份宣传折页、互动答疑等形式覆盖超300人次,重点解答扫码流水作信用凭证、小微信用数据积累等商户关切问题 [1][2] 信用服务创新举措 - 推出"信用+融资"场景化解决方案,将抽象信用资产概念转化为可操作发展路径,同步开展信用管理培训并嵌入开户、贷款全流程 [1] - 通过线下精准触达与流程嵌入,推动"信用教育→金融服务"无缝衔接,典型案例包括服装批发店主认知转变——按时还款与合规交易均可积累信用 [1] 后续规划与成效 - 活动有效提升小微群体信用认知,实践民生银行"服务大众、情系民生"品牌理念 [2] - 下一步将持续深化征信知识普及,以信用赋能为支点撬动小微商户活力,营造"知信、用信、守信"营商环境 [2]
逆袭欧元!黄金成为全球第二大储备资产
搜狐财经· 2025-06-12 09:42
欧洲央行表示,各国央行继续以创纪录的速度增持黄金。2024年全球央行黄金净购买量连续第三年突破1000吨,相当于全球年矿产量的五分之 一,较2010年代年均水平翻倍。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中国、印度、土耳其和波兰成为最大买家,其中中国央行全年增持规模达289吨,创下自 2015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根据欧洲央行的数据,1965年全球央行黄金储备曾达到3.8万吨的历史峰值,而2024年这一数字已回升至3.6万吨,接近60年前的水平。欧洲央行在 报告中强调:"黄金的储备地位几乎恢复到1965年的水平,反映出各国对非主权信用资产的战略需求。"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新兴市场央行增 持的黄金中,约60%用于替代美债持仓,这一比例较2020年提升22个百分点。 6月12日,据欧洲央行发布的最新报告,在全球购金潮与金价飙升的双重驱动下,黄金已正式超越欧元,成为全球央行第二大储备资产。报告显 示,2024年黄金占全球官方储备的比例达到20%,首次超过欧元的16%,仅次于美元的46%。 而金价的飙升进一步放大了黄金的储备价值。2024年国际金价累计上涨30%,2025年上半年再度攀升27%,一度突破3500美元/盎司的历史高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