债市开放
搜索文档
9月债市迎来新变化
21世纪经济报道· 2025-10-24 14:14
境外机构持仓概况 - 截至2025年9月末,境外机构持有银行间市场债券3.78万亿元,约占市场总托管量的2.2% [1] - 从券种看,持有国债2.00万亿元、占比52.9%,同业存单0.86万亿元、占比22.8%,政策性金融债0.77万亿元、占比20.4% [1] - 境外机构持有同业存单规模从7月的0.98万亿元、8月的0.91万亿元下降至9月的0.86万亿元 [3] 市场参与主体动态 - 2025年9月新增11家境外机构主体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占三季度新增总数15家的73.33% [1][3] - 截至9月末,共有1176家境外机构主体入市,其中612家通过结算代理渠道入市,837家通过"债券通"渠道入市 [1] - 政策允许参与债券回购业务的投资者类型全面扩围,涵盖境外央行、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各类金融机构 [7] 现券交易活动 - 境外机构9月在银行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量约为0.96万亿元,日均交易量约为417亿元 [1] - 根据中债登数据,境外机构9月现券交易规模约为0.83万亿元,较8月的0.87万亿元小幅下降 [3] - 商业银行9月现券交易规模为24.46万亿元,较8月小幅增长0.24万亿元,证券公司交易规模为14.98万亿元,较8月下降0.54万亿元 [3] 回购交易情况 - 非法人产品9月质押式回购规模为55.95万亿元,较8月的57.08万亿元下降1.13万亿元 [4] - 商业银行9月买断式回购规模为0.93万亿元,较8月增长0.10万亿元,证券公司买断式回购规模为0.71万亿元,较8月小幅上升 [4] - 新机制下,9月29日18家境外机构投资者与多家回购做市商达成"债券通"北向通买断式回购交易共计44笔、39.5亿元 [6] 债市开放新政影响 - 2025年9月26日,央行、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公告,支持境外机构投资者开展债券回购业务,进一步扩大银行间债券市场对外开放 [6] - 新业务采用国际市场通行的"标的债券过户和可使用"模式,提升交易便利性,并通过多种措施保障安全 [7] - 业界认为新规将提升市场活跃度,促进流动性改善,并推动参与主体多元化,增强市场韧性和价格发现效率 [7][8] - 回购业务允许境外机构在不减持现券的情况下获取短期资金,间接增强其现券持有意愿,为市场稳定性提供支撑 [8]
“债券通”高效运行七周年 债市开放酝酿新举措
中国证券报· 2025-08-08 15:28
债券通七周年成果 - "债券通"运行七年来成绩斐然 成为促进中国金融市场国际化的重要渠道 [1] - "北向通"日均交易量年均增速达63% 占境外投资者交易中国债券的60% [2] - "互换通"启动一年吸引61家境外机构 累计交易4300多笔 名义本金2.2万亿元人民币 [2] - 2023年国际投资者通过"债券通"交易内地债券超15万亿元人民币 占比约三分之二 [2] - 境外投资者连续9个月增持在岸债券 持债规模达4.22万亿元人民币 [2] - "债券通"机制运行效率、便利化机制和国际化程度大幅提升 [3] 债券市场开放新举措 - 人民银行将启动境外机构使用"债券通"北向债券缴纳"互换通"保证金业务 [5] - 人民银行研究推进债券市场对外开放措施 包括深化互联互通机制、完善风险对冲工具、降低投资成本 [5] - 香港交易所筹备10年期国债期货 为国际投资者提供利率风险管理工具 [6] - 香港证监会希望扩大财政部在香港发债规模 完善离岸人民币国债市场 [7] 未来发展展望 - "债券通"与"互换通"相辅相成 推动中国债券交易策略与全球接轨 [3] - 人民银行将与财政部研究完善面向境外投资者的免税政策安排 [1][5] - 期待国债期货和银行间债券回购等开放措施落地 促进内地与香港市场融合 [7]